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钟山石窟—延安市—陕西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6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钟山石窟
  钟山石窟又称石宫寺.万佛洞、万佛岩.普济院、大普济禅寺等名。位于原安定县故城(今子长县安定镇)城东一里的钟山脚下。石窟开凿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据《增建万佛崖塔汜》:“城东一里徐,志曰钟山,寺名万佛岩。自宋治平四年,学佛人张行者偕石工王信辈,依山相地凿石,为万佛森列。八柱挺立,盍得与天地相为终穹者也。”
  钟山石窟现存五窟(图200),依次编为l至5号。其中第3窟为主窟,面积最大,造像十分完整,题汜也很丰富。主窟东西宽16.4米,深9.5米,高5.5米。平面为长方形,前有三个门洞,中央置佛坛。佛坛高1.4米,东西长ll米,南北宽5米,坛上有八根方柱直接窟顶。坛中主要造像为三世佛(图201),各有二胁侍弟子,(图202、203)中间为释迦牟尼佛,连座高3.54米,左手抚膝,右手作说法印,著双领下垂袈裟,脸型略瘦长,螺髻,结跏趺坐于束腰八角形仰覆莲花座。座-卜有托座力士,肌肉突起,呈威武雄劲状。佛左为迦叶,作老年形,斜披袈裟,双手握于胸前,佛有为阿难,作青年形,著交领袈裟,双手合掌于前。佛前置坐菩萨一对(图204),菩萨盘坐于莲座上,座形与佛座相同,左菩萨两手上举(残),右菩萨双手抚膝。左佛为过去佛,螺髻,著右袒袈裟,结定印,结跏跌坐于八角形束腰莲花座。左弟子为迦叶,作老年形,躬背低首,双手握于胸前;右弟子为阿难,作青年比丘形,双手合十于前,著交领衣。佛前置立菩萨一尊(图205)。与坛右弥勒佛前的一尊立菩萨左右相对,菩萨通高2.3米,高髻,戴花冠,双手前抬,体态啊娜。右佛为弥勒,通高3.5米,善跏跌坐干方台,波形发髻,著双领下垂袈裟,左手抚膝,右手上举说法。左为迦叶(图206),作中年胡僧形,高鼻深目,唇薄,下巴微凸,著右袒袈裟,双手合于胸前,右弟子为阿难;著交领衣,双手合-㈠残)。佛前立菩萨一区,惜已残断,仅余下半身。三尊迦叶的做法颇具匠心,过去佛的迦叶年龄最大,老态屯钟,释迦佛的迦叶年龄其次,未来佛弥勒的迦叶最年轻,并且具胡僧形:而前两位迦叶为汉僧形。三位迦叶的脚也很有意思,前两位著草鞋,是汉僧打扮,弥勒的迦叶却是跣足,符合胡僧身份。坛上三尊菩萨像是活动的,据称原在偏殿,倒坍后搬至坛上。佛坛正前方下部,置文殊和普贤菩萨(图207),二菩萨均通高1.6米,一腿下垂、一腿平放坐于莲花座上,座下为象或狮。坛上中央的释迦佛与坛下左右的文殊普贤菩萨,构成完整的华严三圣。
  主窟左壁宅要有两大龛,上下排列在中部。下龛最大(图208),中为药师佛,左手托钵,右手平放于胸前,结跏趺坐于束腰八角形莲座,座中有狮子一身。左为迦叶,一如弥勒佛之迦叶,作中年胡僧形,跣足,右袒,双手握拳于胸。右为阿堆,著交领衣,作青年汉僧形,双手同迦叶,而不同与佛坛上三尊阿难。上龛亦为三尊像,中为结跏跌坐佛,左右二弟子,尺寸略小于药师龛。壁画上方左右角各刻一倚坐观音,前部还刻有立佛龛,立佛左右各五立菩萨。涅盘图,佛头在右侧,与一般涅盘图不同,佛仰卧于床塌,头顶有祥云,云头端坐有佛,  以表示圆寂升天。床边有众比丘作悲痛状。壁面其它部分刻千佛,上下共列有15排,布满壁面。窟右壁主要造像亦为干佛,中部亦上下开两龛,;卜龛大,有三尊像,但风化严重,或为一佛二弟子。上龛略小,亦为一佛二弟子。壁面上方二角亦为倚坐观音,一如左壁。壁面下部约有二分之一面积已风化,中部似刻有汉式楼。
  后壁左右共有四龛较大造像,下二龛略大。右侧下龛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三尊像,中尊头戴花冠,著交领袈裟,左手捧钵于腹际,右手上举,结跏跌坐于束腰方台,或为地藏菩萨。左为弟子,右为世俗供养人,戴帽,长须。下部分列十位供养人,左右相对。壁面左侧下龛的布置与此龛相同,但风化更严重。上部二龛略小,均为一佛二胁侍,其中左上龛为一佛二立菩萨,右上龛的胁侍为坐像,或为二菩萨或为二佛,风化严重。
  前壁仍以小千佛像为主,壁面下部中门两侧各刻八尊罗汉(图209—211),合为十-六。罗汉均为坐像,或持物;或结手印,表情或笑或怒或沉思或威严,面相方圆,风格粗扩。生动多变,与一般北宋造像风格不同,但从其位置看,又应是与窟内主要造像同期之作。中间上方刻有五尊坐像,两侧刻有游戏坐观音,左门左侧还开有小龛,分别是布袋(弥勒)三尊像、十‘供养人像。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中门左侧靠门沿的地方刻有一尊小立像,袒露上身,著短裙,双手合十,有肉髻,双耳垂肩。作童子形。
  佛坛上八根立柱亦刻有千佛和小龛造像,每根立柱上下排列着18至20排小千佛,其中参杂有游戏坐观音、文殊和普贤菩萨。十佛和十菩萨立像。后四柱的背面未刻像。中央门洞左右侧过道分别刻有文殊骑狮和普贤骑象龛,其中左侧过道的华严三圣龛分上—卜三层:上层为结跏趺坐的释迦佛和二弟子,中层为骑象的普贤和骑狮的文殊以及昆仑奴,下层刻一供养人跪坐云端双手上举,像旁铭文纪年为北宋末的靖康元年(1126)八月。
  主窟外壁,即门洞两外侧亦有龛像。西壁是干手千眼观音,观音手臂由内向外分为四层,内层共刻有四十佘双手臂,外层另有百余双手。内层手中各持法器,其中最上二手托举佛像,中二手合十于胸前,下二乎捧钵于腹际。千手观音刻造得十分精致,比例适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由内向外逐渐减弱为浅浮雕。但面相方圆。已不似北宋菩萨的长脸型,从题汜看,其凿造时间已在元代至元年间(图114)。
  关于此窟的开凿年代,以前依据明代重修碑中所提的为治平四年,近年开窟题汜被发现,它位于窟内佛坛上力·正中部位(窟顶):
  “治平四年六月二十六日,口州界安定堡百姓张行者发心打万菩萨堂,口人百姓等五人:
  王信、薛成、冯义、孙有、孙王
  打堂已后
  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国泰民安,合家安乐。
  口口神虎书人雷泽,刊字人李温立记。”
  从这则开窟题记中可以看出,窟名为“万菩萨堂”,主持人为当地乡民张行者,王信等五入或为工匠,一如明洪武碑文所称“石工王信……”。
  窟内北宋题汜尚有熙宁五年造像汜,位于佛坛右下角:“熙宁五年(1072)三月十五日,本堡弓箭手王龙、王大、贺文友等三人,同发心结,连修下生佛口口口,并妆画已了,请僧庆贺,十月一日,水为供养。”熙宁八年(1075)造像记亦位于佛坛前部柱下方:“口泊同州保捷第二十二指挥使李口,自发乾心,修菩萨一十六尊为供养,皇帝万岁,国太人安。愿亡先父母口多来世,却得团圆。熙宁八年五月二十九日题汜。”元丰五年(1082)七月造“菩萨一堂”题记位于右后立柱正面中部,像为文殊骑狮。靖康元年(1127)造像汜为“靖康元年八月十五日,女弟子冯氏修佛一堂,盖为合寨人民见存者常安常乐,三过诸生大自在。谨白。冯口口。”
  从这些纪年题记位置看来,治平四年窟内主要造像已经完成,熙宁、元丰、政和、靖康年只是补造次要壁面的小像。
  主窟之西第1窟—F半部被泥沙掩埋,上半部原刻有像。现已严重风化不清。惟前壁有二尊护法天王尚存,二像头戴花冠。身著铠甲,神色威严。左天王上半身保存较好,右手按兵器,右手上抬至左肘处。右天王风化较甚,左手平伸向下。这两尊天王与清凉山2号窟的两天王不同,头盔改为花冠,或许与金取代宋有关。
  王窟之东两窟内均为小窟,都有造像。第4窟的造像主要集中在右壁,上部前端有一佛二弟子十菩萨龛(图215),佛居中间,左右各一弟子五菩萨立像。龛上两端还各有五佛,合为十佛。龛右有北宋政和二年(1112)的自在观音像(图216),观音游戏坐于山崖之中,左侧放有净水瓶,下有几位供养人和马。壁面中部左为游戏坐观音,中为文殊普贤菩萨,右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和一佛二立菩萨龛,佛为善跏趺坐弥勒。壁面下部已严重风化。第5窟后半部被泥墙堵住,从空隙处可看见有佛与供养人造像。右壁造像尚存,中央龛为禅定坐佛,左右为二弟子,惜三像头已缺。壁面其它地方主要刻罗汉像,间有自在观音,罗汉均坐山崖中,可见的数量在三十尊以上,其中有的伴有猛虎,即后来所渭“伏虎罗汉”。第5窟和第4窟的开凿时间,大约部是在北宋后期。
  钟山石窟内现存有两通元代碑,碑文详细记载了延安地区的佛教沿革和传派情况,其中所记龙泉祖师及门下的庞大谱系,大普济禅寺所属的众多各地的下院,元代重修该寺的地方官等资料,都是下见于它处的珍贵史料。明初洪武十九年(1386)的石碑则是更直接地{己录了钟山石窟及寺院的兴衰历史,兹录于后:
  “延安府安定县重修大普湾禅寺汜
  陕西长史司右长史霍均实撰
  延安在秦汉时为塞内地,郡多高崖,可谷可穴。郡城东有万佛洞,不知开于何代。其属有安定邑,于郡之北距城二百里俭。宋治平四年,学佛人张行者偕石工王信、薛成、冯义、孙有、孙王,亦相邑之东偏规凿谷建道场,行者发诚,工献其伎,窽其中若堂,旁穿如别室,琢石壁为世尊像,诸佛菩萨若现若涌。法相庄严,一一具足,遂与郡所崇奉相望为胜境。宫于其前,是为大普济禅寺。金泰和四年,宝演曾一修之,中间迭毁迭兴,莫能详考。至元二十五年季,师惠赞主寺,始可汜述,而寺旋废。元统问龙泉禅师以宦族出家,望重禅林,游方至其地,则榛莽丘墟、故址扰在,慨然叹曰:兹富边陲福地,所以卫生灵者宜利且厚,废而不覆坠前人资福是邦之意。于是县宰刘珎请师驻锡:信士洪恽协助、惟勤经营几十寒暑,而殿庑三门岿然并立,栖钟之楼、庋经之室、香积之厨。华灯、幡幢、种种修饰,遂为陕右名利焉。末五十季而兵兴众散。师法防遁迹终南,常惧累世,勤苦之力或由以陨昼夕疚于厥心际遇。
  圣明还于乐上,洪武十六年始克旋归,仰视故山,虽幸存不毁而颓垣坏宇震凌甚矣。悉衣械之赀,财施之委,伐木以椽,陶壁以覆,或因或新,克完厥构,清文以记之。余尝观佛氏之宗乎,禅者以无为有,以空为实,色相境象皆幻世。而今浮屠之宫争为巨丽,岂会徒讲经将诱人为善。以先有以竦动其视瞻而为其学者,亦必力于有为而后能超人于无为,足以前者启后者,继独侈于天下,而儒先君子亦往往称道而弗置欤,若是则昉之劳固
  宜书也,乃不辞而成其志云。
  洪武十九年岁次丙寅。秋八月甲申朔二十二日记。大普济掸寺住持沙门法昉。院主智充、副院智中立石。”
  从霍均实这段碑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窟及寺院的大致过程,依他的记载,该窟是摹仿延安清凉山万佛洞石窟而作,即先有万佛洞,后有钟山石窟。这样。和我们在前面推沦的万佛洞凿于1040年左右的康定、庆历年间是一致的。

 


 

  钟山石窟,又名“普济院”、“普济寺”、“石宫寺”、“万佛岩”。始建于西晋太和年间(336年—370年),其历史比中国的四大石窟还早,是中国最早、世界罕见的石窟群,其艺术价值可与西方美神维纳斯相媲美,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第二敦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其保护区包括钟山石窟、萧寺宫、石窟寺砖塔、惠善大和尚浮图塔、松岩大禅师浮图塔五部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现已挖掘出的石窟内石佛像数以万计,且都是连石雕刻,其手法细腻、形态生动、鬼斧神工,堪称国宝。1980年以来,国家多次对钟山石窟进行整修,现已初步建成公园式的古文化旅游风景区。现在,石窟已被列为延安市重点旅游产业开发项目,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逐年增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钟山石窟前有一石牌坊,通高8米,建于清乾隆五十 三年(1788)。其后为寺院山门,门楣上方刻“石宫寺”3 字。石窟前有木结构□廊。钟山石窟共有 6个洞窟,从 右至左依次编号, 4号窟为主窟,5号窟和6号窟尚有部 分造像,其余各窟造像大都风化湮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4号窟有3个窟门,均高3.5米,宽2.6米。中门楣上篆 书“万佛岩” 3字。窟宽16.4米,进深9.5米,高5.5米, 平面呈长方形。窟中央凿石坛,长11米,宽5米,高1.4 米,有8根石柱与窟顶相接。坛上雕3尊佛像,前为胁侍, 有佛弟子和供养菩萨。窟四壁及柱壁上,满刻千佛、弟 子、菩萨等。前壁下方为16尊罗汉像,均高70厘米左右, 或合目或沉思或微笑,神情各异。左壁雕释迦涅□图。钟 山石窟造像,朴质写实,有个性,富于生活气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钟山石窟在金、元、明、清各代均曾修缮。1983年 国家拨专款进行维修保护。现由子长县钟山石窟管理所 负责保护管理。

  1、地址:陕西省子长县安定镇
  2、交通:方便,距延安95公里,从延安坐火车,汽车子长站坐车——到钟山石窟
  3、电话:0911-7402014 7402393
  4、门票:纪念门票 票价11元

[SplitPage]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plitPage]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陕西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富县柏山寺—延安市—陕西寺院
下一篇:没有了!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沪ICP备05002419号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