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莲庵-安庆-安徽寺院
枞阳宝莲庵
宝莲庵,位於枞阳县城之东、石矶头以西约三华里的钱麦园老虎山南麓,青松翠竹环抱,风景秀丽,气势巍峨。远眺东西,大江南北,无限风光,尽收眼底。近年来,宝莲庵香火日盛,已被枞阳县宗教部门列入县级保护寺庵之一。
宝莲庵过去是麦园宗庄钱觉寰裔孙的家庙,始建於顺治乙酉年间(约1645年前后),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明末清初,青山之南钱麦园出了位大文学家和诗人钱田间先生。他匡明反清,官至礼部主事、翰林院编修。明亡后,誓不仕清,身作僧服,历经坎坷,间道归里。途经福建邵武宝莲寺,寺僧岑伯,故乡人,留先生长住数月,作诗数首,其中有云:“参禅撒手元无事,满壁新诗任意题。”“宝莲精舍倚山开,曳杖寻师破暑来。午夜梵音回客梦,半生心事付炉灰。”先生归家心切,遂辞别岑伯,於1651年腊月回到故乡麦园。后结庐先人墓旁,环庐皆田,自号田间,著书以终,遗诗、文三百余万字传於世,被后人尊之为“桐城文派鼻祖。”现宝莲庵内外的两棵古罗汉松树,就是先生当年路过邵武宝莲寺顺道带回所栽。据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说,这两棵古罗汉松树龄都在三百多年以上,实属珍稀,且在枞阳县内仅有三棵,另一棵在县北之浮山。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麦园宗庄有位年轻书生考中进士,二十四岁授官四川省苍溪县令。他就是钱觉寰四世孙钱彭源。县令为官清正,造福于民,精励图治,政绩显赫,深受当地民众的爱戴与尊敬。其同胞兄长浚城夫妇,同顺治辛丑年生,养一子幼殇,无比悲痛,育二女,遂入庵吃素修行,不久又同年去逝,人皆奇之。乾隆戊午(1738年)合葬於宝莲庵右侧。所遗二女,由三弟江都夫妇含辛茹苦,抚养成人。长女嫁孝廉吴凡仲,小女嫁州同知(知府副手)王沛远,有子名王燕词。同知夫妇,心中时刻怀念岳父岳母,惦挂庵墓香火能否为继,於乾隆十年(1745年)九月,命子燕词,专程到宝莲庵祭外公外婆墓,并为庵墓再购山场田地,以资永远祭奉。并刻“王氏置祭外祖钱公墓田碑”一块,详记其情,现存庵侧。这是一个相传二百六十余年、钱氏女婿、外孙祭典外祖的真实感人故事。
但是,人们维护宝莲庵山埸田地的努力,并非一劳永逸。乾隆二十年 (1755年),宝莲庵山埸田地遭受严重侵蚀。其他省份,也有类似情况发生。朝廷相关部衙综合下属奏疏,上奏皇帝。丙戌年(1766年) 三月十四日,乾隆皇帝圣旨恩准:“依议,钦此。”是年九年月,圣旨抄出,施主王衍左、方德光,依据宝莲庵住僧“松彻”所存历年契据,刻“遵示勒碑”一块,详记本庵原有香灯田、茶园山地以及乾隆十五年至二十八年间庵僧所置田产具体情况,且碑首冠以“圣旨”二字。今碑亦尚存庵侧。
“文革”十年浩劫,宝莲庵几遭灭顶之灾。后殿坍塌,前殿破烂不堪,所有文物,丧失殆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宝莲庵“法悟”尼僧并众施主,历经十余年的苦行募化,筹集资金,於一九九三年始得复建后殿,继于一九九六年拆建前大殿,并恭请菩萨佛像四尊,又新建“素斋堂”等生活设施。
数百年古刹,历经沧桑,如今面貌焕然一新。前殿门额由钱金庭先生题写的“宝莲庵” 三个大字,古朴典雅,庄重生辉。后殿大柱上,已故觉先先生题的楹联,意境深远,令人无限暇想。游人拜佛之余,登高眺远,心旷神怡,怀古之幽情不禁於心中油然而生。钱子赞曰:
罗汉古松,英姿焕发,昂首云天,千年不老;
宝莲佛刹,香烟飘渺,遥接九华,万世相传。
愿宝莲庵菩萨仙佛,永佑拜谒之善男信女,有求必应,心想事成。
地址:枞阳县石矶镇麦元村
邮编:246711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