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锡林浩特贝子庙-锡林郭勒-内蒙古寺院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0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锡林浩特贝子庙
  贝子庙位于锡林浩特市北区额尔敦敖包南麓,原名为“班迪德格葛黑特”,市民称“大庙”,系阿巴哈纳尔左买翼旗(今锡林浩特市前身)旗庙。
  康熙年间,阿巴哈纳尔左旗形成之后,该地区各种集会日益繁多,少数信仰佛教的喇嘛也举行不定期的经会。1684年,根据治旗贝子的提义,在今宝力根山下建一座木质小庙,有三十名喇嘛,称为旗庙。这便是贝子庙的雏形。到乾隆年间,兴建寺院庙堂,政教合一。这时该旗也出现了庙小僧多的情况,另选一个吉祥福地迫在眉睫,贝子庙一世活佛和该旗第四代札萨克贝子商议,将木质小庙移至锡林河东岸的额尔敦敖包脚下,始建现在的贝子庙。有关营建此庙,当地有许多传说和神话。一个传说是:上述二人,择一吉日,沿着河畔,登上额尔敦敖包选择庙址。这时,牧放几只白山羊的老汉额尔敦和他的老伴走上前来,请他们进了自已的帐篷。在喝茶攀谈中,锡林河水蓦然流到此敖包路前海潮,竖起了一个高大的金色水柱,然后缓缓退潮。观此奇景的一世活佛和贝子顿然领悟:“这处不正是要寻觅的福地吗?”于是一世活佛额老汉说:“你是这座敖包的主人,刚刚竖起的金色柱子是吉祥之兆,我们应在那一处供奉神祗才是。”两位老人听后高兴答应,主动让出整个敖包,移居到西北宝力根山一带,后来两位老人不仅有了一个儿子,而且他们几只山羊也发展成群。
  乾隆八年(1743年),始建朝克沁殿。1747年,此殿峻工庆贺时,把额老汉作为偶像,将这座敖包命名为“额尔敦敖包山”,并在山上垒起大小十三个祭祀用的敖包,作为本庙敖包。此时庙中喇嘛已发展到百余名。1783年,该殿其它工程全部结束。在这期间,七世达赖喇嘛和清延赐该殿主持喇嘛“章龙.阿日亚.班迪德”称号,赐庙名“崇善寺”。该庙二世活佛和该旗六代札萨克时期,全庙寺院、殿堂、庙仓、庙会等形成完整体系,1800年至1805年,迈达里庙、千佛殿落成,清廷分别赐予“庆善寺”和“延福寺”两个匾额。当时赐有匾额的寺在贝子庙已有三座,最早赐匾有朝克沁是贝子庙的主庙,被封称旗庙,建筑高大,大二层楼堂,内塑释迦佛纯银坐像,其匾以蒙藏满汉四种文字镌刻而成,其汉文为乾隆皇帝御笔。后来清廷又把该庙一世活佛封为内蒙古喇嘛教四大班迪德这一,即黄教四大精神支柱这一,又是全国佛教界六十名活佛之一。
  贝子庙占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沿袭黄教传统建筑格式,结构独特,雕刻精细美观。由主庙、属庙、家庙、佛塔及众多僧房组成。整体布局上共分七座高工墙寺院。并排的七座围墙两侧为各呼毕勒罕(转主者)私庙、庙仓、王公府邸及喇嘛房屋2500所。代表性大殿(独宫)七座,经堂(学部)五座,寝宫(拉卜楞)六处,塔六座,带有宝顶的庙十一座。其中,西红墙内(亦称西庙或千佛殿)以供奉千尊佛像为主,包括拉卜楞寺、千佛殿、活佛殿及执事喇嘛庙房。中红墙内以朝克沁大殿(亦称大经堂、大雄殿、行政教务殿)为主,包括弥勒佛、钟鼓楼及安放本庙历代活佛舍利塔的灵堂。东红墙内(亦称东庙),以却日殿(大涌经堂、显教部、亦称“福源寺”)为主,包括厢房、沙木庆、贡青、容肯、却日后宫、大庙仓、查度服库房及执事喇嘛住处。再往东为珠都巴、满巴、丁克尔、甘珠尔四座。西边四座大殿内有山门,其余的为小门或侧门。其中大经堂山门高大,它的前方为整个大庙的广场(今市集贸市场),这里有讲经台,凡属全庙性集会均在这里举行。
  贝子庙的西庙亦称活佛仓,是一座规模宏丽壮阔的四合式院落。为全庙建筑的精华。东庙有五座拉卜楞,即活佛仓、色木春、新拉卜楞、却日后宫、古力道布图、旺岱哈斯尔。每座建筑都庄严雄伟,彩绘细腻,内外装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本庙活佛的高级住处或接待尊贵宾客处,如同皇宫般富丽堂皇。
  全庙四周耸立一座红塔、五座白塔。其中处红塔的修建是为了镇邪。罗本喇嘛庙东处有座白塔(亦称内白塔),据该庙喇嘛忆述是为了纪念一位有功的经师而建,迄今已有二百余年。其余四座白塔分别设在全庙四周角上四座白塔观以内的区域为本庙管辖区。
  贝子庙喇嘛教系藏传佛教,在该地区又称黄教、喇嘛教或黄帽派教,从元朝起由藏、青传入此地。清廷为达到“政教合一”的目的,把喇嘛教分成四个管辖区。内蒙古等地的黄教由章嘉活佛教所统辖。
  贝子庙的佛事用品经卷等一应俱全,因而以“广富寺”闻名。据记载,各殿经堂内供奉的佛像,种类齐全,数量庞大,形状各样。以释迦佛像为主的图画雕塑、泥塑、铜木质佛像达几千尊,有不少纯金银及金银粉饰的佛像,多数为铜质佛像。该庙各学部有丰富的经卷。其贵重经卷为《甘珠尔经》、《丹珠尔经》二套。还有《宗喀巴全集》、《佛学要义》、《经咒》等,也有藏译蒙文经卷,共四千余卷。法器乐器应有尽有。
  贝子庙又是形成五大学山(学部)的寺。即喇嘛日本(研究成佛之道)、却日(佛教哲理)、珠都巴(密宗、咒语)、满巴(医药)、丁克尔(时轮、数学、养济、占卜、美学、语言)五个学部,依附于大经堂。平时每座经堂里均有几十到百名学徒、班迪钻研各种学识,并有修业期。毕业时成绩最优秀者即可授予国师、道仁巴、马仁巴、策仁巴、阿格仁巴、嘎布吉等学位称号。但这类称号的获胜者在本庙史上并不多见。另外,贝子庙喇嘛念的都是藏文经卷。但平时交谈、账册帐目上普遍使用蒙古语言文字。尤其葛根身边喇嘛是蒙藏兼通者。本庙曾出现过许多有才华有学识的喇嘛,还有画家、雕塑家、工匠等。尤其本庙满巴学部是蒙医知识的传授之地,今市蒙医院前身即是本庙满巴经堂。
  贝子庙鼎盛时期,常驻喇嘛保持在千名以上。在二世时曾达到1500名,在清末民初达到1200名。平时一般在千名左右,因而有“山麓千僧”之称。但到1945年8月,全庙喇嘛不足500名,后来时增时减,1957年时,总数也达到过800名。
  贝子庙喇嘛清规戒律很严。如诵经不分心,学道要潜心,削发守戒,衣冠端正,生活俭朴等。还有不取妻,离姿色,戒芋酒(鼻芋例外),不偷盗,不杀生,不妄语,杜淫荡等。对不法者视其情节轻重,予以法杖、法鞭、秉香谢罪、面壁思过,甚至驱逐庙门等惩罚。旗民俗人来庙叩头拜佛时也有不出大声、不吸芋、严禁妇女在寺内留宿等注意事项。但平时与家族、朋友之间往来通信是自由的。
  贝子庙大小法会不胜枚举。但可分年读经会、月读经会、日读经会及早晚读经会等。每年的正月初一早晨到腊月除夕,几乎不间断地进行。此外,还有全庙性的纪念宗喀巴诞生日、本庙历世活佛降生日、圆寂日读经会等。而日期最长的则是却日经会,一年里通常进行160多天。各经会均定期召开,从二里以外即能听见众僧的读经声和伴奏的鼓乐声。此时又是朝拜者的集会时期,叩头者、上供者、布施者,背着经卷环绕经堂者川流不息,虔诚拜佛。
  上世经以来,贝子庙地区逐渐向集镇发展。各类集会经常不断。各地客商也陆续到贝子庙附近设点经商,于是形成了“东商”、“西商”、“南商”。从此贝子庙地区变为锡盟北部旗里最大商贸活动集散点,基本满足了牧民、喇嘛们日常生活的需要。1930年之后,日军入侵东阿纳旗,将贝子庙地区变成扩大侵略的大本营,横行霸道,无所不为。
  1945年8月8日上午,苏军战机将日寇在贝子庙附近的驻地轰炸成灰,黑烟冲天,整整燃烧两天两夜。日寇投降后,乌兰夫等老一代革命家先后带领一批共产党员和各旗优秀儿女来贝子庙放手发动草原人民,坚持武装门争,积极开展民族自治运动。1946年起,贝子庙地区成了中共锡察盟工委所在地。本庙的年轻喇嘛不少自愿参加人民解放军行列,还有的在基层当干部或从事领导工作。
  1949年后,贝子庙宗教活动仍然正常,国内外客人来庙参观者逐年增多。盟市领导曾多次采取措施,保护了该庙的主体建筑。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本庙遭到惨重的破坏,宗教活动完全停止。据调查报告,其全部损失折合当时 人民币八千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庙和重点建筑被保护起来。市里拔款整修了个别庙堂,并解决了部分喇嘛的生活困难问题。逐步修复了珠都巴殿、却日殿等,还将进一步修缮朝克沁殿。贝子庙一世活佛章龙.阿日亚.班迪德;二世活佛阿格旺.罗布桑.丹毕扎拉钦;三世活佛罗布桑.丹金.朱力图木吉木楚;四世活佛罗布桑.根顿.丹金扎木楚;五世活佛罗布桑.海都布.帕赖拉巴杰;六世活佛罗布桑.图布登.格力格尼玛;七世活佛阿格旺.罗布桑.巴勒登却金。
  现任第八世活佛,法名丹僧.普仁赖.隆德布,1955年出生于拉萨市郊农民达玛达木丁之家。1957年经达赖、班禅等高层喇嘛认定后请他作贝子庙葛根,此后,庙方专派苏德宝(大夫)等人前往拉萨服侍他九年。1984年,他被选为拉萨市政协委员。31岁首次来贝子庙时引进《甘珠尔经》一部。1987年毕业于北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

 


 

  贝 子 庙

  贝子庙位于锡林浩特市“额尔敦陶力盖”敖包山下,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乾隆帝赐汉名为崇善寺,蒙古名称为班迪达葛根庙,号称清朝内蒙古四大名庙之一。先后历经七代活佛,经过六次大规模的扩建,共花费白银174万余两建成。现存庙宇均为清代建筑。
  此庙因由治旗贝子巴拉吉道尔吉与巴拉珠尔隆德布一世活佛主持兴建,故称贝子庙。关于建庙,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清朝乾隆年间,从西藏、青海远道而来的传教者巴拉吉尔隆德布,来到锡林郭勒草原后被美丽如画的锡林河九曲弯陶醉,于是他就决定在这里留下来。草原上的牧民们听说从千里之外的喇嘛教圣地来了位活佛,便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一时间香火日盛。为表示对活佛的敬意,贝子经过两年的筹措,准备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便请活佛选择建庙的地址。活佛面对如此美丽的草原,竟一时没有了主意。经与贝子商议,决定按宗教惯例,在大兴土木的前一年,分别在西南面的宝拉根乌拉、正北面的额尔敦乌拉、东南面的格义阿木乌拉、西北面的热宝拉格乌拉等四座山前插上四支箭,等待来年春暖花开时以开黄花的那座山为庙址。在焦急的盼望中,春风吹开了冰封的锡林河,碧绿的河水缓缓流向无垠的草原,滋润着百花争相绽放,这时,活佛、贝子带着众人直奔西南的宝拉根乌拉山,插箭的地方是一片洁白的小花,活佛说:“白花代表财富,此方财源丰富,可以发财。”众人又转向西北面的热宝拉格乌拉山,又见一朵朵蓝色的马莲花。活佛说:“蓝花代表兴旺,此方人畜日盛。”还剩两座山了,就是见不到黄花,活佛、贝子的心情渐渐沉重起来。众人涉过清澈迷人的锡林河,来到东南方的格义阿木乌拉山上,只见漫山遍野的山丹花,像火一样燃烧,微风吹来还向人点头微笑,然而谁又能笑得出来呢?活佛和贝子感觉浑身乏力,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北面的额尔敦敖包山下,当他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上敖包山时,在一片茂密的草丛中,终于发现一小朵金黄金黄的花……时间在这时停滞了,空气在这时凝固了。人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猛然间,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响彻山上山下。活佛激动得热泪盈眶:“黄色象征吉祥,此地是建庙的最好选择。这朵小黄花,是长生天在喻示我众。”就这样,庙址选在了额尔敦敖包山下,额尔敦敖包山也因为有著名的贝子庙相依偎,才名扬草原。
  贝子庙整体上以朝克沁殿(行政教务殿)、却日殿(哲学殿)、明干殿(活佛殿)三座庙宇为中心,包括了珠都巴殿、曼巴殿、宗喀巴殿、东克尔殿、新拉布仁殿等八座主大殿及呼图格图达喇嘛庙、罗本喇嘛庙、甘珠尔庙、农乃庙等十几座小殿庙,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各个殿内均有反映蒙古族历史的生产、生活的壁画。庙内设有时轮学部、医学部、密教部、显教部。喇嘛最多时达1200多人。一直到20世纪初,贝子庙终日香烟缭绕,诵经声和钟鼓声不绝于耳。
  贝子庙建筑群是内地与蒙古地区、蒙古族与汉族共同创造并凝聚蒙汉民族文化的古代建筑瑰宝,曾拥有铸造、雕塑的佛像几千尊,各种绘画镂刻工艺品几万件,收藏各种经卷上千种。雄伟富丽的庙宇建筑,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特点,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建筑艺术上,汉、藏多民族艺术风格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历史上亦是内蒙古北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活动的中心,在中国北方尤其是内蒙古地区享有盛名。在其极盛时期作为著名佛教学府之一,与包头五当召、四子王旗锡拉木仑召、达茂旗百灵庙同为内蒙古西部四大藏传佛教寺庙。据史料记载,1929年九世班禅曾到此诵经传教。
  贝子庙也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派人到贝子庙开辟工作,建党建政。这里曾为中共锡察巴乌工委所在地。“文革”期间,贝子庙的部分建筑遭到破坏。
  1993年,贝子庙被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由盟、市、自治区文物部门及国家民族宗教部门共同投资175万元,对庙宇的却日殿和珠都巴殿进行了修缮,修复后的两殿已正式对外开放。2004年,又对该庙进行了全面修缮,重修后的贝子庙焕然一新,基本恢复了原来的规模。      

  附:《贝子庙碑文》暨《贝子庙重修碑记》

  贝 子 庙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一九九六年五月二十八日公布
  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立
  贝子庙蒙语称班迪达格根苏默,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 ,后经七代活佛六次大规模扩建,形成了以朝克沁、明干、却日三庙为新拉布仁共八座寺庙组成的汉式构制大型建筑群。贝子庙气势宏大,各庙自成一体,独立布局,各主要大殿为重檐楼阁式,曾保存丰富的佛学、医学、绘画、雕刻和建筑方面的珍贵资料,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解放战争时期,贝子庙作为中共锡察工委所在地,在内蒙古的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贝子庙重修碑记

  贝子庙始建于公元一七四三年汉名崇善寺为清乾隆御赐亲书经七代活佛六次护建而有今日之宏大规模是时为内蒙古藏传佛教著名学府及中西部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经半世纪自然与人为损毁建筑功能改变珍贵文物流失庙宇日趋残损部分建筑早圯主殿仅剩框架各界痛心疾首公元二OO三年贝子庙抢救保护由市委政府姜树文包湖春发起民营企业家牧林巨资襄助自治区文化厅高延青刘昭和批准并派古建专家李应龙统领命老青城博览园有限公司提纲有赵文耀包勇敢苗文胜张汉君刘柱等辅助内蒙古文物处苏俊王大方亲任监理从是年三月至今年八月修复朝克沁明干却日三大殿之现存建筑复修主寺山门钟鼓楼使古刹重现昔日庄严崇善寺之大气更甚往日矣善举承自治区领导储波陈光林任亚平陈朋山郝益东郭子明周维德包俊臣及巴士杰吴龙杨仁迭等视察鼓励盟领导刘卓志荣天厚张雁卿朝伦巴特尔白志明王中和邓月楼其其格吴久冰及赵吉瑞李询等光临指导市领导斯琴毕力格特木勒哈斯张玉枝温同江张国忠游晓阳华永胜张春林齐振华海明及文化宗教建设规划城管文物等部门排忧解难中行白少云阎丽等鼎力支持并多凌瑞赵勇士范全志等无私奉献集储君之功使国家文物得以妥善保护文化精粹得以发扬光大艺术科技得以永垂青史僧人信众得以弘法处所中央政策得以宣昭民间善哉犹期这方净土能为传承历史文脉造福草原百姓庇护周边生灵尽力焉崇善寺修复开光之日勒石永志纪念


  电话:0479—8239290
  邮编:026000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沪ICP备05002419号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