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县恩宁寺—晋城市—山西寺院
寻访恩宁寺
——追随祖师的足迹
古人云游四方,普济天下,见天边山峦叠障,云雾缭绕,云层如台阶,一级一级攀上山巅,是为: 云台山!而“上云台”则因此处是云台山之源而得名。天下得名云台山的有多处。而惟此处独尊!而这“云台之巅,天瀑之源”更是吸取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 上云台景区位于陵川县夺火乡境内,总面积160平方公里,因地势险峻,陡然抬升,山间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上云台山。景区内共有大小山峰36座,形成了地 形独特、峰峦叠翠、峡谷幽奇、飞流叠瀑、悬崖峭壁、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
几年前,由儿子开车,当地人带路,我们全家人曾从上云台徒步到下云台山景区游览了一番,从那时起,云台山这个名字常常萦绕心头。
记得是今年正月过后的一个星期日的下午7点,我正准备关闭电脑回家,忽然有人敲门,随后进来5个人,他们中间的带队的是陵川县上云台景区的总经理郑苏 文。他说:“咱们去年关于在上云台修复恩宁寺的项目领导同意了,让写一个可行性报告。县长说,陵川佛教你是内行,让我们写成后给你看看,把把关。请麻烦你 给看看好吗”。他一说,我想起来了,去年他们找过我,说过去少林寺在上云台有一个下院叫恩宁寺,少林寺为了寻祖报恩,计划修复恩宁寺。当时他们还提供了恩 宁寺的历史:
恩宁寺,创始不知,重建于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因为唐武宗的禁佛运动,全国佛教受到很大的打击,许多寺庙被拆,僧侣被驱 出寺,因少林寺名气很大,首当其冲,禅宗文化岌岌可危。当时少林寺部分高僧带领一些弟子及重要的文献资料等来到太行山南端的隐蔽山区,建立了一个寺庙,起 名恩宁寺,意为“恩泽、安宁”。寺院修成后,由著名高僧宁恩大师在此住持寺庙,用来保护被迫害的佛教弟子及佛教文献资料。公元 850 年,行钧大师主持少林寺后,大部分返回少林寺,部分僧人留到此处,进一步弘扬佛法文化,教化世人“止恶扬善、自净其意”。唐末少林十大高僧其中四位曾来此 讲经布道。晋城青莲寺的开山祖师,在离恩宁寺不远的本县古贤寺出家后来成为佛教一代宗师的慧远大师曾任少林寺住持,少林寺的武功多半源自他手。
福裕大师,号雪廷,山西文水人,出家后拜休林为师,元世祖慕其名德,命他住持少林寺。他率众修复了嵩山一带因战乱毁坏的寺院,期间也包括为少林寺做过贡献的恩宁寺。常被后人尊为少林寺中兴之祖。
十四世纪中叶,元末红巾军起义。天下大乱,寺僧食寒交迫。少林寺僧大部逃难而走,“会食者尚二十余钵”。而处于山西南部的恩宁寺,再次成为少林僧侣的避难之地。明代帝王对佛教禅宗文化非常重视。洪武十五年,少林住持松庭子严号令隐藏在各地的少林高僧返回少林。
恩宁寺在两次浩劫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保护了少林寺内珍贵的佛教文物,同时也使部分高僧没有遭到迫害,延续少林寺的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地势险峻、道路崎岖,恩宁寺从此消失在巍峨的太行山中。此后,少林寺曾多次派人寻找恩宁寺所在地,一直杳无信息。
记得去年和少林寺前来考察的延铭法师在一起吃饭,有一个河南安阳名叫李伟强的人。他给我讲过其13岁时在少林寺习武,从小耳濡目染,对佛教文化及历史典 故和传说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寺院期间就多次听老和尚说起过在唐及后来的灭佛劫难中,有僧人曾经流落陵川太行山一带隐居修行的传说,从而对少林寺在古代灭佛 驱僧的历史有着不惑之解的情缘。他长大后子承父业,在山西做起建筑生意。恰逢陵川县上云台景区成立,便参与了景区山门的修建工作。闲暇之余,同景区董事长 郑书文及当地村民口中,听说在景区内有一座荒废寺院的遗址(此处遗址叫寺脑),名曰恩宁寺。顿时激起了李伟强的兴趣,经多次与当地居民沟通、走访、寻证, 终于找到恩宁寺的遗址。此后,他将此事汇报给自己的恩师永信大和尚,大和尚十分重视,即派延铭法师前来考察。为了尽快帮助少林寺恢复恩宁寺的愿望,去年经 过县佛协请示县宗教局,给他们办理了修复佛教活动场所的手续。
今年春节过后,我曾见到过本县的石云峰县长。石县长人很亲和,是一个没有官架子 但很有摄受力和颇具魅力的一位睿智领导。他的文化知识十分渊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尤其讲到佛教文化,使我这个自以为是的老居士也心悦诚服,甘拜 下风。他曾给我讲,让把陵川的佛教文化挖掘整理出来,形成一个本县的传统文化品牌,为净化人心,稳定社会做贡献。郑总说,是县长让来找我的。不管是不是, 但与佛教有关,我是义不容辞的。看过他们的材料后,我提出要去实地考察。
3月12日,我和县佛协副秘书长张春秀,县佛协佛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中笑等,在上云台景区负责人侯晋杰、李伟强及办公室小陈的陪同下,前往本县冶头乡勤泉村考察恩宁寺遗址。
前天还是阴云密布,冷风飕飕的,晚上便打起了退堂鼓,心想,如果第二天还是这样就不去了。早上起来一看,晴空万里,暖风习习,看来是一个出门的好日子。
在勤泉村张书记的带领下,热心的村民给我们找了一辆三轮车,虽感觉没面子,但在大山里,又没人看,加上道路不好,总比走路要省力的多。加上视野开阔,一 行9人挤在一起,倒也有趣。不料没走多大一会,有说有笑的气氛便没有了。那道路崎岖难行,高低不平,一旁是陡峭的山崖,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深渊。况只有一车 宽,后高边低,倾斜度很大。有几次吓的张居士和小陈惊叫了起来。虽然没有出声,但我心中也是忐忑不安,手心出了很多汗。好在路旁荆棘丛生,密不透风,视野 不远,看不到便心不惊,应了古人说的“眼不见为净”的老话。再往前开,残雪融化未完,阳光照射下,路面便泥泞不堪,车轮打滑不前。司机说,车不能走了,目 的地也不远,只能走路。我们也真的不敢再坐下去了,一听走路,大家就又高兴了起来。没走几步,问题出来了,一脚踏下去,不是水坑,就是稀泥,稍不注意,便 趔趄吃跌。我们几个男子汉无所谓,可苦了爱美的张居士和小陈,她们的那对锃光发亮的皮鞋很快就成了泥鞋,连裤脚上也满是泥巴。
走了近半个小时,还没到。一问,他们说:快了,就在前面。这时我想起父亲说过,他年轻时去塔水河乡下教书,上午十点问路,当地人说快到了,可是走到下午2点,还没到。看来山里人所谓的快到了和城里人的快到了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又走了一会,前面没路了,他们说,真的快到了。几个热心的村民在前面探路,我们紧跟其行,真的是踏泥泞,钻荆榛,扒草丛,穿松林,时而跳跃,时而匍匐, 向野兔一样地探索摸进。那2米多高的荆榛缠绕在一起,像是向你示威,看看你的胆量。又像是在阻拦你的前进,不想让你去打搅这块神秘又幽静的圣地。尽管小心 翼翼地行进,但脸上、手上还是被划出一道道的伤痕。为了保护脸部,我们几个县城来的便脱了外衣,蒙在头上。脸是保住了,可惜了外衣被划的伤痕斑斑,成了叫 花子的衣服。
低头前行之际,心里想,当时怎么会选在这里修寺院呢?如此险恶的环境,怎么会有地方修寺院呢?估计当时的恩宁寺肯定不大。一边嘀 咕,一边扒拉着身边的荆榛。忽听前面的村民喊 :“到了,快来吧,”可是只能听到声音,根本看不见人,真的应了那句“深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诗句了。
又走了一会,豁然眼前一亮,啊,不到地方,真的不会相信,在如此崇山峻岭之中,险如刀削的山头上,竟有这么大一块地方。那地方一分三级,大约20亩大, 长宽适度,平缓开阔,四周密林护卫。如果少走一步,也不会发现此地的。真所谓是深山藏古寺啊!站在此地,但见四周的松柏环绕,树干粗壮苍劲,树形奇特缠 绕,树皮坑洼不平,有人说是僧人练功时将树干扭在一起的,也有人说是和尚练铁砂掌时将树皮打成坑洼的。环视左右,偶尔间杂有几颗白皮松和花松。后面八棵高 低粗细一样的苍松一字排开,犹如那八大金刚耸然挺立,护持着这块风水宝地。四周松涛阵阵,呼啸如雷,中央却一丝风也没有。此时此刻的我,不仅为祖师们的睿 智所折服,这里的确是一个十分隐蔽的世外桃源。
据随行的村民讲,此山名寺脑。位于一个名叫寺后背的自然村的后山上,当地人只知道这里有过寺 院,但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也很少有人来此烧香。因为山高坡陡,一般人是上不来的。但听先人传说,这山上的和尚会武功,他们吃水要到数里外的山沟里去挑,和 尚取水从来不用扁担,是用两手提的。所幸我们今天走的是后人在挖矿时新开辟出来的路,没有经历那些鹰飞不过,猿攀不到的险峻山道。
在勤泉村之书的带领下,在一人高的菅草窝中,我们发现了几截残留的石柱和一块三面刻有佛像的石柱残骸。佛像造型奇特,风格不一,当属寺院遗物。勤泉村张书记很健谈,他讲了本地有关恩宁寺的故事。根据介绍和遗址的种种迹象,经过论证,此地确系恩宁寺遗址。
相传,当年恩宁寺的前身建筑宏伟,寺内众僧诵经拜佛、参禅悟道,十分虔诚。众僧之中有一个小和尚聪明伶俐、悟性极高,他生性爱玩,一有空就会到山后去 玩。有一次,他遇到一个胖娃娃。小和尚见那小孩齿白面红,十分可爱,心生欢喜,就邀他一起玩耍。此后,他们经常玩的忘乎所以,总是很晚才回去。老和尚发现 后,多次询问原因,可小和尚不肯说。有一天,老和尚悄悄跟在小和尚的后面,发现了这一秘密。老和尚道行高深,一看就发现那个胖娃娃非同俗人,就想试试这个 胖娃娃的道行,于是没有惊动他们,悄悄的回到恩宁寺。
第二天,小和尚又要出去玩时,老和尚对他说:你的事情我已知晓,和你玩耍的胖娃娃并非凡 人,你若不信,趁他不备,把这根针扎在他头上,就明白了。小和尚将信将疑,接过师父给的针就出去了。在与胖娃娃玩耍时,按照师父的吩咐,趁其不备,把针扎 到了胖娃娃的头上。只听胖娃娃叫了一声:“你害了我了!”就带着针跑了。小和尚随着针上的红线一直追到了山后,胖娃娃不见了,眼前看到的是一根带着红线的 针插在一根胖大的党参之上。小和尚便把党参拿回交给了老和尚。
老和尚见到党参,才知道党参娃娃道行根基很浅,原本试探之心竟做成了坏事,忏悔 不已。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于是决定把党参蒸熟,与寺内众僧共享。在蒸的时候,老和尚因急事外出,便吩咐小和尚:“看好把党参蒸熟,千万不要动”!不久, 蒸熟的党参味芳香四溢,小和尚闻的馋涎欲滴,就悄悄的咬了一口,吃后感觉美味可口,忍不住又咬了一口,越吃越好吃,不知不觉地把党参全吃了!吃完后,小和 尚顿觉身轻如燕,飘飘欲仙,从此法力大增。原来,此胖娃娃非同寻常,是千年党参修炼成的参精,人吃后便可长生不老。
一天,众僧正在打坐,忽听 寺外虎啸长吟,众僧大惊,赶紧关闭山门。登高望去,只见一只白额猛虎直朝恩宁寺扑来。猛虎见山门紧闭,无法进入,就围着寺院狂奔。虎啸声声,越叫越凶。这 样持续了两天。第三天,忽然间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大雨倾盆,老虎已近于疯狂,便在寺院山门前扒墙撞门。老和尚心生诧异,觉得此虎定然非同一般,想必事出 有因,然而谁也不敢出去。眼看山门就要被撞开了,众僧面面相觑,无法可施。小和尚仗着自己食用党参后浑身是劲,体健胆壮,就手持法铃,自报奋勇,决定出去 探个究竟。
开了山门,奇事出现了。那只白额猛虎停止长啸,一下子钻到了小和尚的胯下,驮起小和尚就跑。刚出几步开外,听得隆隆巨响,山崩地 裂,只见身后一道白光从天而降,寺院自行塌陷,顿时变成一片废墟。小和尚倒吸了一口冷气,看到自己脱离险境,但师傅与其他师兄弟生死未卜,就想回去看看。 可是身跨虎背,骑虎难下,只得任猛虎驮着狂奔!
小和尚拿着法铃,觉得碍手,心想,不如留下此物,告诫世人,警钟长鸣。想罢,随手一扔,落在了马圪当乡双底村不远的小后湾村对面山头上,化作一座钟,后人便称此山为“钟铃山”。
小和尚紧抓虎背向前跑去,到大双村半崖石台处休息了一下,继续南行,又在甘河村稍事休息。后来,大双村人把老虎休息地叫“歇佛台”,并在那里修了“歇佛 寺”。甘河也修了“歇佛庙”,置了神像,顶礼膜拜。猛虎一直把小和尚驮到河南辉县薄壁镇境内东山,放下后悄然离去。小和尚按照恩宁寺原貌选址建寺,想以此 为家,便称此寺为落家寺,后改为“洛伽寺”。由于老虎驮佛的这段经历,辉县当地的老百姓把这座寺院又叫“驮佛寺”。从此,小和尚在这里颂经拜佛,最终修成 正果。
随行的村民如数家珍一样给我们提起了本地的村名与寺院的典故:“这里的寺院是在一夜之间被牛队驮走的。有天晚上,当地村民见一白胡子老 人对他们说,请大家把牛喂饱,我借一用。人们见他白发苍苍,郑重其事,不像骗人,就按照吩咐,喂饱了牛。可是一晚上毫无动静,早上大家起来一看,牛在圈 里,满身流汗,气喘吁吁,不吃不动,连过了三天,方才恢复正常。后来曾有人看见,领头的是一头金牛,随后跟着百十头牛,驮着东西,一路经过莽牛洞、寺边、 军寨、忘洛、赤土坡、庙洼、鸡岭坡、大双、甘河等地,向河南方向走去。(莽牛洞:金牛藏身的山洞。军寨:当年浩浩荡荡的驮佛牛队像一支军队一样在此地驻寨 歇脚,故称圈寨,后改名军寨。望洛:当牛队行驶一段路程后,由于夜晚天黑,领路人找不见了去路,此地故名忘路,后改名望洛。赤土坡:由于牛队身负重物,又 饥又渴,所以吃起了带露水的泥巴,此地故名吃土坡,后改为赤土坡。庙洼:当时领队金牛在此地尿了了一泼,形成一个洼坑,因此名叫尿洼,后改为庙洼。鸡岭 坡:为了怕再次忘路,便将一只牛脖子上的铃铛挂在此地,因故得名为寄铃坡,后改为鸡岭坡。)最后寺院被牛队驮到了如今河南省辉县的一个地方,并在那里重 建,因为是用牛把佛像和寺院的东西驮过去的,所以寺院的名字就叫“驮佛寺””。
为了证实有没有驮佛寺这件事,之前,李伟强、侯晋杰等人与上云 台景区若干工作人员驱车前往河南省辉县市薄壁镇东寨寻访,几经周折,五天后在周庄村一位叫孔祥和的老人口中得到了驮佛寺的线索,老人听说他们的来意以后, 热心引路前往驮佛寺。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惊险车程,踏过悬崖峭壁,方才到达。驮佛寺有一位常年看守的村民孙世松,通过该村民的口述,与他们在上云台景区听到 的传说不谋而合。
村民还称,用牛将寺院从陵川驮至这里的传说确有此事,但是什么时期的事,他们也不知道,只是老辈们传下来的。根据这里的碑文记载,驮佛 寺最远可追溯到汉唐,明代有过两次大的修缮,现存碑记为正德12年、正德23年、嘉靖7年、承化23年。石碑、石柱上多处提到与陵川有关的记载,其中横倒 在地的一根完整石柱与上云台景区内发现的另一根断柱相同,可以证明为一对。另一处石碑上有很明显的记载:“大明国山西陵川东浙水。”至此,通过他们一路奔 波不辞辛苦的走访、寻迹,流传于民间的传说证实确有其事。
由于工作较忙,驮佛寺我是去不成了,但是在本县境内的歇佛寺还是想去看看。次日,与 副秘书长张春秀,佛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中笑,灵岩禅寺负责人王研科一行在上云台景区负责人的陪同下,前往本县马圪当乡考察与恩宁寺有关的歇佛寺和歇佛 庙。在双底村,我们看到了钟铃山,那悬崖峭壁上悬着的一块巨石,活脱脱的像一只丢弃在山头的铜铃,惟妙惟肖。
在大双村,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当年的歇佛台遗址和修复后的歇佛寺及修复碑文,
听取了本村83岁的老人讲述了歇佛寺的来历和原歇佛寺的建筑规模及塑像。随后我们一行又到马圪当乡甘河村考察传说中的歇佛庙,庙已不存。但村中的祖师庙中的一块供台石引起大家的注意,供台石长2米,厚3寸许,
侧面左端刻有:佛生西域祥光现于周朝,教法东流,金像梦于汉帝。右端字迹模糊,但可辨认有:紫金□像万亿国中之教主、□□□□三千界内之兹尊,等字句。中间刻有马、龙、猴、鹿及人物等,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据此考证,此系佛教寺庙之物,可能被后人移来祖师庙做供台用。
经过考证,在少林寺修建恩宁寺前,寺脑就有了寺院,后来被传说中的牛驮走而一度荒废。到了唐代,为了保存资料及僧人,少林寺经过选址才在寺脑重新修建了 恩宁寺。此后,随着社会的好转和历史的变迁,恩宁寺再次不存。据陵川县地名录所载:夺火属石质山区,境内峰岭重叠,悬崖绝壁,深山陡涧,人少村稀,森林密 布,覆盖较好,因山大坡陡,石厚土薄,只有小块狭窄梯田,加之气候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综上所述,此地利于暂时隐蔽,却不宜长久居住,又加上交通极为不 便等,造成了寺院几次被废的原因。
几百年来,这个故事一直在两地之间源远流传。可以判定: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薄壁镇东寨村的洛伽寺(又称驮佛寺)即是山西陵川县上云台景区的恩宁寺的前寺所搬迁而建。现在荒废的寺脑遗址即少林寺一直要找的恩宁寺。
站在恩宁寺遗址上,回想这个曾为保护少林寺做过很大贡献的寺院却鲜为人知,颇有几分感慨。他不为名利,不闻喧嚣,默默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一旦使命 完成,他又那么不计得失地坦然离去,这不正是佛教所要达到的最高真谛吗。和那些身居红尘,每天面对游客如潮、香烟熏天的闹寺,没有了昔日的幽静,找不到静 修氛围的名刹相比,恩宁寺的内涵精华能有多少人理解呢!不慕虚荣,宠辱不惊,随缘生灭,如如不动!这不正是处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代人所要寻找的理想 之地,所应追求的人生境界吗!也难怪闻名遐迩的少林寺一直在锲而不舍地寻找他,永信大和尚的良苦用心至此才让人为之而动容。因为不仅是报恩,而是要弘扬他 的精神。要让他的精神去感悟人生,净化人世。但愿上永下信大和尚能像少林寺中兴之祖福裕大师那样,不违本誓,怜悯有情,早日将曾为少林寺做过贡献的恩宁寺 修复起来,重振昔日的辉煌。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