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宝顶山摩崖造像—大足县—重庆寺院
宝顶山摩崖造像
位于重庆市大足县。1996年,石门山摩崖造像归入本保护单位。宝顶山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山峦峻秀,岩谷幽深,又名香山。摩崖造像为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公元1179—1249年)作品。共有石刻13处,造像近万尊。民间有“上朝蛾眉,下朝宝顶”之说。马蹄形山湾大佛湾有31幅大型造像,高浮雕,宽画面,有著名的释迦涅槃圣迹图(俗名卧佛)、释迦降生图、千手观音像等,为了解和研究宋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石门山摩崖造像位于县城东14公里山上,为佛道儒三教兼容的摩崖造像章,共有造像12龛窟,造像千余躯。开凿于北宋绍圣元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间(公元1094—1151年)。其中“观音变相龛”刻有无量寿佛、夹持观音、如意轮菩萨及五身观音像。“三皇窟”道家造像,人物穿北宋冠冕,其他龛有孔子、老君、圣母等造像。
中国南宋佛教石窟寺。在四川省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宝顶山。以大佛湾为主,包括小佛湾、广大山、龙潭、松林坡等处。凿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 (1179~1249),历70余载。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顶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东北约15公里处。
佛教徒朝山进香。有的说法,宝顶山石刻造像始建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止于淳祐九年(1249年),前后历时70多年,是南宋的著名僧人赵智凤所主持营建的“密宗”佛教的道场,共有石刻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的规模最大。
宝顶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东北15千米处,与北山摩崖造像等一起,统称大足石刻。宝顶山石刻造像10000 多尊,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四周附近都有统一安排的造像:东有倒塔、龙头山、殊始山、黄桷坡;南有高观音;西有广大山、松林坡、佛祖岩;北有岩湾、龙潭、对面佛等,共计13 处。其中以大佛湾造像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全部造像均刻在东、南、北三面的悬崖上或石窟中,共31 幅大型雕像。另有记载宝顶山造像的由来和佛教密宗史实的碑刻7 通,舍利宝塔2 座。
大佛湾是一马蹄形山湾。在长约500米、高约15—30米的崖壁上,雕刻大小造像万余躯。另有记载宝顶山造像由来和佛教密宗史实的碑刻7通,宋太常少卿魏了翁等题记17则,舍利宝塔2座。
大佛湾石刻造像依山势崖形雕刻,浮雕高大,题材广泛,龛窟衔接,布局严谨,整体感强,气象壮观。佛像构思新奇,雕刻技艺娴熟,世俗色彩浓郁。内容多属佛经故事。石刻珍品比肩接踵。主要造像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释迦涅圣迹图”、“父母恩重经变像”、“地狱变像”、“圆觉道场”、“牧牛道场”等,形象逼真,寓意深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家拨专款对宝顶山造像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在大佛湾增修了护檐、保坎、围墙和栏杆等,开凿大小排水沟2条及增建“牧牛图”保护亭。70年代,对石刻保护区的“圣寿寺”、“万岁楼”等进行维修,对“涅槃像”前的十大弟子、“毗卢洞”、“圆觉洞”、“牧牛图”等部分造像进行修复和粘接。80年代,实施“地狱变相”危岩的归位与粘结锚固,还对“毗卢洞”、“地狱变相”进行了化学灌浆加固等。
1956年8月16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