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严香寺)都沟石窟(千佛洞)—太原市—山西寺院
又名都沟石窟。据清源县志载,宋元祐三年(1088年)十月十五日凿出石洞。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8年) 在洞外建慈云禅寺,形成礼拜窟与附近建禅院的石窟寺院组合。清末更名为严香寺,此后屡有增修,建玉泉阁、罗汉堂、龙王庙、观音阁等建筑。现寺院已废,仅存 小型洞窟五处和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慈云禅寺重修碑一通。
石窟坐北朝南,在长10米、宽5米的崖面上开凿东、西二窟。西窟仅凿大样未完成。东窟称千佛洞,面宽5米,进深3 米,高3米,平面方形,三壁三龛式。窟门两侧雕抹楞方柱,有门梁及尖拱龛楣,盝顶,中心部分雕藻井。三壁均雕一佛二菩萨,着通肩袈裟,佛结跏跌坐,作说法 印。菩萨头戴花冠,项佩缨珞,造像面目清秀,体形俊俏,宋风浓郁。壁面浮雕小佛像1200余尊,以缠枝纹相连。寺基大殿后崖面上另有三窟,造像己毁,中窟 “元祐三年十月十一日开洞,元祐四年七月□六日毕功”的题记仍清晰可辨,为石窟断代提供了确凿的依据。
山西都沟石窟(千佛洞)
山西都沟石窟(千佛洞),在太原市清徐县城西7公里处的都沟村北山上,与岩香寺(今废)浑然一体。该石窟 开凿于唐末会昌年间(841——846)。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石窟为我国佛教早期造寺立佛之地。它最早出现在我国 东汉后期(约公元200年)。南北朝时期,凿岩造窟之风最为盛行。北魏时期,西北地区大肆开凿石窟,如敦煌莫高窟(366年),大同云岗石窟(460 年),洛阳龙门石窟(493年)相继开凿。隋唐时期,凿岩造窟之风遍及全国各地,山西都沟石窟(千佛洞)就属此时后期之作。
山西都沟石窟(千 佛洞)的摩崖石刻造像,艺术价值极高。其雕凿之精细、着色之艳丽、造型逼真是其它石窟无法与之媲美的,美中不足的就是规模小了一点。它的石刻艺术作品处处 体现出淳朴、丰满、俊美、活泼的唐代风格,真是唐代的代表杰作。让人遗憾的是,该石窟除主佛刻造像外,大部分菩萨及侍女的头像早已被劫(据乡人讲,这批石 佛像在抗战前就被日本商贩劫走)。窟门外左侧存力士雕像一尊,右存放羊牧童像及卧羊一尊,这是其它石窟、寺庙、殿堂未曾有过的。流传至今的“洞门几时开” 的牧童成道的美丽神话故事即发生于此。故事讲的是在很早以前,都沟村北有一牧童每天起早贪黑上山放牧,有一天,牧童赶着羊群经过此地时,听到山里有叮叮当 当的雕凿之声,以后天天如此。日子久远牧童也就习以为常了。又过了一些日子,当牧童赶着羊群回家路过此地时,听到山里有人在向他问话:“洞门洞门几时 开?”牧童非常惊奇,又不知该回答什么为好,也就没有答理。当晚回到家中,便给他媳妇讲了一遍,小媳妇听这事新鲜,便不加思索地对丈夫说:“明天再问你 时,就说现在就开,看他还有什么说的!”第二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十五,牧童照常赶着羊群上山放羊,路过山崖时,像往常一样,山里头又有人问他:“洞门洞门 几时开?”这一次,牧童大声答道:“现在就开。”谁知话音刚落,轰隆一声,对面的山壁塌了下来,牧童和羊一下子被岩石砸在里面。而一座金碧辉煌的千佛洞塌 露了出来。同时洞外还有牧童和羊的石刻造像。可惜人和羊的面目模糊不清,还没雕凿成型,乡人都为他惋惜,认为牧童不该听他媳妇的话,洞门再迟开几天,雕像 就全部凿好了。从此,放羊的牧童也成了神仙。
山西都沟石窟(千佛洞)开凿在山腰上半部,现共存五窟。一号、二号窟坐北朝南,其它三窟为坐东朝 西一字排开。一号窟存摩崖石刻力士坐像两尊(坯模未成),雕凿之迹清晰可辨。二号窟谓之千佛洞,在一号窟东侧5米处,窟门为长方形,高1.5米,宽1米, 外崖由四根抹凌石柱顶立以防坍塌。窟内面阔7米,进深3.6米,高4米,呈马蹄形。窟内正中存摩崖石刻造像一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通高2米有余。释迦为螺 旋髻发,圆脸,身披袈裟,袒胸宽衣,形态自若肃穆,金光灿灿。两侧各有侍佛一尊(右侍佛早废),左有手持宝剑、身骑麒麟的文殊菩萨,右为身骑白象的普贤菩 萨。他们神态飘然,栩栩如生。体态窈窕、衣纹飘逸的侍女像各立两旁。造像高1.5米,组成9尊一铺的“华严三圣”格局,显然是佛教华严宗的道场。窟壁四周 布满小佛龛1200余尊,均以莲花缠枝相连,至今色彩绚丽,金碧辉煌。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