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二塘寺—海北州—青海寺院
兴海县阿柔大寺
亦称"阿力克大寺”,藏语称“阿柔县喜宏法洲”。位于 县治八宝东南21公里处,在今草大坂乡政府所在地贡白加龙。
阿柔大寺为阿柔(即阿力克)部落的寺院。据该寺现世阿里活佛嘉措所写《阿柔大寺简志》,阿柔部落原驻牧于今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曲什安河流域至玛卿雪山一带,初由阿柔完德扎… 巴旺秋的九子繁衍的九个族份,另有阿柔代芒和阿柔芒拉木可个族份,合计11个小部落,共组成阿柔部落。
明万历年间,三世达赖索南嘉措来青海传教,该部落头人华桑加布和桑杰加等人请三世达赖到目己驻牧地,奉献大批布施。三世达赖在这里曾讲经传法,为以后建寺奠定了基础。清顺治年间,五世达赖进京途经青海,阿柔部落头人又迎请五世达赖到部落,请求建寺。后经五世达赖允准,由夏扎大喇嘛和阿柔然坚巴克尊嘉措二人主持,于仲塔地方建成阿柔寺,取法名为“具喜宏法洲”。阿柔寺最初为一座静房,30年后,献寺于阿里达尔罕曲结。里达尔罕曲结后又称“阿里呼图克图”,其第二世罗桑丹巴热吉出生于阿柔部落,曾入藏学经,返回后扩建阿柔寺;第三世桑丹巴达吉建立显宗学院,完善各种法会制度,寺僧增至400 人,发展成一座正规寺院。
约在清道光年间,头人却丹时期阿柔部落一部分北迁祁连,于现址重建寺院,但规模较小。本世纪四十年代,在阿柔千户南喀才昂和百户阿多等人支持下, 该寺发展很快,成为祁连县境内最大的格鲁派寺院。1958年前,全寺有大小殿堂5座,共有土房建筑840间,用作经堂和佛堂的巨型牛毛帐篷和蒙古包7顶,全寺有马50匹,牛430头,寺僧多达250人,其中大小活佛15人。1958年后建筑多被拆毁, 1962年一度开放,人寺僧徒23人,新建土房经堂和140多间僧舍,1966年再次关闭,并拆毁了部分建筑。1980年11月20日阿柔大寺又重新批准开放,新建土房经堂1座,客房9间,茶房 3间,僧舍50余间,蒙古包佛堂1个,现有寺僧24人。该寺的大型活动有正月祈愿法会、四月的守斋戒会、六月的供养会和住夏活动、十月的甘丹五供节以及显宗学院的四季学经期会和修供大威德金刚、马首金刚的仪轨等。
阿柔大寺位于县城东21公里的阿柔乡政府东侧,海拔约2900米,坐北朝南,前临八宝河,后靠贡白加隆山,左邻峨堡镇白石崖牧业村,右靠乡政府,峨祁公路经过该寺门前,藏语法名“尕日登群派林”,意为“阿柔具喜宏法洲”,亦称阿力克大寺,信仰者除了阿柔乡的群众以外,也有峨堡、扎麻什、野牛沟乡的部分群众。是祁连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阿柔大寺为阿柔(即阿力克)部落的寺院。
据该寺现世活佛嘉措所写《阿柔大寺简志》,阿柔部落原驻牧于今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曲什安河流域至玛卿雪山一带,初有阿柔完德扎巴旺秀的九子繁衍的九个族份,另有阿柔德芝和阿柔芒拉木两个族份,合计11个部落组成阿柔部落。明万历年间,三世达赖索南嘉措来青海传教,该部落头人请三世达赖到自己驻地,献上大批布施,三世达赖在这里曾讲经传法,为今后建立寺院奠定了基础。清顺治年间,五世达赖罗桑嘉措进京途径青海,阿柔部落头人又迎请五世达赖到部落,请求建立寺院,后经五世达赖允准,有夏扎活佛等主持,于仲塔地方建成阿柔寺,取法名“具喜宏法洲”,但最初不过是一座静房。约在清道光年间,由于部落内部不和,并常遭其他部落的劫掠,阿柔部落一部分离开原籍,途经海南一带迁到刚察,先后在刚察居住近7年,而后北迁至祁连境内,因牧民流动游牧,寺院也随之多次搬迁。直到1946年前夕,在阿柔贡白加龙地方定居下来,当时有僧侣150人左右,其中活佛16人。藏传佛教寺院所在地的总体布局是多功能的,是政教合一的,寺院内部建筑组成有殿堂、佛寺、扎仓(学院)、喇嘛塔、吉哇(办公处)、扎康(一般喇嘛住居)、仓库、粮仓、马厩、杂院等,占地面积270平方米,僧舍45间,拥有草场150亩,耕地20亩。1822年,阿柔部落北迁祁连后,初无固定寺院,随部落搬迁后在现址建成帐房寺院,有帐篷70余顶及少量蒙古包,僧侣200余人。随部落搬迁后在现址建成帐房寺院,现存的阿柔大寺特大牛毛帐篷就是在当时帐篷寺院时保留下来的,其占地面积1189平方米,其中室内面积300平方米,是由16条拉绳、34顶杆、78更脚杆、一根横梁共同搭建起来的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大的牛毛帐篷,堪称“吉尼斯世界之最”。20世纪40年代,在千户南木卡才项和百户阿多的支持下,寺院发展很快,成为县境最大的格鲁派寺院。
藏传佛教的格鲁派是现在教徒最多、影响最大的派别。
寺院建筑: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大都不同程度的受西藏藏传佛教寺院传统艺术的影响和汉式殿宇建筑艺术的影响,多为藏、汉建筑艺术结合的建筑形式,一般称之为藏汉式建筑。另外藏式建筑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鞭麻层的利用。平顶的藏式建筑是和青藏高原干旱少雨的气候相适应的,典型的藏式建筑外墙大面积采用鞭麻层做藏窗,既有实用性又具有装饰性。鞭麻是高原常见的一种多年生灌木。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将鞭麻草晒干、切段,上色之后,用在建筑物中,鞭麻具有减压、吸湿、抗震的作用,是藏传佛教寺院在建筑时就地取材的一个典型。(藏传佛教在祁连始传于宋代,盛于明清)。
寺院的选址:除了个别寺院有一定的宗教意义之外,大多选在安静幽雅的山坡或依山的丛林之中,依山就势,靠水临壑,高低错落、重叠而上、突出重点,不强调群体轴线对称,建筑疏密结合,平坡交替,因地制宜,借助自然,形成多种空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色。
寺院建筑的造型:多采用汉式歇山顶和藏式平顶相结合的处理手法,在坡顶正脊之上安装宝塔、火焰掌、四角安套兽、铜铃、筒瓦或琉璃瓦屋面,斗拱悬挑,飞椽出檐,四角起翘,明快轻盈,平顶之上布以金幢、金鹿法轮、宝塔、宝伞、布幡等装饰,琳琅满目,光彩耀人。
殿内布置:各色幡、帏、绸缎、哈达、天花布阵藻井,廊坊精雕细刻,陈设丰富多彩,墙面做有梯形砖腿和棕色嵌框的藏窗,有的以鞭麻层突出铜镜,殿堂之前多设前廊,做楞八楞柱或曼八楞柱饰,其上托掌塔、鱼掌等,有的再向上托以斗拱等等。
壁画: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不仅有独特的造型,而且还有内部精美的壁画,更加丰富了宗教建筑艺术。壁画多采用青海黄南“热贡”艺术的手法和技巧,别具一格。壁画多表现释迦牟尼、黄教始祖宗喀吧、四大天王、菩萨、度母、护法神及阿咪东索等地方保护神形象,以佛的活动、佛教故事为主要内容,体现人物活动、高原自然风光、河流山川、飞禽走兽、亭台楼阁、草原风貌、花卉彩云等,景物丰富多彩、人物栩栩如生。
阿柔大寺主要由嘛呢经筒、护法神殿、八宝如意塔、弥勒殿、大经堂、住寺活佛府邸、僧舍等组成。
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嘛呢经筒,也叫转经轮。这写经筒大多用木头或金属制成,筒内装满了佛教经咒。在藏传佛教信徒中,尤其是老年者几乎人人手中都持有这样一个嘛呢小经轮,不停地从左向右顺时针摇转着,叫做转嘛呢经轮,每转一次等同于念了一遍筒内的经文。一般念的是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哄。这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咒语,也是藏传佛教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经咒,深得僧众信徒的尊崇和信仰。大家不妨转动经轮,默念六字真言:保佑诸位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护法神殿:藏语称“赞康钦莫”,意为“大护法神殿”,是专门供奉保护全寺僧众和殿堂安宁的中护法神的殿宇。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两层主殿。殿内陈列有野牛、黑熊、石羊等野兽的标本,象征着佛法无边,是被佛教征服的邪魔外道。
八宝如意塔:也叫善逝如来八塔,从东到西依次是善逝塔、菩提塔、转法轮塔、神变塔、天降塔、和平塔、尊胜塔、涅槃塔。
善逝塔:最初在释迦牟尼诞生处迦毗罗城龙须尔园中所建佛塔,塔身圆形,莲瓣为饰,四式七级相互重叠,以表佛祖诞生。佛祖诞生在印度的加毗罗卫国,父亲净饭王,母亲摩誀夫人,出生后佛祖向东、西、南、北,各行七步所谓“步步生莲花”,亦叫“莲聚塔”;
菩提塔:是纪念佛祖在尼连禅河畔的菩提树下获得大彻大悟,修成正果,即身得道成佛。塔身四级四方;
转法轮塔:又叫“四谛塔”。为宣讲“四谛”佛教教义而建造的塔。塔身四级四方,连同佛龛,上108门,中56门,下16门;
神变塔:又叫降伏外道塔或降魔塔,是纪念佛祖施展“大神通”,运用法力降伏外道魔怪时显示各种奇迹的。塔身四级四方,每方都有佛龛,或作圆形四级,莲瓣为饰;
天降塔:据说释迦牟尼成佛后,曾往33层天为生他7天命终而升天的母亲说法,他重返人间化渡众生,回来时,踏着祥云化作的宝梯自天而降,故称天降塔。塔身四或八层,每层有一佛龛,龛之中央有七宝阶梯;
和平塔:又叫息净塔或调和塔,是纪念佛祖平息佛教僧侣内部争论而造的塔。塔身四级,四方等齐;
尊胜塔:又称“祝寿塔”,是纪念佛祖在广严城测算自己的寿数,其弟子和信民们祝愿他长寿,佛法永驻而修建的。塔身圆形,分为三层;
涅槃塔:为纪念佛祖向众生显示万物无常而入于涅槃的塔。塔身不分台阶层次,宝瓶以上直接安置于塔基上。
佛塔是佛教中象征灵魂走向宇宙的一种建筑,起源于印度,佛塔用石料建造,底部呈方形或八角塔。塔身镶嵌金、银、珍珠等各种宝物,佛塔内盛放活佛的舍利、骨灰、经书、圣物。最高一级的佛塔是盛藏一生享有特殊声誉的高僧圣体。
弥勒殿:藏语称“贤康”,殿内主供弥勒佛像。弥勒佛是未来佛,弥勒佛以大慈大悲著称。该佛像为坐像,头略右倾,冠宝珠顶戴,双目微闭下视,方口紧闭,耳环下垂至肩,颈带3幅项链;左小臂屈伸于胸前,拇指现食指相对,拈一花茎,花朵在左肩上方,花蕊托一法轮;右臂直伸于右下方,掌心向下,拇指内屈。像坐于纹饰座,大腿与身体垂直,双腿自然分开,小腿下垂、略向内收,赤脚踩莲蕊上的台板。佛像披绸缎,下身着裙子和裤子,裙带垂有穗饰。佛像头顶有一宝伞,头两侧各有一露牙怒吼的长角兽头相护。这尊弥勒佛像与我们平常在内地看到的弥勒佛像有所不同,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弥勒佛总是那位“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胖和尚。其实这位好脾气的和尚据说是南宋末年浙江的一位叫契此的和尚,他在世时常手提一只布袋在集市上走,人称“布袋和尚”。圆寂后人们认为他是弥勒转世,降临世间警示世人。又因佛教曾从印度和中原两个地区传入藏族地区,佛像在面貌上直接受到印度佛像造型的影响,这尊弥勒佛像就具有浓厚的犍陀罗艺术遗风。
大经堂:在藏传佛教寺院中大经堂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是僧人集体颂经学习进修的地方,更是僧众聆听佛法的地方。主要参观的有堆绣、藏式棱柱以及弥勒佛像、观世音佛像等。
阿柔大寺在海北地区藏传佛教中颇有影响。寺院每年要举办农历正月祈愿法会、四月的斋戒法会、六月的供养会和住夏活动、十月的甘丹五供节,以及显宗学院的四季学经期会和修建大威德金刚、马首金刚的仪规等。祁连地区的藏族、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只有少部分藏族信仰宁玛派,即红教。说到这里,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发源于古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后形成的一个佛教支派,由于藏传佛教寺庙中取得佛学学位的僧人在藏语中称为喇嘛,所以喇嘛教这个称呼就传开了。“格鲁”是藏语译音,意为善规。佛教自7世纪传入西藏到最后形成藏传佛教,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变迁和改革,格鲁派是15世纪才出现的佛教的一支派别。因为它的教规对僧人要求十分严格,故得名“善规”,又因该派僧人做法事时戴黄色的帽子,所以更多的人称它为“黄教”。虽然黄教在藏传佛教中出现最晚,但是由于教规最严,深得信徒崇敬,所以规模越来越大,在藏族地区信徒居其他教派之首,黄教寺庙更是随处可见。
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有别于其他佛教派别的独特内容,它与佛教在整个藏区的传播、融合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其制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根据佛教理论,雪域寺刹中寻找灵童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遗嘱、语言寻找法:根据活佛生前的遗嘱或预言线索寻访,活佛在临终前预示或遗嘱自己再次降生的地点,其方式有:遗言、梦示、暗示几种。如:活佛生前对某一地方、家园大加赞赏、委婉暗示,或以诗、书面做预示。八世班禅大师的母亲能说会道、常干预政教事物,故班禅祈祷来世的生母应寡言,预示九世班禅的母亲是哑巴。六世班禅大师应邀赴京祝贺乾隆皇帝70寿辰,离藏前对俗家弟子班丹东珠说:“我会年轻轻的回来,到时请安排住宅。”果然42岁时在京圆寂,又转生在后藏。
2、依示现征兆寻访法:按活佛圆寂时的法体姿态和火葬时浓烟的去向去寻找。如活佛在圆寂时或雄师卧姿、或跌趺而坐,主要看头部和面部朝何方向。
3、护法神降神预示法:除雪域的大护法神外,每个寺院都有自己的护法神(西藏还有永宁地母十二尊),护法神降神预示转世灵童的例子较多,这里仅举一典型事例:六世达赖圆寂后,为寻访七世达赖灵童而降神时,护法神只击了一下锣,别无其它预示,经高僧破译后说,锣为响铜所制,“响铜”在藏语里称“理玛”,击锣之声是“塘”音,合称“理塘”,与六世达赖生前作诗预示相同,后来在四川理塘地方找到了七世达赖灵童。
4、观湖显现幻景寻访法: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有一个拉毛那措湖,汉语称圣母湖。神话传说是吉祥天女的道场。从二世达赖格敦嘉措开始定为神湖,并在湖附近修建一座神湖庙——曲科南杰寺。后来寻访转世灵童时,派高僧到湖边煨桑,颂经祈祷,向湖中抛洒哈达、花朵等吉祥物,等待湖中出现幻景。根据幻景判断灵童出生的地方和物相。雪域一些大活佛的灵童都采用过观湖的方法。湖中出现的大多为迷幻似的现象,类似海市蜃楼,主要靠人推测、辨析,当然也有不准之时,最后依多种方法方能如愿。除明示幻景外,其中也有许多心理判断的因素。
5、秘密寻访法:活佛圆寂后,先要颂经虔诚祈祷,高声朗诵“迅速转”的祈祷文,祈求灵童早日转世。一般是圆寂后的次年就会转生,但也有2-3年甚至5-6年后转世的。按照遗言、预示、征兆、神谕、占卜及湖中幻景等所提供的线索,由活佛世系所在的寺院和地方政府负责,选派德高望重的名僧堪布即活佛生前的管家、近侍弟子化装成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分赴各地明察暗访,对发现的灵异儿童进行多方面考察了解,然后回来向寻访工作的负责人报告,初选出灵童候选人多名,对候选对象再通过宗教活动等形式反复筛选,逐渐缩小范围,最后选出真正的灵童,整个寻访过程在神秘而严肃中进行。
6、金瓶挚签法:金瓶挚签是清朝乾隆皇帝为了杜绝藏传佛教中活佛转世灵童认定方面出现种种流弊而制定的一种制度。即将活佛转世的认定由中央直接批准和册封。如果只有一个特异灵童,并且辨认遗物准确无误,属达赖、班禅即摄政大活佛者,经由驻藏大臣与寻访负责人联名,分别以藏汉文书面向中央政府申请免予挚签,批准该活佛为转世灵童。如果初选出几名灵童时,须上报中央政府,请求挚签,经中央同意后,按预定吉日良辰举行掣签仪式。对于掣签地点和范围,乾隆皇帝在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时,制作了同样的两个金瓶,一个送往西藏大昭寺供在释迦牟尼佛前,备西藏各大呼图克图活佛转世灵童掣签之用。但按惯例,掣签地点略有不同。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掣签时在布达拉宫的乾隆画像和皇帝万岁碑前;其他大呼图克图活佛转世灵童掣签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举行。另一个供在北京雍和宫内,供内外蒙古、青海和甘肃等地的呼图克图活佛转世灵童掣签之用。掣签仪式由中央驻藏大使、中央特派代表、摄政王即各大呼图克图参加。在驻藏大臣或中央特派代表的主持下,将几名候选儿童的乳名用汉、藏、满三种文字写在象牙签上,叫儿童家人跪着签上名字,年岁有无差误,解除疑心,并当面用黄纸包妥,供在瓶前,在由主持人祈祷后将名签装入瓶内,摇转后封盖,由活佛们颂经祈祷,又请主持人行一跪三叩首礼后,跪启瓶盖,用手旋转,掣签一枚,随即向在座人员宣布掣定灵童的名字,并将掣出之签交大家查验,又将中签灵童的父母叫来告知其结果,同时取出其他儿童的名签拆开后与众人及其父母验示,以释其疑。掣签后,由驻藏大臣和寻访灵童负责人即参加掣签的各大活佛、堪布,分别用汉藏两种文字将掣签情况及挚定灵童的名字,预选的正副经师和拟定坐床的良辰吉日,报中央政府,请求批准继位,经中央政府批准后,举行坐床典礼,正式继承法统。至此,全部寻访认定转世灵童的工作才算结束,坐床后的灵童不再称为灵童,而是成为名号合法的正式活佛了。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