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观音阁—大理—云南寺院
离圣元寺西南约15米的地方,又有坐西向东的观音阁。这里原来是属于圣元寺坐北朝南的钟楼,与寺同一时期修建。清康熙年间重修圣元寺时,将寺和楼用墙隔开,变了朝向,定名为观音阁。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清军从苍山花甸坝攻打杜文秀政权,双方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激战,圣元寺被焚毁,独有观音阁幸存下来。这个阁为两层重檐歇山顶木结构亭 阁式建筑,上有砖雕仿木构斗拱,保持元末明初时代的建筑风格,是现在留存下来的古代建筑中年代较早的一处,它对于研究白族建筑史有一定的价值。
观音阁还因为曾经有一块《山花碑》而引起世人瞩目。《山花碑》,全称《词记山花·咏苍洱境》,刻在《圣元西山记》的碑阴,碑高120厘米、宽47厘米、厚9厘米,大理石质。碑 文是元末明初当地白族文人杨黼用"白文"山花体写作的20首词。作者先写苍洱风光名胜,后抒发个人儒释道思想的情感,情景交融,反映出在汉族文化和白族文化强烈碰击的动乱时 期,白族文人的虚无心态。杨黼生于明初,他的先辈是大理国和元代的名仕望族,《明史》隐逸传中载有他的传记,这在少数民族的文人中是不多见的。"山花体"是白族民歌通常 采用的一种诗歌体,每首由八行诗组成,分上半首和下半首。诗的第一句是三个音节(有时是五或七个音节)的韵头,第二、三句为两个七音节的句子,第四句为五字句;下半首格式 基本相同。因此一般称这种民歌体为七七七五或三七七五诗体。《山花碑》是由似汉字非汉字的记音符号记录的诗碑,这种符号通称"白文",是采用汉字的音读、训读、自造新字以 及汉语借词等多种方式表达白语,多为民间艺人所采用。"山花碑"现陈列在大理市博物馆的碑林内。它在白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