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石窟寺—云南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6日
来源:宝莲禅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红河州蒙自县鸣鹫乡缘狮同——石窟寺
    蒙自县鸣鹫乡有八景为当地人所称道:魁阁、缘狮洞、虹桥、锁翠桥、玉带河、美女梳鬏、仙人脚、大石洞。而座落于呜鹫乡八景中心的静灵山缘狮洞石窟寺,更有景中八景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香客所惊叹:  “靈”字形整体建筑、八卦池、池中倒影、十八罗汉坐幔帐、洞中天、南海观世音、普陀岩、紫竹林。
    从蒙自县乘车,一路石榴园夹路,丰硕的果实挂满枝头,煞是诱人。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鸣鹫乡到了。远处山顶露出的一角飞檐,报告了古刹缘狮洞石窟寺的所在。
    古寺的山门建筑在一条清澈奔腾的溪水上,古来有“虹桥锁翠穿玉带”的诗句描绘它的秀美。沿着溪水的指引,小路弯转入山,成片的农田与对峙的山峰连成一片绿色,风景入画。一群群蜻蜒萦绕于溪畔,望水之柔可柔我心性,望水之灵亦邀我探幽,这古寺蕴含了多少先人独到的匠心,以及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文化内含与人生体验呢?
    通常,进入寺院首先看到的便是天王殿,而这里却是风格迥异的“灵宫殿”,让人一时瞪懵!原来这所寺院是释道儒三教合一的。“灵宫殿”有两层,上面供奉的是释迦太子。传说在过去鸣鹫乡发生了一场瘟疫,观世音菩萨托梦给村子里的一个老人:供释迦太子就可以得救。村民们依言而行,果然病就好了。所以,在过去这里民间有个传统,每年四月初八做一个小楼阁,把观音菩萨供在甲边,四个人抬着去转街,以示圣人带给人们无尽的福祉。并从初—至初八吃斋,不得杀牛,用依教奉行的方式报答菩萨给他们的恩惠。
    转过“灵宫殿”,一幅立体的画卷便呈现在眼前——“山楼倒影水中浮,水上灵山山上楼。楼下游人楼上去,又从楼上上山头。”八卦池即放生池,如一面明镜,全摄依岩而建呈“靈”字形整座寺宇的倒影:两厢归真祠、正衡鉴台、玉枢殿、左右三义宫、火神殿;拾级而上为是观堂,依山迭阁五层为白玉楼,两旁钟鼓楼;曲径通幽达化愚宫、  —:圣宫、吕祖、地母、二教等殿。宏大的建筑群,结构严谨,巧妙的依山势而上,楼中有岩,岩巾有楼,可见设计者的独到慧眼与巧夺天工的匠心。据记载,在清朝光绪四年,当地乡绅曹景山等八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相邀在山上踏青,  “偶见一螺须羽士,拖杖被葫,霓裳隐隐,趵跛而行,鼓掌而歌曰:  ‘迷津波滚滚,苦海浪悠悠,天然一玄岸,有岸却无舟。便得艄公撑艇至,阎浮易渡返瀛洲。’歌罢飘然而去。众等莫解其故,登艇阶而上人洞观研,触景生情,我等应作撑筏舵手,扩洞景之。”于是乡人众志成城,齐发宏愿,“以景山为首,诸公鼎力相助。光绪五年备庀材鸠工,依山凿台,岩石为基,精心设计建盖梵宇。工程未竣,景山公逝,弟连升继之,苦心经营二十余载,耗资十万余银两,建成占地四亩,高四十余丈的‘靈’字形胜景,名曰‘静灵山’。又因该山形似狮,故曰‘缘狮洞’,景观奇异楚楚动人。”
    据传说,当梵字建成后,鼎立完工的三家人,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报应。曹家的公鸡报时相当准,声音宏亮,响彻云霄;牛家养的鸭子会飞;尹家因为贪污各方施主的功德款而被天火灭家。曹家出了一位台湾知府,牛家出了武官。而近代本地又有一位杨姓人家,护持寺院积功累德,门庭光耀出了一位陆军上将,因而当地老百姓说这所寺院是“有求必应”,至于求到求不到,全看自己的心诚不诚。因为有着这样的传说,当地村民都愿意为寺院作义工,深信因果,自求多福。
    走进“霞”字形的建筑群内,一会是道教的天尊像,一会是佛菩萨圣像,彼此融汇,竟不觉之有碍。  “异姓胜同胞笑他人同胞异姓,三分原一统恨当年一统三分。”归真祠的这幅对子,将当地信众对三教的诠释表露无遗。臆想当年道士练丹,和尚读经参禅,乡绅儒风有佳,相安融洽,也是不可多得的风景。更有释道儒三家人士合著的古书《神仙纲鉴》、  《裂胆镜》、  《云乡宝鉴》让人希奇——历经数百年,并经文革之劫尚有全本留下来实属不易。
    文革期间,寺院被铁工厂、学校所占,里面的出家人全部被赶出:有的远走他乡,有的跳崖,有的投水……第七代传人贞心法师被迫住在俗家。寺里的书籍被马车一趟趟拉出去烧毁,信众挂的石匾被拿下来打成桌椅,直到有人摘匾时摔下来,才勉强保留了三块。1979年政策有些松动的时候,贞心法师偷偷从后山爬进去上香,被人发现香灰,村子里的广播就开始责难。80年的时候,寺院已经破败不堪,铁工厂还在里面,贞心法师住了进去。从那时起铁工厂就冉打不出象样的工具厂,没过多久自动倒闭,只好搬出了寺院。81年,政府派官员人寺暗访,确认贞心法师不是搞牛鬼蛇神的人,而是令人敬重的佛门出家众,于是为她平反,这里也就正式开放了。次年,也就是1982年,宗教政策落实下来。寺中八卦池左边枯死二十多年的两棵紫薇,竟发出了新芽。  “枯木逢春”,是宗教政策带来了寺院的“春天”。树死死根,有人不相信这树是复活的,就挖开来看,结果证实新枝抽于老根,不禁惊叹,并立碑坊以志印证。
    顺着石砌的山路,来到观音洞。洞口匾书“滇南第一洞天”,是云贵总督岑毓英写的。此洞的位置,恰是静灵山“狮”之口;洞中的观音菩萨,恰坐在狮子的舌头上。被称为观音菩萨道场的浙江普陀山有南海、普陀岩、紫竹林,这个洞中的钟乳石天然亦形成了惟妙惟肖的普陀岩、紫竹林!还有十八罗汉,形态各异,坐在观音菩萨像前的幔帐上,都是钟乳石稍加雕刻而成。普陀岩下的“南海”,更有传奇色彩。相传“南海”中生活着一对红金鱼,法国人传天主教路过寺院时,就把这对红金鱼强行取走了。从那以后,这个“南海”里就再也没有养活过任何鱼。那对到了夜间会熠熠发光的神秘红金鱼,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奇之物。狮口向深处去,是一个山洞,恰似狮子的肚腹,在过去一直可以通到山外。这一天然构造,让人忽生联想——仿佛“狮子”是活的!它,虽静默却灵昭,虽无语却威严,虽卧地却隐藏着雄猛发奋之志……
    洞中很暗,有一线天光,从头而降。初人时,只惊叹于狮山的灵活气息、绝妙的天然手笔,不曾留意观音菩萨幔帐外,这如纱如缕的天光。仰望,四五米高的洞顶有一小窦,上无遮拦,可直视青天。然而据介绍,倘若外面大雨倾盆,此小窦并无滴雨直接落人,这等天窗真是绝妙。
    从洞里出来,听到对面山村传来清晰的木鱼声,秉息静听,不觉疑惑——原来竟是一只鸟在啼鸣。它住在观音洞里,羽黑,无伴,也无人知晓它是何年何月来居此地。清晨四五点钟,寺里的人进洞点灯,它就飞出去,到晚上归宿。好多在寺里过夜的居士,都曾在夜半听到洞里有木鱼声。也许这是一只会学舌的鸟,听惯了寺院早晚课中法器的声音,故而如是。经云西方极乐世界“鸟树说法”,不期在这样一个古寺里,亦有这么一只神奇的鸟,在不倦地以自己的方式提醒世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快快亲近佛法,早早离苦得乐啊!
    自古鸣鹫乡就有习文的风尚,村庄里流传着很多诗辞吟赋。开山曹公作了一首很具特色的诗刻在洞旁的山岩上,据专家鉴定这首诗在当时是一种诗辞的创作。诗云“此山美景正堪期”,  “期”取半边月,  “月下岩前论古诗”,  “诗”取半边“寺”,  “寺庙巍峨钟鼓便”,  “便”取半边“更”,  “更深夜静斗星移”……“多少灵根培佛地,也曾劳苦费心机,几时修好观音洞,同与神仙下盘棋。”诗文下面特意摆了一张棋桌,尽显古人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以及潇洒风雅的生活意境。洞口两侧分别有两对陶片镶成的狮子、麒麟,据考古专家考证,这种古工艺品目前在国内绝无仅有,台湾有一对狮子,没有麒麟。它是用豆浆煮糯米稀饭,掺了少量石膏镶上去的,文革期间古花纹陶瓷片被毁坏不少。旁边的钟鼓楼,其建筑也非常有特色,它没有用沙浆、沙灰,是用石头直接垒起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登上“白玉楼”,下视庭院,一览无遗。在冬天早上起雾的时候,站在这里,身边云雾飘渺,往下看好象自己在天上。从“狮子”的面门再上去,一路浓萌遮蔽,直达山顶。前七代住持都想在山顶建筑殿宇,到现在的第八代住持法师释有缘,终于实现了这一宏愿。新建成的大雄宝殿,气势辉宏,庄严堂煌。据法师介绍,山顶的大殿与下面的建筑是处于一个中轴线上的。当时测量定位,位标刚好落在一块巨石上,人云“靠山石”,便将它保留下来,而将大雄宝殿的基址向前移动了二米。大殿建好后,在建两厢客房平地基时,紧靠大殿两侧,分别又挖出两块天然大山石,这样一来,这座大雄宝殿就分明不差地坐在一.把巨大的“太师椅”上!这一巧合,似天公故意留给后人的一个秘密,如果不完成先辈的志愿,则永远无法揭开秘底。奇!妙!
    遥望对面山上,有个石洞,有这样…—个传说:过去唐僧取经路过这里,因为马不能进寺院,就把它拴在那个洞里,那个洞叫“白龙洞”,  自古以来就叫这个名字。老人们说,那边是“白龙洞”,这边是“缘狮洞”,应该在那边再盖一所寺院与这边相映成辉。虽然准备了木料,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盖成,这也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吧。再遥望左边的山峰,它被称为“美女梳鬏坡”,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过去有一个仙人,他挑了一对大石头,想要把河道堵住,这样就会淹没好多良田,残害许多生灵。有一位仙女于心不忍,就故意出现在这里,对着成片的水田梳理秀发。果然,挑石头的仙人就被这位美貌的仙子吸引了,一时看呆了,就把石担放在了河边。时间很快过去,鸡一叫,善良的仙女,化成了“美女梳鬏坡”,永远守护着这个乡村;挑担的仙人逃到一个山洞里,飞升不及,留下了一双脚,挂在洞顶。过去,村里有位老人当民兵时,曾好奇地用枪打过那个“石脚”,结果打了十二发子弹颗颗不响,打向别的地方却可以响!回家后浑身酸痛,象散了架一样,后来到“仙人脚”那里<

标签:云南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