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庆寺-无锡-江苏寺院
云庆寺的传说
云庆寺,坐落在羊尖镇西南部的宛山南麓,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云庆寺曾是一所规模宏大、香火极盛、名冠江南的古刹。传说云庆寺的头山门在钓渚渡河畔的关王殿(现是旱田,仍叫关王角,河岸边留有瓦砾和石驳岸的痕迹),后山门在宛北脚下,绵亘三千米许。全寺有关王殿、弥勒殿、藏经楼等,几十所殿堂组成了山环水抱、宏伟壮丽的寺院群体。总计有5048间殿舍,僧众1000余人,庙田千余亩。寺内古木参天、花草葱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香火鼎盛时期,钟鼓齐鸣,梵音缭绕,香客摩肩接踵,不绝于途。尤其是清明时节,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似潮水般涌来,真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云庆寺成为名闻遐尔的佛境胜地。
元代,泰定皇帝微服私访至云庆寺,见寺深院广,僧人众多,且人人会弄抢使刀,个个武艺高强,实是藏龙卧虎之地。他担心久后有变,遂以金锴令箭朱书“火”字射寺屋脊。寺内方丈乃赖封大师,揣知帝用意,为救一寺生灵,只得纵火焚寺。云庆寺遭劫后,于明代又有里人信徒在宛北南麓重建云庆寺,但是殿舍仅三四进,规模大不如前了。以后,又在宛山上续建了三处殿宇,香火重新复兴。因此民间对云庆寺又分上山寺和下上寺两种称呼。寺内原有唐杏、宋梅、元桂、明黄杨等古树,今已不存。
明嘉靖二十六年,由邑人顾大栋在宛山之颠建了一座六角形七级石塔,名为“报亲塔”。塔顶原置一石盆,内养七星鲤鱼一尾,每逢月朔驾云梯上塔顶添水。至康熙年间,被雷击中,塔圯一角,鲤鱼震死。
云庆寺山水环抱,上山寺西面有一石潭,潭水终年清澈盈溢,潭内黑池石坚细可为砚,相传唐代书法家张旭临池挥毫而名“墨池”。池之西傍的山涧,上横跨有四、五尺长的石条,因高人结庐栖居于此而名“仙人桥”。千年沧桑岁月,古迹已被湮没,仅存石塔,屹然矗立于宛山之颠。
云庆寺僧人受吴文化熏陶,常在诵经劳作之余,操习乐器自娱,久之演化成一支具有浓郁江南水乡情调、清新流畅的曲调。以后每逢庙会、节日由僧人组团演奏。乐曲流入民间,这就是流传当今乐坛的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的《云庆》乐谱。
民国初,曾借寺办过学校,有人作过联与文。联云:
宛然树木树人勤施教化;
借得好山好水乐育英才。
文曰:“宛山之英,云庆之灵;琴川古号,常熟新名。东接虞山,有周仲雍之古迹,西邻胶颠,有殷胶鬲之遗陵;南观洪波,有谢荡之浩大;北横康庄,有锡沪道之坦平。上有石塔亭且高,中有名潭皎与深。早起上山坡,欣听牧童吹横笛;晚归过荡畔,喜闻渔翁唱歌声。教室藉山寺,操场属树林。晨曦照教室,闪烁光华耀山寺;夕阳射操场,红字纷飞映丛林。宛山苍苍,人杰地灵。宛山之乐乐无极,云庆之景景有情。宛山胜境,既乐且情”。
胼偶散用,文采斐然。可惜“联”、“文”都失作者名,成为佚名之作。据耄耋老人讲,此联文抗战胜利后还留在云庆寺墙上。
解放后,云庆寺和尚解散还俗,云庆寺成为宛山小学校舍。1975年寺舍全部被拆除,易地重建为宛山小学校。云庆古寺夷为平地。1997年,信众在宛山东南部建起了云庆寺佛教活动点,但因房舍简陋,场所狭小,不能满足佛事活动的需要。2002年,经原锡山市宗教事务局批准,正式重建云庆寺,千年古刹,重放光彩。
云庆寺
地址: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
邮编:214107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