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智寺—阳泉市—山西寺院
禅智寺
禅智寺位于阳泉郊区河底镇下章召村,距阳泉市区15公里,距207国道1公里,1986年被阳泉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禅智寺始建于汉明帝(刘庄)时(公元58年前后),“是盂地建造最早的十二处寺观之一”。明正德十二年(1517)重修,清康熙、乾隆年间均有修葺。据专家考证,现存六座殿宇保留了唐代建筑风格。
占地面积1659平方米。寺院坐北向南,分上、下两院,山门、观音殿、地藏殿沿中轴线依次排列,东西配殿左右对称。正殿面阔3间,六架檩,单檐悬山顶,带前廊,五彩双昂斗拱,柱头砍面。另外,寺中还存有明、清碑刻数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底部基墙全用细虎皮大块青石砌成。沿通道阶梯而上,便至寺院的下层建筑——基窑。基窑六眼,全用青石灰缝精砌而成,是住寺僧人起居之处。出基窑东门 左拐,登两段青石阶梯,即至寺院中层建筑——天桥。沿天桥石阶登上月台,便是寺院所在。寺院坐北朝南,分上下两院。上院正殿为释迦殿,东为关王殿,西为伽 蓝殿;下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正南为山门天王殿,两旁有钟、鼓二楼和东、西便门。东边另筑智慧堂。释迦殿(大雄宝殿)为单檐五脊悬山顶,面阔三间, 进深二间,六架椽,柱头科为五踩出双昂,斗栱及襻间均有彩画,柱头砍面,槅扇门窗。东壁绘“如来佛生八步曲”,西壁绘“如来成佛八步曲”的壁画。正殿原塑 有如来、文殊、普贤坐像,高丈余;两个站殿佛为阿南、伽叶,高八尺许。东殿为瘟神殿,原塑有瘟神像及护法天王和二郎诸神。西殿为药王、伽蓝、土地殿,原有 像,今不存。下院东殿为观音殿,原塑有十八尊龙王像;西殿为地藏殿,原塑有阎王及牛头马面、角角二鬼等像十余尊。山门亦称南殿,中祀观音,背有四大天王护 法,四周塑十八罗汉。殿顶浮雕为唐僧取经故事。2000年10月1日,禅智寺南殿木枋发现“皇图永固邦协和”等字迹,证明禅智寺为赐建佛寺之一。
历史上的“三武一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宋徽宗)”法难,禅智寺未能幸免。2000年8月10日,下章召村一悬崖因下雨坍塌,暴露出一批石刻 造像。石刻像出土地点距地表约4米。这批石刻造像和大量人骨、卵石等相杂。出土石造像高18~87厘米不等,全部为细砂岩雕造。其中一尊在造像左座侧题刻 “天宝四年(公元553年)十二月廿九日”。石像分佛、罗汉、供养人三类。从出土造像及板瓦、瓷器等器物特征看,这批造像毁于金代中期至元代初年。
阳泉禅智寺发现“灭佛”遗址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下章召村禅智寺西北侧,去年因雨水冲刷,在距地面约六米深的土丘中,露出了像莲花座一样的石刻。
挖掘发现,此处为历史上的“灭佛”遗址。坑中数十尊石刻佛像、罗汉及供养人像、头像与身躯全部分离,无一完整(且有多件造像头、身躯不在此坑),显然是 故意打损。数十具僧人尸骨与残损石刻不规则相杂,有的尸骨作抱佛保护状,有的尸骨呈佛石击毙状,也有被猛火烧死与深埋窒息而死状,场面十分惨烈。
出土的石刻佛造像中,有一尊大理石彩色佛像,在座左侧刻有“天保四年十二月廿九日上为囗囗下下为囗世父囗”等二十余字。另一尊细沙岩佛像座右侧,文字模糊,刻有“囗囗囗囗属囗同斯显”,不足十字。同时出土的还有唐三彩、铁油灯、瓷罐及板瓦等物。
这批石造像毁于何时,有专家认为“毁于金代中期至元代初年”。但据中佐村寿宁寺现存大金大定二十年碑文记载:“同愿求生内院师德盂县石壁村(下章召村古 名)禅智寺讲经传戒沙门道真求生兜率内院值遇龙花佛会礼念之图”,及白泉万岁寺铭现存元二年碑文记载:“盂州石壁村祖院禅智寺披荒理正革故从新……”来 看,禅智寺在金代中期、元代初年这一时期,并非遭“灭佛”后的衰败景象。倒是禅智寺现存的二十余通石碑中,有一通八棱柱石宋碑记有“……政和四年……囗囗 囗葬八十人数……”字样,似乎这次“灭佛”与宋徽宗时期的“排佛之举”有关呢。其准确时间尚待进一步发现和考证。
《人民日报海外版》(王苟泉 王权寿)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