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揭阳县莲果庵遗址—揭阳—广东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1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桑浦山风门径口往北,约三公里处,一个方圆一两千亩的山窝,有莲果庵遗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揭阳县炮台镇在其地建红峰中学,后改作农场场部,至今犹然。
  20多年前我在地都镇政府主编地方志的时候,曾经数回往来于此。在清以前,这里属地都辖地;因为我以为该地即是旧志所称小桃源与龙山寺之所在。
  乾隆《揭阳县志·山川》“桑浦山”条云:“有洞曰桃源,曰小桃源”,“有寺曰无相,曰内观……曰龙山。”文献里的所谓“洞”,就是只有一个山口进入的山窝,其中称“桃源”者,学界大体认同为今之地都西坑一带。而“小桃源”,以形胜、氛围诸多元素综合考察,当是这莲果庵遗址一带地方。龙山寺,则是今之所谓“莲果庵”者。因为庵后之山,便是龙山。龙山寺在乾隆时期还存在,很可能是清末时倒塌,至民国复修,因民国时周围已种满莲果(即荔枝),民间就称之为“莲果庵”了。
  在莲果庵遗址西侧山丘间,有五六处摩崖石刻,大多漫漶难辨。唯向东处的一方《大观山古记跋》,还勉强可以解读。正是这寥寥一百余字提供的历史信息,使我们晓得元代以前,这片地方有过的人文气象:北宋大观三年(1109),因为守墓之需,有黄烈祖者创建了龙山寺。之后,有佚名者创东磐石舍,作为读书之所,山上现存的多处宋代石刻,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一个寺院附近集中了这么多的宋刻,别说在潮汕,就是在整个广东,也是十分罕见的。此外,还有灯塔墓,有陈四郎额石:从文物角度去审视,也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周围之山,有斫枋岭,有司马山,有苦竹山,无一不记录了历史的兴废。古人之所以不辞僻远,或读书于此,或建寺于此,或长眠于此,无他,缘因他们把之视为风水宝地,把之视作参禅静读的藏修之区。天下名山僧占多。龙山之非同寻常,反观于香火之不绝如缕,也就可以想见。
  让人叹为奇观的,是星罗棋布的怪石,其中三尖舌、尖石、浮风石、擘罅石的奇异,除了赞叹鬼斧神工之玄妙外,没有更好的解释。所谓“名山”,很根本的一个条件,就是多奇岩怪石。仅凭上举这些,龙山已当之无愧,加上蒸饼石、龙床石尸、阴阳石等,那就愈是绰绰有余。何况有香缘坑、柯树坑二水,盘旋于寺之前后,晴旱时淙淙和鸣;大雨时响震山谷。使这处风水宝地永远保持着活力,张扬着灵气。
  上述有名的怪石一一屹立如昔,起名者为元代龙山寺僧人古柏可材。其记录载体是上引之《大观山古记跋》——他为大观年间先人所作山记所镌之跋语。由于落款有“太史黄山谷六世仍孙”之语,让人猜想、联想、臆想而有如下说法:
  公元1105年(也即宋徽宗崇宁四年),被贬广西宜州的黄庭坚(山谷道人)死于贬所,“子弟无一人在侧”。因是带罪之人,归葬江西修水老家也不受欢迎。后来有人建议,山谷为苏轼门人,苏轼有一好友吴复古家在揭阳,其子孙十分发达,投奔吴氏或更适当。遂由其子黄烈祖与友人范寥扶柩东来岭海,在吴氏帮助下葬于龙山之原。既毕,烈祖建寺以庐墓。子孙定居揭阳,后来人寺为僧的“古柏可材”是其中之一。
  如果这一说法将来能为贤者所证实,则龙山之影响,不可估量。“御风骑气,与造物者游”的“龙山魂”,不会是莲果庵所容纳得下。    

标签:广东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