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寺—秦安县—甘肃寺院
兴国寺
在秦安县城北街,有一组风格古朴,造型奇特,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这就是著名的秦安兴国寺。兴国寺,又名兴谷寺,俗称“官寺”,相传始建于唐代。著名的僧人玄奘沿“丝绸之路”去“西天”取经,故建有寺庙,专供来往僧人憩息。元代至顺年间(1330—1332),规模初具,明代时列为“秦安八景”之一。嘉靖年中丞邑人胡缵宗题其寺额“兴国寺”,又书“般(音拨bo)若”二字于大雄宝殿门。
兴国寺初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刹,寺内有大雄宝殿(即般若殿)一座,殿正中置释迦牟尼佛像;左有伽蓝殿,环辅如楔;中左有钟楼,中右有鼓楼,对峙如柱;门前有金刚殿,门侧有天王殿,护卫如队。寺庙建有两道门,头门有金刚两尊,二门有天王四尊。再进,则直接佛龛,龛前有接引佛,龛后有韦驮菩萨,迤南即钟楼和鼓楼,迤北还有文昌宫、圣母宫和三官殿等。整个寺庙,殿宇雄壮,佛像森严,建造奇巧,真可谓“秦城古迹奇观也”。兴国寺经过600多年的历史变迁,现在,寺内的其他建筑大都早已圮毁,保存较为完好的只有山门、钟楼、鼓楼和主体建筑般若殿4大部分。
整个建筑有代表性的般若殿,座东向西,面宽三间,通长11.7 米,进深两间三椽,宽8米,为单檐歇山顶,上布灰筒板瓦。大殿正脊两看面浮雕龙和牡丹纹饰,两端各置一条龙吻,二龙怒目卷尾,张口吞脊,姿态威猛,活灵活现。正中部饰琉璃兽面,上置一火球,两侧则是按等距离设兽,重脊和戗脊上饰璃兽,戗脊上还置天王、狮、虎、豹、狗、马等。大殿副阶用4根檐柱支撑,分为5间,檐柱间用栏额扎牵。栏额上置普板枋,檐柱和墙垣都微向内倾,有较显著的柱侧角。
兴国寺的般若殿,整体雄浑谐调,轮廓稳定秀美。虽经历代剥落而多次修缮,但它的框架结构和建筑风格仍保持了元代的建筑特征。胡缵宗所书的“般若”匾额至今悬挂在大殿栏额上。它是甘肃省范围内时代早,保存较好的木质结构建筑之一,是研究元代建筑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兴国寺于198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