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湟源县佛海寺—西宁市—青海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8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湟源县佛海寺
  2006年7月25日编者同宣传部的白成莹、巴燕乡王经理、佛海寺原管家雅言佩等,又一次去佛海寺考证寺旁的石刻佛像群。
  佛海寺坐落在龙山和鱼山之间,山麓有108个泉,故称“金盆养鱼”,其中有名的大泉在右,小泉在左,两泉潺潺流水汇集在一起,水势稍大,原修建经辘科洛一座,昼夜转动,与寺院的“长明灯”相对成“长生经”,令人心旷神怡。
  佛海寺又称“福海寺”、“新寺”。据《甘青藏传佛教寺院》一书记载:佛海寺,藏语称“贡巴索玛”。位于县西20公里处,在今巴燕乡西北3公里的新寺自然村。该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由拉莫德千寺(今黄南尖扎县)寺主第六世夏茸尕布阿旺却珠丹贝坚赞(1832年~ 1875)所建,本为今海晏县达如玉部落的寺院,解放后寺院所在地划入湟源县境内。该寺与海晏白佛寺等均为拉莫德千寺属寺,寺主为夏茸尕布。《丹噶尔厅志》记载:“佛海寺,距城西北四十里许,系察罕诺们汗(通称白佛)于光绪初年创建,亦有番僧数十人,惟不给衣单、口粮,故无定额可稽。”《青海记》记载:1958年前,该寺有经堂1座102间,昂欠11座257间,衙门1座24间,僧舍60院280间,占有耕地80亩,园林30亩,住寺僧徒1 03人,其中活佛11人,即寺主夏茸尕布和藏阿恩吉、和力洞、尕托科、麻素乎、堪木曾、郭力德、洛力藏、尕什扎、格西等。该寺1958年后关闭,并拆毁部分僧舍,“文革”中经堂和大部分僧舍拆毁。1987年原该寺僧人多知布、土丹、环角、罗桑等7人去海晏县白佛寺,并于此地筹建新寺。原格西活佛罗桑加央、管家雅言佩等僧人现住本寺的原格西昂欠,其他建筑尚未恢复。
  有寺必有佛。在佛海寺稍下,称谓“麻尼槽”的地方,两山对峙,小溪中流,山林翠郁,花香鸟语,在西阳坡石崖上令人惊奇地发现五处石刻佛像群,为便于今后的考证,编者由外向里按顺序编号:1号佛像群在30米高处,是麻尼槽石刻佛像的最高处,有石刻佛像两尊,宽约0.4米,高约0.3米,迷影藏形,模糊不清;2号佛像群有石刻佛像4尊,高0.3米,宽0.27米,佛像头带黄教帽,举手称佛,端坐于案;3号佛像群有石刻佛像15尊,最大的一尊高0.42米,宽0.34米,最小的一尊高0.33米,宽0.27米,诸佛好似乘坐走兽,又像稳坐佛案,形态各异,栩栩如生。4号佛像群有石刻佛像8尊,分布在高4米,宽5米约20平方米的石崖上,是麻尼槽石刻佛像最大的一块,佛像最大的高0.5米,宽0.45米,最小的高0.42米,宽0.36米;5号佛像群在高2.3米,宽5米的石崖上,石刻佛像24尊,是麻尼槽石刻佛像最多也非常集中的一处,佛像造型鲜明,有释迦牟尼佛及十八罗汉。这十八罗汉是举钵、伏虎、喜庆、看门、长眉、静坐、挖耳、骑象、乘鹿、开心、探手、托塔、芭蕉、过江、降龙、笑狮、沉思、布袋等。其中释迦牟尼佛坐立中央,高0.7米,宽0.35米,两边也有两佛站立,其余的罗汉有的诵经,有的听经,有的练经,有的传经……在释迦牟尼佛像下有一组石刻佛像,中间的为观世音菩萨,高0.8米,宽0.57米,左边为普贤,右边为文殊,还有千手观音、护法神各一尊,均高0.3米,宽0.36米。
  佛海寺石刻佛像群从1号到5号长约50米,宽30米,面积约1500平方米,有五组佛像,共刻佛像53尊,是今湟源乃至青海发现的一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佛像最多的石刻群,它对于研究湟源乃至青海宗教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佛像石刻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佛像经西域传入中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举世闻名的敦煌千佛洞,上起东晋,下迄元纪,世代经营,造就成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奇观。拓跋魏先是开凿云岗,继而雕琢龙门,余如乐山、大足、潼南、安岳,皆是依山斩石,以气魄雄伟的佛像供人瞻仰,成为千古名胜。
  相传隋文帝又是个塑造佛像的积极分子。据《靖嵩传》记载:文帝在位二十余年,全国共造佛像60余万躯,修治故像150.9万余躯。开皇二十年,他还下令保护佛像,一般人毁佛渎佛“以不道论”,和尚坏佛像“以恶逆论”,这两条罪名,都是死罪。可见,这位皇帝不光是个狂热的舍利崇拜者,也是个狂热的偶像崇拜者。
  丹地佛海寺及石刻佛像建于或刻于清代,但都应该看到:佛海寺旁石刻传承隋唐遗风,大大丰富了宗教文化,而佛像的石雕对造型艺术的发展影响,见微知著,莫此为甚。

标签:青海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大通县平安寺—西宁市—青海寺院
下一篇:没有了!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