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药师岩石窟—成都市—四川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4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药师岩位于大邑县斜源乡盘石村境内的凤凰山凤凰禅院背后,所以又名“后岩”。海拔780多米,距县城约15公里。其地奇峰矗立,石径悬空,赤水环绕,群山叠翠,自唐迄今,誉称“奇绝”。造像刻于红砂岩石上,无中心柱建筑形式的群雕,以主龛造像为药师古佛得名。据药师佛龛左壁石刻碑文《大像记》记载:药师佛像始刻于唐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距今1148年,比四川大足石刻早55年。唐代以后,五代、宋、元、明历代都曾增刻,特别在明代嘉靖年间,对摩崖石雕像进行了妆修。因此,药师岩摩崖造像经过了自唐代迄至明代七百余年不断的增刻、妆修,形成了它的宏大规模,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从药师岩山麓沿石级而上,迎面岩首刻有丈许长的“飞凤山”三个笔力道劲的大字。向左拐,右壁上刻有两尊大佛。过石门,即可见右侧岩壁上刻有上千尊雕像,这就是著名的药师岩摩崖造像。正中的主龛为药师佛造像,保存完好;右边各龛为释迦佛、观音和罗汉造像。这些龛的造像较多,也保存比较完好。左边数龛,损坏较大。有的仅遗残迹。苏子瞻、黄鲁直、佛印三像,头部已被打掉。往后,又有一道石门。进石门,有两龛造像分上下两层,相距约十丈,岩壁凿满佛像的雏形,规模不小,但皆未完工。
  由此可见,药师岩摩崖造像规模是比较宏大的。据调查核实的资料:整个摩崖造像全长150米,共计15龛,其中包括未完成的两龛,共有造像1032尊。以造像的风格和碑刻记载,龛内造像有晚唐始刻的,也有五代、宋、元、明历代增刻的,多数造像都经过明代嘉靖年间妆修,所以,药师岩的摩崖造像,尤具明代石刻之风格。这些石刻不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也是研究大邑古代社会生活、建筑、雕刻和佛教史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药师古佛造像,是药师岩现存晚唐石刻风格的代表作品。佛像位于摩崖正中,头部长65厘米,脸宽42。5厘米,体态丰满,面部庄严慈祥,两目有神,鼻直口方,两耳垂肩,身披袈裟,手捧药钵(钵已不存),跣脚盘腿,端座于莲花台上。坐身高2.1米,肩宽0.93米,手长1.35米,莲台高1.6米。整个台座,下连山石,通高5.4米,系整块山石雕刻而成。左壁刻有古镜和尚,右壁刻有罗汉。龛顶呈圆形,装饰精美。其中有两个彩绘和浮雕结合的飞天,色、彩鲜明,造型生动,线条流畅,雕刻细腻,比例匀称。天衣随风飘扬,恍若飞燕凌空,其造型颇与敦煌壁画中的唐代飞天相似。
  药师佛龛右壁顶部镌刻有纪年题记:“春,易氏等喜拾资财,妆镌药师古佛。大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岁次壬戌八月吉旦。”根据上述《大像记》和这一题记以及其艺术风格看,可以认定药师佛造像刻于晚唐无疑,后经明代增饰。这一石刻艺术精品,经历了一千一百余年的沧桑变化,保存到现在,真是难能可贵。
  在左边刻有子瞻(苏东坡)、鲁直(黄庭坚)、佛印(江苏镇江金山寺僧)三人雕像的石框上,刻有“子瞻、鲁直、佛印遗像脩能藏”十一字。据此可知,三人的造像是由修能和尚经手勒石的。从三尊造像的造型来看,都具有个性鲜明、身躯适度的宋代石雕艺术风格。
  药师岩为数众多的明代妆镌造像,布局紧密,刀法纯熟,繁简合宜,带有浓厚的民间艺术特色。不仅有药师佛、释迦佛、观音、罗汉等佛教造象,还刻有民间故事、生产与生活场面,如唐僧取经、打虎、捕鱼……等,人物形态各异,互为呼应,生动有趣,它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药师岩保存有不少历代碑刻题记,为研究药师岩摩崖造像形成的历史沿革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又记录了这里风景幽美、山势奇绝的历史风貌。
  在摩崖的右壁上,刻有几行题记。其中略谓:自唐光启四年(公元888年),住持僧曾会同乡人于岩路两旁和石龛周围栽种松树、红白合花等花木。所以得知在凿摩崖造像后的51年,寺僧已在此种植花木,把这个山势奇绝、风景幽美的胜地,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彩了。由于这里风景幽美,山势奇绝,因而,自唐宋以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学士、骚人墨客,争相来此游览,对药师岩的景物极力称赞,留下了不少的诗文和题记。北宋文学家、画家文同(与可)于皇祐年间(1049-1053年)摄大邑令时曾来此游览,并赋五律诗一首:“此景又奇绝,半空生曲栏。蜀尘随眼断,蕃雪满襟寒。涧下雨声急,岩头云色乾。归鞍休报晚,吾待且盘桓。”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眉阳程绩又经手把文同此诗勒石,并写有题记。文同诗和程绩的题记现仍保存完好。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他题为《南津胜因院亭子》的长律中写道:“南江平无风,如镜新拂拭。渔舟不点破,潋潋千顷碧。兰干西北角,云散山争出。披沲兢南走,翠入窗户窄。江南不世情,作意娱此客。岂无尊中酒,豪饮菲宿昔。明当还成都,层土埋马迹。后岩在眼中,飞去无羽翼。”他的诗注中说:“后岩在凤凰山后七、八里,山水亦奇绝。”
  在众多的题记中,还有下述一则有趣的记载: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在邛属碧光台读书的三个临邛学子,一个叫玉房杨俊,一个叫墨仙刘之长,一个叫丹房杨伸,他们三人趁着明媚的阳春三月,载着美酒佳肴,跋山涉水,折入药师古岩。三人横览群山,见层峦叠障,雄奇万端,加以泉声清脆悦耳,濛濛细雨沾衣,更觉怡人情意,不禁惊叫欲绝,乃借得禅床一角,听一夜瀑布而去。这段记载,反映了历代游人喜爱飞凤山景的奇绝和当年游历此地时的心情。至今读之,亦颇引人入胜。
  此外,还有宋代成都李昌存、眉山史伯高、丹棱李淑可、济南庞仲昂、明代嘉靖年间洪深、清代许考义等人均有游览题记存于石壁之上,从不同角度赞扬药师岩奇绝的景物。这里除题记外,原有两副石刻的对联,其中一联为江苏宿迁县人蔡鼎镇所撰书:“石云和梦冷;花气逼泉香。”另一联为洪雅祝之至书:“洞开佛骨山吞月;法护龙泉雨落花”。联文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药师岩优美的自然景色。
  药师岩至今还保持着野趣、古趣、雅趣兼备的特色。每年一、六两月,游人众多,最高日达一千多人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药师岩石窟,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城二十一公里的西北山区飞凤山,山势奇绝。岩上有十五窟,三十五龛,大小摩崖造像一千馀尊。据考证,药师岩石窟始建于晚唐开成二年,距今一千多年,比建于公元八九二年的大足石窟还早六十多年,是难得的唐代造像精品。但这一艺术的瑰宝大多鲜有人知。

  在四川省大邑县飞凤山一带,山民们口中世代相传着一个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从前有师徒两个神手石匠约定在同一个晚上,两人分别开凿药师、佛子两个石窟。哪知到了半夜,徒弟发现自己的工程进度远远不如师父,其艺术造诣也难与师父匹敌,便假作鸡叫打扰师父。这一叫不打紧,惹得村鸡尽啼,声震山谷,师父误认为已快天明,乃仓皇停工离开,留下两窟未刻完的佛像。第二天早上,父老乡亲惊见满山石窟雕像,以为是神仙雕刻。

  如果驾车,从成都市城区出发,沿着成温邛高速来到大邑县,到达县城,沿大双公路,出阝江镇,到达高坝村,就来到了飞凤山的山脚下。

  飞凤山属邛崃山脉边缘与成都平原交界的丘陵区,距大邑县城二十一公里。山间道路上,山峦叠嶂,森林茂密,河水清澈。药师岩就在飞凤山的半山腰上,路很好走,都是由条石铺成的梯子..。

  沿着曲曲折折的石级而上,闻着山间绿树青草散发出的清香,经过三十多分钟的跋涉后,药师岩终于出现在了眼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悬崖上镌刻的「飞凤山」三个雄壮浑厚楷体大字,这几个大字为清代翰林伍嵩生所书。

  药师岩的石刻塑像群,在半山腰上的峭壁之上,密密麻麻的摩崖雕像,占据了整个山壁。令人叫绝的是,雕刻这些石像的工匠们,在峭壁上开出了一条长一百五十多米的回廊,回廊上还建有房屋、亭台、门洞。

  摩崖正中是药师佛造像,只见佛像体态丰满,两目炯炯有神。这个石龛顶呈圆形,装饰精美,有彩绘和雕刻结合的一组飞天。同时,药师佛龛石壁顶部镌刻有纪年题记。

  药师佛造像是药师岩现存唐朝石刻的代表作。而整个药师岩以主龛造像药师佛而得名,全长一百五十米,分上下两层,共十五龛,三殿一洞(观音殿、药师殿、老君殿,黄姑洞),有各种造像一千零三十二尊。

  在山间岩缝缓缓行走,药师佛像主龛左边刻有苏东坡、黄庭坚、佛印三尊造像。目前,药师岩现保存有不少宋、明、清代碑刻题记和诗文。

  据药师佛龛左壁石刻碑文《大像记》,药师佛像始刻于唐开成二年(公元八三七年),距今一千一百多年,比四川大足石刻早六十五年。药师岩雕像群,在晚唐、五代、宋、元、明都有增刻。

  为什么大山之中出现这么个药师岩,会雕刻药师佛呢?现任大邑县斜源镇副镇长孙正勇认为∶这块土地上自古以来都以盛产中药材而闻名于世,药师岩的出现,与当地满山遍野都是野生中药材以及自古以来当地人对中药材的种植期望有关。

  目前,差不多家家都种植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药师岩周边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药乡了,名贵的中药材杜仲、天麻、黄连在这里满山遍野都是。目前药师岩周边已形成近五万多亩天然和人工中药材基地。

  目前,药师岩一带在旅游接待方面还非常欠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四川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金堂县古天宫寺—成都市—四川寺院
下一篇:没有了!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