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法海寺-石景山-北京寺院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3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法海寺坐落在石景山区模式口村北的翠微山南麓。东靠馒头山,西依蟠龙山,北连福寿岭。群山环抱,景色宜人。是明代早期在北京西山一带由宦官修建的重要寺庙,距今已有560余年的历史了,它以壁画、藻井、铜钟、白皮松、四柏一孔桥“五绝”著称于世。
  法海寺的远山门临近模式口大街,旧时山门有一联云: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
  磬声佛号,唤回苦海梦中人。
  横批:不二法门。
  新中国成立前夕,远山门倒塌,现无存,但当地居民记忆犹新。步入远山门,沿曲径北行,在接近法海寺的地方,有座小巧的拱桥,只有5米长,3米宽。此桥为单孔,桥拱弯弯好似罗锅,因此当地人称其为“罗锅桥”。桥拱两侧的石缝中,对称长着四棵苍翠的古柏,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四柏一孔桥”。此桥何时所建?人们说不清,一个优美的传说在当地流传。
  传说法海寺的创建者李童,不想给工匠们发工钱,怎么才能赖帐呢?他到了寺前,看到一条深涧挡住去路,不觉心生一计,他对工匠们说:“过几天寺庙落成,皇帝驾临本寺,过此涧需建一座四百一孔的桥,四百,象征着皇帝的英明威震四方和九五之尊,如果两天内建好桥,不但照付全部工钱,而且每人另奖五两,如果不能按期完工的话,每人扣银一百两。”工匠们明知是诡计,却无可奈何。突然,有一工匠心生一计,告诉大家明晚正式修桥。到了规定的日子,李童好不得意,忽然下人来报,桥建成了!李童来到桥前,问四百一孔桥在哪儿?工匠们一指,只见涧旁有四棵柏树拱托着一块石板,飞架在涧上,工匠说四棵柏树正是“四百”,桥下是一孔,岂不是四百一孔桥吗?李童一听,当初也没把“百”和“柏”说清楚,只好照数发工钱。
  过四柏一孔桥,便来到法海寺山门外。
  法海寺沿革
  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历时四年零八个月,于正统八年(1443)建成。是由历事五朝的太监李童集资,工部营缮所修建。明英宗钦赐额曰“法海禅寺”,取“佛法广深大如海”之意,源自《无量寿经》:“ 深谛善念, 诸佛法海”。寺庙坐北朝南,分为四进院落,中轴线依次建
  有护法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藏经阁。两翼对称建有钟鼓二楼、伽蓝、祖师二堂、方丈之所与选佛之场以及僧房、廊庑、厨库等,围绕着法海寺修建有高大的垣墙。据《法海禅寺记》碑文描述:当年“刻雕藻绘,像设庄严,香华器物,凡寺之所宜有者,靡不毕具。”“四方学徒之来游者日益众,蔚然京师名刹也。”
  正统十年(1445),英宗钦赐法海寺《大藏经》一部,永充供养。于是在药师殿北又建一藏经阁,阁前立《御颁法海寺大藏经圣旨碑》。
弘治十七年(1504),皇帝下诏修缮法海寺,至正德元年(1506)完工。据正德十年(1515)所立《重修法海禅寺记》碑文记载,修缮后的法海寺“金碧交辉,楼阁掩映,光彩夺目”。后来,明世宗于嘉靖三年(1524)赐予法海寺香炉、花瓶等法器。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再次重修法海寺。
  法海寺在1953年、1982年、1985年、1993年进行过四次修葺,2001
  年以来又两次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修缮,复建了毁于清末民初的药师
  殿、藏经阁,恢复了明代初建时的原貌。
  1985年,法海寺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1988年,法海寺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海寺景观
  法海寺四进院落,东西宽72米,南北进深150米, 院落占地1.08公顷。
  1、护法金刚殿
  原殿在20世纪50年代已毁,1983年重建。门额横匾“法海禅寺”,系前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所书。殿前四棵古柏,躬身、虬枝,扭曲而生,形态各异,堪称一景。
  2、天王殿
  原殿已毁,殿中明代绘制的壁画及佛像无存,1986年重建。殿前原有钟鼓二楼,现已无存。院中有两座石碑,东侧为英宗时礼部尚书胡濙撰的《敕赐法海禅寺碑记》,西侧是英宗时吏部尚书王直撰的《法海禅寺记》。
  3、大雄宝殿
  第二进院内的凸字形月台上,坐落着大雄宝殿,门额横匾“大雄宝殿”。单檐庑殿顶,重昂五彩斗拱,五抹头六角菱花隔扇,上带横披四角菱花隔心,保留着明代建筑特征。西侧为祖师殿,东侧是伽蓝殿。
  第三进院为药师殿,左右是方丈房、选佛场。
  第四进院是藏经阁。三、四进院早已圮毁,2001年开始复建,重现法海寺的整体原貌。
  在法海寺东墙外,曾有塔林,现存遗迹。塔林内残存着漫漶不清的《僧录司左觉义兼大功德禅寺住持嵩严寿禅师塔铭》石碑。此外,还有字迹清晰的《谕祭》碑。寺内、寺外的碑文表明,法海寺第一代住持福寿,第二代住持慧义均葬于塔林。
  出法海寺西门,走山路约100米,另有一处庙宇——龙泉寺,俗称“西庙”。它比法海寺的历史悠久,现为法海寺的附属寺庙。
  法海寺五绝
  “四柏一孔桥”前面已有记述,再说一下其余四绝。
壁画
  1993年,经我国文物界、美术界著名专家论证,法海寺壁画的艺术水平、绘制技术、制作工艺及保存完好程度等各方面堪称明代壁画之最,是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壁画方面的杰出代表,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法海寺现存壁画共十铺,面积236.7平方米,分布于大殿的佛龛前后、东西山墙和后墙壁。壁画作者为宫廷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徐福
  林等15人。
  曼陀罗藻井
  大雄宝殿内除精美的壁画之外,还有镶嵌在天花板上的稀世珍品──三个曼陀罗藻井。其主要意思有三个:一是供奉密宗诸佛菩萨的道场或坛场;二是表现诸佛菩萨悟道的图像、图画;三是附于佛画上的咒语。藻井简言之,曼陀罗就是在画面上设方形或圆形土坛,坛内安置诸佛菩萨之像
  并加以供奉。
  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室内的一种装饰处理。顶部为穹窿形的天花,饰以彩画,华丽如藻,形状似井。曼陀罗与藻井的结合,象征天宇的崇高和伟大,代表佛教的尊贵和等级。三个藻井分别置于三世佛顶部。上圆下方,通高1米,分作三层, 层层上收。底层直径2.94米,上层直径2.45米,四周饰以斗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中央藻井顶部绘有毗卢遮那佛曼陀罗,东边藻井绘制药师佛曼陀罗,西边藻井绘制阿弥陀佛曼陀罗。工匠通过艺术的手法将法海寺的曼陀罗藻井流传后世,堪称密教艺术之精品。
  青铜佛钟
  法海寺中存有青铜佛钟一口。高1.75米,重1068公斤。钟钮是一对蒲牢相背腾起。蒲牢爪下的菩提叶上铸佛母、天王、菩萨名讳,其下环绕钟顶铸有一圈梵文咒偈,咒偈之下为铭文“敕赐法海禅寺大明正统丁卯四月吉日铸造”。丁卯是明正统十二年(1447)的纪年,钟腰之下有1154名助缘人的姓名,字形工整端庄,在李童和开山住持福寿名下,赫然出现英宗时权倾朝野,宦官专政的第一人大太监王振的名字。
  白皮松
  大雄宝殿前有两株白皮松,树龄均千年以上。西边一棵树干周长5.56米,东边一棵树干周长4.22米。枝分三杈,树皮呈乳白色,挺拔伟岸,雄峙一方,颇有银龙飞天之势,守卫着大雄宝殿。
  历史价值极高的法海寺经幢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位于大雄宝殿东侧,幢身呈八角形,高152厘米。幢序一面四行,说明刻幢缘由、立幢时间,其余七面刻有梵文或梵、汉对照的陀罗尼真言。此幢为正统四年(1439)立。三宝施食幢:位于大雄宝殿西侧,幢身高108厘米,八角形。幢序刻于一面,其余七面刻有三宝施食文。此幢为正统六年(1441)立。包含着明显的密宗成分。
  楞严经幢:位于寺外西南,李童碑北侧,幢身呈八角形,高250.5厘米。《楞严经幢幢序》留下了建寺能工巧匠的姓名。其余七面刻有楞严陀罗尼神咒。此幢立于正统九年(1444)。
  北京法海寺
  法海寺全景 寺座落在翠微山南麓,这里松葱茏,满目青翠。
  大雄宝殿 位于寺院北端。殿前两株白皮松相传为建寺之初所植,至今叶茂盛,荫覆半院。
  广目天王 北壁西侧壁画,此神形貌威猛,须发、衣纹、佩饰描绘得精细入微。
  飞天 山墙西侧壁画,其线条流畅潇洒,富有表现力,所绘祥云、衣裙飘逸洒脱,给人以古朴缥渺之感。
  帝释梵林图(局部) 北壁东侧壁画,全图分绘于北门两侧,表现诸天神众礼佛护法的场景,共绘30余人,依序排列,顾盼呼应。人物动静不一,各有情致:帝后文静慈祥,武将英气勃发,神怪则面目狰狞。
  位于西郊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寺因存有绘制精湛的佛教壁画而闻名。
  寺由明代太监李童集资兴建,公元1439年动工,历时四年殿宇与壁画同时完成。寺内原有天王殿、伽蓝殿、护法金刚殿、大雄宝殿、祖师堂、钟鼓楼等。由于年久失修,除绘有壁画的大雄宝殿外,皆已倾圯近年来正陆续重建。
  壁画面积共236.7平方米,绘于大雄宝殿内壁。殿中扇面墙两侧、东西山檐墙分别绘诸天礼佛图、五方佛胜境图和飞天、扇面墙背面绘有水月观音、文殊、普贤三菩萨。共绘佛、菩萨、天神、仙女等70余众,刻画得精细入微,富有变化。壁画采用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法和多种用金的技法,因此,色彩明艳,富丽堂皇,被有关专家誉之为中国明代壁画之最。虽然历经五个世纪,画面依然清晰完好。从寺中经幢上得知,壁画皆出自明代宫廷画师之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法海寺全景 寺座落在翠微山南麓,这里松葱茏,满目青翠。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雄宝殿 位于寺院北端。殿前两株白皮松相传为建寺之初所植,至今叶茂盛,荫覆半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广目天王 北壁西侧壁画,此神形貌威猛,须发、衣纹、佩饰描绘得精细入微。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帝释梵林图(局部) 北壁东侧壁画,全图分绘于北门两侧,表现诸天神众礼佛护法的场景,共绘30余人,依序排列,顾盼呼应。人物动静不一,各有情致:帝后文静慈祥,武将英气勃发,神怪则面目狰狞。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飞天 山墙西侧壁画,其线条流畅潇洒,富有表现力,所绘祥云、衣裙飘逸洒脱,给人以古朴缥渺之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沪ICP备05002419号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