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湫山南海弘福寺—陇南市—甘肃寺院
礼县湫山南海弘福寺
弘 福 寺 残 碑 诗 偈 考 录
礼县湫山弘福寺始建年代久远,后遭焚毁(1997年开始又重建),寺院规模及历史没有确切的记载,仅存石碑残片七块,字迹漫漶不清,拼凑辩识,上书:“三界无家谁是亲,十方惟有一身空。但随云水伴明月,到处名山事主人。”右下端阴刻楷书小字:“功德主,通林弘福寺住持大卫大师智简。”经考证简释如下:
“三界无家谁是亲”———
“三界”指天界、地界及世间界(即人界)。地界包括地狱界。古有“跳出三界外”的说法,按照《道书集成》和《道元宗门录》等书说“三界”就是“天界”、“神仙界”、“地界”。“地界”就是十殿阎罗管辖的阴曹地府。佛教的许多经藏里也出现了“三界”的名词,根据《佛光大词典》注,佛教的三界也不是经中说的三十三天。大致也承认道家的经典中说的“三界”,这就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家文化、儒家文化相能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据佛家、道家和儒家共同认为,“天界”即神仙境界,道家的最高境界是得道成仙,能腾云驾雾,隐身变化,也能享受天福和凡间的供奉。而佛家的最高境界是了脱生死,不生不灭,往生极乐净土(禅宗是明心见性,觉悟成佛)。佛门各宗修持方法不同,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到了极乐世界就是佛的界位。“三界无家谁是亲”就是说三界无我的家,天界、人界、地狱界他都不去,佛家修明心见性,觉悟成佛,不修神仙境界,神仙天福享尽还要轮回投胎,还不知道投到那一道去。“人界”是“五浊恶世”,“地狱界”是罪苦无边。所以他三界都不去,都没有他的家,既不是家,也就没有可留恋的。这说明大师是一位修行高僧,是一个出离了世俗的出家僧人,三界之内无亲无故无有挂碍。
“十方惟有一身空”———
“十方”不是单一指方向,它是指周围的人缘和环境,也就是许多方面的人缘。这一句是紧接上句“三界”,想到十方三界,天上天下,四面八方。虽说他目前还身处十方境内,但一身空空,什么也没有可留恋的,那里都没有属于他个人的东西。
“但随云水伴明月”———
“但随”是他的愿望,感叹词。“云水”是天上的行云和地上的流水,天有固定的形体和地方。这一句寓意较深,就是他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也没有固定的生命,随时存在,随时不存在。从此可以看出大师成佛离俗的急迫心情和宏深大愿。“伴明月”:是说他孤身一人,无论走到那里,身无分文,吃着十方众生的饭,晚上那里天黑住那里,不论借宿人家还是露宿野外,都是他一人,只有天上的明月伴随他度过慢慢长夜。从这一句看,大师所处的年代佛教活动已盛行,戒律也相继完善,而大师是一位谨遵佛制、严持戒律的清静比丘。
“到处名山事主人”———
古时有一句偈:“天下名山僧占多”。“到处”即天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山就是有高人住的地方,不是高僧就是大师。“事主人”中的“事”和“是”一语双关,“事”是他自己,就是说天下的名山不论我到那个山上,就是这个山的主人。“是”就是说这天下的名山上的主人,就是我的主人。名山上的主人,无疑是大德高僧、得道之人,俗人称得“仙”。因天下名山僧占多而不是道占多这一句,大师将自己看作不是一般行脚僧,而是名山之主,是得道高僧。也肯定他来日必成正果,这种愿力是能感天动地的。就如六祖慧能大师,师父问他将来想得什么样的正果,他说他要成佛。此言一出惊动了在座的师父和天龙八部,诸天护法。后来慧能果然明心见性修成正果,成为佛界一代高僧。
纵观四句诗偈,关键是最后这一句:南海弘福寺是大师亲自主持、亲选亲建的寺院,这里难道不是名山吗?有智简大师这样的高僧住在这个寺上,不难推断建弘福寺且有南海天池的这座山无疑是一座名山,而弘福寺也就必然是名寺了。弘福寺虽然衰败,寒暑易节过了数千个春秋,但不能否认它是古时陇上享有盛誉的一座名山名寺!
“住持大卫大师智简”———
住持是一寺之主,就是“到处名山事主人”之主。“大卫”是年代,即北周大定年(公元579年)。从落款“大师智简”这句来看,这首诗偈是智简亲作,但制碑和诗偈落款为后人所补,因此称大师。如是智简亲题,那是绝不会自称大师的。
智 简 大 师 与 弘 福 寺 考 录
北周天和九年(公元568年),高僧慧思收弟子多人,首为智显,次为智度、智弘、智明、智中、智远、智虞、智宽、智道、智简、智净、智成、智醒、智永、智贤、智达、智量、智昌、智淳等数十人。高僧慧思收徒传灯时期,佛教禅宗演派已逐步形成。智显为天台宗开山祖师;智度为曹洞宗度门禅师,后住持金陵西霞寺;智永《千字文》书法碑帖传于后世,成为一代书法名师;智弘、智广、智明在江西九江一带弘扬净土教法,智简、智量、智贤、智达、智道等人在终南山及渭河流域、秦岭山以西各地弘法立教,传灯布道。
由此考证,弘福寺智简大师从北周大定(公元579年)至隋代(公元612年)在西秦、天水、兰仓、同谷及洮岷一带弘法,曾主持建造了仇池八峰崖石窟、翠屏山佛寺、湫山南海弘福寺、岷州红崖寺等寺庙。智简当为禅宗分灯演派之前禅宗高僧,禅宗在唐代分为五家,各立演派传嗣。由此考证湫山弘福寺为北周末隋代初所建,也就是公元576——620年这一时期。而相继在北周武成三年又建了蛟龙寺(旧址在湫山直沟炭窑湾沟口附近)。
注:据《中国佛寺志》、《灯录全书》、《宗门玄义》、《大正藏》等典籍和《兰仓志》、
《仇池志》、《西部佛教录》考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