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马县艾旺寺—康马县—西藏寺院
艾旺寺 吐蕃时期寺庙。位于康马县萨玛达乡冲巴涌曲河西岸。始建于8~9世纪。坐南朝北。面积925平方米。围墙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7米,南北宽25米,高3 米,墙上砌石塔108座,北面围墙正中开有9米宽大门。围墙内殿堂平面布局呈“凸”字形,南为正殿,东西为配殿,中间为长17米、宽12米的庭院。殿堂与 围墙之间为回廊。殿堂外墙体均涂饰红色颜料。正殿殿堂东西长11米,南北宽5.5米,墙周砌有一周石台座。正面台座上残存7尊泥塑释迦牟尼造像,正中释迦 牟尼像高2.3米,两侧释迦牟尼像高3米,今殿内还遗有5尊残破的释迦牟尼头像。正殿塑像文雅清秀,广袖宽袍,轻盈质朴,受汉地文化影响十分明显,泥塑雕 像具有云冈、龙门石窟中北魏至唐代佛教造像风格。东配殿殿堂南北长7米,东西宽5米。原有泥塑造像19尊,其正面有1尊弥勒佛像、4尊菩萨像,南北两侧各 有5尊菩萨像,殿门两侧各有1尊菩萨像和1尊力士金刚像。今残存11尊菩萨像和2尊力士金刚像,且均有不同程度破坏。东配殿塑像的服饰具有波斯萨珊王朝服 饰的特征,泥塑与中亚寺庙中塑像也十分相似。西配殿殿堂南北长6米,东西宽5米,正面有一神龛,西配殿四周墙壁上原有许多泥塑浮雕,但大部分被毁,仅存固 定木楔和部分龙女、飞天等残雕像。艾旺寺正殿与东配殿塑像身后均无背光,是一种时代较早的特征。寺庙内雕塑汇集了汉地、印度、于阗不同的艺术风格。 1966年艾旺寺顶部被拆毁,殿内佛像、壁画等均受到破坏。1996年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艾旺寺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特别是泥塑 佛像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在西藏属罕见。由于自然侵蚀,加之年久失修,这座古建筑损毁严重,2003年康马县筹集资金对艾旺寺进行了抢修。
寺庙正殿呈长方形,殿内面积60.5平方米(东西长11米,南北宽5.5米)。墙周砌有一圈石砌台座,高0.8米,宽0.8米。正面台座上供有七佛泥塑 像:无为螺髻,面相长方,额间有白毫,纤眉修长,眼帘下垂,双目微闭,鼻梁高挺,薄唇小嘴;身着双领下垂大衣,右肩敷搭偏衫塑圆形头光,直径0.9米;头 光正中为六出花瓣状图案,每一花瓣有一朵菱形状花朵,图案之外有一周连珠纹,再外为一周卷草纹。正中的释迦佛像为结跏趺坐于佛座之上,高2.3米;两侧的 佛像均善跏趺坐于佛座之上,高3米,整个造像端庄沉静。
寺庙内东配殿面积35平方米(南北长7米,东西宽5米)。殿内原有泥塑造像19尊,其中正面供奉弥勒佛像1尊和菩萨像4尊,南北两则各供有菩萨像5尊,殿 门两侧各供有菩萨像1尊和金刚力士像1尊。现仅布菩萨像11尊和金刚力士像2尊。菩萨站立,皆高2.2米,形象与服饰相同,仅相互之间的表情有细微变化, 服饰的卷褶形状有所不同,手印各自有别。菩萨身后有桃形头光,素面。菩萨像脸长方,额前有一排垂发,额中有白毫相,长收弯曲,眼敛下垂,眼睛微张,鼻梁挺 直,翘嘴,面带微笑。菩萨身着无领小开胸长袖长袍,袍上饰大朵的圆形团花,图案中心为一朵8瓣团花,团花外环绕4束向两侧卷曲的类似云纹的花束,再外为一 周连珠纹。菩萨腰束带,腰带雕饰蛇皮或鳄鱼地纹,上缀雕花方牌,下垂璎珞,璎珞上雕狮头、幼狮和神鼠;长裙下摆多卷褶,十分厚重;足踏短靴,立于蒲团之 上。金刚像头颅物大,上身赤裸,一手握拳上举,一手向身侧平伸,肌肉发达;下身着短裙,缠蛇为带;双腿呈弓箭形,姿态威猛刚劲。一金刚足下踏一裸体侧卧女 妖。其像高1.9米,肩宽0.6米,两足间距1.1米。西配殿,面积30平方米(南北长6米,东西宽5米),正面有一神龛依墙而建,龛内原供有泥塑佛像, 现已毁;神龛高3米、宽2米,龛上雕塑有“S”形卷草纹和菱形花朵。西配殿四周墙壁上原有许多龙女、飞天、晰蝎等泥塑浮雕,现大部分被毁。
艾旺寺原信宁玛派,后改奉格鲁派。正殿塑像文雅清秀、广袖宽袍、轻盈质朴,受汉地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具有云冈、龙门石窟中唐代佛教造像的风格;东配殿泥 塑与中亚寺庙中塑像十分相似;西配殿神龛、浮雕的印度风格也十分明显,可以说艾旺寺的雕塑汇集了汉地、印度、于阗三咱不同的艺术风格。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