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维西达摩祖师洞—迪庆藏族自治州维—云南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6日
来源:宝莲禅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很早以前就是香客络绎不绝的佛教圣地了。维西县塔城乡其宗村是一个藏族聚居的村子,其环境可谓山青水秀,田园村舍倚山临江,掩映于各种果木的浓荫之中。
  村子东面约6公里处的高山,人称阿海洛山,因达摩祖师洞,又称达摩山。此山树木葱郁,山顶有巨型岩崖,达摩祖师洞位于崖壁上。此洞本为天生岩洞,藏传佛教传入迪庆后,民间传说达摩祖师在此山洞中面壁十年而成佛,在洞壁上留下面壁影像、留下顿足成洼圣迹,此洞由此便得名达摩祖师洞。大约在清初,信仰佛教的人们沿崖壁叠木为基,依洞筑成禅房数间,达摩祖师洞就成为佛教徒们朝拜的圣地和修炼的场所。
  达摩祖师洞  
  地址: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塔城乡其宗村的阿黑罗山顶

 


 

  绝壁圣境-达摩祖师洞
  出维西县塔城往东行15公里,有一山极似一匹卧象。车停象鼻下望山,俨然一尊巨大佛祖端坐于云天之间,这就是达摩山。从山脚攀登,可直抵达摩祖师洞。“极目悬崖万丈高,巍峨古寺接云霄”,祖师洞前一座庄严寺院赫然在目,红墙黄瓦,金碧辉煌。
  达摩祖师洞在很早以前就是香客络绎不绝的佛教圣地了。维西县塔城乡其宗村是一个藏族聚居的村子,其环境可谓山青水秀,田园村舍倚山临江,掩映于各种果木的浓荫之中。村子东面约6公里处的高山,人称阿海洛山,因达摩祖师洞,又称达摩山。此山树木葱郁,山顶有巨型岩崖,达摩祖师洞位于崖壁上。此洞本为天生岩洞,藏传佛教传入迪庆后,民间传说达摩祖师在此山洞中面壁十年而成佛,在洞壁上留下面壁影像、留下顿足成洼圣迹,此洞由此便得名达摩祖师洞。洞高30米,深10米。大约在清初,信仰佛教的人们沿崖壁叠木为基,依洞筑成禅房数间,达摩祖师洞就成为佛教徒们朝拜的圣地和修炼的场所。 
  清末,开始修建达摩祖师洞外的经堂和僧舍,其样式为沿悬崖叠木而成,据说修建过程历时三十年,足见其艰险之状和虔诚之心。这种在悬崖上建成的建筑,让人叹为观止。远远看去,仿佛悬挂于崖壁上的一种装饰,可谓巧夺天工。以达摩祖师洞及洞外经堂僧舍为中心,山下的来远寺和达摩寺恰好在其左右,形成三足鼎立、互为倚角之势。l984年后将山下原属止贡噶举派的来远寺以及原属噶玛噶举派的达摩寺两寺的僧侣合 并于此活动。其大经堂中供奉释迦牟尼、莲花生祖师、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以及止贡噶玛噶举两派祖师的造像,并珍藏有相传是达摩祖师“顿足成洼”的圣迹以及达摩祖师及其弟子的遗物灵塔。有僧侣近80人。 
  几百年世事沧桑,达摩寺几度兴衰,在历史上几经毁坏而又重修,但人们始终把此当作一个佛教朝拜圣地。现今的达摩祖师洞,是1980年以后由省、州、县三级人民政府拨款、信徒们捐款而重建的。1984年8月,选址祖师洞左侧山顶重建的来远寺竣工,达摩祖师洞的香火又旺盛起来。香客们常进行转山活动,路线以洞口为起点绕山顶一周,路程约3公里。因转山活动历来已久,已形成转山的小径。相传每年农历四月初一是达摩祖师的成佛日,届时,各地的香客们汇聚而来,不惜长途跋涉甚至风餐露宿,纷纷沿山转经不止,以完成转山活动为己愿,场面蔚为壮观。每年达摩寺主办的释佛节,僧侣们要跳“羌姆”(宗教舞蹈),达摩山上观者如潮,十分热闹。而十一月的“枯冬节”,僧侣们跳各种神面具舞,为期一天。善男信女,扶老携幼,村舍几空,甚为壮观。 

标签:云南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