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甘禅寺—海东州—青海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30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全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第三世达赖在甘禅寺讲经的法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僧舍景象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晒佛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仰视大经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远眺鱼脊山形上的寺院

  青海西宁互助县甘禅寺简介
  甘禅寺是青海湟北名寺之一,是互助土族自治县藏族聚居地巴扎藏族乡的重要寺院,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建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建寺者为丹麻.慈诚嘉木措,明后期人,是安多有名的高僧之一,虽无著作留世,但其学识之渊博,显密经教之精通,品德之高尚,为雪域高原所称赞。历史上,甘禅寺戒律严谨,学风优正,培养了一批高僧大德,受到信教群众的信誉,在甘肃、青海藏区有一定的影响。
  饮水思源,虔诚的教徒们都希望知道自己寺院的历史,我们查阅了历史上的藏文史料,在民间搜集了部分口碑资料,写成了这篇简介,对寺院史、活佛传承系统、寺院文化作一概述。
  一、甘禅寺地理位置
  甘禅寺大乘解脱洲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巴扎藏族抓什究村以东3公里的甘禅台山坡上,距县城55公里。寺院座北朝南,恰恰座落在山似凤凰展翅落地势的凤凰腹部,十分壮观。寺前是发源于阿米赤列布神山(俗称龙王山)的甘禅河婉蜒东去,其照山则是上下狼牙沟中间的奇山峻岭,满山的苍松翠柏,更增添了照山的雄伟和壮丽,其形犹如“仙人搭坐”之式,山青水秀,具卧龙落凤、瑞德吉祥的风水宝地。
  二、寺院概述
  甘禅寺,藏语称甘禅贡图钦塔尔哇琅;意为甘禅寺大乘解脱洲,今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巴扎乡境内,寺院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藏历第十一绕迥木马年由四世班禅洛桑却吉坚赞的弟子丹麻·慈诚嘉措始建,初修经堂一座及内供嘉赛头盖骨为内藏的镀金铜塔,后建讲经院,称噶丹勒夏琅,后经历世丹麻活佛、巴扎活佛的继建,使寺院具有一定的规模。兴旺时有大经堂、续部学院、胜乐学院、法舞学院、医药学院、密集学院、护法殿、总务所、茶室、丹麻囊、巴扎囊及数座佛塔、本康、僧舍等建筑,有僧人700多人。至1955年有僧人55人,1958年拆毁。1981年10月重新开放,重建小经堂,购置了大藏经和其它经卷及法器,现有僧人20人,组成了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满足了信教群众的意愿。
  三、寺院现状
  小经堂:由信教群众自愿捐资修建,共耗资十二万元。经堂建筑为三转五,共三层九十八间。一楼大殿正中央有寺主丹麻活佛的法座,后面塑有大威德金刚,依此顺右侧有欢贡德唐卡画像一幅,泥塑宗喀巴三师徒像,高约1.7米,二十一度母泥塑小像一千尊,释迦牟尼佛一尊,高三尺余,另外有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普明宏光主佛、护法神母等塑像。泥塑高1.6米的药师佛、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各一尊。1米高的木雕弥勒佛一尊,高一尺五寸的释达牟尼佛一尊。不动罗汉四十九尊,殿正中挂着第五世丹麻活佛图丹嘉措唐卡(卷轴画),其四周由一至四世丹麻活佛绣花制作的唐卡,六庄严画像十二幅,还有二十一度母、莲花生、观世音菩萨、药师佛、普明宏光主佛、无量寿佛、宗喀巴、无量光佛、白伞盖等70余幅画像。在宗喀巴唐卡后有三世达赖喇嘛圣足踩过而留有足印的石块。
  二层右侧为本寺供奉的四面明王密宗吉祥依怙护法神——欢贡大神殿,供奉大威德金刚、怙主、阎魔护法神等画像。这些佛像大部是寺院开放后新制作的。左角侧为杰康,供奉诸护法神。
  本殿内存放着跳观经(举行祈愿法会跳法舞)用的旦坚曲加、欢贡等护法神面具二十余套,还有宽八米、高十五米的一幅弥勒佛像案,举行晒佛法会时用。还有拉萨版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德格版藏文大藏经《丹珠尔》各一套及其它经卷。
  大墙正面有四大金刚画像,经堂周围建了约三米宽的嘛呢廊房,装置了嘛呢轮子268个,再加经堂台子上两个亿的六字真言嘛呢大轮,全寺嘛呢轮六字真言数达15个亿,修嘛呢轮耗资2万多元,由当地信教群众和门源、天祝抓喜秀龙滩的部分信教群众捐资。
  丹麻昂于1998年在寺管会负责人牛多杰的倡仪、主持下,在原昂谦遗址上动工修建,共二层五间及宅院。
  四、寺院节日(以农历时间为序)
  正月初一为拉姆才道尔会,即祈祷吉祥天母(俗称骡子天王)之法会
  正月初四为正月祈愿大法正式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结束。其中初八为纪念药师佛成就法会,初九为不动罗汉成就法会,十五日跳观经(即法舞,藏语称欠木),正月毛兰法会由巴扎八措哇信教群众供施。晚上酥油花会。正月二十分为本寺至尊大护法阿米欢贡等护法拜年祈愿大法会。
  二月初八、初九、十五每月不变同正月法会。
  三月,同上月法会。
  四月,除规定法会外,、有曼拉却巴,即为药师献净水等,一直到五月上旬,还有娘乃(闭斋)。
  五月,夏季经会。
  六月,初八为晒佛法会。二十九祈愿法会。
  七月,十五为亚尔乃经会,闭斋一天。七月还有十五天献净水祭
  九月二十二为祈愿法会。
  十月初一为五供节法会,二十二始昂参静修七天,一直到十一月初一。二十五日为宗喀巴大师圆寂祭祀法会,即燃灯节。二十九为观经会。
  十一月诵经掷食子。
  十二月为护法丹木坚等诸神祈祷。
  五、寺院活佛传承系统
  甘禅寺有两支活动佛传承系统,即丹麻活佛和巴扎活佛;其中丹麻活佛传承系统为寺主活佛。
  丹麻活佛传承系统
  第一世丹麻.慈诚嘉措,于明万历十四年(1587年;藏历第十绕迥火猪年)生于郭隆寺隶属庄园哈切丹麻,清顺治十年(1654年)藏历十一饶回木马年,第一世丹麻活佛创建寺院,丹麻活佛是第四世班禅大师洛桑曲杰坚赞的第一大徒弟,拉萨游学辩经在祈愿法会上与一万六千四百多僧人进行经辩,竟无人匹敌,从此贤者博学多识的声望遍播整个南瞻部洲,取得了第一名。
  第二世:丹麻.阿旺丹增春勒。
  第三世:丹麻.阿旺克智尼玛。
  第四世:丹麻.嘉华春勒嘉措。
  第五世;丹麻.华丹图丹嘉措。
  第六世:贡却晋美旺布。
  第七世:晋美益嘉图旦嘉措。
  第八世:朗朵曲扎晋美嘉措。
  巴扎活佛传承系统:
  第一世:丹曲奎智。
  第七世:嘉木样嘉措。于2002年10月27日(农历九月二十二日)坐床。
  六、寺院所属部落
  瓦萨,历史悠久,史称巴沙族,自称瓦察,俗称巴扎。巴沙族从元至明初就活动于今互助及邻近地区。据《西宁府新志》卷十九记载:“巴沙·族,洪武十三年招抚,居牧塞外,去卫治(西宁)北一百余里,北至大通河,西至北川塞外,东接大通城(门源),广袤五百余里,无庐舍、多厨帐。”“巴咂户三百、口八百有奇,带甲胜兵三百。”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在其首领瓦洛率领下,不服官府管辖,至天顺年间,攻掠凉州(武威)、庄浪(永登)、乐都、西宁等地,其势力强大。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明总兵徐谦袭击巴沙,使部落受到很大损失,力量削弱,所属咎咂族起而代之,思俄思哥族也从其族中分出。明清之际,其部落活动中心在互助境内龙王山(赤布列)前面山地及大通河两岸。《甘肃新通志》卷四十二云:“巴沙族,在县东北百余里,今名巴扎族。”清雍正时,设千户1人,百户1人,千户管辖整个巴扎地区,百户管辖一小部分地区。现根据民间口碑资料作以概述:
  巴扎措哇(部落或族),最早主要活动于互助县城邻近以北的龙王山前后左右一带,整个地域辽阔如搭裢之势,东起巴扎乡青冈峡拉果口,沿大通河流域北至朱固口,西至边滩乡、林川乡、东和乡等地,如边滩乡巴扎村,东和乡山城就是巴扎族的重要聚居地,”。宋元时,巴扎藏区附近已有农区,大量放牧黄牛而名,其中牛氏、瓦氏由此而来。明洪武年间,汉人大量迁入,便大规模开荒种地,草原逐年减少,迫使以畜牧业定居为生的巴扎族北移游牧,向大通河流域发展。巴扎族由八个部落组成,其中四个大部落,即完古尔部落、赖木宗部落、霍尔部落、玛(麻)部落;四个小部落是塔古日、旺古日、甘冲、抓什都。传说,最早有名叫帕加塔尔的人,他来自西部果洛阿尼玛卿雪山一带,落居于门源楚玛源大通河流域,他有三个儿子,后东移占据了三个不同的地方:老大占据了东起青冈峡拉果口大通河西部的峡塘、甘禅口,西至财隆、马连滩等地,命名为完古措哇;老二占据了东起拉果口大通河东部的大龙沟、田龙沟、甘冲加兰沟,命名为赖木宗措哇;老三占据了甘冲口、甘冲沟,命名为甘冲措哇,为四个小措哇之一。霍尔(贺尔)措哇来自四川甘孜州,最早落居于林川乡河尔古洞,后东移,定居于甘冲加兰口及东华台大河东西岸,此部落以贺氏为主。麻(玛)措哇,来自果洛黄河沿一带,最早落居互助东和、林川乡,称麻其,如东和麻其,林川麻其等,还分布在边滩水洞峡、大华林一带,东移后定居于北门峡、元甫等地,以麻氏为主,后北门峡、元甫等地麻氏改为马氏,东和、林川等地仍用麻氏。不管是马氏还是麻氏,都来自藏语玛曲(黄河)一名,只是音译问题,并无区别。塔古日措哇分布在东和乡黑庄、山城、大小华林、松番寺、克麻尔拉木加一带。旺古日措哇分布在大小河欠、东处路沟、唐日台一带。抓什都措哇分布在边滩乡水洞峡一带,以赵氏为主。清末另有哈日德措畦,属小措哇,以阿氏为主,最后融入八个措哇中。各部落设族产(类似小组每族产约为10户。千户三年一任,选举产生。
  民国初,仍实行千户、部落制。民国21年(1932年)设区、乡,时称甘禅寺乡、巴扎乡。解放后仍称巴扎乡,届北山藏族自治区。1953年10月13日,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建立加定、巴扎、松多三个藏族乡。1958年8月30日改称巴扎人民公社,1985年恢复巴扎藏族乡称谓。现下辖抓世究、峡塘、学科、甘冲、甘冲沟、财隆、元甫、柏木峡8个村委会。全乡5014人,其中藏族3360人,占总人口的67.01%。
  部落山神为赤布赖,位于东和乡华林沟脑,也可说在巴扎、东和、东沟三乡交汇地带。俗称龙王山,海拔4242米,每年春节、4月、6月由巴扎信徒去祭山。
  七、甘禅寺学经院
  甘禅寺学经院在二00五年农历二月初一在丹麻活佛和巴扎活佛、寺院管理委员会的组织下创办。学经院有两名教师,一名为藏语教师另一名为汉语教师,学员25名。
  八、修行圣地——官巴湾经堂
  官巴湾经堂,位于巴扎乡青冈峡中端东侧的悬崖峭壁间,其主室为一天然大石洞,为第一世丹玛活佛的静修地,后又历代丹玛佛及各地高僧大德也在此修炼,取得圆满功德,因此盛名远扬。
  清顺治四年(1647年),佑宁寺高僧第一世丹玛·慈诚嘉措大成就师进藏深造返回后,东游浪士当大坂,翻山越岭来到大通河流域的嘉定一带说法讲经,在莫科部落扩建了天堂寺,谢绝了任天堂寺住持的请求,将寺院交给湟源东科寺第四代活佛东科多杰嘉措后,接受巴扎部落的邀请,于清顺治千年(1653年)建成了甘禅寺。尊者从天堂寺赴巴扎的途中,在青冈峡中上端右面的石崖上,无意发现了从洞中闪烁而出的五彩佛光,使他着实惊奇。他便不辞辛苦,跋涉渡河,盘山而上,要看个究竟。在洞口向里一看,洞内一无所有,只见石洞顶篷面上写着一个藏文大“田”字,原来此字中发出神奇之光。他想,这是一处非常理想的佛家修炼的圣地,我应该在这里修炼,想着想着,他决定建寺之后到这里静修。
  这神奇的石洞,位于青冈峡中上段,离大龙口只有三公里的大通河东崖的石崖上,整个石洞环抱狭形口内,实为两层,上层有木梯,周围山势陡峭险峻,到处是苍松翠柏,左右面还有修行人栽的茶树、杏树,洞左边有一股清澈的泉水,从石崖缝中流出,叮叮咚咚的跳荡着奔向山底。石洞背靠大通河流域十三神山的拉果,为甘青界山,海拔3000多米。山下就是在青冈峡内奔腾滚滚的大通河,河对岸是民和门源的公路,其上峙立着高耸入云的加日,意为花山,山下为白花台,藏语称加日究。这狭长而陡峭的森林和峡谷,藏族人赞颂为“靠山帝王升宝座,照山巍峨龙虎舞”,具备了雄、奇、险、秀为一体的风景区,风光十分壮丽、奇美,可以说是青海省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
  第一世丹玛佛建成了甘禅寺之后,便到了“普热贡康”即今官巴湾石洞中修行。时石洞中没有一点平地,无法打坐。石洞上面只见一道裂开的巨大石缝和天然的天窗眼,最顶层还有一个天然形成的石灶。据传,尊者用法力搬来一块巨平石,夹在裂缝中,恰成一炕,便在此上坐禅修炼。此后,有很多高僧先后在此冬夏苦修成正果,修成者方见“g4”字发出的奇光。
  据甘禅寺寺志记载: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第二世丹玛·阿旺旦增春勒在洞口修建了一座小寺,其设施有佛殿和僧舍,佛殿共两层8间,一楼为僧舍,二楼为佛殿,供奉着青铜铸造的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观世音菩萨、药师佛及20余幅绘画或唐卡。最高层(洞顶)供奉甘禅寺大护法神华贡,历世丹玛佛都在这里静修,人们称作“普热日朝”,意为石洞修行地。
  寺志又载:明万历十年(1582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坚措应土默特部之请,去内蒙古参加俺达汗葬仪时,路过甘禅寺,并见此地山势峥嵘、重峦叠翠、冬夏常青、山青水秀,在此落角传法,并在一块石头上留下足迹,临走之时建议当地部落头人在此修建寺院以宏扬格鲁派教法。三世达赖喇嘛足迹成为佛殿内的主要供物,视为至宝。
  《安多政教史》记载:“嘉豆·阿旺曲丹嘉措(第一世嘉义佛)或叫贡却彦派哇与东科尔胡图克图同时期赴拉卜楞寺院求学。拜第二世嘉木样——切智晋美昂波和甘珠尔哇驾美饶布吉等为师,闻听之面极为广阔。……住在浩门河边曾是丹干巴指第一世丹玛佛的修行处之普热静修寺,不向嘎尔哇索取任何生活资料,艰苦卓绝,昼夜诵持,三年之中,诵完六字真言一亿遍。曾有一位当比比丘的兄弟送去衣物,即令其一同念诵六字真言数日。有一天,当展开圣·宗喀巴画像时,只见从画像上升起一道白光投入彼师的顶门。……十九世纪末,果洛拉加寺高僧色康仁波且来华热讲经传法,为甘禅寺和天堂寺制定了法事仪规,曾长期在此山洞居住修炼,取得了许多证悟。
  自第二世丹玛佛建成此洞寺之后,便成为甘禅寺的子寺,活佛高僧的修炼地。甘禅寺派僧官进行管护,有僧侣两名。每年三、四月,这里香火十分兴盛,信徒们排着长队,沿着山间梯阶小径攀登而上,朝佛祈愿,观赏美景,达到佛度的境界。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每当法会或吉日或法事,若大通河水上涨,渡船停摆,使河东岸的信徒不能去甘禅寺,此时,只要去官巴湾经堂拜佛,可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就是说,可代替到不了甘禅寺之难,效果则是一样的。这里有一个规定,女信徒不能上顶层,这和甘禅寺的仪规一样。
  1958年的反封建斗争中,寺院遭到了破坏,建筑被拆毁,法器文物散失殆尽。如今踩着长满青苔、乱石错置的小径石阶而上,人们依稀能从沧桑的树隙崖壁中,感受到修炼洞曾经历过的兴旺与悲凉,从洞存人去的变迁中找到历史的点点滴滴,如同人生一样,也许能在从中体味出一些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感悟,……石墩上信徒们点燃的盏盏酥油灯和柏香火冒出的缕缕桑烟,这也许就是对先辈们苦苦的追求及深奥的佛教文化的一种深沉的怀念!

  地址:青海省互助县巴扎乡甘禅寺
  邮政编码:810500
  联系电话: 寺管会 0972-8395387
  主持巴扎活佛 13897313989
  副主持洛桑久美 13897323092
  http://www.ganchansi.com

标签:青海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乐都县石沟寺—海东州—青海寺院
下一篇:没有了!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