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文水东岩寺—吕梁市—山西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7日
来源:宝莲禅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山西文水东岩寺
  东岩寺位于文水县城西北100里的地方,寺中旧有10幢碑,久无人关注。1997年,文水县博物馆馆长李怀京来此 访碑,释读文字,见到文中有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及当时建寺始末、山中风景描述的记载,对照史传白马寺的始建年代,初步认定东岩寺建寺比白马寺早一年, 应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建筑。李怀京介绍,如果有关人士能进一步考订碑文记述,认定这一年代,并对该寺现在仍存的石栏、水井、冢墓进行整理,必将对促进佛教史 研究、保护山西省文物、推动旅游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东岩寺“中国佛教第一寺”之迷有待史界争论考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新华网山西频道2月5日电 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七年(西元六十四年),汉明帝夜梦金人飞入殿庭,太史傅毅说他所梦的是西方之神,名佛。于是汉明帝便派人到西域访求佛道,永平十年 (西元六十七年),在大月氏国迎到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带回佛像经卷,以白马驮回洛阳,在洛阳建了白马寺,这便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开始。
 

  然而现在这个说法却有了少许的松动。有研究者发现,位于山西省文水县开栅镇苍儿会办事处的东岩寺同样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在史学界这看法颇有点石破天惊的味道。
 
  据了解,东岩寺在距文水县城西北五十公里的龙泉山上,整个寺院已毁于上个世纪中叶,寺内铁佛铁钟于抗日战争时造了手榴弹、地雷,一九五○年,寺院的木料、石料和砖瓦建了学校。
 
  据悉,最初发现该寺院的是抗日战争时在文水工作过的老干部,一九九○年他们在故地重游时说,东岩寺有可能是汉代建筑。后经当地文物工作者的多次考察,也认为这是一处不平凡的佛地寺院。
 
  因为寺院已毁,现在能够证明寺院是东汉所建的只有一些旁证。据了解,该寺院现存石碑十一通,其中明代碑两通,清代碑九通,另外还有一些殿堂的断墙、壁画和残破泥塑,均是明清时遗存。
 
  据悉,研究者在寺院的石碑上,发现了东岩寺建于东汉的证据。据明朝天顺七年《重修东岩禅寺碑记》记载:“始自后汉永平十年建立,毁于唐会昌 年,大中年重建,后宋初又复重修,以后日久年深,遂以兵燹,废尽无存。”而且,在碑记中还提到“腾兰一播之后,法化无所不周”。这是一段说明东岩寺历史的 记载,按照普通的惯例,后代所为重修寺院而刻的碑,在内容上一般都是承袭前代史料,说法比较可靠。根据这段记载,我们确实可以得出东岩寺是在东汉永平十年 左右那两个印度僧人来华后所建,不过在碑文中,找不到任何具体修建者的资讯,则此寺院很可能并非官方主持修建(如果是官方修建,史书当有记载),而是民间 自发修建的,所以当地文物工作人员称之为“佛教民间第一寺院”与白马寺相区别。
 
  据了解,在用寺内石料砖瓦所建的学校屋顶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块瓦当,瓦当前沿滴水上,有一个字元,据北京大学历史系张宝胜教授研究,其为 梵文音节无疑,与悉昙的字体很相像,其形制为“tra”或“a”,意义一为五金刚如来,或是五方中佛南方宝生佛教子字,一象征“诸法不生义”。很可能是书 写者不熟悉梵文,或所依底本模糊不清而误写。此瓦当应该为后代在重修寺院时模仿前代形制而制作。
 
  据研究者说,这种类型的瓦当在全国各地的寺院内属首次发现。而张教授说,这种字体在唐代时传入中国。虽然瓦当本身是清代的,但我们可以大胆 假设,东岩寺至少在唐朝时便已存在,所以后代才能有范本可仿制。这与碑文中“毁于唐会昌年,大中年重建”正好可以相互印证。碑文既然真实,则东岩寺始建于 东汉确有一定可能性。
 
  根据现存证据,在某种程度能够证明东岩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但疑问也相当多。最主要一点是,迄今为止,尚未见到任何当时的文献或实物的资 料确定东岩寺建于东汉永平十年,正如上文所说,东岩寺几经毁坏,现存实物多为明清时期遗留,连唐宋时期的遗留都没有,谈“中国佛教民间第一寺院”还为时尚 早。
 
  另外一点,佛教传入中国,始自印度僧人摩腾、竺法兰东汉十年来华,这是学术界公认的观点,无可动摇。那么,与此同时期建寺院,没有他二人的 参与或指导是不合乎情理的,因为当时根本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佛是什么,佛像该如何塑。我们现在虽然能够说摩腾、竺法兰来到山西五台山,并建了“大孚灵鹫 寺”,但那是永平十一年的事,何时来过文水县,如果来过,又为何要在当时还属于远离文化中心的偏远地区建寺院,时隔近两千年,恐怕早已成了谁也解不开的 谜。仅仅因为寺院所在地“山奇水秀,草茂林滋,真佛祖栖心之处域”,就说两个印度僧人会在这儿建寺院,不仅唐突,而且武断。
 
  问题既然提出,就该有个解答。这个论点在一次佛教文化国际学术会上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学术界的一致关注,日本富山县日中友好协会的栗山直隆还两次来当地现场考察,并多次与国内学者写信交流。
 
  研究者通过与寺院附近村民了解,还知道现在尚有三通石碑筑于学校房基之下,随著对该寺遗址的发掘整理,一定还会有新的更有力的证据出现,东岩寺是否是“中国民间佛教第一寺院”这个千古之谜可望能够破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东岩寺创自何朝何代,何人之手,沿革情况,历史多久?这是每一个看到东岩寺记述,听到东岩寺事件的人都会关心的,也是我们几上东岩寺的真正目的所在。
  1996年夏,当年在文水抗战的老革命干部故地重游,说起东岩寺,称其曾作过八路军洪赵支队战区后方医院,可能是汉代所建。为此,从那一年起,我们数次上到东岩寺,考察其历史及沿革。通过对所存11通碑刻的研究,我们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据明天顺七年《重修东岩寺碑记》记载:“始自后汉永平十年建立,毁于唐会昌年,大中年重建,宋初又复修”。这一记载是该碑最珍贵之处。它的根据只能是前 代碑文所记。如果我们能清理旧迹找到旁证,确认东岩寺创自永平十年。它就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那它为什么没被载入佛教史册?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我国明确 记载佛教传入中国时间就是永平十年。永平七年正月,汉明帝夜梦金人飞入殿堂,于是遣使天竺,在月氏国迎接高僧摄摩腾、法竺兰。永平十年十二月,白马驮经回 到洛阳,住在鸿卢寺译经。并于永平十一年修佛家寺院即白马寺,这应是国内官方修建最早的佛教寺院。也最早得到官方认可,而载入史册。东岩寺则地处深山僻 野。交通不便,天高皇帝远。而正因为官史修寺的旨意不会早早传入,所以更有可能是不被皇帝接受的云游僧侣们,看中这块雄奇秀美的世外净地。这块碑从开头起 就很概括地记叙了佛教流传的过程。所谓“佛氏之起,肇自竺乾教法,运行趋臻华夏,”正是介绍佛教起自印度,逐渐传入中国的事实。“腾兰一播之后,法化无处 不周,”一语正反映得到汉明帝支持的摄摩腾、竺法兰传播佛经的力度。《清凉山志》卷第七,历代高僧传中在谈到了腾·兰延而归汉,于永平十年丁卯十二月至洛 阳,以经像上帝,即译出《四十二章经》。“明年春,礼清凉山回,奏帝建伽兰,腾以山形若印度灵鹫山,寺依山名也,帝复以始仪佛化,仍加大孚,孚即信也。始 度僧数十居之。”这些记载表明,腾兰二僧来过山西,登过五台山,并奏请皇于永平十一年建起五台山第一座寺院“大孚灵鹫寺”。那他们是否来过文水?史无明 文。五台山被称为文殊化宇,中有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可见是佛缘先著之地。东岩寺地处深山净土,同水奇美,佛教先来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于会昌 年遭毁的记载也较为珍贵。因为,唐武宗会昌灭佛是一次大的政治行动,执行力度大、延续时间却并不长。可是他居然波及一个小县份的深山古寺中。表明东岩寺在 当时已经很有影响了。会昌五年共毁天下寺4600多所,还俗僧尼260000人。东岩寺既在当年遭毁,表明这里无疑是全国知名并在应毁的4600所寺院之 一。因为东岩寺不是兰若与召提,是汉代已有的寺院。
  在会昌五年毁坏之后,相隔一年(公元847年)的唐宣宗大中元年,朝廷令会昌五年所废寺院有僧尼能修理者,听其居住。东岩寺也在其年重建,又可见此地对佛教的信仰根深蒂固。信徒众多,经济实力雄厚,否则断不可能在毁坏之后短短一、二年的时间里再度修复。
  《东岩寺碑文》
  【 重修东岩禅寺碑记】
  伏闻佛氏之起,肇自竺乾。教法运行,趋臻华夏, 腾兰一播之后,法化无处不周。帝都聚落郡邑,川原岩林,寺处徐徐普布,精兰,俱 闻钟鼓矣。东岩禅寺者,太原府文水县土安都几县二舍余地,林峦峰翠,峻险幽深,靠雪发山为主,对西谷峰作朝,左有王查山,右居兰若岭,寺座其中。山奇水 秀,草茂林滋,真佛祖栖心之处域,禅和游化之场。始自后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 编者注)建立,毁于唐会昌年,大中年重建,后宋初又复重修,已后日久年深,遂以兵燹,废尽无存。至大明宣德九年,本都众老耆宿人等,一同商斯古寺。基址瓦 砾,荆榛欲心,复建柔弱难为,若无大力,量人焉能方可成。访知本县大正念寺有一高僧,堪为法器。纠领合社乡老,斋香顶疏,诣寺礼请,为开山第一任住持。此 禅师者,讳圆贤号月空,乃本府介休县张拦人氏。父张普信,母粟氏,年始十二入寺,衣杂礼僧。会完锦峰落发。自师住此,斫荆除砾,运料搬石,明暗无分,寒暑 不避。靼肩损体,手足胼胝,四肢不顾,循历檀门。乞材宴赀,寻觅陶梓。经之营之,不辞劳苦。前后三载,事业方备。佛殿、三门、地藏殿、左右伽蓝殿、禅堂、 厨房、文室、庑库、僧寮等舍及雕塑彩绘满目一新。复成大刹。若非其人,畴克不也。归逝于正统二年七月内。门资成了等欲彰前功,用表后识。勒碑刻铭,着师功 勋。乃为铭曰:佛氏原宗 ,无始无终 示迹应质 托荫王宫 声杨遍甲 教阐无穷 法化东播 汉永平中 菩提普布 无处不充 东岩禅寺 亘古基踪 唐宋已降 帝代兴隆 雪山为主 面南谷峰 兰若处西 王查为东 佛祖共栖 凡圣融通 月空和尚 冠世英雄 锦峰留裔 洞下宗风 一住此山 斩荆修重 劳奢忍苦 揭立成功 名持天下 晋地恢洪 法传无心 嗣袭丰浓 着前显后 选石磨砻 将名万载 永远尊崇 正保非泯 法空不空 溢聆盈目 明月清风 道
  道隐野衲隆祖庭撰 门徒成碧谭篆 本寺明古 书
  本县知县张 县丞朱鉴 典史白 司吏武仪
  本县僧会司兼太子寺主持律定宗 门徒文惠 文守 文成 文知 文才 文鉴 文智
  本县正刹大正念寺当代住持圆乡 首座成惠
  众知事 成翥 成定 成祥 成湛 成润 成盛 成现 成瑜 成鉴 成晓
  天顺七年岁次癸未朔庚戌日立石 门资 成安 成如 成宽 成遇
  【山坡树木碑记】
  土安都旧有东岩寺。其山坡松柏茂蜜,蔚然幽翳。夏则千章竞翠,绿盖阴浓。冬则古干 参差,食苍高接。信一方之大观也。我 先人宦游之余,雅爱山川景物。每有名胜之区,无不历览。故兹岭辄时时游,憩马嗣缘。明季,兵荒饷重,粮差紧急,十甲人户不能支持。欲卖树以尝粮。树尽而粮 复如故,愈无出息之路矣。因与我 先人商处,契卖以为十甲人户免粮之计。我 先人慨然自出囊金,契买承业。使植木无砍伐之伤,生人解倒悬之累。山容不改,民气得盛举也。厥后兵燹患消,黎庶乐业,我 先人以为成一家之业,将来必有秃山之为。此图以远,莫若舍入东岩寺,以为本寺修补香火之资。一免子孙花费经理之劳。遂决意。为僧智旺立约施舍。则寺在山 在,山在而树木亦无不在矣。迄今一百余载,我 先人盛德几至湮没。今阖户并住持僧公同立石以垂,以远表我 先今之潜德,并将买契舍约诸碑荫。
  学国郑其嗣薰沐敬撰并书
  大清咸丰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吉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重修东崖寺记】
  予生有山水癖。凡佳山佳水,闻而想,想而梦。如怀古人,则陶潜、李白,如念姣色,则毛嫱、西施,如想石交,则尹班 之陶陶,范张之款款也。但苦躯弱,步履不健,又家贫不能策蹇,池之九华、歙之黄山、括之仙都、温之雁荡、夔之巫峡,南康之匡庐,履历未及,时萦绕梦想间。 山灵有知,必以予为知心之侣也。吾县西有土安山,山有东崖寺。固不若越水吴山、宝林灵隐诸山寺雅倩秀丽,然雄峙巉岩,与须眉男子磊落不羁者气概略同。又有 予先人吟咏撰记,墨迹未湮。方梦想久之,适寺僧智旺为本寺住持,了不解大乘法,然亦不俗耳。予名而讯之,遂定游山之约,且焉予属文,以为山灵增色。予欣然 纳之,会卧病蹇,不果所言。柰僧督文甚急。不获已,令彼指画山水之形势,及寺院之规模,走笔成篇,亦仿古卧游之意也。询之,寺去县柒拾里而遥,从文峪口逆 流而上,渡河方柒捌折,渐入山深处,九折黄河可以三隔交焉。自此迤逦而上,道中山色、泉声已泠泠,非人间态。行半日,至程家庄,数家图山写壑。汲乳耕云, 坐卧俱游,桃梅作历。行五里,闻涧下泉声,如磬、如箫、如竹、如丝、如环佩。蹬道嶙嶒,草木芜茂。抵山腰而所谓东崖寺在焉。门前潭水清澈,照见须发,寺之 殿阁垣墙俱倒影而入。过池至山门,上建庚楼,一带前后洞达。檐前植胡桃数株,手可攀折。登楼,则人如翠鸟,往来枝叶上。穿弄楼之内,复有古佛楼三间。其中 清泉一池,蹲踞可掬。听之淙淙有声,淆之而不浊,引之而不涸,饮之则甘美,异于恒水。壹日忽枯竭,寺僧祷之,泉出如故。嘻!亦可异。稍转而东,山势如伛偻 丈人状,脚凹如坑入,额凸如乳出,垒垒然,垂垂然,仿佛须弥山,而水陆殿覆於其下焉。虽大雨雪不沾瓦砌。院中古轩壹株,约高七八丈,参天插云,霜皮留雨, 滴泪成庞。环列左右为伽蓝殿、为土地祠。禅堂数椽,即居伽蓝殿之次,僧人参禅说法处也。东去禅堂二十武,仰视半空,石洞七间,凿石孔而杆之以栏桷,铺之以 木板,通往来之道焉。缘梯而上,见云驶雾腾,凌灵箙空,苏子羽化登仙语,可为斯洞品也。惜兵火之后,遂成荒落耳。数武而西,为香积厨,古佛楼池。水由地中 流入此室,自地中流出,涧应泉活泼灵幻若此,宜为知者乐之已。佛楼之西,为七佛殿,殿左为观音殿,右为十王殿,皆规钜严整。泉声辐於垣外,岚光接于几席。 忉刹五院,兹具二焉。寺始汉朝邈延。昭代崇岩,窈窕晨风。杂渔梵之音,以磴灵奇夜,雨振鲸钟之钮。日月久而风摧雨剥,瓦坠檐凋。溯残落之状,每令释子咨 嗟,至灵异之态,应是鬼神阿护。所以梵宫板荡之余,复还巨刹;贝阙高采之后,聿整新规。兹智旺上人,恢复因缘,询可术也。不但己也,买杨易平地三亩七分, 东崖口地壹亩二分,东磨斧石领地壹垧,东崖沟地壹段,以给衣粮,以供香火。寺顶及东西两山,原有柏树坡数亩,为本寺常住地。里中豪右得值盗卖,智旺挥财叁 拾金赎取,仍归常住。壹则便创造化 村,壹则为昙华吐气。由此建不拔之基,以增梵刹壮丽之观也已。尝谓名刹之胜,不在炫而在古雅。老树佛云,殿阁参差,少有颓落不伤静窈,若金碧烁睛,固为严 饬。搜讨幽怀,转非所惬。西山兹寺,虽焕丽不足,而深邃有余。垢屏涤靡汰净,正令人超忽荒艹尔 ,有烟外之想。若使梵响时闻禅规,整鹫峰狮窟何多让焉。故登高作赋,临流咏诗,亦人生一大快事。顾予以贫羸之故,不得弄泉煮石,岂不哀哉。予归试致声山 灵,山灵必首肯,扫白云径待我也。
  明赐进士顺议大夫原任奉敕提督军务兼理辽饷巡抚天津等处地方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邑人郑宗周
  赐进士钦差巡扶宁夏等处地方赞理军务都佥都御史邑人胡全才
  本县贵都坊守备 如云居士 薰沐 郭超宗 谨撰
  邑人 郭尚德熏沐篆额
  大清顺治四年八月三日本寺住持僧人智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文水县土安都程家庄龙泉山东岩极乐寺碑记】
  兴以佛生西域,法传播东土,汉明始自教兴于中国,昆兰初起,道行菩提道,德也行之悟 也,悟性之本空,色界之沙门也,佛门以广水也。佛祖出世,诱化多方,无 而下之所布施。紫雾霞光,朵朵云而如莲,九龙吐水于金盆,沐浴身躯,金色晃耀。奏告王官,忻忻然问其摩耶云哉?射铁鼓而掷,象王为之止。国也跪向于四门, 见其生老病死,心伤此啼。王一醉卧如痴。天王捧白马之蹄,逾城而到雪山。金刀削发,磐石灰心,六载余春行满,端然成道。受人天之供,传之一代,法满乾坤, 万法皆归于佛性,续其一派之禅流,沙门人道之法多方。其大要者不出有三,一者达本明性,二者博通经典,三者广立功行。达本明性,达么门下相传之皆是也。博 通经典,华严天台四宗。广立功行,菩贤万行是也。古者立寺之流,先明忠性,然后博闻广见,以是圣怡,至于因缘会聚,则重建常住刹其之人矣,无所不备,如是 乃可谓沙门,释迦之是事,若剃除发鬓,主持一刹,规依门者,广结豪贵,以是名誉,世谓之流俗,非我佛之弟子也。东岩极乐寺也,延右年之初建也,离八百有余 载,名驰远播。水秀山灵,佛境幽辟之所,圣可观也。北垣石叠层层,左右松柏森然,南林翠风之有望,神泉洞之常流。佳丽之美壮者也。住持僧 没逝,遗常住之大败,风凋瓦坠,殿堂倾颓,佛像之楼 然也,来往而山会主也,一派黄草之所,乡人观其叹哉,目击心酸,合都公议,恳请宗诚宝号就巷,和尚俗姓郭, 县人也,沐浴披剃于兴县崇教寺。恩师圆行号之全德和尚,门下削发事之有年,不时参访岁赏,精严道风远播,德性高尚,求师居寺。宗诚见寺蔽陋,心如刀刺,自 居之后,大发善心,苦志会众,募化重修殿宇古寺(本行以下空白)禅室楼及钟楼鼓楼禅室,其德也合于人矣。为之经营,修造数载,各殿 装画焕然聿新,圣像一一金装,尽善尽美,僧 募化,不避寒暑,以受胼胝,不分 昼夜,何有休息。都人见其就巷和尚实行之僧,其劳兴,合都公议曰:“有常住松柏山林,照至界畔,僧之所便,毫无异说,建勒之碑,以垂永久,间记于余,就巷 之志,真所 功,光扬法化者,然转为后之人受矣,何则,后人之心未必如就巷和尚之心。或后嗣传据, 或傍人侵夺, 不知常住何谓。只图一时之受用,不顾后劫。(空七字) 哉。” 曰:“寺碑之记正虑此也,而余见之矣。立常住碑谁者?”曰:“传之于贤,不传之于不贤者,然贤不问出做地狱业者,比比皆是矣。我故愿为立言, 示也。”于是否之。
  大清康熙岁拜五十一年十月二日修造
  住持比丘众 通桂 通照 通福。

 

  【重修龙泉山东崖寺碑记】
  夫古佛圣人,教传东土,大发善念。游其境者,雄恶改为良善,忤逆化为孝顺,愚昧学为贤知。 佛圣之鸿恩,庇美于人者多矣,不可举数而言也。而人可不设寺奉祀乎?我土安都龙泉山旧设东岩寺一所,创自后汉永平年间。正有 古佛宝殿,南有 天王大殿,东有 天仙圣母庙焉,西有 七佛宝殿,又有观音菩萨、 闫罗之殿焉。圣像森严,殿宇辉煌,严然可畏者也。自创建以来,一都之蒙其恩者岂浅鲜哉?但历年既多,风雨飘摇。圣像零落,殿宇倾圯。先人屡代补修。自乾隆 九年重修,以至于今,六十有余载矣。而圣像殿宇又倾圯之甚,往来祭之人触目心伤,无不惨然。有本寺住持僧人具 全,不忍睹其倾圯,请一都之纠首,公议募化重修。而一都人皆欣然曰:“诚哉,是言也。”于是鸠工动。众圣像沐落者金装之,殿宇倾圯者补修之。而殿之南又新 修石窟六座,南楼六楹。及至正殿、南殿、东西庙宇、大小神祠、楼台殿阁、钟鼓二楼、寺门、山门、僧舍、廊房无不焕然一新。不数月而工告竣焉。今工既成,岂 可将好善东施之君子,劳心劳力之纠首之沦没彰乎?故为之勒一石焉,以志不朽云。
  阳邑河口镇武秉威沐浴谨撰并书
  大清嘉庆十四年岁次己巳孟冬念二日谷旦吉立

  【重修龙泉东岩寺募化乡村碑记】
  昔者庐山既辟,银殿飞来。汉观初开,王梁自下。凡由神异,无籍经营。然而龙宫象塔,非属天成。而白 马青驽,皆缘人为。是以给缘捐布,布地之金。大士舍双林之空,至今传为美谈焉。余邑土安都龙泉山有东岩寺一所。 佛氏大殿三楹, 天王殿三楹,东西两廊各三楹焉。及至钟鼓二楼、山门亦皆齐整,诚胜境也。但年深日久,风雨飘摇。殿宇颓毁,见者莫不伤之。今阖都公议重加修葺。奈工程浩 大,独力难成。伏祈善士君子各助赀财,共襄盛事。而善士君子果尔,乐善不倦,愿输赀财。而盛事告成焉。将善士君子姓名谨注于石焉,永传不朽云。
  阳邑河口镇武秉威撰并书
  大清嘉庆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谷旦立

 

  【 重修龙泉山东岩寺碑记】
  尝思一元启而二气分,二气分而万物生,不有觉者、迷者曷以悟。不有济者、危者奚以安。自西域圣人出,佛 教传于东土。 南海如来见慈船普及朔方。 菩提铎响,叱却群魔。遐迩於焉。康泰。 四王拈法,扫除多怪,老幼得以释宁。是以神灵洋溢,在在钦仰,赫奕堂皇,处处拜祝。兹者土安都旧设东岩寺,创自后汉永平。瞻彼庙堂,复见别一天,葺补历代 有人。既革故而鼎新,亦绍前而贻后。康熙岁及壬辰,宗诚上人更修,都人感其德行,善士咸思报复,群以山林树木由僧便置,又恐豪右越畔侵凌,则勒侦珉似此。 猛力修建,宜其万载千秋。夫何心星出?见堂殿落为焦土。虽有佛图澄咒钵生莲,难得汉乐巴 酒灭火。向之渤然而兴,今则颓然而败。诚徒通福通照仰天椎心,日夜难瞑,会集檀那檀越,速捐赀财,以续车灯。马正统欣然诺之,马成武快然从之,王京英、任 应威共成盛事,马登雨、李梦奇同心替襄,马玉库、张正肱、王京义无非乐善不倦,马建章、马玉贵、王京富一皆广种福田,此倡彼和。又有韩起隆、任应振努力向 前,更有奋兴其人李明者 。 自庚申之孟夏始为兴工,至甲子季秋终焉告竣。栋宇雕刻高厂,焕龙文,五彩色,瓦光灿陆离,瞻翠翟文翔。钟楼与鼓楼巍然改观。山门与寺门萃然生色。默然阿护 於鬼神,如松而如竹显。监司与邑长,其正而平准,殿制以定规。仿 圣貌以画像,牟尼着释迦之形, 观音见芙蓉之色, 地藏粉面而如生。 天王恶检而爪牙煌煌,巨制千态万状赫赫,弘模北构而西折。观其庙宇之胜概,想夫造作之精力,盖其成者有缘,兴其亡者非轻。山川土田,永许梵僧祭祀之需,桧 柏檀松,执为比丘万代之享。鄙三尺微躯,一介儒生,愧非欧会之才,莫成龙凤之章。第因再三固请,妄拟子史之文。他日拜阙,勉事 圣君。今承撰记,聊抒僧志,力以勉之,踵其迹于先贤。嗣而葺之,更所望于后人。
  本邑开阳镇儒学生员范宪章薰沐谨撰
  本邑开阳镇儒学生员范平章浴手敬书
  总纠首 马正统等
  大清乾隆九年岁次甲子菊月

 

  【 重修龙泉山东岩寺碑记】
  且事之创于前者固贵。因之于后,立于古者,不可废之於今。而 圣德门涵,恩周四海, 神灵赫濯,泽被蔡民。顾统化化生,生之源为生民,所尤 也。我邑土安都龙泉山旧有 东岩古寺一座,不知创自何时。院外有青山环绕,轩中有碧泉丛生。左则有苍松昌茂,右则有翠柏荫浓,雄壮奇伟,幽静清雅。盖天钟秀于此,特以为安 神之所。凡游观者皆称为胜焉。虽 莫为之先,虽盛弗传,莫为之后,虽美弗彰。奈自嘉庆十四年重修已毕,迄今今七十余载。年深日久,风雨飘摇,庙貌为之倾圯, 神象不免侵凌,合都人等无不触目伤心。斯于丁亥年,有李仁君秀清,与僧人海云,举意重修,众人莫不随声应响,共成盛事。庶几,庙貌倾圯者补葺之, 神象侵凌者重新之,虽未能以工成告竣,亦聊可以安息 神灵矣。至于 天王南殿,工大费繁,并非一手一足之烈,亦非一朝一夕之功。俟后起有人,物阜财丰之日,再为完其璧焉。余不揣自陋,妄为矜张,非敢以为文也,殆不没好善乐 施之君子,奋志勉力之士人也已,是为记。
  本邑儒学庠生马瑞河沐手撰并篆额
  交邑儒学庠生任学荣沐手 书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谷旦

 

  【重修龙泉山东岩寺僧人俱全宏隆募化碑记】
  尝思礼莫大于祀 神,而祀 神之念,亦莫大于切焉,土安都龙泉山旧有东岩寺一所,南临河水,北靠泉山,松柏茂林,怪石奇峰,真乃圣景之地也。但历年其多,风雨倾淋,殿宇损坏,观者心 伤。都人公议重修,有本寺僧人俱 全 宏 隆乃奋然而言曰:愚等既入沙门,秉教为佛氏之弟子,又是愚等修真养性之地,寺主既欲重修,僧愿伏祈四方 善士君子,各捐赀财,共成盛举。于是夙兴夜寐,不惮劳苦,共募化银九十七两二 八卜,而助大业告成焉。视僧之祀禅之念,亦可为切矣。然虽不如昔日之济颠,亦可以振后人之动念。既如此,岂可将乐施之君子,奋志之僧人暗昧不明乎?故刻名 于石焉,永以为志也。
  阳邑河口镇武秉威谨撰并书
  大清嘉庆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谷旦

  【东岩寺募化邻村布施】
  寺者官吏之所也。浮屠居者何以曰寺?汉明帝时摄摩腾自西域,白马驮经来,止鸿庐寺,为创立白马寺,后像因以 名其。土安有寺,曷为向名?以岩也,或曰石窟也,魏孝明熙平元年,胡太后作石窟于伊阙口,意其遗制乎?然则谓之东者,何也?曰:东有启明,极其烂也。岩而 冠之以东,取其石窟而有光明之义也。是地萃然起于莽苍之中,驰奔云矗,亘数百里。北临松柏,南近神泉,诸士来朝,势若星拱。苍翠诡状,绮绾绣错,盖天钟秀 于是,早为祗园处也。二僧居焉,伯曰通福,号海如,其父张,恩母马氏,文峪都岩底人,仲曰通照,号映如,其父 张子正,母梁氏,神泉都武午人。斯二人者,一则可等天之经,二则可等地之纬。盖天有日月星辰,而容光必照,惟日为最,以其无所不映也,通照其似矣,故号曰 映如也。地有江汉河海,而池纳百川,惟海为最,以其无所不汇也,通福其似矣,故号曰海如也。余因其名以思其义也,而知二僧之素足服人,举所动念者,固无一 人不从也。是以临修募化之时,或则东面,或则西面,捐万布者不期而至。或则南面,或则北面,输锱铢者不约而来。本都流注之外,兼集邻邑之资,将向之落为焦 土者,悉以焕然而重新。其间层垒屈曲,朱彩灿烂,以极万类。揽不盈掌者,本都序中备述之矣。窃思山致其高,云雨起,水至其深,蛟龙生,人修其德,福禄存。 四方君子协力替襄,天岂不降之以吉祥?而更以叹二僧之动人,其阴驱而默鼓者,是亦济颠之类出也。
  大清乾隆九年九月

 

  【 常住碑记】
  文邑土安都程家庄创立东岩寺。自开辟以来,文阳之大雄宝殿有住持祖法,千门徒能才,其家资寺件,传之孙仁远。其僧心 性温良,聪明淳厚,笠管吹谈,每越寻常。经咒讽诵,超出俦伍。且也淡泊寡欲,遵守僧规,克勤克俭,置家愈厚。几年间,比祖师所传基业,盛几倍有余。诚墨氏 之巨擘,释家之翘楚者乎?其心自量,曰:吾生为佛家石子,死为师祖传基,虽有门徒智旺承业,安能望世世门徒孙常守而无失远?于是临终时嘱附亲弟法德,会同 本寺僧人能武,礼请各村施主,韩仲保、王朝宰、武朝贵、任朝易、任廷相、季恺、王祀等跪央:吾死后,倘有不守僧规,败家荡产徒子者,盗卖产业,不特产业无 存,香炎永绝,心甚不忍。专请借重众施主,寺将师祖所传产业,并将己所置寺物一一勒石登记,俾世世徒子法孙长守基业。使豪恶者不得以侵夺,强梁者不得以盗 买。庶 业永存,香炎永固,万代不拔之基,后祀永传之典。其远一腔心事,九泉之下隆灵稍安之,纠工勒石,家活产业一一开列於后。作为常住,以垂不朽,原买到大南塔 地一垧,石梯傍平地壹亩八分,大泊立水地二亩一分七厘,观音堂卯一垧,小寺港一垧,秘盘二支,经匮一支,碗架一支,文云罗一架,茶壶三把,共粮四斗二升六 合。
  文邑庠生霖宇张云龙
  阴阳节王男王朝国
  本寺僧人能安仁采仁会惠福
  张家庄石壁僧人仁管智蕴门徒善付
  同宁寺僧人仁管智明
  昔万历四十七年三月初七吉日立

标签:山西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