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寺—大同市—山西寺院
大同慈云寺
慈云寺位于县城内西大街,原名法华寺。始建于唐代,辽开泰八年(1019)修。明朝宣德三年春至五年夏(1428—1430)续修,完善殿、庑、堂、舍及塑像,并更名为“慈云寺”。是后于明清时期屡有修葺,成为县内规模较大的佛寺建筑群,有“关北巨刹”之称誉。
1957年列为山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座北向南,占地10000平方米。为三进院落四重大殿对称式建筑群。南向北,依次有:
金刚殿(即山门)。为寺院之首,面阔三楹,单檐悬山顶,前檐下置木栅窗棂,廊柱设大栅栏,檐俯悬“敕赐慈云寺”坚匾,殿内塑金刚、密迹站立像。
入山门,进第一重院落,为夭王殿,殿前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相互对称,为八角圆形穹庐式顶,顶下有两层。下层周设廊住8根,砖彻圆风格,并揉合了北 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为国内罕见,是山西省现存元、明两代钟鼓楼中仅有的一例。钟楼悬一口800多斤铁钟铸于明宣德七年(1432)。钟体分八面,分铸 梵文,祷辞、“佛”字,八卦图,“明宣德壬子年铸”及布施录。
夭王殿又称大雄宝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悬有清光绪皇旁,慈禧太后亲赐“山河间气”、“英灵万古”匾额,后遗失。殿内塑有“四大夭王”座像,韦驮菩萨立像,弥勒佛坐像。
穿越夭王殿,进二重院落,为释迦殿。面阔三楹,单檐歇山顶。前檐之间装隔扇,后墙开月亮门。殿内有明代壁画50多平方米,正面有十二缘觉,两侧为佛夭 众、菩萨众、日月星辰帝王,夭神览于其中,人物形象鲜明,细腻入微。殿中心塑释迦佛坐像,两侧分别是乐师佛、阿弥陀佛坐像。
释迦殿两侧东配地藏殿,西为观音殿,殿内塑有观音菩萨和地藏王,墙壁绘有山有彩绘。
过释迦殿入三重院落,正面是毗卢殿,为寺内主殿,位寺院北闻风而端。建筑雄伟,冠于全寺。高15米,宽23.5米,纵深11.5米。面阔五楹,前檐柱6 根,殿脊为琉璃葫芦瓶。直径近1米,瓶上铁铸莲花,莲叶上栖一待飞铁制候风鸟。殿内两侧有重檐歇山顶楼阁式木雕藏经阁,曾经藏有880余卷经书。1952 年移交大同市下华严寺殿内。
金刚殿与大雄宝殿之间有元代手法的钟鼓楼分列东西,以及东西厢的观音殿、地藏殿等。此寺布局在严肃中求和谐,在封 闭中求疏朗,获得由小而大,闭而不塞的空间扩大感。钟鼓楼从上至下通体圆形,周设檐柱11根,下层砌墙成室,上层敞朗,四置围栏,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 形成独有风格。毗卢殿是该寺的主殿,面阔23.5米,进深11.5米,高15米,建于高大的石砌台基上。殿内木雕藏经阁精巧别致,曾藏"三藏经"100余 册,1952年移至大同市博物馆。释迦殿、观音殿、地藏殿现存100多平方米的壁画,为二十四诸天,天龙八部等内容,为明代所绘。各殿原有大小佛像200 余尊,已荡然无存。近年群众又重塑金身,面貌焕然一新。其钟鼓楼均为园顶,甚罕见,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