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大护国寺—衡阳—湖南寺院
衡阳市大护国寺
现在只保存了小小的一间山门了。门上“大护国寺”四字的匾牌是新换的,。山门也就是大寺的正门正寺。
石鼓大护国寺:与吴三桂到底有何关系?
■本报记者 罗文鹏
元月初,天气晴朗的某日。在合江套派出所所长王海兵的引导下,记者来到了七里井路的大护国寺。
一间青砖灰瓦的古旧房子,孤零零地立在小山坡下的土坪里。一辆崭新的蓝色小车停在门口,车主是一位年轻女士,她把车门、引擎盖全都打开,等着寺里的住持慧空和尚为新车“开光”。70岁的慧空在车四周转了一圈,一边往车身内外撒播祈福的水滴,一边口中喃喃有语。
吴三桂建造了大护国寺?
只有一间青砖灰瓦的古旧房子,门楣上却架着一块崭新的牌匾,上书
“大护国寺”几个字。慧空说,几年前,门匾被博物馆取走了。寺门两侧的对联也是写在用水泥粉刷的门廊上:“门枧江霞襟带一泓湘水,山连岣嵝屏翰七十二岳峰。”
佛像旁,一根廊柱的表面似乎已经朽烂,被铁皮包着,在香烛烟与火的熏陶下露出与其它廊柱一样暗灰色,用手指敲几下,发生空洞暗哑的声音。抬头往上看,从屋顶缝隙中射进来的太阳光照在瓦片上,还显示出几分新色。
14年前,慧空从常德云游至此,初来时的护国寺比现在更破,几年后情况有所好转,他便把大护国寺重新修葺了一番,但还是保存了寺庙的原貌。
慧空是冲着大护国寺的名号来的吗?他立即回答说,不是,留在大护国寺纯属缘分所致。
一位当地的老人曾告诉他,“历史上的大护国寺依山而建,规模庞大,面积有100多亩。”慧空被告知,寺庙两边的厢房曾经被湖南大学和光大中学临时当作校舍使用过,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古寺被毁掉了,现存的只是原大护国寺的山门。
“以前还有人给过我一份资料,里面记载了这座寺庙是始建于梁武帝时期,元朝的时候曾被战火烧成灰烬,后又屡次被战火焚毁,又不断地被重建。”但慧空也讲了另外一种传说,当地的老年人说,该寺是吴三桂建的,它原来不叫大护国寺,明末清初被战火烧毁,清朝顺治时开始重修,历时34年,到康熙四年才修好。
那位告诉慧空大护国寺历史的老人已于2年前去世,而年轻人对这段历史早已茫然无知。那份至关重要的解谜文献,也已经丢失了。这座古寺里,除了青砖、灰瓦、佛像和雕梁、廊柱,也再找不到可以求证自身身份的碑记、砖刻等任何一种文字记载的痕迹。
当年,寺内的古樟被“国军”砍去修草桥
慧空说,当时,大护国寺拥有整个生产队的田地,
82岁的谭毓成则更确切地说,“以前,大护国寺吃300租。”古代地主向佃农收取租税,多少亩田就要收取多少租,这里的“租”或可理解为“一石租”,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10亩、15亩为一石的,也有以1亩为一石的。由此可以肯定的是,古时大护国寺所拥有的“香田”面积是大于或等于300亩的。
谭毓成家离寺庙不远,他坐在门外靠背椅上静静地晒着太阳。一旁的妻子谢应桃则跟记者说,小时候,算命先生说谭毓成活不长,要去庙里当和尚才能消灾弥祸,于是家里人就把他送到了护国寺里。于是,他现在成了在世为数不多的历史亲历者了。
“我是民国36年(1947年)6月进入大护国寺,民国38年(1949年)正月就出来了。”谭毓成清楚地记得年轻时曾在寺庙里“修行”的3年。说罢,他满经风霜、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过不惯寺里面的生活就还俗了。”21岁的他,此后便在寺庙外结婚生子,并一直健康地活到了现在。
“解放前,寺里有3个和尚,一个是方丈,解放后不久去世了,一个是俗姓陈的和尚,后来还俗参军了;还有一个留过洋的和尚,叫做王方德,来衡阳前在北京的大学里教佛学。”谭毓成说,“王方德2年前已经死了,生前就住在河那边,那个参军的和尚后来好像还当了官,前几年来到寺里看过几次。”
谢应桃对大护国寺曾经的盛况还有清晰的记忆。“当时从这里到南岳共有48座毛庵(方言,寺庙之意),大护国寺就是第一座,它还有一座牌楼。走向大护国寺的路上,左边是樟树,右边是松树,古树遮天蔽日。”她回忆说,日本人攻占衡阳的时候把草桥炸毁了,民国34年(1945年)国民党军队就在大护国寺里砍伐古樟树去修桥了。
到底是哪个明桂王建了大护国寺?
大护国寺真的是吴三桂在衡州称帝时所建?它在历史上真的如传说中那么规模宏大?
传说终归只是传说,要想得到真实的历史,还需文献的考证。现大护国寺位置在古衡阳县境内,要考证历史,还需从《衡州府志》和《衡阳县志》中寻找答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记者在市图书馆珍藏的乾隆版《衡州府志》和同治年间彭玉麟主修的《衡阳县志》及“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方志”的嘉庆版《衡阳县志》中均找到了历史记载。
乾隆版《衡州府志》第二十八卷《寺观》中,有文字条目记载:“大护国寺即十方塘在城北十里。”记者无意中发现,古时衡山县也有一个护国寺——“护国寺在九龙盆”。由此猜想,大护国寺在规模上应比衡山县九龙盆护国寺更大,且在寺名上多一个“大”字以进行区别。
据嘉庆版《衡阳县志·寺观》记载:
大护国寺,即十方塘城北十里,明桂藩建,后罹兵燹,基址仅存。国初僧寂熠,结茅以居,顺治十六年奉文查清王庄原田,克复其半,康熙四年建造,直与城南雁峰花药争丽矣。
彭玉麟主持撰修的同治版《衡阳县志·山水》对大护国寺则有更详细的描述:
大护国寺,明桂王建,香田甚富。兵乱寺毁,田被侵占。顺治十六年,奉文清理王庄,侵田尽复,以半入寺,乃鸠工重建。殿宇壮丽,古树交荫,清梵时闻。官道之旁,信为佳
。(李稳《十方塘上》诗云:“溪山两岸水云封,落日东风树影重。僧寺不知何处是,只闻林下一声钟。”)
原来,大护国寺是由明朝藩王——在衡州的明桂王所建,清初一个名叫寂熠的和尚于顺治年间重修,康熙四年完工。古时的大护国寺置身于大片古森林之中,规模宏大,殿宇堂皇,隐匿于丛林之中,梵音袅袅,与雁峰寺、花药寺呈争胜之势。
但是,明朝封藩衡州的桂王有三任:朱常瀛、朱由
、朱由榔,到底是哪一任桂王在哪一年建的大护国寺呢?《衡阳县志》指向不明,是修撰者无法考证,还是另有“深意”呢?这是个谜。
传说不是空穴来风,吴三桂称帝,也许就曾到大护国寺祈福、祭祀过,他在这里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慧空所说的“大护国寺”古牌匾,曾有知情者表示在2002年曾亲眼看到过,但博物馆负责人表示没有收藏入馆。那么这块古牌匾又流落何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