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显庆寺—晋城市—山西寺院
显庆寺在晋城市东北5公里,泽州县金村村北。我们的调查缘起于2004年的一次偶然造访。据村里的一位金老先生介绍,此寺由西行取经的东晋高僧 法显手创,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寺内道光二年的碑文中有“显庆寺者,后赵石勒建平二年庚辰,佛图澄弟子法显为勒庆元而建者……”这样的记载。我们将 信将疑,无奈日已西沉,只能匆匆浏览。但见寺内杂草丛生,房屋倾圻,已经彻底荒废。只是建筑苍古,在后殿的石柱上更发现有金代泰和年间的题记;古寺虽极破 败,但规模不小,寺院结构也基本保存完整。虽然不是任何一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但文物价值应该不菲。
两年后的今日,我们再访显庆寺,希望能对这座湮没无闻的古寺做一些更深入的了解。除山门已被当地村民整饬一新外,古寺其余基本保持了两 年前的原状。寺内现留有从明弘治十二年(1499)至民国十七年(1928)的碑刻近十通,显庆寺久远的历史沿革可以从碑文的记述中得到确证,但法显创寺 说显然并不可信。石勒建元的建平二年(320),法显应该尚未出生;而法显创寺的记述仅见于清碑。明代的人还老老实实的承认“建治罔考于何代”,清人却有 考据的专长,不仅附会出法显创寺,还据此大发议论。但显庆寺的创立应该不会晚于北朝,据道光二年(1822)《金村重修显庆寺记》记载,当时寺内还可见北 齐经幢一座,唐高宗咸亨四年(673)骈体文唐碑一块。眼下经幢已经不存,唐碑的碑额还倾卧在中殿前的泥泞中。
根据古碑的记述,显庆寺经历了金泰和、兴定年间,明成化八年(1472),清道光二年和民国十七年的四次大规模重修,其中明成化八年的重修奠定 了今日显庆寺的基本格局。据记载,中轴线上依次布置有天王殿,藏经楼,毗卢殿,大雄宝殿,和千佛宝阁;大雄宝殿左右有配殿,分别为大士殿和地藏殿;东西两 厢为禅室和客堂等次要建筑。今天,天王殿和千佛宝阁已经无存,藏经楼保存完好(现亦作山门),似是明代原建。大雄宝殿三楹塌陷了两楹,加上近几十年的改 动,已经基本上看不出原来的形制,只有檐下的小八角石柱上还清晰的镌刻着金代泰和四年(1204)的施柱题记。
毗卢殿是寺内现存最完整,也是最有价值的主要建筑。大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檐下出双下昂五铺作斗拱,补间均用一朵;柱头铺作里跳用华拱压在 梁下,补间均用挑杆。前檐柱用小八角石柱,柱头顶着宽且厚的普拍坊,不施阑额,以石质的地伏维系柱角间的联系。殿内梁架以四椽伏接后乳伏,金柱两根,与檐 柱齐高,皆为石质小八角;金柱柱头以栌斗和替木支撑着横向的额和纵向的梁伏。毗卢殿的做法虽古,但均似是而非,构件也显示出很多后世的特征,显然是明代以 来大殿屡次重修的缘故。
即使我们保守地从初唐算起,显庆寺屡废屡兴,已经历了1400多年风风雨雨。在上个世纪初,就有人感慨,“名迹日湮,古刹座圻,要亦士大夫之耻 也”。于是社会贤达和村民、寺僧一起募钱重修了殿宇。近几十年来了,寺庙被用作金村小学,建筑也作了改动,斗拱的昂嘴都被锯掉,室内的墙壁上,留下了历次 运动的痕迹,千年的古寺进入了又一次的轮回。如今,金村的乡民又希望能恢复寺院,再响梵音,但如果没有严谨的考证和科学的复原,千年古寺的今身将会怎样来 演绎它的前世?
显庆寺藏经记
中顺大夫辽府左长史郡人李黼撰
泽学生周箎书扁
中顺大夫山东按察司副使郡人庞浩书
砻石席仲云李彦和镌石 丰政大夫工部营缮司郎中郡人郜相篆 丹青郭思堂
郡东显庆寺始建罔考于何代 自金迄今修葺开拓者凡几新矣 先执愚谷老人备记焉 是寺也 岗峦环匝风气聚藏面控珏山双峰耸翠而寺居平畴真胜地也 古今上下所见略同 谅有以哉 正德甲戌 予下第南宫 欲远嚣习 静以敦就业 寻入明远山房门巷幽僻轩宇清净因假止焉时远同明坚正安辈已走留都印取藏经矣 越半载 白马云连 宝函山集 西方道教竣辏法堂 予因叹曰 佛西方圣人也立言垂范固违圣道然而觉大梦 破重昏 苦海澄波 疑山灭炎 置天地于清凉之域 功亦不可废也 远及安相议曰经阁虽昔构矣而经椟未备殆非所以隆尊崇也遂募诸远迩 得四方施布者若干 鸠工营理 井画矩方 共修经函若干 置阁左右 遂密藏焉常闻山辉于玉渊媚于珠藏经山门之珠玉也 扬芬散彩佛光增重几何耶 且远师素性沉静 介行孤洁 自幼殚心于禅学 二十年来前经捡阅将遍矣微词奥旨虽未必其精通而大叶粗枝想能得其仿佛盖亦善人者流 天资暗合释道者也 其寻常束之高阁者比哉 予奉旨朝天 便道焚告家居数月余远以予辱知且厚恳求文以记之 若乃严饰法界规矩梵天 法堂郁以雾开 山门岌乎岛峙 而观音阁复星灿而重辉又节有正安理亮理嵩分缔造焉 呜呼传千灯于智种了万法于真空 不谋同心克树圣迹 兹异姓同居之盛事也 因并记焉
嘉靖十五年四月吉日本寺僧明远正安立石
当代住持 理惺 钱帛 理峦 库头 心泽 河西福田下院心清 门徒性正
重修显庆寺碑铭记
临济下第二十四嗣法妙门京兆埜衲幻庵撰
濩泽古晋云关 丹青 王佐篆额书 白玉厢 画匠王赟
世泰坊石匠郭会郭瓒郭信镌
伏惟释氏能□昔生西域 住世应真 广谈经旨 四十九秋大阅宗乘 三百余会权实显性 □理双彰 自汉末时教传震日法播中华历□明人助佛光化咸崇其教□建招提以造其像 以图其形 安处僧徒为善道场也距泽之城东□舎许 山川迥出林木幽阻蔚然有民田曰金村之北突然有古刹曰显庆乃太行盤殊之庆 是佛会仙境之乡 淅山爽气以萦回岳帝灵峰而北拱左涌龙泉清流漾月以湾环右布平陆香风荡日而复旋三春桃绽垂荫护四时花开锦莲□ 地脉清幽 川源秀丽 是为显庆也考之于石则创始于石勒之建平癸己 重修于大定之兴定庚辰殆今盖数千年有□ 大元及我国朝而兴崇之□□ 有废坏尔既居于此者又能继述前修务祖风而阐名教焉 成化壬辰岁 有住持曰明路本霍秀社杜氏子也 清修苦□ 不乐繁冗 睹殿宇有不如意必更新之乃创修千佛宝阁复建钟鼓□楼上则图绘千圣 下则彩画诸天 重开大悲佛门鸠工择财 以日以月不数年来大事克就 以奉水陆而警朝夕盖不假众人力也而其千载不磨之胜事 又皆本路一身之公勤所为也有自是而后路之徒曰正玄正莲正昂克继师志葺补方终 盖亦不让于往昔而又可以为后世似续观感兴慕之张本也 诱化檀门 同延其福 又述其焉梗概为之记复铭之于左 以尽意焉其词曰大雄教典 历今鲜替 亿万斯年传之无弊 自昔祇园 布金世界 东土六朝 西方五派 建寺奉扬 在在同尔 矧我淄流 能不如此 启后绍先作之实宜 法乳相继 志坚力齐厥功不隳 刻石斯永 用贻后人考己作室 堂乃我废 必如是斯 庶几无愧
大明弘治三年岁次庚戌重修大雄宝殿三楹当院主持僧明锐丈室公议本山大小僧行力完周毕成之后述为记耳
募缘僧明路明徹门徒正法正莲正鼎
东老府宣宁王 东二府镇国将军仕座西府镇国将军仕恶西老府隰川王西王府镇国将军仕□府仕恶
泽州奉训大夫知州陆伟 同知王政魏清僧正司僧正淳
直隶宁山卫指挥陈武 周隆 胡永 州判 胡安 吏目 洪斌 信官 张淳旗校 薛宗贤
内臣 樊寿宁 杨宣
重修显庆禅寺记
乡贡进士前文林郎知辉县事晋城彭鸾撰文
宗人府仪宾云中张珎书 宗人府仪宾陵川徐渶篆额
泽郡东距城十里有大聚落曰金村 村之北百余步有寺曰显庆 泽之名寺也据山川之胜 背坎向离 面势清旷 位虽在五山寺之次然亦寺之杰者也寺之开创碑刻坠轶莫从而考 金兴定四年寺僧净宣重修 有壁碣存焉 历岁既久 栋宇倾圮国朝成化八年壬辰掌寺僧明路发大愿力募缘兴修首建千佛阁五间 次作两夹室以及东西廊庑 总若干楹 中供水陆大会 十年甲午僧明徹继领寺事重修天王殿三间塑绘如式十六年庚子明路又修钟鼓二楼左右对峙 晨昏叩击以节焚诵 弘治三年庚戌 法堂将废 明锐主法席 撤而新之 复还旧观惟毗卢殿狭隘瞻礼弗称十一年戊午 明坚继主法席 慨然以改作为己任 于是倡率寺众募缘 □积所施 庀材鸠工 增拓旧址 加三之一乃作大殿三间中塑毗卢佛像面离背塑观音大士像面坎 轮焕庄严 灿然一新 芗镫旛盖 鲜洁华好 以至三门方丈庖湢库寮之类 靡或而备至是始具大方之体 越明年而工告讫焉寺既成 明坚谓众曰 兹寺兴修凡涉二十七寒暑 始克就绪 前后法侣用心亦勤矣 不可无述以示久远于是具始末请予为记切惟佛法流入中国寺未有也 迨自白马驮经以来 然后寺乃建焉 寺之建始于东都 其后滋蔓遍及于天下不可胜计泽之显庆寺自金历元以至我朝三百余年 期间成坏不知其几矣 然而幸有路徹锐坚之辈先后继作 戮力修葺俾祖师千百载之道场卒不底于坏而复以成□ 然常存于世千以诩 皇度振宗风 悉本于此 夫岂但为焚修而已也 后之继主法席者 皆如四禅师之用心则灯灯相续于无穷矣 岂不大有光于法门也哉虽然兴废补弊固系乎人 亦侍时缘之至而后可也 今显庆之兴 幸遇朝廷隆盛之时 海内殷富 家给人足故向风乐施者众 乃能有此建立而视至难若至易也 或者以丹青土木之事为人天小 果有漏之因非道之所在 殊不知佛氏之教欲一切众悉愿皈依必也睹祖而起信 则道在其中矣然则丹青土木之事可少也耶 予退居崔庄 距寺仅三里许与明坚为方外交 兹因请 谊不可辞 固述其兴修之概俾刻诸石庶来者有所考见于是乎记
钦差靖虏将军镇守延绥地方总兵官署都督佥事熊冈
赐进士奉训大夫泽州知州吴必显 承务郎同知张绅 从仕郎判官贺升 将仕郎吏目孟诚
昭勇将军宁山卫指挥使 陈谟 王臣 怀远将军指挥同知 宋钊 周隆明威将军指挥佥事 胡永 程康
致仕指挥陈武 卫义官胡昌 胡暹 杨杰 杨仪
赐进士中顺大夫南阳知府前监察御史张泽
香泉关巡检 张淳 宗人府仪宾(略)儒学学正 张凤 训导邓昭 高显
僧正司僧正 淳贵 卫辉府 照磨 王辅
太原府代州僧人净海
大明弘治十二年十月十五日住持明坚募缘僧(略)
金村重修显庆寺记
显庆寺者 后赵石勒建平二年庚辰 佛图澄弟子法显为勒庆元而建者 前年当晋元大兴二年己卯勒据河北 冬十二月僭称帝号澄始重用显始建寺告竣于次年庚辰而庆焉 地在金村者 竹书纪周襄三年壬申雨金于晋 晋当怀公之二年 百姓封户从王土著从地犹君后因生赐姓而胙土命氏也 故村遂称金 经九百六十九年庚辰建寺 雨金天化为布金地矣 岂澄预识其地 后来兴佛而画图与使如示临淄之盤象与抑法显为君祈福而请建与 后二百三十六年为北齐天保六年乙亥 高洋以释道两家 欲去一存一 集徒论难 道不胜释敕令道者剃发为沙门百姓祈福男女姓氏镌于石幢 幢四棱镌佛 今寺外幢字脱落 疑天保天宝乾明与大宁保定河清与而北齐古制犹存者后百一十九年为唐高宗咸亨四年癸酉 碑额两面镌佛 下用骈体行文祈福 有骑尉等官 男女姓氏最著后五百三十二年为金源章宗泰和四年甲子重修姓氏书于正殿柱额 至宣宗兴定四年庚辰而毕 后二百五十三年至明宪宗成化八年壬辰僧继晓用事时封西僧箚巴坚参及徒箚实巴锁南坚参端竹也先 前后为法王 端竹儿藏为国师 而诸寺法王禅师者四百三十七喇嘛诸僧七百八十九华人僧封禅师至觉义者百有二十 后晓请归养 又请空头度牒五百道 以散给诸僧 时显庆寺僧明路受牒焚修 明徹明坚明锐先后主席预禀州守统弟子募缘者八十余人 最北起千佛宝阁阁 南正殿牟尼三身及左夹右夹 再南毗卢再南经阁及钟楼鼓楼最南四天王殿中为解脱三门皆南向而柱楹户牖阶戺如之 正殿左翼观音文殊普贤 次左禅室客堂 次左厨灶皆西面北上而柱楹户牖阶戺如之正殿右翼幽冥教主次右禅室客堂次右厨灶 皆东面北上 而柱楹户牖阶戺如之 而寺工以竣后六十五年为嘉靖十五年丙申明坚明远入都诣部印取藏经以归寺设讲堂律堂典座捡斋法器仓厨其备 而法教以起 经二百余年至我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初年 而教犹未坠后渐凌夷至乾隆三十三年七月孽僧纵火直焚天王三门而惫极矣 时从先和尚见之 救之不及 愤之无益 至乾隆壬子起意重修 至嘉庆九年甲子会膺僧会之职 曰此余之责也夫持疏走谒 会金汇材 裁冗举要 恤匮厉众 自正殿以下败者举倾者起漏者补倚者正而狮驼宝瓶吞脊吻兽飞鱼海马筒瓦逗檐一易梁檩椽柱门楣户牖阶戺一新 雨雨风风砖纹石藓如鳞如龟如齿如刺者 易质为钢 而内外院宇肃然一齐自乾隆壬子迄道光二年壬午凡三十余年工成书费半功倍 而从先所划不愆于素 勒石告功 谒记于余 时四义里博士崔愚山参军崔镜山问建平二年勒僭位方数月耳 土宇分裂儒言命乱者 城且复隍 何况于寺 而金村显庆寺何以成 成之至今千五百有五年屡替屡兴 何以不磨也 曰儒释易派理数一也 其量十世百世千世视人自为之耳 当时十六国纵横于广南河北而莫大于五胡 莫凶于二石 二石僭号与襄国邺宫 而最信者佛图澄澄徒最专者法显 澄 天竺人本姓帛氏 幼而出家 日诵亿万千言 晋怀永嘉二年庚午来洛阳 欲建寺以佛道救之 会刘曜乱 不果 勒之屯兵葛陂也杀戮为威澄杖策军门谒勒将郭黑略 为决胜负 百不失一 勒疑之 略荐之勒 喜为天赐 澄知勒不识深理 难以道悟 易以术化也取器盛水立生青莲光耀夺目 勒遂信之 澄因谏之 凡应被戮蒙益者十有八九 中州之胡遂多建寺 澄徒法显即于是年建寺庆元 故金村寺名显庆既勒欲试之澄逆知之欲苦之 逆避之 既悔之复见之 擒段末波 捉刘曜 走石葱救石斌 言皆奇验 而石虎废宏嗣位 迁邺也 倾心事澄犹胜于勒尊为大和尚衣锦乘辇 唱名升殿 众座皆起 着司空李农朝夕亲问 大子诸公五日一朝 而弟子法常法佐夜谈襄国之桥下也羌围郭将之走马东南也淮泗陇北瓦城之侵逼三方也 阿育王之承露盘 石韬石宣之相图也 极之黄□□龟羊负鱼 彗星扫邺 妖马入门 殿棘成林庄严遗恨 戊申己酉未乱先化 可不为神焉 盖左乳旁先有一孔 围四五寸 通徹腹内常以絮塞 夜欲读书拔絮□□达一室 示人以放大光明了无障碍也暇至水滨引肠洗之已复纳之 示人以心肠常宜清净也 遇事以麻油杂烟灰涂掌与斋者同照 千里外事徹见掌中如对面焉 又听铃音决事立验示人以声色不欺理数莫逃也 二石言不尽从 而所救亦不及矣 况术本乎道 妙解深经旁通世论 讲说之日 正标宗旨始末 文言昭然可了加之慈洽苍生 拯救危急视彼时英雄豪杰奔驰 一十六国靖事而反 以滋事者真所谓努力金刚能做难 低眉普萨活多人也 惜百姓日用而不知耳葬石后钵传法常法佐法祚法显等凡数十余人 而法显犹能恭顺 言必依实为师作传 而慨法藏之残缺也以秦符兴宏始二年庚子与同契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同往天竺寻求戒律 于长安夏坐六年 到佛国停六年 还三年 凡游历三十国 达青州为晋安帝义熙十年甲寅而归忆澄葬石去西春秋百一十有七 显自师澄至游佛国而反 春秋亦不下百一十二十 乃澄之寿传而显不传者澄功大于显术神于显 道高于显而显又有以传之 以释比儒 澄则五代陈希夷而显之愚直诚信求法忌身亦宋儒之专心向道者 显庆寺其始基也历千五百有五年而不磨也 固宜余以众人不识显庆易券之始 据十六国春秋晋书载纪神僧传 佛国记 记之以勒石 而捐资姓氏备书不遗述从先传灯之意 而大众人慨施之功也时道光四年甲申十二月
原任大同府儒学训导前太原府岚县儒学训导甲寅科举人巴原师周官敬撰(时年七十有三)
吏部拣选知县壬午科举人黄山张翼敬书
吏部拣选知县壬午科举人段均按察司经历崔静涵 庠生崔静昌 赵彭年 皇甫汇川同校
附记临济宗派
智慧清静道德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心源广续本觉昌隆
能仁圣果常演宽宏惟传法印证悟会融坚持戒定永记祖宗
随书布施姓名于后(略)
住持僧 宗绪(等)
晋公讳泰周者 本郡保福村善士也 见寺工未竣 持疏代募 夏四月丁亥大雨雹 麦尽损 殿宇屋瓦悉破 夏旱初秋颇雨恐雨漏圣像藏经皆损湿阖寺僧众正虑间 适晋公捧疏来 捎金三十有零数 乃得抽破换整 弃坏添新 两廊经阁禅室三门一带完固可见善不在多救急为难勒石誌之殆亦不没晋公好善之意欤
随书捐资善士于左(略)
道光乙丑仲秋望六日勒石
重修显庆寺碑记
命名显庆寺者 石赵时佛图澄弟子法显之所建也 方斯时 晋惠童騃 八王擅乱刘渊刘聪以匈奴之酋雄入主中国北部若勒若虎将其部曲之骁悍者耳 史谓勒于澄奉之惟谨 臣民化之 澄之所在至无人敢向其方面唾者 而虎则尤甚澄死 其弟子法显西横雪山决大漠以求佛 遗乘以归 著佛国记 即创建本寺之法显也 嗟夫 释氏之旨 以自觉觉民为义 以同登涅槃为归涅槃者极乐也 苟自觉也虽孽海即彼岸 虽泥犁有青莲 然自觉之极仍在觉民 苟不觉难言自觉 如来云 我不入地狱 谁入地狱 有一众生不成佛我誓不成佛 是其证也欲证无上道说无上法 不可不自觉 又不可不觉民 苟不求觉民 而但知自觉 是金刚野狐禅也 无边大法在能拔众生于孽海而进于涅槃不在求己身之先离孽海 以勒之桀骜 虎之凶残 岂真能奉佛之人 澄之东来 显之西造 要皆本大悲之志 毛角麟介皆有佛性而何敢侮勒虎之非人屠刀如放 慧果可证 而何以见勒虎之难化 澄与显欤周旋凶逆甘溷东土 盖欲拔众生于孽海 而登之涅槃实即我佛显三十六法像以化群魔之心欤卒使枭豺之性稍戢 杀戮之威日减 则斯寺之建 不但为石氏之祈福庆元 而且为生民之造福请命禹思天下溺犹己溺之 稷思天下饥犹己饥之殊途同归其致一也 故其敢多用宏 及物之泽深 郁积滂沱 上合于天地之灵 下利于山岳之秀中渐为人才之杰 又谁得而昧之 是以旋废旋兴名僧代起 迄今千有余年 庄严如故 是岂人力哉 然自前清道光间浚修以后 日就倾圮 佛头鸟粪经幢绿苔 不独梵宇荒凉 佛国兴无人之叹而名迹日湮古刹坐圮 要亦士大夫之耻也 民国初立 本寺山云上人既竭力于邑之名刹神南东岳之工将次告竣 感如来金身示梦 许以道场重新法轮再振 因之报钵奔走 沐雨栉风 一时之达人巨公 闻者慕焉 踊跃输将 争先恐后财用既充 大修不惮 于乙丑孟春造工 戊辰季夏告竣因得使倾者起 倚者正 败者葺 废者兴矣 于是重修大佛殿左右配殿计九楹 经堂三楹三门藏经阁钟鼓楼上下计十八楹正佛殿左侧而与东配殿相连者 首大士殿次禅室次客堂次东便门迄庖室而尽 计十三楹于正佛殿右侧而与西配殿相毗者首幽冥殿次律堂次精舍次右便门迄仓房而终 计亦十三楹 三门左右各起危楼二楹 左仓右厨 以为烹饪储积之所凡神位佛像惟肖惟圬苴漏鐻隙惟弥惟补 斯役之兴 财觉其裕 工忘其劳 鸟革翬飞 巍倚盘错 洋洋乎宏模壮观也 上人更狭其制窄其度不肯因陋就简 及周之以围垣增之以照壁 庶几乃轮乃焕 亦完亦美 法鼓将湮而更振 梵莲已落而重开 虽然有废必兴 无新不故 物也者 有象者也有象则终毁 道也者无情者也无情则不灭 始必寓有象之物终可证无情之道 苟离道而滞夫象 则欲利之情恣而魔生矣 苟舍象而求乎道则道无可寓愚妄之情起而魔又生矣 空色相离 都无是处 欲至极乐之乡 登涅槃之乐 殆犹适越而昔至也 上人今于有情之象 汲汲惶惶既劳且勤能操左券于此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请为我作一转语 他日以右券责之
大梁李澄清撰文 晋城张宝书校字 子青王廷選 馥臣王廷芝 校阅
公正张守仁 御亭金殿芳书
前清荣授僧会司岁修僧 晓月 继修 徒 山星
民国本寺督理兴工重修告竣寺主僧山云(后略)
时中华民国十七年岁次戊辰桂月中秋节榖旦
复修显庆寺碑记
显庆禅寺始创于公元三二〇年 乃天竺僧佛图澄之弟子我国四大高僧之首法显为后赵石勒庆元建故名显庆虽久历风雨变迁仍不失其人文历史之厚重中殿大额枋以下与正殿斗拱均为金代遗构八角抹棱石灰岩檐柱上金泰和四年公元一二〇四年之题记犹清晰可见
寺内有四面造像碑一块 据其造像形制 考应为北魏遗存其上北齐古碑四字当为后人题刻历代重修碑碣中不乏文笔精美书法上乘弥足珍贵者上海同济大学朱俊等人考察认为本寺复修显庆寺碑记具有厚生的历史底蕴和文物古建特色
因岁月及人为因素 其殿宇或柱倾壁颓 或檐坍脊摧彩塑雕饰货盗或毁百姓过而兴叹众人望而生悲一九九九年季春在金村镇政府及金村村委大力支持下开始复修先期之筹建二〇〇四年四月一日成立显庆寺复 修领导组邀请泽州县文物旅游局考察指导并向市县有关部门申报复修进而四处奔走 多方筹措得资金三万七千余元遂将钟鼓楼片瓦古脊换为琉璃瓦脊修复托梁 雕龙绘彩 东西禅室翻新顶盖葺居室缮围墙 殿宇金碧辉煌禅院柏翠花香
显庆寺之修复对保护历史文物 宏扬传统文化研究佛教在我国传播渊源以及发展旅游事业均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诚乃远慰先德近振民心启迪后昆之善事 谨将有功之士勒载于后以流芳百世
赵专正撰文
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金村显庆禅寺复修领导组 公元二〇〇四年九月六日农历七月十四日立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