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长治翠岩寺—长治市—山西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4日
来源:宝莲禅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翠岩寺,在西火镇,创建于宋元祐五年(1090)。
  于是驱车前往找寻,到长治县西火镇西村西口时,又沿着一条崎岖的山道一直向西,终于来到雄山东麓半腰的一座陡峭的山峰之下,翠岩寺就坐落在这里,不显不露。
   这是一处巨大的山凹,村民称之塔凹沟,背后的山峰为西寺山,好一个藏风聚气的神秘处所,翠岩寺默默静卧在烟岚雾霭里,背依碧峰,前瞰巨壑,万树掩映,匿 迹销声,不露真面目。穿过一片树林,眼前豁然一亮,翠岩寺山门呈现在眼前,在左右两棵老松之后,是一座朝南开的砖石混砌圆拱门,门额横嵌一块长方形砂石, 楷书阴刻四个大字“翠岩古刹”,那字是那样凝重端方。悠远古朴的气息迎面扑来,终于不虚此行。
  进得山门,心头却又一凉,满目残垣断壁,灌木野草,荒凉破败。
   寺院坐西朝东,主院二进院落布局,几乎全成废墟,仅存正殿基址;主院西边另有一所小跨院,尚存有三层的西楼三间,南房三间,算是比较完整。在正殿的基址 上,两根粗硕的砂石柱兀立在乱草砖瓦之中,别有一种风度,慑人心魄。走进一看,旁边还散落着许多琉璃脊饰、条石、灰陶脊兽等建筑构件。其中有一块横长砂 石,行书阴刻“造极”两大字,字迹遒劲,刻工精美,引人遐思,总觉得它周围隐约弥漫着一种特立独行的深邃。何人所书,无从考究。
  寺院内还散存着五六通残碑断碣。拂拭辨读,得知西跨院不起眼的三层楼,却是明代崇祯四年(1631)修建的三大士阁。
   盘桓流连,心情渐转,苍然之情,油然而生。衰败苍凉的景象,给我们的启迪正是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无情,但表象虽残而精髓仍存,我们不必探究它过去发生了 什么,也不必去猜想将来它还会发生什么,它存在于此处,存在于此刻,生成此情此境,并引起人们的思考,这就足够了。正所谓“岁月消长,悲欣在于刹那”。对 此残址,也无所谓修复,更不必要焕然一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俱幻,独存心灵。相比之下,我们在这种荒凉之境中,所感受、感悟到的不是更多一点吗? 若能将此寺院遗址就这样原状保护好,我想也不失为一种文物保护的好方法吧。
  听说寺后还有翠岩寺开山鼻祖宋代高僧智安大师的舍利塔,我们往后山 寻去。可惜艰难攀行,汗流浃背,直到山顶,也没找到这座石塔,倒是发现了一棵雄山古松。此松磅礴于雄山之巅、凌驾于层林之上,虬枝苍劲,摩天遏云,一派浩 然之气。观其树围,应有三四百年之久。如果传说中雄山书院的两万棵松树都存活到今天,我想它们每一棵都将像这棵古松一样雄秀苍遒,甚至更为粗壮有力,每当 松涛掠过,必将峰回谷应,响彻长空,犹如民族精神递传之洪钟大吕,充满着遥远的震撼、无尽的感悟。
  翠岩寺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知者甚少,不知 者甚多。暮霭已深,古老的雄山,神秘的翠岩寺,逐渐朦胧。仓促的探寻,我们无法更多地知道它的胸怀里还蕴含着多少精髓,我们似乎只是迷蒙地触摸到了一点本 该代代相承的、久违的精神或者是理念,而充盈我们心中的,更多的还是迷惘。
  这山,这寺,有待于更多的人去探寻、探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山西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