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梅县祥云庵—梅州—广东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9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祥云庵与明朝太子和尚墓塔
  祥云庵座落于梅县城东镇书坑村的深山之中,人称“小阴那”,离城约8公里。始建时间不详,该寺墙上碑文记载明嘉靖年间已有善信施田给该寺,说明此寺在明代已存在。祥云寺因两件事而闻名于世:一是清初,该寺住持为明末崇祯太子、“ 山大和尚”朱慈烺,圆寂后修有墓塔供人朝瞻;二是民国初年,该寺是梅州二大比丘尼庵之一。
  关于太子和尚住庵之说,见于该寺大殿右侧墙上镶嵌的《真愧比丘记略碑》上,其碑主要是为保障祖宗坟墓尝田所立,其中关于明太子朱慈烺的记述如下:
  “祥云庵僧慧日,别号真愧者,与予交游久深,爱其三戒受持,六根清净,谈经法秩秩有条,说业因凿凿可据。一日,过访盘桓,殷勤留宿,灯光下,前席向予曰:僧今七十有五,肌日癯,病日加,莫知旦夕,生平事未对人言,人亦无有知之者。敬悉陈子居士之前:僧马姓,祖居平远义田郡之长田乡礤上,世族亦颇蕃衍,惜予幼失怙恃,将甫九龄,投拜山大和尚座下为孙,追随踯躅,几历风波。阅年二十有六,谬为师所吹嘘,命住持祥云庵,未几,师游交趾矣。彼时荒凉寂寞,粥不继,殿堂栋折榱崩,每嗟风雨飘摇,即思重建,恨力有不逮,且子食急而子居缓。山下田数亩,荒者垦而辟之,狭者锄而广之。居数年,暂无枵腹之虞。俗卜日建庵,重整梵宇,无何福薄缘浅。师自海旋,寓羊城报资寺,遽尔圆寂,讣至随往运其骸归葬庵之左侧焉。延至四十有二始鸠工,庀材而更新之,总计费用百有余金,所募而得者仅十之一二,余皆己所铢积。”
  祥云庵是著名的客家寺院,而在所的官方史志里均无记载,据朱纪敦《祥云庵及崇祯太子墓存疑》一文里说:“现存的温仲和《光绪嘉应州志》中‘寺观’部分未提到祥云庵,从温仲和在书中引用的材料可知,他以葛三阳、刘广、王之正、文晟等人编撰的《程乡县志》和《嘉应州志》为依据。其中最早的本子是‘葛志’。葛三阳是清初顺治朝程乡县令,从李二何写的《程乡县志序》(见《李二何先生文存》)可知,李二何也参与葛志的修撰,并经他终审定稿。晚清温仲和主修的《光绪嘉应州志》未收入祥云庵,显然是因前代各家志书的‘寺观’中未收入祥云庵。而康熙时刘广聪、乾隆时王之正及后来的文晟在修志时又以葛志为依据。所以各家志书未提及祥云庵显然是源于最早的葛志不提祥云庵。葛志是李二何参与修撰的,崇祯太子削发为僧后隐居该庵,李二何是当事人,是知情者,为了保守秘密,不暴露太子的隐居地,以便更好地保护太子的安全。这显然是李二何等人修葛志时避而不提祥云庵的原因。否则,难以解释各家志书的‘寺观’部分何以会漏掉‘小阴那’这座如此重要的名山古刹。”
  祥云庵在民国初转住尼众,解放初又再住僧众直到现在。祥云庵占地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香港余捷庆、陈梅冰夫妇捐巨资重修。“山大和尚”的佛塔重建在庵顶左上方,常有游人慕名而来凭吊这位明朝末代太子。(李国泰)

标签:广东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