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河沟摩崖造像—内江市—四川寺院
御河沟摩崖造像
御河沟摩崖位于资中重龙镇醮坛山村西北
王公带来福祉
相传御河沟叫五里长沟,唐朝中期,皇室动荡。李氏王族为避祸乱,逃至资州。资州城外5公里地界有茂密丛林、野兽出没、鲜有人烟的五里长沟,岩洞深邃,可以藏身。李氏王公便率众仆若干,逃到这条长沟搭舍修房,避一年而出,重回长安握重权,不忘资州的“夹皮沟”,便着官吏取名御河沟,3年不征当地民众赋税。人们为了纪念带来福祉的五里长沟,从唐光化二年,便在王公栖身之地修造佛像。并以王公为原型,造了一座右手托珠宝、左手提官印的巨大佛像。传说可以保佑前来的朝拜善男信女,想发财就拜右手、想当官就拜左手。此后,至宋中后期,御河沟两岸峡壁石上,共造100龛(现仅存97龛)、1011尊塑像。其中释迦牟尼佛、极乐世尊接引佛、毗婆尸佛、文珠、普贤、天王、地藏、飞天、护法、文臣、武将、十二园觉等造像,神态各异。
令人奇怪的是,御河沟从头到尾没有当地群众居住。问一位姓宋的当地群众,他说,一直有一个传说,不是洪福齐天的人,把房屋修到这条沟里,便会遭遇灭顶之灾。多年来,即使传说“道法极高的阴阳道士”也没有人看出这儿有什么可供人居的风水屋基来。行至谷中,便可看到一幢庙宇飞檐峭壁,掩在苍松翠柏之中。在30多米高的岩石中,到处嵌有摩崖造像。
潭中部岩石上,24龛袖珍小佛群飞逸凌波之上,身坐祥云,手持法盘,淡定静穆。在宽约10米的中部岩石中,颜体石壁文历历可识。内容大致是介绍整个御河沟造像的概况。文简而意赅,起源、盛况及寓意,均已说明。
水潭左部,4尊石佛背负霞光、立于碧波之上,仿佛佛法浩荡。最为奇特的是,水中石佛千年有余竟然没有被完全浸渍。除了人为因素破坏外,水中石佛与岩壁之上众佛形成呼应之势,显出天地人和的万世法度。
造像众多 摩岩罕见
穿过约60米的谷底,来到御河沟寺庙。寺庙当口,房屋紧锁,不见一僧一尼。经了解,20多年前来了一信徒,义务看护寺庙,人们不知其姓其法名,通呼其“傲颈和尚”。“傲颈和尚”在寺庙周围种些薄田薄土,维持生计。当地群众有感其诚,伺佛有心,多以粮油米面蛋肉相济。1973年,资中县将此庙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资中县人民政府又予重申,2007年被批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年前,“傲颈和尚”因病医治不及,魂归佛祖,御河沟寺从此无人看管,时有盗窃文物案发生。
在摩崖最左端,有两尊高佛。其中最大一尊佛有一头十二臂,左手执宝珠、法瓶、照妖镜、合什、抚膝、托器,右手握砚、托宝、提印、合什、抚膝、护瓶。造像流畅,神态端庄、寓意丰富。高佛之下,左右两边各有两小佛,神态敬畏,其中一佛仰望天上,与大佛形成鲜明的大小对比。
往摩崖中间看,发现大小神龛高低差乱别致,显出极丰富的造像艺术。经过千百年来风雨侵蚀,不少造像只剩下一种大概的写意,面部特征已经模糊不清。行至摩崖中端,兀自突显如来巨佛,约20米高。如来左右,各有8尊佛陪供,彰显佛法无边的威严。
据观察,整个摩崖约50米长,正处于御河沟中端。要再往外行二三百米,才有一张姓人家。当地群众说:“西岩摩崖造像题材丰富,是资中四大最为幽深的峡谷之一。”资中文化部门人士说,御河沟是资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石壁夹道、如城如峡,资中四岩,此最幽深”的美誉。
走出寺庙,感叹资中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的同时,却又惋惜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竟然没有安置一个专人看管,文物常被破坏或被偷走,实在不该。由于谷沟深长,小路崎岖,要把此处名胜打造成“大家闺秀,尚需时日。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