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法海寺—定西市—甘肃寺院
通渭县法海寺
据乾隆十七年所立石碑记载,法海寺建于唐,《通渭县志》确定为唐代建筑。老一辈人说,大殿后墙正中悬一平幅匾,上面记:“唐朝尉迟敬德,在此设厂牧马”,因水草丰盛,不多几年,马群迅速增长,唐王得知后,十分欢喜,命在此地建修佛祖如来寺庙。选址北山落脚一圆嘴上,嘴下清水缓流,如湖似海,定寺名为法海,随其寺名,定川名为神泊川,山中有一泰山庙,后靠之山定名为泰山墩,山川得名,都以神为酋。
1957年,庙后山腰处出土古墓一座,用砖修成,里有两砖书墓志:是吕博野之子吕弘宾之墓,子孙都是刺史。时间为久视二年正月十七日(武则天年号),据传说记载和出土文物结合考察,庙建于大唐或许不讹。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地震山崩,庙宇全毁,山川错位,北水南移,风景破坏。雍正十年(1732年)名士高成沧、王师文等人筹资重建,新选地泰山墩下老牛嘴落脚的四瓶地方的一瓶之上,耗时12年。到乾隆八年(1743年)竣工,法僧照秀在乾隆十七年(1725年)立石碑以记其事。又成为一隅之宝梵。同治七年三月,叛回马化龙和河州马占高部众,在寺住栖月余,大钟打破,花木损半。临走时,大殿、钟楼、献殿、僧房等都被放火烧光。延至光绪十年(1884年)下王家名士王继纲和王瑗等人,倡众再次修建大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王璪等人修复了毁而未修的其它庙宇。
庙内一柏参天,一石座地,有如、圣、阎泰、娘娘、韦陀殿森严。传言:有一人在兰州烟房做工,谈到法海寺胜景,其中一人听得入迷,问有多少庙宇,答:僧用吃饭锅四十一顶,其僧不知多少,庙有一百一十六座。那人惊叹曰:胜过五泉山矣。那人出于好奇,专程来到这里观赏,一见后虽然景色佳丽,远没有听说的那样壮观,不过巨柏一棵,石碑一甬,六座庙宇,下有四石顶一锅而已,还有啥多的呢?答:对了,怎么不是一柏一石六座庙呢?四石一顶锅么?庙宇座落在北山脚一瓶形坪上,一进三门,第一进,亭子式四坡水八字粉墙,中间三开户山门,进门过土筑桥而上至戏楼场中,戏楼背山门而向北,出角架斗,飞檐走兽,画栋雕梁,粉墙画壁;第二门是牌房,牌房两侧有官房两座,接待官家看戏所用。进门是僧院,东西僧房两排是僧人住房;第三门是钟鼓楼门,又高出僧院一台,大钟悬挂高层,进门迎面关帝庙,左侧泰山庙。
绕关帝庙再进,成了四合院,四庙对面,正殿释迦如来佛,东侧子孙圣母,西侧五阎君,南韦陀佛,其塑像多不能述,只大殿能知名的是一佛二菩萨,立班站帅的、悬塑传列的、不知多少,各庙都存与本神有关的壁画,关帝庙上还画有长安八景。全屋高脊扣瓦,飞檐走兽,雕梁画栋。人若一游,不觉肃然。记事牌不知有多少。记事牌1958年办食堂全做了锅盖,谁都没有记下上面写的是什么,只记得大殿檐柱上镌刻对联一幅:“川漾神泊三枝柳自波上出,寺名法海九品莲本海中来”。其它联语还有:“巨柏参天立院看佛殿,老椿雄伟站岗把山门”。“寺后槐林遍山坡,殿前紫荆倒挂钟”。“满院桃杏千柏柳,山门并立二老椿。”
时至民国九年(1920年)又一次地震,钟楼、戏楼又塌,各庙被毁,虽经高爵、王正堂等人组织修补,但原貌未复。民国二十年(1931年)戏楼建起。三十一年(1942年)钟鼓楼修成。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定期庙会,参观游赏做生意的,每天数千人。
佛事范围达到四十八庄口,一千一百多户,六千多人(属秦安、通渭两县)。
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宇折除建了学校,戏楼修了公社仓库,树木只剩十棵柏树。
庙内现存大柏树一棵,小松树九棵。大殿一座,改用教室后,因失修成危房而放弃。钟鼓楼已维修。1982年建起了戏楼。石碑一面。庙址为学校所占用。
1987年后又进行了修复。2003年由社长冯守忠、副社长王宗武组织重建了泰山阁。有人这样赞大殿内景:“净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如来菩萨和情面善。十八罗汉身披着重铠铁甲,手握着利剑钢叉,头戴金盔,闪闪耀红霞,跨骏马,凌凌生海啸。雄纠纠兮,英风直奋,威凛凛兮,杀气横加,一心要与他人报冤家。”向上观:“山色晴岚景物佳,暖烘回雁起平沙;东边渐觉花供眼,南边早已草吐芽。堤上嫩柳尽藏鸦,寻芳信步到山家;陇上几树疏梅落,红杏枝头未着花。”看佛前:“金炉不息千年火,玉盏长明万载灯。”
附:法海寺建寺石碑序
佛图永固
邑北旧有法海寺,地势巍峨,树木森郁,诚历代之聖梵。宝刹一方之名胜也。据传创建於大唐或曰建自有元,然皆无可考。而附近居民祈祥恒于愆,顶礼恒於斯,肃冠裳而奉香火者,盖数百年之时矣。自康熙戊戌,地震山崩,覆压无踪,岂我佛地之无灵欤,故抑仰欲去旧以易新址耶。於是人心惶佛,势如迷津。佥议重建,艰於赀斧,邑名士高成沧等设立善会,王师文等奋力,募化四方,自雍正壬子年动工,乾隆癸亥落成。殿宇辉煌,俨然鹫岭之别境也。金身焕然,犹如现身之说法也。前后围墙亦皆加固,以成创阴阳高下,靡不按旧作,新窥之人心,犹多略而少,详比之当年,实无减而有增,慧灯常照,尤如万年之福台,法云广布,堪为一隅之宝筏。功既竣,王师文复念主持者,艰于养善,于丁卯年遂觅资买地,为寺院之基址,寺院外周围皆为主持之公地。事方成,复召其子生员王翼曰:善不可以独为也,予修寺买地,不过一时之借贷,岂可贪为己功。遂出其券,以与众共议,于是众等各输微资,永遣千秋,慈航普渡,此之谓矣。寺名法海,有由来也。会僧人照秀,不惮咸动,辛劳敬陈始末哉。立石以垂不朽,而求叙於予,予曰:是诚不可以不纪其事;并不可以不纪其人也。乃不避其词之陋,而为之序。
邑弟子,普睿觉龛天盥 南谨撰;通邑生员李文焕恤闇修氏薰沐谨书;邑生员王翼邻斋薰沐谨额时
大清乾隆十七年岁壬申秋八月吉旦。
同缘人:
高成沦、李秉 、令进文、王师文、高老军、高收才、李养凤、高具仑、高行奉、王克贞、王士元、高天寿、王明柱、王作魁、高增福、姬效先、王朝柱、黎民德、令进慰、高文才、高士仁、令进。高钓元、李潮用、李绪梅、高增义、高魁元、李二斤、高进福、王坤、高科奉、高进福、李余良、王相龙。同立石。
法海寺重修大殿塑佛记序
传言曰,大唐尉迟公在此设厂牧马,成绩卓著,唐王甚喜,遂令修建佛祖如来佛寺于正北山丽一圆嘴上。其下清水缓流,如潮似海,故以得名。清康熙五十七年,地震山崩,川河变形,北水南移,寺庙尽毁。雍正十年,名士高成沧等人,筹资复建寺庙于四坪上。有庙“一百一十六座”。同治七年又毁于叛匪。光绪十年由王继刚等人,率众重修大雄宝殿,及其各庙于此。代称一柏(树)一石(碑)六座庙。各庙出角架斗,画栋雕梁,高大雄伟,极为壮观。由千年古柏,耸立其中,参天蔽日繁茂异常。古三月二十八日为定期庙会。各地贤达,云集与此,各种交易,不亚于市。终因年久失修,破危不堪。今值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之际,其中热心公益之人,集众民之愿重整佛祖大殿,内塑一佛二菩萨,及侍童阿难等和主班十八罗汉并众多悬塑,龛数无奇不有。形态各异。为表记事,宜特述略序。公元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一日大殿维修。公元二零零一年润四月二十六日塑容。公元二零零二年三月二十八日记宣。嘴儿上郭文杰雕修,通渭县张宗义塑画,法海寺李中之撰书。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