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贵德赤噶尤拉拉康—海南州—青海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7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贵德赤噶尤拉拉康(文昌庙)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的“河西文昌庙”,藏语名为“尤拉康”,位于县城西郊六公里处的下排村西侧山坪台东坡上。文昌庙西靠山坪,北临黄河,庙前温泉河婉蜒北流。文昌庙始建于明代晚期(1590—1600年间)。据朱辑五编《贵德县续志稿》记载,“距贵德城西十四里,旧有文昌庙,创自前明……”清同治六年(1867年)文昌庙毁于一场大火,同治十三年(1874年)筹资重建,光绪二年(1876年)落成。1958年遭破坏,1982年,在旧址上按原规模建起了新的文昌庙。《安多政教史》云:"贵德地区地方神的神庙,位于日安德吉沟的沟口,这座庙的后山,远看象个宝座,所以被称为‘赤噶’宝座台"。
  据民国时期姚钧著《贵德县志》:贵德城西的文昌庙“依山傍水,河流索绕。汉番信仰,士民供奉。每逢朔望,香烟甚盛,有事祈祷,灵应显著,久为汉番信仰祈福消灾之所。同治六年毁……光绪初年,官绅汉番重修。其规模虽小复旧,而金碧辉煌,形势巍峨,为一邑福神第一”。
  文昌帝君在青海一带是汉藏人民很欢迎的“地方神”(藏语称阿米尤拉,意谓地方神)。在甘青地区,藏传佛教吸收道教成分比较普遍。道教崇奉的关公、文昌帝君成为许多藏传佛教寺院中供奉的对象。文昌帝君也被引入到藏传佛教神灵体系之中,而且在安多藏区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
  据了解,文昌帝君塑像中有十世班禅大师加持的经卷,很能说明在藏传佛教中文昌帝君就是一位护法,而不是专门的道教神,这里足以说明藏传佛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庙内供奉有十世班禅大师佛像、藏传佛教羊力大仙,以及唐卡等,还有道教三位娘娘的塑像,火神、魁星的塑像,天聋、地哑的塑像,信徒中也是汉藏信徒居多,藏族信徒磕大头、煨桑、放鹿马、在山顶放经幡,汉族信徒烧纸、磕小头等,虽然仪式有别,但是都是虔诚的信徒,并无差别。
  文昌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阶梯式庙宇,踏上第一层平台,一座三层的横枋斗拱组成的牌坊建筑便是文昌庙山门。牌坊三开间,中间宽而两边窄,主次有别。三开间都安装了钢管绾花的金属栅门,即美观大方,又多少透出现代建筑的气息。山门两边“工”字形的水泥基座上石狮虎视眈眈,门前一对旗杆冲天而立,透露出寺庙特有的威仪和神秘。经几十级石条台阶,登上第二平台,这里三面建有楼阁,东楼为魁星阁,塑有魁星之像,南北两侧是钟鼓楼。北为火祖阁,内塑火神、牛王、马祖三位神像。正南楼为娘娘阁,内塑王母娘娘、送子娘娘、献花娘娘三位神像。第三层平台正中建有文昌大殿,通高10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气势恢宏,突出了建筑群中的主体地位。大殿为飞椽双檐的歇山顶式横枋斗拱建筑;描金绘彩,雕龙刻凤。殿顶琉璃瓦铺面,阳光下光彩烁烁,耀人眼目。殿内泥塑彩绘的文昌坐像,威严中隐含着慈祥,“天聋”、“地哑”二童侍立两旁。
  民间传说文昌姓刘,曾是出身寒微的出门人,所以对出门落难、无家可归的行乞者格外垂怜,有求必应。文昌灵验之传说很多,其一是说文昌庙初建时庙址选在一处比较平缓的山坡上,人们筑起围墙,盖房用料堆放在河滩边,就要开工,却忽然一夜大雨从天而降,山洪爆发。天亮时,原来堆在河边下游一些的木料、石料,被洪水移到了十米开外的上游,并且一件不少。按常理,材料应被洪水冲向下游,现在岂不是咄咄怪事?人们以为这是文昌帝君自选庙址,所以就将文昌庙建在了靠上的河边。无独有偶,这一年文昌庙前要砌一道石墙,但苦无石料,人们正为此而发愁。忽然一夜大雨,山洪泻下,第二天早起一看,山门前河滩上层层叠叠堆满了石块。人们又以为这是文昌爷的神力呢。
  传说农历二月初三是文昌的诞辰,文昌庙每年必举行大型祭祖活动。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藏汉信徒们也都要赴文昌庙烧香叩拜。特别是年三十晚上,信徒们纷纷赶来烧香供献,祈福消灾。这晚道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山门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庙堂里灯火如昼,香烟缭绕,鞭炮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同一般。
  此庙的建成就颇有些信仰融合的意味,具说是一位喇嘛所建,追溯其历史可能有400多年的历史。1958年后,文昌庙又遭破坏,原建筑物荡然无存。1982年由县内外汉、藏族信奉者自发捐资出力,有上、下刘屯、格尔加、下排等村乡老秦国福、何世义、王守谦、化藏、朋毛等12人多次倡议,并自行组成文昌庙筹建组,从1984年至1995年,历经10余年,在旧遗址上按原规模复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青海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兴海县智革贝宗—海南州—青海寺院
下一篇:没有了!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