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禅寺-莆田-福建寺院
仙游太平禅寺
太平禅寺,位于仙游枫亭秀峰后榄村与锦湖古下自然村的交界处,皋霞山之东麓,福厦公路枫亭后榄路段142公里处的西侧。南朝山峦起伏、秀丽若屏的天马山,背依千年“国保”塔斗山天中万寿塔,周边毗连着错落有序的新旧民居。其间树木花草相掩,飞鸟鸣叫,野花绽放,相映交辉,风光旖旎。寺宇雄伟壮观,气派不凡,是枫亭一个不可多得的佛家圣地。
太平禅寺始建于盛唐时期,当时正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有一释僧周游天下。他沿着汉代何氏九仙到闽中的路线到达青螺峰,发现结枫为亭的枫亭,真是一个世外桃源。他站在峰颠向西南眺望,却见皋霞山虽不高峻,但林间云雾缭绕,既悟出此乃是佛家圣地,又是古驿道之旁。于是便在此化缘募资始建寺宇,名曰“皋霞寺”。
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黄巢义军途经此处,皋霞寺遭到毁坏。唐景福二年至唐同光三年(893-925年),王审知兄弟在闽32年间,采取保境安民政策,这时里人又募资在原寺址的废墟上重建皋霞寺,但规模较小,后又倒圮。
陈洪进(秀峰后榄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七月,将其所属泉(州)、漳(州)两郡,含莆仙在内的十四县纳土归宋。其女儿陈玑因婚姻受挫折,离家出走到泉州崇福寺削发为尼。当时该寺释僧发现她为节度使女儿,向陈洪进建言:应在枫亭家乡择地建寺。洪进纳之所言,捐巨资指派崇福寺主持来到枫亭在距他家附近的皋霞山旧寺宇之址,重建尼姑庵,为其陈玑念佛诵经,三省吾身之处,同时以宋太宗太平兴国年号,把庵堂命名为“太平亭”。
清廷末年,政局动荡,社会治安不宁,匪盗群起,太平亭多次遭到掠劫,迫于无奈,两位法师离开寺宇,不知去向,法事被迫停止。民国初年,古下村一对年老夫妇携带两女儿进入亭院同修,承担本亭香事,以及老辈们悟出:深山隐居太平寺,海滨名扬观音法,观空有色西江月,听世无声南海潮。道中道,佛中之道也,佛中之道才珍事也,珍正也,人间也,仙中九九也,忠孝稀来忠孝稀,忠孝二字是根基,人间能传歌三首,自然得见太平寺,炎黄子孙万万年,才能达到寺古价值高,窑破贵人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因历史原因,寺院法门受到干扰,僧尼纷纷走散,法事活动歇停。1992年,侨居马来西亚的坚藻大法师,怀着爱国爱乡爱教之情,捐巨资,委派当时在厦门南普陀的徒弟持海法师,回到旧址太平亭。持海回乡后,择土取仁,于1993年三月在旧太平亭的前面破土动工兴建新寺院,耗资300多万元,历时六年,易名“太平禅寺”,并于1999年农历九月十三日,隆重举行佛像开光庆典。盛况空前,参加法会的人数逾5000人,连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派释僧回国参加法会。
太平禅寺占地13亩,建筑面积2866平方米,其外墙用花岗岩条块石砌筑,内壁用机砖及水泥混合构筑。主殿为五间厢,双层格局,二进屋,中间留有一个81平方米的大天井,上层天井边缘加护栏,其两边加高筑钟鼓楼各一座。第一层是供祀观音大士的殿宇,第二层是大雄宝殿,两边上下层还有禅房20间,在主殿寺宇左右两侧亦建造双层护厢房20间,作为僧舍、藏经阁、法堂、膳厅、会客厅等。
整座寺宇规模宏大,巍峨壮丽,气势雄伟,其吊栏、井藻,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门前铺筑一个360平方米的石块铺筑大埕,石阶前放置两尊二米高的大石狮。大埕前方还有七个小石宝塔,并建有两座透风凉亭,曰:“省心亭”、“思念亭”,亭外有一口莲花放生池。这些建筑物,构成一幅色彩斑澜的风景画卷,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吴春永)
塔斗山天中万寿塔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