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泰县五佛沿寺石窟—白银市—甘肃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6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泰县五佛沿寺石窟
  五佛沿寺石窟位于景泰县东面的五佛乡,距景泰县城20公里。五佛沿寺石窟建于北魏时期,座西面东,背山面河,因石窟内塑有五尊大佛像和千尊小佛像而得名。整个石窟进深9米,宽7米,中有空心塔柱,直抵窟顶,塔柱呈方形,每座宽5米,四面合龛,龛内各塑佛像1尊,神态各异,神情自若。室内南北三角各塑泥像1尊,造型高大,体态端庄,南北两壁有模制影塑小佛像7-9排,计有千尊,故该寺又称千佛寺。 
  寺南约100米,傍河而建观河楼,登楼俯视,滔滔湍流,尽收眼底。寺内有大雄宝殿、三清殿、财神阁等文物古迹,享有中华之最的景电一期工程一泵站就坐落在这里。

  五佛沿寺
  五佛沿寺即沿寺石窟。沿寺石窟始建于北魏,唐、宋、明、清时续修过。石窟中有五尊大佛,又名五佛寺。窟内两旁有小佛千尊,俗称千佛寺。石窟进深9米,宽7米,中间有5米宽方形柱直抵窟顶,塔柱四面开龛,龛内各塑像一尊。前面释迦佛为清康熙年间重修,其余三尊形态各异神态自若,腰细面圆,方颐突出,属宋代晚期作品,窟后南北二角各塑一尊泥佛坐于束腰莲座之上,较前者造型高大,金面丰腴,体态端庄,均内着“僧祗支”下着裙,外着袈裟,其造像特点大抵为晚唐和五代遗存。南北两壁有模制影塑小佛像七至九排,计有千尊,置于泥塑假石台布之上,故有“千佛洞”之称。前面表层壁画四个菩萨为清代作品。

  窟前为砖木结构的三层楼阁,紧接石窟崖面,与石窟巧妙地结合为一体,成为石窟前室。一楼南侧置木梯可登二楼。二楼北、东、南三面设绕廊,边置围栏,中为佛阁,可达窟内。二楼顶为木制尖顶八角亭,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基本完好。对面原有砖木结构的金刚殿二层楼阁,歇山顶,1968年失火被焚。沿寺石窟在“文化大革命”时因窟内放有炸药,五佛水管所以人和钥匙不在拒绝开门,才幸免破坏。在1983年维修加固石窟北壁地基时发现木刻印制的西夏文字的佛经残页共7页,计673字(经破泽为《金光明最胜王经》的部分内容)。

  石窟西南的财神阁、龙王庙为明清所修,“文化大革命”时被毁坏,今已修复。庙前的观河楼面宽三间,其顶四角翘起,斗横顶托,上层望台前伸,后周围有扶拦,扶栏角下倒垂金瓜,建筑结构精巧,雅秀壮观颇具风格。登楼俯视,滔滔湍流,尽收眼底,远眺河南,群峦叠嶂,挺拔峻秀,为沿寺一大景观。

  沿寺石窟这座佛教文化艺术及建筑物是景泰境内保存下来最早的古迹。1980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佛沿寺石窟位于甘肃景泰县东面的五佛乡,距景泰县城20公里。五佛沿寺石窟建于北魏时期,座西面东,背山面河,因石窟内塑有五尊大佛像和千尊小佛像而得名。整个石窟进深9米,宽7米,中有空心塔柱,直抵窟顶,塔柱呈方形,每座宽5米,四面合龛,龛内各塑佛像1尊,神态各异,神情自若。室内南北三角各塑泥像1尊,造型高大,体态端庄,南北两壁有模制影塑小佛像7-9排,计有千尊,故该寺又称千佛寺。 
  寺南约100米,傍河而建观河楼,登楼俯视,滔滔湍流,尽收眼底。寺内有大雄宝殿、三清殿、财神阁等文物古迹,享有中华之最的景电一期工程一泵站就坐落在这里。

  五佛沿寺即沿寺石窟。沿寺石窟始建于北魏,唐、宋、明、清时续修过。石窟中有五尊大佛,又名五佛寺。窟内两旁有小佛千尊,俗称千佛寺。石窟进深9米,宽7米,中间有5米宽方形柱直抵窟顶,塔柱四面开龛,龛内各塑像一尊。前面释迦佛为清康熙年间重修,其余三尊形态各异神态自若,腰细面圆,方颐突出,属宋代晚期作品,窟后南北二角各塑一尊泥佛坐于束腰莲座之上,较前者造型高大,金面丰腴,体态端庄,均内着“僧祗支”下着裙,外着袈裟,其造像特点大抵为晚唐和五代遗存。南北两壁有模制影塑小佛像七至九排,计有千尊,置于泥塑假石台布之上,故有“千佛洞”之称。前面表层壁画四个菩萨为清代作品。
  窟前为砖木结构的三层楼阁,紧接石窟崖面,与石窟巧妙地结合为一体,成为石窟前室。一楼南侧置木梯可登二楼。二楼北、东、南三面设绕廊,边置围栏,中为佛阁,可达窟内。二楼顶为木制尖顶八角亭,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基本完好。对面原有砖木结构的金刚殿二层楼阁,歇山顶,1968年失火被焚。沿寺石窟在“文化大革命”时因窟内放有炸药,五佛水管所以人和钥匙不在拒绝开门,才幸免破坏。在1983年维修加固石窟北壁地基时发现木刻印制的西夏文字的佛经残页共7页,计673字(经破泽为《金光明最胜王经》的部分内容)。
  石窟西南的财神阁、龙王庙为明清所修,“文化大革命”时被毁坏,今已修复。庙前的观河楼面宽三间,其顶四角翘起,斗横顶托,上层望台前伸,后周围有扶拦,扶栏角下倒垂金瓜,建筑结构精巧,雅秀壮观颇具风格。登楼俯视,滔滔湍流,尽收眼底,远眺河南,群峦叠嶂,挺拔峻秀,为沿寺一大景观。
  沿寺石窟这座佛教文化艺术及建筑物是景泰境内保存下来最早的古迹。1980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甘肃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