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大姚县德云寺—云南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6日
来源:宝莲禅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妙峰山德云寺
  位于大姚县城南11公里仓街乡境内,面积约8平方公里。每当夕照蒸烟,万山皆紫,山头浓翠欲滴,数十里外,见之如在图画中,大姚县古八景之一“妙峰晚翠”即指此景。妙峰山为滇中佛教圣地之一,区内峰奇水秀,古柏参天,建于明崇祯二年的德云寺,整个建筑群体雄伟,庄严肃穆,精工细致,全部占地25亩,现存房间218间,亭、坊、池阁交错,柱、檐、楹、碑刻相互映衬,绘画、雕塑细腻美观,虽经历三百多年沧桑,仍然保持完好,光采夺目。寺内还有明代旅游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考察妙峰时写下的《七律.宿妙峰山》诗文的碑刻。
  织路千山积翠连,穷边欲尽至天边。
  风留古德云还在,界群诸天日月悬。
  狮窟吼风随法鼓,龙泉喷玉护金连。
  代来力里腾慈伐,一榻三生岂偶然。
  德云寺后有一清泉,清泉穿寺而流,一年四季,潺潺不断,饮之甘洌可口,传说用它煮茶,也能返老还童。
  以上是释印严的画,释印严 ,俗名钟义波。现为佛教圣地云南省大姚县妙峰山德云寺住持、广东省南雄市大雄禅寺都监、大雄佛教诗书画院院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妙峰山德云寺简介
  妙峰山在云南大姚县城南11公里仓街镇妙峰村委会境内。处北纬25°37′,东经101°17′。清道光《大姚县志·地理志》载“斯山耸然,卓立于众山之表。每当夕阳蒸烟,万山皆紫,峰头浓翠欲滴,数十里外,见之如在图画中”。故名。县古八景之一“妙峰晚翠”即指此景。山体由紫红色泥岩、夹钙质泥岩灰岩所组成。东西走向。东至涧水塘,南接小团山,西至妙峰水库,北至罗家山咀。面积约8平方公里。一般海拔2000米,主峰海拔2341米。植被有云南松,栎类杂木,冬瓜树,针阔叶混交林和幼林等。
  德云寺坐妙峰山西南山坳,海拔约1800米左右,寺周有苍柏316棵,均在200年以上树龄,最早一棵相传为开山祖师彻庸禅师亲手所种植,至今需三人合抱才可围拢。寺院后左侧有一口泉水,名黑龙泉,长年涌流自山回绕注入寺中。
  德云寺创建于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落成于崇桢二年(1629年),是由当时的云南禅门泰斗彻庸禅师率其弟子无住禅师来创建。整个寺庙布局规整,规模宏大,按照五院四合五天井,走马串阁楼,七十二间一百零八格的格局建设。寺院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00多亩。建筑群采用中国古代庭院式格局布置,讲究对称,从山门向内排列,共有大殿五幢,又依供奉内容和用途划分成若干庭院,共有各类房屋上百间。中轴线上布置主建筑有:天王殿,殿前楼,大雄宝殿,祖师殿等,两侧依次是山门、钟鼓楼、地藏殿、客堂、大悲阁、玉佛殿、藏经楼、选佛场、斋堂、僧舍等,形成一组建制规整、规模甚大的建筑群。寺内畔池、坊廊、楼阁交错,布局匀称庄严大方。其间雕刻彩绘精美,格子门梁枋檐角均作精雕细凿,其内容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和历史典故等。殿内殿外楹联匾额较多,多出自历代名人高手。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寺并留下了《宿妙峰山》七方律诗一首,其中一诗云:“路织千山积翠莲,穹边欲尽到天边。风留古德云还在,界辟诸天月正悬。狮窟吼风随法鼓,龙泉喷玉获金莲。我来万里瞻慈筏,一榻三生岂偶然”。据传,徐霞客慕名彻庸禅师而来妙峰山,正巧彻庸禅师外出,故住了三天等候不到,才留此诗表示敬意下山而去。
  山门为重檐悬山式牌坊建筑,飞檐挑角,三重装饰性斗拱,雕梁画栋,甚是精美,门楣上书有行书“妙峰山”三字,据原记载,初由彻庸禅师的亲笔手迹,现挂的匾是当代佛门泰斗本焕老和尚在九十八岁高年题书的,即甲申年(2004年)。
  进山门对面是一石坊,石坊匾额为“又一妙境”,是两联的“万壑松声惊客梦,半潭秋水见禅机”,“四面俱山绕成空中妙境,双坊对峙锁住天外雄峰”均为民国初期后人补写上的,在两坊周围,数十颗百年古柏卷傲丛生。
  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门额上有康熙55年中□大夫姚安民府事加一级闵本贞题扁“峰自西来”另有一匾额为明崇祯庚午翰林院王锡衮题“德云寺”苍劲有力,王锡衮曾做过明朝代史部左侍郎等,为抗清明士,能保存至今,这也是缘份了。内塑有四大天王像,殿左侧有一牌坊门,结构与山门相似,据说本右侧也有一牌坊门与其相对称,惜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此牌坊门上仍有明代进士陶珽书的“象王回顾”、“狮子频伸”书法刻牌。
  穿过牌坊后,右转才回到中轴线上来,直上两侧首先为两层独立建筑的钟鼓楼,他的第二层又有通道与其它建筑相穿,而融为一体,均为清代古建,拾级而上,进入殿前楼,中轴线中对底层为弥勒菩萨像,与他相背对大雄宝殿的韦陀天将像,两侧为厢房与钟鼓楼相通,楼上有阁房。
  大雄宝殿单檐歇山顶,正脊两边为尖角吻兽,中央为圆形宝顶,抬梁式与穿斗式木结构,殿前6根圆木柱支撑着,三层斗拱托起屋檐向外延伸,四角翘起,层下形成一个宽走廊,18扇格子门精雕细凿,讲述着一个个佛教故事。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塑有三世佛及阿难迦叶尊者及十八罗汉,原来是铜铸佛像,可惜在76年被毁了,现像全为90年代初重铸。大殿殿内可容百人以上上殿,从殿正梁上仍可以看到起此殿的时间为崇祯二年,巳已。说明此大雄宝殿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历史。大殿门上挂了几块省级重点文物,有嘉庆巳已,滇督伯麟书的“兰若拈笑”,嘉庆庚申滇抚初彭龄“暨岭慈云”,嘉庆中大学士阳董诰“滇西胜刹”王继文“旗檀法海”的匾额,而且殿梁下挂的正是开山祖师彻庸禅师亲笔书的“大雄宝殿”四字,廊门前有明进士手书“天地开辟,日月重光”八个刻字。
  大雄宝殿右大殿为三开间的藏经阁,从右廊门进,首先是天井,天井有一楼阁,据说为住持楼,如今楼下成为书画院,门也有当代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大学著名学者王学仲教授书的“大雄佛教诗书画院”匾。二楼目前仍住寺住持僧人。再穿过一道门才进入大悲阁,阁下供有从缅甸请回的玉佛像,玉佛殿左右原为僧房,现其中一间改为德云寺书画精品陈列室了。楼上为原藏了上千种经书,民国中期曾清理有目录被收入《姚安县志》,而遗缺之经典鉴记,建国初期由国务院参赞李一平先生整理送去北京图书馆,目前尚有一套《华严经》古本藏于大姚,而寺院藏经楼现在只能暂时空着了。藏经楼前又是一个天井,为僧客房,其中有一间已改为茶室,专供僧人静生品茶之地,也成为与人交流佛文化思想的净地,上书“禅茶一味”来表示禅茶不二之理。与大雄宝殿相对称过去,同样亦为天井后的大悲阁了,里面供了观世音等菩萨像。
  大雄宝殿后为一片大空地,如今种菜,从历史痕迹来看,应该原来是殿堂,或者是法堂,再上去尚有一间单檐歇山顶,三开间的殿房,被现在称为祖师殿,从殿中梁的文字可看出是康熙五十五年建的,并且现存厚实的承重斗拱和穿斗式木架,确实可以说明古人的智慧之高巧。
  德云寺的始创是在明天启年间,当时云南佛门泰斗彻庸禅师来姚州与陶珽、陶珙同登妙峰山,感瑞境现前,而发心建此刹的,取寺名为德云,取义于《华严经》中记载善财童子弟一参,参见妙峰山德云比丘之义而取的,故今德云寺后山亦称别峰,亦有别峰庵,而彻庸禅师亦被后人誉为“德云亦现”。彻庸禅师住世时,云南境内禅和子皆聚集到妙峰山,最多时达300余众,而彻庸禅师亦被后人誉为“自古庭后祖灯重焰实从斯始”之高僧大德,出世于世而使妙峰山兴盛二百余年,一直占有曹洞宗和林济宗并重的领袖地位。故世人赞誉妙峰德云寺为“滇古胜刹”、“东亚大雄”、“华严领袖”亦此因也。
  在历史的记载,德云寺曾在清乾隆年巳年(1761年)遭火焚,大部分殿宇被毁坏,只有“大雄宝殿”等部分殿堂幸免于难,于嘉庆年间才重新修复和扩建,到了文革期间,有一部分殿堂房舍又被拆毁,1986年11月5日县人民政府将德云寺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逐渐由政府拨款修缮,1996年10月8日由大姚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交与僧人管理,1998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又于2004年5月22日由县人民政府聘请作者住持,并由县政府直接把德云寺移交管理,以便更好地发扬佛教的原始精神和弘扬佛教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云南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