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灵泉寺—柳州—广西寺院
柳州灵泉寺在市南马鞍山与鱼峰山之间,灵泉(亦称小龙潭)畔。始建于唐,后屡毁屡建,至宋代规模始大。宋代王安中有《新殿记》一文,记载灵泉寺扩建情况,文中称其为“广右第一”。
现在的灵泉寺为1986年所建,小而简陋。寺南曾发现唐宋以来的古寺建遗址,柳州市正近遗址处在修建新的大型寺庙。也有人说柳州灵泉寺即唐代大云寺,不知是否属实。
灵泉寺位于马鞍山西麓与小龙潭之间。小龙潭古称灵泉,故名。689年(唐永昌年间)前后,灵泉寺始见于此,但寺舍湫隘,甚为简陋。到了宋代,由于佛教“变律为禅”的发展改称天宁寺。时有因金人进逼汴京时而离京南下来到柳州的京师名高僧净悟大师觉昕任寺住持,名声大噪,故大动土木,“门堂楼殿,欲以冠冕南方”。自宋建炎元年(1127年)起,经6年多的建设,已建成“伟杰胜丽”的可与京师名寺媲美的显赫大寺。当时寓柳的宋前被贬宰相王安中欣然按约为灵泉寺撰书《新殿记》。此碑刻现仍完好保存于灵泉寺东南隅的马鞍山西南麓崖壁上。
柳州市灵泉寺
地址:广西柳州市乐群路北一巷29号
电话:0772--3810098
在柳州市城市建设和改造工程中,2006年8月至10月,柳州市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会同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距今灵泉寺东南80米处的区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经过发掘清理,揭露地下遗址约300平方米,清理出灵泉寺3期建筑遗迹:一期约为唐代,二期约为北宋末期至南宋中期,三期约为明代中期。
唐代遗迹主要为柱洞,由于受到后期建筑的影响,通过清理发掘,发现唐代柱洞5个,分布在建筑基址的中部。
柱洞形制为圆形、直壁和弧状底。根据柱洞分布状况可推测,唐代灵泉寺应为面阔3间,进深2间的建筑规模。文化遗物有唐代碑刻一方,损坏较为严重;唐代“开元通宝”钱币2枚,其中一枚背面有“洛”字铭文;瓦当约10件,均饰莲子纹,具有明显唐代中晚期的时代特征。
宋代建筑遗迹为本次发掘的主要成果,主要有大面积的铺砖地面、柱洞、火塘、天井和排水沟等。铺砖地面为南北走向,长20.6米,宽8.2米,面积近170平方米。地面为青砖错缝砌成,地面东侧用卷草纹花砖砌边,花砖多残缺。根据此次发掘的青砖地面看,宋代灵泉寺是以天井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建筑,目前发现的宋代灵泉寺建筑遗址是在唐代建筑基础上进行扩建而成。目前发现的宋代柱洞分布在天井右侧,共12个,均为圆口,直壁、平底,底部有砖块或瓦片。根据柱网可推测天井右侧的建筑为面阔3间,进深3间。由于天井左侧目前尚未发掘,推测在天井的左侧也应该存在同样的建筑布局。如果推测属实,那么宋代灵泉寺建筑则为面阔7间,进深3间的规模。天井位于遗址铺砖地面的北部,平面为长方形,长3.9米,宽2.14米,深0.2米,边缘用青砖围砌而成。排水沟位于铺砖地面的北部西侧,残长4.2米,宽0.2米,深0.3米。该水沟两侧为长方形花砖砌成,花砖上饰“回”纹,图案较为精美,图案均朝向水沟内侧。水沟内填灰黄色黏土,较疏松,填土底部有似火烧痕迹。
火塘2个,分布在地面南部,1号火塘平面形状近椭圆形、直壁、平底。火塘底部及四壁有厚约0.06米的烧土层,塘内填充灰黑色黏土,包含大量瓦砾、砖块等,结构疏松,无其他遗物出土。2号火塘较小,形制为圆口、直壁、平底,底部和四壁有厚约0.03米的烧土层,内部填充物质同1号火塘。砾石堆积均分布在发掘区西部,共7处,分2列呈南北分布。砾石堆积均呈近方形,略高出地面,由石英岩砾石堆积而成。
围墙墙基处于遗址西南角,由铺砖地面向西延伸,残长2.7米,宽0.7米,厚0.4米。墙基由内、外侧结构组成,外侧为一排小青瓦竖向堆积而成。内侧上部为石板铺设,石板呈长方形,下部为青砖砌成,呈阶梯状,青砖同地面砖。由于该墙基连接灵泉寺遗址地面,推测其可能为灵泉寺遗址的围墙。宋代遗物有建筑构件、瓷器、钱币、铜镜等。建筑构件有瓦当、滴水、板瓦、筒瓦等。其中以瓦当和滴水为主,瓦当种类约有十种之多,有莲花纹、莲花“卍”字纹、菊花纹、莲子纹等,其中以莲花“卍”字纹最多,该种瓦当制作规整,纹饰精美,是佛教建筑最明显,用意最深刻的构件之一。滴水多残缺,主要纹饰有草叶纹和缠枝纹两种,制作规整,造型精美。
遗址出土最多的为宋代的青瓷片,釉色有青瓷釉、酱釉、黑釉及窑变釉等,种类有碗、盏、杯、盘、罐、壶等,样式较多,制作精致。从器物特征及饰釉工艺来看,多数器物是产自柳州本地,即柳城窑,少量来自外地,如桂林永福窑和兴安窑等。钱币共发现10枚,有“圣宋元宝”、“祥符通宝”、“元丰通宝”、“熙宁重宝”、“熙宁元宝”,其余钱币或铭文不全或字迹模糊,难以确认。铜镜1件,残缺,背面铸有“天宁”,略有腐蚀。
据史料记载,灵泉寺(原大云寺)始建于武则天载初元年(690年)。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柳宗元修复大云寺并撰有《柳州复大云寺记》。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大云寺易名为灵泉寺,后屡次更名。明代万历年间曾重修灵泉寺,后屡废屡建。通过此次清理,考古工作者对唐、宋、明时期柳州灵泉寺遗址在建筑规模、建筑形制及宗教文化方面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灵泉寺遗址的发现不仅弥补了柳州历史上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的文化空白,还对研究柳州唐宋及明代佛教的发展情况,佛教建筑和佛教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