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高峰寺—内江市—四川寺院
高峰寺位于小青龙河口与沱江汇合处,距内江市区东而约四公里的狮子山。始建于宋代,原名铁龙寺,嘉庆十二年间更名为高寺。寺院内高寺塔坐东向西,通高三十三点三米,九层、八面体、石结构,攒尖顶,极具镇“狮子”、锁“江龙”、兴“文运”之威仪。塔内有台阶五十又六级,可旋至五层。各层开窗,额上分别刻有:“百光天后”,“元始天尊”,“混元一气”,“西天自然”等石匾。进出处精刻二龙戏珠图案及文昌夫子楷书,外刻浸云镇山雨雄居胜地,内刻嘉庆十一年丙寅夏月吉日,来授文林郎知邑事徐丰题记。会真洞内刻唐十二进士石像,丹华洞内有石床,丹灶及石刻真人像,造迹犹存。
历史
位于挂榜山下游7公里的高寺山上。寺建于唐代,明清毁,清乾隆年间,现存摩崖造像百余尊,石窟2个,所塑梅山五弟兄,荷枪实弹,极有特色。塔居山顶,清代举人苏鸣鹤主持筹建。共8层,高约30米,每层分别圆雕元始天尊、臣光天后、文昌夫子等圣像。登高远眺,心旷神怡,为历代名人畅怀游驻,题咏之地。
高峰寺位于内江城南四公里的小青龙河与沱江交汇处的高寺山上,高寺山也有叫石盘山、狮子山的,此山突兀一峰、雄居独立、绵延数里。
此寺始建于明代,原名铁龙寺,明清之际烧毁,清代乾隆年间加以重建修复。历来游人赞赏,留有如明大学士赵贞吉的“翠竹贮密荫,练江号长春。芝田壤飞丈,莲海程生人”;御史刘养直的“……仙坛静寂寒朝霭,法界空明带久曛。……”;“古寺凌霄野蒙蒙,半山粟叶舞秋风”等等诗句。石壁上有摩岩造像大小上百躯。山侧有会真、丹华二洞。会真洞内刻唐十二进士石像。丹华洞内的祖师像,皆真人一般大小。衣纹线条流畅,风格迥异。洞内石床、丹灶,形迹犹存。原寺庙外还残存土地庙二处,系明、清建造。颓垣断壁中,尚有石碑两座,一是清代“乾隆五十四年”(1789)的重修殿宇记;一是清 代“乾降四十九年”的“万年琉璃碑”记。记载了重修殿宇及捐资事略。
高寺塔
如今高寺山上最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是清嘉庆十二年建成的高寺塔。塔通高33.3米,共九层,塔身为八面体结构,采用坚硬细腻的白石砌成。
高寺塔在内江市沱江左岸与三元塔隔江相望,空间距离约3000米。两塔同年修建。塔身系坚硬的白石建成,峙立于清流河注入沱江汇口处之高峰上,给人以“中流砥柱”之感。1992年9月11日,塔尖突遭雷袭,金属塔顶虽坠落,但整个塔身仍巍峨屹立高峰山上。高寺塔边就是高峰寺。
清嘉庆十二年建成。塔通高33.3米,共九层,塔中有56级台阶可旋转上升到第5层,塔身为八面体结构,采用坚硬细腻的白石砌成。塔居山顶,清代举人苏鸣鹤主持筹建。每层分别圆雕元始天尊、臣光天后、文昌夫子等圣像。登高远眺,心旷神怡,为历代名人畅怀游驻,题咏之地。其中有明、清游客题刻的诗句:“白云万片拥遥岭,岩洞花迷一径深。”“古寺凌霄野雾?,半山栗叶舞秋风。”明·刘养直的诗句:“鹤去尚余丹客洞,龙归犹视梵王宫。”明·杨一端题高峰寺联:“江流百丈牵山色;牧笛三横山陇头。”明·刘题高寺诗句:“万籁萧萧声入座,一江曲曲水流虹。”清嘉庆进士邑人王果,于重阳日与友人登游高寺题有诗曰:“九日喜新晴,双舟发汉城。五盘斜径险,三面晓烟横。水簇飞鸿影,云开弄笛声。山灵应羡我,草木亦含情。”里人有联云:“高寺白塔,无双福地;会真丹华,别有洞天。”近人王远成有联云:“碧水长沱,宝塔凌霄知寒
高峰寺
地址:四川内江市东兴区
电话:0832—2100110
手机:0832—8096128(住持)
邮编:641100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