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奕寺-漳州-福建寺院
福建省云霄县佛奕寺
佛奕寺,古称马坑庵,又名“九斗岭岩”,地处在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和平乡马坑村东南隅的山坳丛林间。民国三十七年版《云霄县志》载:“此岩在水晶坪与甘埔之间,明、清有汛塘兵防。此地极为险要,是云霄与平和、诏安相通的兵防之地”。据相关史料考证,该寺院始建于明初,主殿尊奉“三宝佛祖”、“千手观音”及十八罗汉等塑像。到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由云霄镇名绅吴永绥捐资重建,以祈光弘佛法,广结善缘。
吴永绥,讳晚绍,号友松。生五子多贵显,如长子吴原,字道本,号云坡,是明天顺年间的甲申科进士,官至户部左侍郎。永绥以子贵封兵部给事中,荣赠户部右侍郎。吴公为彰功果,感报天恩,乃虔行善事,广建佛阁神庵,香灯长明。时人誉其为闽漳贤绅。
佛奕寺地处交通要津,清乾隆之初,寺院一度成为民间反清抗暴的秘密组织 ——“天地会”(后世称为“洪门致公堂”)正式创立之前的早期活动地点之一。至乾隆后期,天地会案发,佛奕寺遭到官兵焚毁殆尽,寺院竟废弃有百年之久。清末民初,又由当地信士、乡绅吴养廉募资重建,且易宝刹名为“九斗岭佛奕寺”。后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佛奕寺又成为闽南革命游击队的一处“地下联络站”。由此可看出,佛奕寺颇具地理优势与悠久的革命传统,历经沧桑,是一处深富内涵的释坛胜境。可惜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再遭劫难,被毁为废墟。
欣逢盛世,百废待兴。2009年,云霄县信士郑永平以虔笃的心志,力行众望,多方筹集资金,发愿重建佛奕寺。在云霄县民宗局与文物保护协会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群策群力,功德同修。历时二年,重建后的佛奕寺终于初具规模。
如今的佛奕寺是单檐悬山顶式的砖石结构,寺院占地面积共约500平方米。建成有肃穆庄严的佛阁大殿等殿堂,还有东配厢室一列三间,用为斋堂、禅房与卧室等。寺院前筑有花墙围护庭院,左辟山门,上镶有石刻大匾“佛奕寺”三个大字。云霄县县文物保护协会方群达副会长,专门为修葺一新的寺院撰写楹联五对:山门石刻联语“佛陀圆通,三乘经中藏法眼;奕序罔替,九斗岭上续梵音“;再如为洪门创始人“提喜祖师”(即云龙禅师)殿上撰写的“洪涛涤浊世,无非替天行道;门庭延雄风,有幸遴地结盟”以及“云淡天高舒正气,龙盘虎踞聚豪英”;还有大殿佛像前的柱联:“真诚不虚,大慈悲消一切苦厄;意识无界,空色相现五蕴光明”以及“座拥莲花,庄严法身施济度;经繙贝叶,慧定菩提导众生”。这些楹联石刻不但道出了佛奕寺悠久的历史渊源,也突显了寺院是一处得天独厚的禅宗福地。
新修的佛奕寺,虽有别于他处之巨宇宏庭,但却占揽地理优势,尽显博雅、庄严之姿。院墙其外,一泓“放生池”内泉澄鱼翔;峰峦之中,“护坛林”内花香鸟语。寺院山门以西建有一处停车场,交通颇为便捷。寺内更有奇石满眼,茂竹苍松,佳景天成,梵音定慧,妙法开灵,是云霄县境内又一礼佛观光之胜地。相信在现任住持常慧法师的管理下,佛奕寺一定会香火日盛。
头顶佛陀,脚踏五行。常慧法师自身苦心孤诣,一心庄严道场,利乐有情众生。为建寺院不辞繁辛,对于佛法的弘扬,常慧法师不仅仅停留在对传统的清规戒律的遵守,她处处以身作则,发扬菩萨的慈悲精神,关心和帮助社会劳苦大众,使佛法服务于民众,以发展佛教事业为社会和谐注入清流。
常慧法师德像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