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祖越寺-鞍山-辽宁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8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祖越寺简介
  祖越寺位于千山北沟峰峦叠翠的北山坳谷中,殿宇与自然景色深然一体,一道高10余米,长50余米的石墙,将坳谷口闸住,形成石土垫平的庙基地,该寺共有七幢建筑,394,9平方米,虽经多次修建,仍带有明代建筑风格,显得庄重雄浑,古风浮厚。殿宇北是雄伟的弥勒峰,两侧伸出小山脉骨,将祖越寺入胸前,形成弥勒捧古刹的巧妙构图。东为亭阁飞古塔飞密松、西为古松托起的悬崖,前有亭塔相峙,天作人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
  祖越寺是千山五大禅林之一,前身为灵岩寺,始建于唐代,相传在建寺之时,恰逢佛祖经过此处并长住于此,为寺憎出谋划策,直至寺成方飘然而去,为了纪念佛祖,起名为祖越寺。从遗址看,大约有60余幢庙房,清康熙六年,道教传入千山后,祖越寺范围缩小,屈居五大禅林建筑规模之末,但近年来曾在旧址中发现较大彩雕石栏板望柱莲花佛座和残缺的石碑头等遗物,也很有收藏和研究价值。
  祖越寺苍松四合,峭崖壁立,四季景色俱佳,在山门之侧,有立于清光绪六年(1875年)的两甬石碑,上刻“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八个大字,相传祖越寺某大师在此讲经说法,因其知识渊博,佛法深重,竞讲得天花如雨,从长空坠落,金莲盛开,从地下喷涌而出,因立三碑,但据实记载,是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上天,天花纷纷坠落,祖越寺僧立此二碑,无非是宣扬佛门法力,增加神秘感。
  百丈深渊之下,则是另一个宁静的大干世界,沿着通幽曲径的小路,进入祖越寺,在苍松翠柏的环抱中,祖越寺建筑尽收眼底,庄严肃穆的法王殿依山向阳,正面供奉未来佛祖弥勒佛,弥勒佛是人间喜佛,在百姓心目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可以说人人朝拜弥勒佛,家家供奉观世音,即使对待一些不信奉宗教的众生。弥勒佛也会教导众生遇事忍大肚能容的精神。旁边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飞水天王、西方天王,因为四大天王手中持法器不同,保佑方众可以国泰民安,风调雨歹顷。又因四大天王可以净眼观看世间,惩治一些做恶的小人,所以有一句话说“劝君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灵”,就是被四大天王踩在脚下。
  在弥勒佛后方的是保护寺院的菩萨苇陀护法。很多寺院建筑都是法王殿在前,大雄宝殿在后,也就是这个原因。在法王殿之后的就是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横三式佛,即中间释迦牟尼,左侧南无消灾延药师佛,右侧南无阿弥陀佛。那么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佛教中至高无尚的教主,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他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生于公元前565年,与中国孔子时期同步, 他的思想很富有哲学道理,特别是他主张的和很多宗教也有相同之处的就是以善为本,那才是最难得可贵的,那左侧药师佛祖是保佑人的身体可以健康长寿,这也是每个人对自己和家人有一个美好的祝福和心灵上的寄托,同时朝拜阿弥陀佛也希望赴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可以万寿无疆,也不会进入六道轮回都能成佛。
  旁边房里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又称幽教主,但也不是我们所说的阎王爷,他也可以称之为大愿菩萨,因他 说过“度尽众生,方正菩提,地狱不空,誓不为佛”,所以,很多地藏殿里都摆着去世人的灵位和牌位,是为了超度灵魂所用的。
  站在院中,仰首翘望茫茫云海惊涛骇浪,那凌空而立的峻岭腰间,铭刻四个大字“独镇群岳”,据记载,黄帝自洛水取《河南经书》遍历天下,封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嵩山为中岳,恒山为北岳,衡山为南岳,后历蜀中,见青城山巍峨险峻,气势博大,便封青城山为五岳丈(岳父),一月之内群岳都来朝拜,因有独镇群安之誉。弥勒峰与丈人峰具取形式比其灵异也,所以当年巡辽侍御盛泰字在明隆庆二年(1568年)直书四字,经过地质风化与侵蚀,是何人所提已无从考证,意思是山之为言宣也,含泽布气调五神,即带着恩泽差遣五岳之神,也是源弥勒为五岳丈人之意,是丈人广施恩泽赐予群峰以宏大的气势,可想,昔日的祖越宏伟规模。
  祖越寺以它“莲花出天际,顿觉绝尘埃”的峰外奇峰,“山引楼台连碧落,佛阁高楼漂渺中”的楼台殿阁, “岩松宿雾常浮翠,石间流泉漾落花”的松石林泉,引来历代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为此纷纷踏至留下珍贵的摩石刻,每景每物都将为游人留下美好的回忆,正如古人云: “祖越多奇境,天工亦幻哉”。

 


 

  千年古刹祖越寺,与龙泉寺、中会寺、香岩寺、大安寺并称千山“五大禅林”,位于千山北沟峰峦叠翠的山坳中,进入千山之第一古刹。史料记载,祖越寺原名灵岩寺①,始创于唐代,相传建寺时有高僧传古祖师从寺经过,并讲经说法,讲法时有“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不可思议之妙景出现,至今碑记尚存,故改名为祖越寺。寺内现存唐缸2口,清康熙年间铸铁钟1口。祖越寺系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山风景名胜区唯一的一座尼众寺院。

  到了宋代,祖越寺已具有相当的建筑规模。至南宋与金朝对峙,金睿宗皇后(金世宗的生母)李氏出家为尼后(号通慧),居于此寺,大起浮屠,扩大了佛教的影响。从遗址上看,祖越寺的建筑曾经极其宏伟,大于现今数倍,有七个建筑群落,即振衣岗一带有三处,玉皇阁上下有三处,万佛阁有两处,四松亭前后有两处,三台上有四处,东台有一处,南山坡有两处,大约有60余幢庙房。

  到元代,寺院趋于衰颓,不少殿宇坍塌。

  明嘉靖年间,山洪暴发,祖越寺大部分殿宇被冲毁,只残留有玉皇阁、万佛阁。祖越寺高僧续澄住持,在殿宇毁坏严重,部分殿宇不存在的情况下,于隆庆六年(1572年)选址重修了殿宇,为祖越寺重兴奠定了基础。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寺僧普安又续建。

  清代康熙六年(1667年)之前,祖越寺的范围包括千山无量观上院、玉皇阁和罗汉洞等全部。康熙年间,玉皇阁、罗汉洞皆归道教,寺院范围缩小。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寺僧性云又主持重修,后经乾隆十四年(1749年)、道光四年(1824年)以及光绪年间相继重修,建有正殿、韦陀殿、胡仙堂、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客堂等共15间。解放前有地357亩,荒山地400亩,土改时将部分土地分给农民,寺僧靠农业生产维持生活。

  1966年1月,僧众集体去五龙宫,寺庙由千山管理所管理。同年8月祖越寺被砸,佛像经书被毁。1978年,千山风景区管理处重修祖越寺,在“文革”后首任住持亲慈尼师带领下,众尼节衣缩食,十方信众大力施助下,古刹殿宇得以重现辉煌。

  现大雄宝殿,供奉三尊巨大坐佛像,其身高皆2.8米,中间为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东为东方琉璃世界药师如来,西为西方极乐世界接引阿弥陀佛;有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日光遍照、月光遍照诸菩萨,东西两序为十六尊者像。大雄宝殿前为三洲感应殿,系天王殿,护法韦陀菩萨每天屹立在那里。门联写着“百万神兵护彼一人得道,三千大千世界看他谁肯参禅”,当代书法家温同春于辛未年荷月书,全寺房舍于1994年全部修缮一新。

  祖越寺殿宇与自然景色浑然一体,北是雄伟的弥勒峰,两侧伸出小山脉,将祖越寺揽入胸前,形成弥勒捧古刹的巧妙构图。东为亭阁、古塔密松,西为古松托起的悬崖,前是亭塔相峙,古木参天,曲水潺流的壑谷。清康熙帝在《祖越寺》一诗中写道“青山横古寺,羽旆陟层巅。地僻茅堂小,桥危石径穿。夏条含嫩叶,春卉发余妍。寂寞空林午,时间钟声传。”

  祖越寺风景点最早有十一处,即三台、鹁鸽崖、八宝琉璃井、来鹤亭﹙四松亭﹚、弥勒峰、一览亭、玲珑塔、正直松、双石塔、灵岩峰、无幢塔,其中以弥勒峰最为著名。弥勒峰由祖越寺大殿后拔起,近峰头处有一叠台,台上为峰头,呈椭圆状,南面是片陡壁,向外突出,成拱瓦形,由南向北看上如同弥勒敞襟露腹,故称弥勒峰。清朝进士王尔烈在《弥勒峰》一诗中写道:“弥勒高峰像宛然,袒怀跌坐众峰前。烟云久饫彭亭腹,文字谁劖混沌天。山半僧归犹喜客,松阴塌静且逃禅。午中一饭山蔬饱,乘兴还寻十丈莲。”峰南面陡壁上刻有“独镇群嶽”四个大字,铸于祖越寺后弥勒峰陡壁上,系明隆庆三年题,取于道家《玉匮经》,黄帝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之意。旁又刻有“含泽宣气”四个字,本春秋题词之说:“山为言宣也,含泽布气调五神也”,即弥勒垂腹之意。

  弘教法师接任住持后,积极建设寺院,力求使寺院的发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满足现代人对佛教信仰的需要。她依托千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利用祖越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极宣传弘法利生,使得古老的祖越寺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尼众道场。

  在发展寺院的同时,弘教法师不忘提高自己的佛学修为,严持戒律,勤加修持。其佛学造诣得到了众多高僧大德们的肯定与赞扬。

  ①注:2003年千山风景区内在祖越寺附近新修一寺院,取名为灵岩寺,此灵岩寺,非彼灵岩寺,与祖越寺没有历史关系。

  祖越寺
  地址:鞍山市千山乡风景区
  电话:0412-5412179
  邮编:114044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