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莲寺-南通-江苏寺院
香光莲寺
地处通东重镇二甲东北隅的香光寺,原名“香光莲社”,为“净土宗”道场。旧址在二甲团结街。1933年,为地方信士创建的居士林,1935年至1938年间,由信士姜其明(后出家,法名新道)募化、筹资相继建山门、大殿等33间,坐北向南,占地二亩,为四合院建筑。寺院建成后,礼请又修法师为首任住持。1940年,又真继承衣钵。原任通州师范学校校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的近代著名佛教居士江谦(字易园),应僧众之请来院讲经,“香光莲社”即为江居士欣题。后又真法师鉴于寺院已由僧人管护,遂易名为“香光莲寺”。从此名闻遐迩,成为通东地区规模较大、有影响的寺院。
风云开阖,世事多变。1958年,香光寺被改建为地方医院。余留的佛像“文革”时又俱遭毁坏。至20世纪80年代,党的宗教政策如春风化雨,香光寺亦在1986年获准修复开放,1987年6月又被批准易地重建殿宇(时称念佛堂)。1991年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定名为“通州市香光寺”。
今天的香光寺占地19.57亩,建筑面积3019.8平方米,是南通范围内规模较大、建筑宏伟的寺院之一。其建筑格局按佛教传统的中轴线结构,前庭后院,宗教活动殿堂处于中轴线上。两厢寮房,有的作迎宾接客之用,有的作经堂、佛堂和膳房。寺内广植花木,绿树成荫、四季花香氤氲,一派佛国神韵。
香光寺的重兴得益于觉正法师这位名山僧宝。法师生于1918年农历七月初一,原籍南通县四甲东吴家桥(今海门市王浩乡),俗姓王,学名福岩。早年即到离家数十里的三余镇禹稷庙出家。1944年驻修于香光寺,为又真法师之剃度弟子。在他漫长的释门经历中,曾先后驻锡、求学于常州天宁佛学院和上海龙华、玉佛等寺院。1984年应妙善方丈礼请,任普陀山法雨寺都监、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
对于祖庭,法师久结拳拳护持之心。1987年,在他的牵缘下,从北京恭请玉佛一尊供奉寺内。1991年,法师回通探亲,曾参拜祖庭,并为寺庙重建捐款20万元人民币,又于1992年重建“三圣殿”两侧厢房。法师德高品重,深孚众望,1992年被礼请兼任香光寺住持。此后,为重建祖庭,不顾衰年之躯,亲赴港澳,广结善缘,得香港企业家陈庭骅、陈鸿琛等人捐助,以及四方信众、企事业单位的援手相赞,先后筹集款资800多万元,使寺庙恢复、风满帆驰、顺风顺水。
香光寺从创始以来备受高僧大德们的呵护。30年代,即有时任全国佛教会长的圆瑛大师书赠楹联:“非空非色见如来,无我无人观自在。”同时得到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法师赞助建寺资金。原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自为香光寺和大雄宝殿题额,两件墨宝现存寺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圆瑛法师嫡传弟子明 大和尚重书先师的联句赠香光寺。钟灵毓秀于一方的宝刹变得焕然一新,不仅为四众弟子带来了法喜和福音,也为通州及南通的改革开放增添了一处亮丽的窗口。
下面按香光寺现有建筑设施的顺序,逐一加以简略介绍。
牌 坊
香光寺的牌坊位于寺院的西南,垣墙外侧的水泥平场上。由于寺院整体建筑布局坐北朝南,牌坊则建造于临镇公路的一侧,坐东向西。坊高6米、宽5米,通体用苏州产的花岗岩(俗称黄麻石)条块组合,主体以4根石柱支撑。坊表横额“入三摩地”,背面阴刻的“庄严国土”八字,由觉正法师题写,凝重端庄、风骨劲健。
牌坊雄踞于寺院杏黄色的围墙之外,左右绵延着绿色的田野,在凝重无华中,显示出佛门净土的肃穆、庄严。它,像一位沙门知客,日夜伫立在门首,恭迎八方信众、四面游客;它,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妙悦、美好、礼仪……
其后寺墙门楣上“法界藏身”题字,亦为觉正法师书写。
九龙壁
香光寺的九龙壁位于门殿对面的院墙正中,形同梵刹之影壁。其长10米,宽1.2米,为汉白玉浮雕。其下为一小水池,并围以护栏,左右有石兽雄踞,周边园圃栽种多种观赏花木,扶疏林木,掩映黄墙,形成佛门宝刹的一道别致景观。九龙壁的规模、气势虽然远不及北京故宫和普陀山法雨寺九龙壁之辉煌、宏大和色彩斑驳,但其雕琢工艺不俗,龙形突现、偾张,有破壁欲飞之势,在江海佛门圣地独树一帜。
尊胜幢?大悲幢
幢,是梵文的意译,本是一种柱状物,顶上安有象征摩尼珠(如意宝珠),下有一个圆形的盖,盖下垂丝帛长条。用黄色锦缎制成的幢,特称“金幢”,又称“宝幢”,幢上可绣经或佛名,常挂于佛像前。这种供具是显示佛统领众生制群魔的法器。香光寺大雄宝殿内佛前悬挂的即是此种宝幢。另有一种佛教密宗创始的石幢,通常立于殿外,上刻经咒,唐代称为“尊胜幢子”,在南通地区(因多奉持禅宗)佛寺内已难觅其踪。
香光寺的两座石经幢,分列于山门殿和九龙壁间的左右两侧,幢面分别刻镌《大悲咒》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简称“尊胜咒”)。两幢为对称性的构筑物,通高10.5米,整体5级,顶饰摩尼宝顶,雕工精细,是江海平原上难得一睹的佛门景观。
山门殿
香光寺的第一重宝殿为山门殿,殿前拱卫着两只威猛的石狮。狮和象在佛教中受到格外尊崇。常以狮子比喻佛法威猛,能制伏一切邪魔。用威猛的百兽之王来镇守山门,既有艺术装饰之功效,兼具护持伽蓝之威仪,颇能增添寺院壮观。
山门殿内两侧为“法物流通处”,供应诸多法物和纪念品。
天王殿
天王殿又称“金刚殿”,属第二重宝殿。殿宽16.4米、深12.4米、高13.8米,面积205平方米。
天王殿当门供奉笑面向众的弥勒佛。这“笑佛”俗称“布袋和尚”,又称弥勒佛。
在弥勒佛的两侧为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因他们手中的法器分别为剑(锋)、琵琶(调)、伞(雨)、蛇(顺),合称“风调雨顺”,这十分合乎汉民族传统文化对顺遂、吉祥的追求。所以,四大天王虽面貌狰狞,却为信众所喜爱。香光寺所塑的四大天王,是经过汉化、改造,附会《封神演义》,按“魔家四将”的脸谱彩塑,威猛刚烈,叱咤风云之姿则神形毕现,背后有飞天云屏拱托。
在弥勒佛背面终年站立的是身披金甲臂横宝杵,双手合十的“韦驮尊者”,多称“韦驮菩萨”或“韦天将军”。其服装一般为古武将服,面对大雄宝殿的释迦佛。韦驮何以面向内?有这样的一则传说:韦将军性情刚烈,见不得人间邪恶,如将其塑成面朝外,他就要飞去人间惩恶,不再回庙了。
钟楼?鼓楼
钟、鼓皆在佛门有“梵钟法鼓”之说。“晨钟暮鼓”又是佛教僧侣修持生活的写照。所以寺院无论规模大小,法堂陈设隆重与否,一般必备钟、鼓二器,按“左钟右鼓”配置。规模较大的寺院,则另行建造钟、鼓二楼,相峙于大雄宝殿与天王殿间的左右两侧。香光寺是通州近年新修大寺,其钟、鼓二楼,就是按这样的布局、结构处置的。
香光寺除专门建造钟、鼓二楼内安置大型钟、鼓外,大雄宝殿和三圣殿内也安置了钟、鼓,供法事、早晚功课击打。
大雄宝殿
香光寺大雄宝殿的建筑形制,以上海玉佛寺的大雄宝殿为范本,仅是规模略小。大殿建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为外观两重的仿宋宫殿式建筑。周沿有石雕栏 相护,上雕含苞欲放的莲花,朵朵圣洁,为莲寺净土平添几分无尘之韵。
大雄宝殿面宽21.5米,进深19.5米,高17.5米,建筑面积423平方米。与上海玉佛寺大雄宝殿所不同的是:玉佛寺大殿屋面使用传统的青色黛瓦,这里却用了金色琉璃瓦。从而使香光寺的大雄宝殿显得金碧辉煌,巍峨壮观。殿内十根紫红抱柱排列支撑,下垫石鼓。殿内法幢高悬,万(佛)灯辉映。殿外四壁镶雕四只圆窗式龙凤图案,充满民族气派,展示文化底蕴。檐角上挂有铃铎,风吹铃响,更添古刹之幽韵。大殿顶脊前后甍瓦上有觉正法师题书而烧制的“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八字。正中为一大型陶制法轮,两边有二龙拱护,在殿顶脊两侧则安装了避雷针。
细心的游客还会留意到:大殿檐角屋面各立一尊“武士陶人”,不知为何方神圣?原来这是“四大天王”法相。四大天王去殿面值班、放哨,登高了望,自是天王的神圣职责。如斯,天王的队伍一下子扩容两倍,这在其它庙宇中十分鲜见。天王像每尊高1米,宽80公分,同真人一般大小。蹲踞于殿角的螭吻(“龙生九子”之一的称谓)等怪兽,亦协助护持迦蓝。
寺庙中的中心大殿何以皆冠“大雄”二字?这不仅因为主殿建筑雄伟,更主要是供奉的主佛乃是佛教教祖释迦牟尼。“大雄”,为佛教术语,乃佛祖释迦牟尼尊号,“大雄宝殿”即为供奉佛祖的地方。香光寺的释迦世尊像高4.2米(含佛座莲台),后托“火焰云屏”,重达800公斤,为脱纱胎工艺塑雕,工艺精湛,面部丰采俊逸,慈祥中蓄含慧悯,庄严中不失平和,衣饰线条流畅,比例谐调,为佛宝中之上乘佳作。位于释迦两侧的,左边是专司“智慧”,表“大智”的骑青狮的文殊菩萨,右边是专司“理德”,表“大行”的跨白象的普贤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两侧佛龛里,供列着十八罗汉。香光寺大雄宝殿内的这堂十八罗汉的艺术造型源于普陀山佛门。雕塑家以传统、夸张的艺术手法,使每位罗汉都不同凡俗、无一雷同,个个生动传神。同大佛造像一样,选用的也是脱纱胎工艺,具有不腐、不锈、不蚀等诸多性能。
在释迦牟尼背后,塑有一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高4.8米,其法相为4层佛首、48大臂,其中44手执法器。观音菩萨又名观世音,因唐时避李世民讳,故改称为观音,意指其观世间众生之音声而救苦,被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觉正法师在大雄宝殿后门楣题写的“寻声救苦”四字,道尽观音在世间的使命和无量功德。
最后还应提及的是众僧为大雄宝殿创作的一道独具智慧的风景:“绿衣罗汉卫大雄”。即在大雄宝殿东、西、北三面,比应大殿内十八罗汉的座次,在殿基外台的周边花圃内栽种了十八棵罗汉松。葳蕤勃发、婆娑生姿的“十八绿衣罗汉”,与殿内的金色罗汉相映生辉、相对成趣,共同拱卫着殿中的主佛——释迦牟尼,这岂不是一件工巧的艺术杰作?
大雄宝殿奠基于1993年,竣工于1995年,1998年举行落成庆典。
玉佛楼
玉佛楼位于大雄宝殿后,同大雄宝殿仅相隔一席花圃和一条横亘的青砖路道。这是一处高砌的黄色院墙围若方城的四合院建筑。院落的东西两侧有便门相通。正门门楣上端悬挂南通市著名女书法家、市文联副主席、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陈云应觉正法师之请题写的“玉佛楼”匾额。大门上则书写着觉正法师执毫亲题的“佛从何处觅,道从此中求”楹联。楼下佛堂门额上,悬有南通市著名书法家张晏先生题写的“正法久住”四个遒劲的字匾。这处“□”型建筑通高11米,长20.32米,宽18.62米,几成正方形,竣工于1999年5月。院内主楼为两层结构,上下各五间,两侧有扶梯相联。院内的天井内养植着观赏花木数种,花木葱茏、绿意盎然。
主楼下层为方丈室,上层供奉汉白玉雕刻的释迦牟尼坐姿像,“玉佛楼”缘于此而得名。玉佛高1.3米,重约一吨,由北京工艺艺雕厂精心雕凿,像尊造型俊美,面容慈祥,通体圆润,工艺精湛,觉正法师1987年从北京牵缘恭请赠祖庭。香光寺供奉这尊玉佛,开江海平原诸多开放寺庙中供奉玉佛之先河。
玉佛楼西、北、东三面佛龛内,供满琳琅的千尊木雕贴金佛,因此这儿又称“千佛殿”。千佛像工艺精妙,佛身小中见大,为寺中稀有佛宝。除千佛外,还供奉着觉正法师从普陀山恭请的四十八尊阿弥陀佛(木质)像。殿东、西壁分别立峙着红木经橱,上置百卷精装《大藏经》和《频迦藏经》。瞻望这千佛拥坐的圣殿,满目煌煌熠熠,金辉耀目,如身入佛窟,又似身临灵鹫佛天,敬仰之心,油然倍增!
玉佛楼左右两侧为“戒坛”和“宝藏阁”。戒坛内供有精雕释迦像一尊。宝藏阁内则寺藏多件文物珍宝:
大明宣德观音铜像 像高1.25米,紫铜铸成,色泽典雅庄重。佛像面部慈祥悲世,衣饰折纹流畅,体背铸有“大明宣德”年号。铜像为上海第五服装厂经理胡俊先生捐赠。
释迦太子像 《传灯录》载:“释迦佛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香光寺寺藏释迦太子像,为现代工艺造像,铜铸。太子形象饱满、丰腴,又不失于童稚、可爱。
紫砂陶铸佛首 佛首系头部铸像,高1.06米,为紫砂工艺,造型优雅,面部丰逸,头顶螺髻,两耳垂肩,有较明显唐代佛像造型风韵。由觉正法师上海弟子缘赠。
汉代铜佛像 像高42厘米(含基座、火焰屏),为立像,基座为四足方型底座。通身舟型火焰背屏,佛像头部上方的背屏上有三尊浮雕坐佛像。火焰屏后铸有“汉光武年二十九年十月二十九日……赵日升造宫铜六十六尊供奉”等字样。上海肖光敏捐赠。
九龙壁工艺木雕屏 屏面为243×191厘米,为红木雕刻,工艺精湛,构图繁复,为寺内珍藏的大型工艺品。由觉正法师上海皈依弟子朱纪生先生赠送。
绘画 张大壮、了卢、许竹楼、唐赞元、杨国霖等国画高手所作多幅精美绘画。
宝鼎 在玉佛楼院落驻座的宝鼎高3.5米,鼎身为优质青铜铸造,工艺精湛,造型俊美,古色古相。宝鼎由两部分构成:底座和鼎身。底座约占宝鼎的四分之一,工艺设计的3只鼎足为3只拱伏的金猊或 (金猊形似狮,好烟火,立于香炉上。 形似龟,好负重。皆为龙之九子之一)在鼎座上还匍伏着3只戏球的幼狮,鼎缸周遭饰法螺、法轮、万年结、钵、法铃等法器饰物,两边铸有鼎耳。其上层为“天坛式”,再上为葫芦顶。这尊铜宝鼎在南通佛门的鼎鼐中,可执牛耳,诚谓“扛鼎之作”!铸造于公元1999年,佛历2543年。
碑刻 香光寺共有《功德碑》8块,分别镶立于牌坊后右门墙1块,天王殿前后4块,大雄宝殿右面墙1块,玉佛楼面墙2块(功德芳名略),另有香光寺修复碑1块(碑文略),立于大雄宝殿左面墙。
三圣殿
三圣殿位于玉佛殿后,两旁为寮房。这幢建筑共五间,是1987年香光寺作为念佛堂迁建时遗存的一处建筑,现在也是僧众早晚上殿、课诵的场所。
“三圣”,指三种圣道。专修净土宗的香光寺三圣殿供列的三圣,即指佛教中常说的“西方三圣”,以阿弥陀佛居中,观世音、大势至列于左右。
三圣的两侧,左供地藏、僧伽;右供观音和药师如来。僧伽:又被称作“泗洲文佛”、“泗洲大圣”、“狼山大圣菩萨”等,清康熙年间,泗洲沉陷于洪泽湖底,狼山遂成为“泗洲文佛”的唯一道场。江淮民众信仰颇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圣殿内,珍藏着一尊玉卧佛像。卧佛像又称“涅 像”。香光寺三圣殿内的玉卧佛是1987的5月由觉正法师个人结缘捐赠。佛像身长3.2米,由整块白玉精雕而成。像身披袈裟,偏袒右肩,右胁而卧,右手曲肱而枕,左手轻置左腿,谓之“吉祥卧”。脸部略呈微笑,表现了释迦牟尼平静地离开我们这个世界时的神态。身上衣纹线条圆润,透出飘逸的质感。
三圣殿创建时期较早,构建比较简陋,相比其它建筑显得低矮、陈旧,这也可见草创时期艰苦创业之一斑。殿内张挂的若干楹联却颇为珍贵。
面对这梵宫琳苑,谁不为之动情?海市蜃楼般的美遇,留给你的将是巨大的震撼,使你不由不深情地赞叹一声:“美哉,通州市香光寺!壮哉,秀甲一方的江海大地上的佛门圣地!”
香光莲寺
地址:南通市二甲镇东北厢
电话:0513—2541031
邮编:226321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