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灵宝山石刻—广安市—四川寺院
邻水县灵宝山石刻简介
(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九六年九月十六日,邻水县人民政府公布:
“灵宝山石刻及古石桥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并在灵宝山麓刻碑《简介》如下:
“灵宝山石刻及古石桥,位于邻水县城东南近郊,面积35公顷,两水潆洄,山崖耸峙,人文景观遗物尤丰。现存石刻遗址及宋代前后三座石桥,十一幅古人题刻,两龛造像,富有研究古建筑、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历史价值和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热情的深远意义。”
这之前,一九八八年九月十日,邻水县人民政府公布“灵宝山石刻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000年二月二十五日,广安市人民政府又公布“灵宝山石刻及古石桥”为“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一、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四字,位于原灵宝山庙前右侧小河中一块长6米、宽1.4米、厚7尺的斜竖立的大石上。每字楷书盈尺,笔力遒劲,旁有“山阴胡延潘题于乾隆五十年(1785)岁次乙巳仲春”的落款。
二、流觞曲水
这四个字位于庙的对岸石壁上方,长7米、宽1.6米,横排行书,每字两尺见方,落款为“山阴胡延潘题”。
石刻右方有小字说明:“乾隆乙巳暮春,偕山阴廖六云、觐县林兰谷、归安吴希颜、开泰王光泗、山阴平天劈、潼川李南台、阆中马中之、三台李锦岑,本邑甘慕屏、廖亮工、僧永达,会于兹山,效侪禊事,觞咏终日,缘名下七,伙难兴致,勒此以志一时之胜”。落款左边还有“监工道廖六云”数字。
《邻水文史资料》第一集中第192页,程志伊老先生《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邻水城南风景胜地灵宝山残存石刻记实》一文中,称“此四字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左右‘邻水知县’‘江有本的手笔’”。我认为他之所言欠妥,因为胡延潘的题刻说明中,同行人员均已列名,并没有说江有本知县与他们“同游”。
据甘家斌撰《邻水县志》卷四第22页记载:“胡延潘,浙江山阴人,监生,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邻水县典史”。江有本则后一年到邻水任知县,虽同一时期来邻水从政,可能此次没有“同游”。如果“同游”,典史断不敢自署大名而置知县大人于不顾吧?
三、爱此山川佳
这块长7米、宽1.5米的五个巨大古朴端凝的楷书石刻,是嘉庆二十年“顺庆郡守金齐阿题”,“邑令吴秀良书”的。旁有序言道:
嘉庆甲戌,恭膺简命,来守果州。越明年,乙亥(1815)夏,因按临州县,至邻山明府,吴君谓余曰:“县城之南有流池者,景色颇佳,有前令题咏勒石,盖往一观。”
余欣然从之。至,则见其林密翠耸,溪流浩瀚,而周环皆山,中有溪流,水声潺潺,优雅奏焉。余玩之不胜留连。吴君见余之欣赏,请留数字,以示将来。余曰:“爱此山川佳。”以志一时之游兴云尔。
四、欣於所遇
就是这个吴秀良,他帮郡守写毕,意犹未尽,不久又来此游玩,并在其下右侧题了“欣于所遇”四字,不过要比郡守的题刻小四五倍,落款是“嘉庆乙亥仲秋,吴秀良”。
据旧县志记载:吴秀良,字肖生,安徽全椒人,乾隆甲寅(1794)举人。嘉庆十八年(1813)来邻水任知县。其为人慈惠廉明,爱民如子,待士如宾,善书法,订有《初学举隅》示士。邑人称颂“政平刑清”,广安士民颂其“父母孔迩”。曾捐资修文武庙(鼎屏小学旧址),银鼎山亭阁及城西北隅炮台。去任时,万民阻道,俱携手泣别。继升成都府知府,广东省高连道“。(见甘家斌《邻水县志》卷四第20页)
五、别有天地
崖壁最高处,有笔形飞动的横幅石刻“别有天地”,是“民国三年(1914年)冬月”“皖南张佩绅题”的,时序稍晚。。
六、天然图画
河口山腰,还有“光绪丙申(1896年)仲春”邻水知县“洛城李延锡题”的长4.2米,宽1.2米,
横幅楷书“天然图画”。
七、笑佛及其下石刻
沿小河边上行百余步,岩壁上雕刻一尊弥勒佛,高约七尺,面向古庙,张嘴大笑,香火最旺。据《邻水县志》记载,这是光绪十四年间(1888)邻水知县管作霖,字惠农,主持修凿的。他居官镇静,务持大体。不但富有政绩,且嘉惠邻人很多。
石佛两旁,有嘉庆年间刘氏信士所做的献词:
“楚南邻邑弟子刘万儒缘同张、黄氏,男刘邦荣、邦彦、邦衡、邦振,孙继尧、继昌敬修”。
石佛之下,依次有光绪戊寅年谷旦楚黄陈映藻、朱廷俊题的“山水有清音”、光绪戊寅元旦江有福题的“正好旁佛修行”,字体一尺左右,均为正楷。夏秋雨季,常被洪水淹没。
八、还我山河
这幅长4米、宽1.2米的楷书石刻,在原庙址后上方石壁上,非常醒目。上款是:“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二月,欢迎抗战军人陈绍堂先生便道游此志盛”,下款是“县长张德敷题”。
陈绍堂,邻水王家乡人。他步卒出身,作战英勇过人,曾随李家钰一起出川抗日,历任旅长、师长、代理军长等职。1944年5月,他同李家钰率部队阻击日军追击,掩护第三十九集团军司令部撤退,在陕县秦家坡遭到数千日军骑兵的突然袭击,他与李家钰等一大批官兵为国捐躯于河南抗日战场。民国政府特发褒扬令,入祀忠烈祠;四川省政府及邻水县政府还为陈绍堂开了追悼会,以致悼念。
九、灵宝霞晖
河口右侧半山石壁上,四个雄浑工整的“灵宝霞晖”四个大字尤为醒目,是众多石刻中的佳品。惜其左右题刻落款说明无法看清楚。
十、石刻诗二首
庙后半山腰,一块巨石内侧,有“孚瑜达玉忠题”刻古诗两首:
人才搜更出,山亦与之同。
雪惊鸦髹绕,云拂雁齿通。
楼台弹指现,世界俗情空。
爪印摩岩字,他年袖拂红。
二水兰山异向科,骋妍抽秘尽骈罗。
松稀待补云来往,峰隐斜窥月少多。
花压雕栏飞蛱蝶,诗惊怪石吼鼋鼍。
苦吟入定僧同癖,墨洒苔芩盾鼻磨。
灵宝山部分石刻
吟咏灵宝山的诗小集
重游灵宝山祓禊诗
廖寅
奇峰叠嶂拥灵山,断石危岩山水环。
卮泛绿醅香满涧,树拖青黛绕前湾。
遗风远绍同今古,祓禊重游其陟攀。
词客骚人惊落笔,诗传雅响水潺潺。
廖寅,字亮工,号夏堂,邻水板桥乡人。乾隆乙卯(1795)礼闱大挑一等,官至两淮都转。他历仕之日,公余时间,每每手不释卷。辞仕回乡后,更是勤奋不辍,著述颇丰,曾于道光元年(1821)聘修《邻水县志》。他这首诗,雅人深致,热爱家乡之情溢于言表。同时,这还是一首绝妙的回文诗,把它倒过来读,仍是一首清新的七律:
潺潺水响雅传诗,笔落惊人骚客词。
攀陟其游重禊祓,古今同绍远风遗。
湾前绕墨青拖树,涧满香醅绿泛卮。
环水山岩危不断,山灵拥嶂叠峰奇。
春游灵宝山
唐世政
深幽曲径鸟相呼,勒石“天然好画图”。
一掷儒冠来小住,涓涓流水胜仙居。
春游灵宝山
骆首荣
为偿夙愿赴灵山,浅绿盈野意盎然。
溪流潺潺壮砥柱,峰跃巍巍映鸣泉。
石刻昭目驰遐思,华章感人慕古贤。
天然图画惊俗念,潜心一游形自惭。
咏灵宝山石刻
伍明泽
五马归槽拜弥勒,三桥躬迎天下客。
还我山河真面目,大国遥指太虚曰。
关门石锁蛙鳖龟,沙埋尚头石棺灭。
爱此山川佳人丽,中流砥柱惊涛拍。
二水三山祥云绕,花压雕栏舞彩蝶。
流觞曲水人亦醉,灵宝霞辉透天阙。
欣於所遇哑然笑,别有天地堪一绝。
(以上四首录自《邻水文史资料》第七集《腾飞的邻城》第231、234、241页)
游灵宝山遐思
包述安(2006·9)
灵宝菩萨灵,香火似游云。
石刻传千古,开发添锦程。
高楼耸云端,车辆穿梭行。
笑迎中外客,聚散古今宾。
注:灵宝山现在位于汉渝高速公路与沪蓉高速公路邻水交汇处,县城工业开发园区旁,占地35公顷,两水汇聚,山崖耸峙,人文景观丰厚。现存十一幅前人题刻,两龛造像,寺庙遗址尚存,三座宋代石桥尤在,是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距邻水县城25千米的城南镇境内,有一处旅游胜地名叫灵宝山。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灵宝山,除了石刻,两山树木葱茏,还有古庙的断垣残壁。后来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到20世纪90年代就只有几棵小树、几笼本地竹子,小庙荡然无存。值得庆幸的是刑棘荒草中多数石刻残存,引人注目的有:河中长6米、宽1.4米的方式条幅“中流砥柱”;河岸悬崖壁上长7米、宽1.5米的横幅“爱此山川佳”;绝壁上长7米、宽1.6米的横排行书“流觞曲水”;悬崖上长4.2米、宽1.2米的横幅“天然图画”;一尊2米高的弥勒佛像,还有一些诗、对联等。尤值一提的是长4米、宽1.2米的楷书“还我河山”,上款注“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二月,欢迎抗战军人陈绍堂先生便道游此志感”,下款为“县长张德敷题”。陈绍堂是邻水县王家镇人,历任国民党军队旅长、师长、代理军长等职,率部出川抗日,在抗日战场上同日寇作战时为国捐躯。
宋代古石桥虽残破不堪,但尚可行人。嶙峋怪石、小桥流水仿佛 在默默地守护着这一旅游胜地,等待着向人们诉说它们的兴衰史。
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使灵宝山犹如枯木逢春,青春焕发。1996年9月16日,不仅是灵宝山的大喜日子,也是邻水县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四川省政府将“灵宝山石刻及古石桥”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邻水县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使灵宝山身价百倍,熠熠生辉。从此,灵宝山的保护、建设、宣传被列为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日程。县委县政府规划建设了灵宝山风景区,以其为中心,在周围建立了几十公顷(近千亩)麻竹园。目前, 达渝、沪蓉高速公路如两条巨龙在附近交汇经过雄伟壮丽的立交桥, 向远处奔腾而去;麻竹郁郁葱葱、漫山翠绿;附近的钓鱼庄、农家乐星罗棋布,拱卫着灵宝山这颗璀燥的明珠。随着新车站的建成和城市的扩大,县城距灵宝山仅1千米,使广大游人更加方便。节假日这里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灵宝山吸引游人的不光是它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便捷的地理位 置,更重要的还是它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邻水县志》记载:“距县城5华里的城南乡三合村灵宝山风景优美。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知县江有本在小西河底石上凿“卍”字。谕胡延潘题‘中流砥柱’四个大字,刻于岸上石壁。另有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知县吴秀良所书‘爱此山川佳’,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李延锡题‘天然图画’,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县长张德敷所题‘还我河山’等10余幅石刻。“灵宝山的建设大致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算起,迄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1988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后列为广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代名人咏广安》一书中有首描写灵宝山的诗。作者廖寅(1757-1825),他是邻水板桥乡人,廖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礼闱大挑一等,官至两准都转。现将他的诗抄录如下:
重游灵宝山祓禊诗(回文)
奇峰叠峰拥灵山,断石危岩山水环。
尼泛绿醅香满涧,树拖青黛绕前湾。
遗风远绍同今古,祓禊重游共陟攀。
词客骚人惊落笔,诗传雅响水潺潺。
诗写得十分精巧,作为回文诗,倒读仍是一首好诗。读了这首诗, 对灵宝山的奇峰、绿树、流水,有了深刻的印象,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确实是个环境清幽雅致、令人神清气爽的好地方。诗对石刻没有详细描写,但最后四句尤其是“词客骚人惊落笔,诗传雅响水潺潺“已告诉人们这里不仅有庙宇,而且已有精美的石刻艺术珍品。
灵宝山钟灵毓秀,还曾为邻水孕育过革命和文化。 1938年8-9月间,中共地下党员许建业(《红岩》中许云峰原型)、欧汝钦等人, 常邀请进步学生,利用星期天在灵活宝山庙中举行郊会,提出《读书与救国》等题目进行座谈讨论,每次开会都异常活跃,情绪热烈,还在这里吸收了一些人入党。1946年前后,邻水县有“邻风诗社“,由熊寿祺、苏雁秋、艾瑶森等组成。诗社每逢春秋佳日,组织成员在灵宝山溪泉林树之间聚会、题咏,被传为佳话。解放后熊寿祺曾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苏雁秋任重庆师范学校教授;艾瑶森任邻水中学教师、重庆江北政协委员,是名闻江北、邻水的书画家、诗人。
灵宝山,确实是怀古赏景、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好去处。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