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巴乃甲切木石窟—西藏寺院
西藏的石刻艺术——岗巴乃甲切木石窟
作者: 张宏
西藏石刻是藏族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是我国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它包括石窟、摩崖造像及玛尼石刻三部分。岗巴县乃甲切 木石窟是藏族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和时代精神历程的形象记录。它的发现,为研究西藏雕刻艺术各时期的风格及地域特征、藏传佛教的传播路线及神析 形象,西藏原始本教及石代社会史等均提供了珍贵资料,为藏学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岗巴县乃甲切木石窟平面呈方形,四壁浮雕佛、菩萨等33尊,另有狮、象、马、孔雀、莲花等瑞兽花草浮雕。它位于岗巴县昌龙乡纳加村。昌龙乡与锡 金相邻,海拔5000米,南北两侧为大山,中为一片广阔的草场,苦曲藏布河从草场偏北部流过。石窟寺即座落在河北岸一座砾岩小山的断壁上,共有5座洞窟, 洞口皆南向,距地面高约十余米,按从西至东的顺序,将5座洞窟分别编号为K1—K5。
正面窟壁上身饰金彩的佛像为大日如来佛。东壁北侧雕像主佛的须弥座为双象须弥座,佛像上身赤裸,胸前斜结一带,左手禅定印,右手指地印,身饰黄 彩,应为宝生佛。东壁南侧的雕像主佛的须弥座为双马须弥座,佛身上穿裸右肩贴身衣,左手禅定印,右手与愿印,身饰蓝色彩,应为阿佛。西北侧雕像主佛为一对 类似金翅鸟王的小矮人抬举的须弥座,佛像裸上身,胸前斜系带,左手禅定印,身饰绿彩,应为不空成就佛。西壁南侧雕像主佛的须弥座为双孔雀须弥座,佛像裸上 身,胸前斜系带,双交至腹前,手作禅定印,身饰红彩,应为阿弥陀佛。
乃甲切木石窟寺是继拉萨查拉路甫石窟寺之后,在西藏发现的第二座石窟寺,它的发现进一步扩大了我国石窟寺遗址的分布范围,丰富了西藏石窟艺术的 内容,石窟造像笔触大气,刀工洗炼,风格古朴,带有明显的健阳罗艺术风格,其时代为吐春时期。这一发现扩大了我国石窟寺的分布区域,丰富了西藏石窟的内容 和形制类型,具有重要的文物和艺术研究价值。
文章来源: 日喀则行署新闻办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