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万佛洞石窟—榆林市—陕西寺院
米脂县万佛洞石窟
万佛洞又称万福洞,位于米脂县城北8公里的无定河右岸悬崖上(图266),共有29个洞窟,是陕北洞窟最多,规模 最大的石窟群,窟群长126米,窟门大多镌有名称,主要有“伽蓝护法殿”、“观音洞”、“灵宫殿”.“白衣洞”、“关王洞”、“九天圣母洞”。其中以“伽 蓝护法殿”最大(图267),为主窟。窟平面为方形,深和宽均为10米,高5米,前部设三米宽的佛坛,上置三佛、二弟子和二菩萨。窟中有二方柱,柱接窟 顶,顶中间为八卦圆案(图268),四周分方格各刻瑞兽。佛坛上佛像均已毁,佛座尚存,为方形莲座,坐佛有一尊挪至殿中,为结跏趺坐佛,双手结禅定印(图 269),残高1.6米,有莲座,佛像螺髻,著右袒袈裟。其它残像有弟子、天王。二方柱和四壁造像以千佛为主,其中正壁有12排千佛,计1400余尊,南 壁19排,计有2800余尊,北壁18排,像2600余尊,全窟造像近万尊。
南壁造像保存较好(图270),壁面分方格刻造千佛,每格内近百 尊,间有其它造像,如白衣观音、布袋佛、道教尊神。每个方格内有5至6排造像,每排各不相同,构成一相对独立的造像单元,每单元有造像人名题记,但无记 年。如南壁中部下方一方格内题记为:“郊西都司绥德卫中所百户李盛,下地名鱼河堡住坐,男善人李任、室人刘氏、孙男李瑶、李周、李忠,造佛伍十三尊。”文 中所称53尊佛,实际指方格内所有造像,包括坐佛、胁侍、供养人、道像,其中有长髯的道像并不少于佛像,这是宋代以后三教合流的反映,但在题记中笼统称 “佛”,可见“佛”的涵义已外延。像主李盛为当地的百产所,鱼河堡就在附近的无定河上游,今仍沿用原地名。“卫所”是明代的军事制度,由此可知该龛造像作 于明代。窟内主像有元代遗风,因此有人认为该窟或为元、明之际的作品。
各方格用花卉图案作间隔,这些花卉十分生动,统一又富有变化,其装饰性的特点是陕北明代以来的民间艺术所共有的。
洞内现存明代万历乙未至丁未(1595—1607年)“万福洞”题名石碑,可知明后期此洞称“万福洞”,显然由“万佛洞”演变而来。
“关王洞”和“九天圣母洞”内存有彩绘壁画,“关王洞”的壁画主要是三国故事,有桃园结义,得胜回宫,拳打段国张让等内容。以关公为主题。“九天圣母 洞”的壁画内容似与佛教无关,待考。“白衣洞”应是以白衣观音而得名的,窟中有彩绘壁画,似为地狱变。这些壁画的年代都较晚,可能晚至清代,其中有些人物 服饰比较奇特,应与少数民族有关。
据称在米脂城南石畔山也曾有一片石窟,共有数十个,为明代嘉靖年间开凿。洞窟上下相连,又名惧乐岩、卧仙岩,为明直隶保定巡抚艾希淳和其兄息居之地,嘉靖廿三年至三十年(1544—1551)经七年而成。1953年毁。
万佛洞石窟:位于米脂县城北7.5公里的王沙沟村,西临西包公路,距无定河约0.5公里。万佛洞原名万福洞,石窟凿 于座东向西约10余米高的半山崖上,在南北长达192米的石崖中,布有大小27窟,窟内大部造像被毁。主窟伽兰护法殿,平面呈方形,宽8米,进深11.6 米,高4.7米,窟顶前平部有平基15格,内浮雕花草、瑞兽等图案,后半部中心为穹隆顶,中为八卦外围浮雕一周结迦跌坐小佛等。窟正面下凿成长方形石坛 基,上有3个须弥座,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石坛基,窟中有两根长方形石柱,直达窟顶,宽1.26米,厚19米,上凿刻小佛及题记,在柱中部岩石断层不宜雕像 处,改用彩绘,窟两壁凿刻形态各异,造型多样的小佛,间以题记,总计右壁小佛15层,每层165身,右侧20层,每层165身,再加二柱约万余尊,题记 25块,其中有“天佛洞始营为拒虏设……。”及清代榆林籍名书法家叶兰手书“灵应”等。现在窟内各窟移来的石造像12尊,残碑1块,龟形石碑2个。米脂县 人民政府1982年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