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天等县万福寺—崇左—广西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9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天等县万福寺
  万福山古名独秀山,位距天等县向都镇北郊1公里处,孤峰拔地而起,圆柱形如卓锥。高约60米,腰径约50米。四周一派良田。河水流经山下,公路直达山前。山的西面有宽敞溶洞,洞分3层。清康熙拾壹年(公元1672年),当地群众沿山洞口建起寺庙,取名万福寺。洞的下层建成文武庙,供奉孔夫子、关公、岳飞等3位历史人物。长年香烟缭绕,钟声轻扬。庙门刻一副对联曰:
  文笔纪春秋万古纲常昭日月
  武功扶汉宋两朝义勇壮山河
  二层为观音寺,内供观音菩萨。两边廊柱上各塑有蛟龙,盘柱而上,栩栩如生。可惜在极左年代被打烂,痕迹仍留。寺门上挂一匾额曰“慈云广被”。
  古时,寺庙曾有和尚住持,周围群众常到洞里求神拜佛。
  三层是一大洞口,穿山而过。洞前石壁上架一天桥,用枧木构成。虽经300多年之久,仍固若金汤。登桥远眺,向都山城尽收眼底;移眼脚下,如置身于云端,不禁心惊肉跳,胆小者均不敢上。天桥旁的悬崖上刻有“南疆永固”4个大字,立于山前公路上远远望去,赫然入目。洞内地面上置有石桌石凳,古色古香,供游人休息玩乐。石桌旁有天然石狮、石龟,伴着游人嬉戏。洞顶乳石倒挂,犹如盏盏天灯,为游人照明。后洞口石壁上刻有“风洞”二字。站在此后洞口,清风拂面,凉爽清幽,犹仙境也。放眼遥望,山后小河蜿蜒,数座小山包立于河边。前人形容为“五马沿江走,三星水上浮”,蔚为壮观。风洞旁有两个小洞,一洞通后山脚,一洞通后山顶。小洞内石上有一脚印,相传为宋朝侬智高的四弟侬智会留下的脚印。
  寺内石壁上,有多处摩崖石刻,为文人墨客所题。
  山内另有多处小洞石室,洞内漆黑,洞道蜿蜒曲折,需持照明灯具方能往游。
  万福寺自古乃为桂西名胜游览景点。每年大年初一,当地群众扶老携幼前往游览,路上游人络绎不绝,洞内爆竹声响彻云霄,欢声笑语,十分热闹。外地人也慕名到向都游览。清乾隆叁年田阳横山于石壁题字曰:“……戊午秋。赴省观光。与辛性成同登独秀山,余曰美哉此南天一柱峰也。性成曰,向阳不有万福寺呼。其殆较此而胜一筹呼……。于是摄灰而上。踞虎豹登龙虬,攀腐墙之危槛,俯没栏之幽宫,天然石室生成,洞仙四达俱空。绝无朽穿信呼,性成之不余欺之……”清乾隆年间还有游山诗曰:“曾慕此山已有年,哪知今日蹑岩巅。玲珑剔透崖中景,曲折迂迥洞内仙。”
  在通往万福山路边左侧,有龙神山清风岩。距万福山约600米。立于洞口,洞中吹来习习凉风,乃夏日避暑胜地。同万福山遥相呼应,组成一名胜游览区。
  1965年援越抗美期间,国家把万福山和龙神山当作战备洞进行维修,焕然一新。然而近20年来未经修饰,寺庙已破败不堪,惟石室石刻依旧。当地政府和群众拟集资修缮此名胜古迹。自治区已将此景点列入开发规划中去。若能实现,万福山则将旧貌换新颜,以崭新的丰姿呈现在游人的面前。
  徐霞客对万福山的描写——选自《徐霞客游记》
  琅山岩在州北半里,其形正如独秀。始见西向,有门三叠,而不知登处反在东峰之半也。余至后,黄君始命缚梯通栈,盖亦欲择其尤者为静修之地耳。由东麓攀危梯数百级,入其东门,其门豁然高敞。门以内遂分三径:由北窍者平开一曲,即透北门,直瞰龙巷后北山,大溪西来界其中,抵横裂峰西而三分之;北面峦岚溪翠,远近悉揽。由南窍者,反从洞内折而东出,外复豁然,即东门之侧窍也。第一石屏横断其径,故假内峡中曲出,其内下有深洼,渊坠而底平;由其上循崖又南入峡中,渐上渐隘,有石横跨其上,若飞梁焉。透梁下再上,峡始南尽,东壁旋穴庋空,透窗倒影,西窍高穹曲嵌,复透而南,是为南门。其前正与州东北巨峰为对,若屏之当前,西南不能眺一州烟火,东南不能挹三曲塍流,而不知其下乃通行之峡也。由西直入者,高穹旁拓,十丈以内,侧堰曲房,中辟明扉,若隘门之中堑者。然其上穹盘如庐,当隘处亦上裂成峡,高剧弥甚。透隘门而西,则西壁为堂,光明四溢,以西门最高而敞也。堂左南旋成龛,有片石平庋为榻,有悬石下卷为拓讬,皆天成器具也。堂石北嵌成楼,圆转无隙,比及前门,则右阈高栏。透窍以出,始俯门下层崖叠穴,危若累棋,浮如飞鹢。盖以出西望第三门之上,而中门在其下矣。坐其上,倒树外垂,环流下涌,平畴乱岫,延纳重重,断壑斜晖,凭临无限,三门中较为最畅矣。夫此一山,圆如卓锥,而其上则中空外透,四面成门,堂皇曲室,夹榭飞甍,靡所不备。徒倚即殊方,宛转频易向,和风四交,蒸郁不到,洵中天之一柱,兼凌虚之八窗,栖真之最为缥缈,而最近人间者也。惟汲泉须盘梯而上,不使负戴耳。
  下洞即在琅山西麓,其门西向,东入三丈余而止。仰其上,则悬岩层穴,又连叠门两重。余初至此,望之不能上达。明日又至,亦不知其上层之中通于东,并不知东之可登也。既而闻黄君命缚梯,既而由其南峡,同韦守老往百感出山之东,回望见梯已蜿蜒垂空,始知上洞须东上,下洞独西入,而中洞则无由陟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广西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