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义德庵—汕头—广东寺院
广东汕头义德庵
义德庵,座落于两英镇金瓯乡东北村侧,昔于清朝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桂月由玄门派吴守定大师创建,时恰与先创建一载的长宁庵同处村之两侧。大约五十年后,有精通堪舆玄学之住持僧,认为一村两庵对峙,不符风水地理术数,两庵隆替,也互有影响,于是,为保境安民,弘扬佛法,协商决定由慢建一年之义德庵易址重建。遂择于清咸丰九年已未(1859)桂月移建今址。据传果然香火比前炽盛。
自清咸丰重兴以降,该庵累承林诚戒、陈诚恩、陈宗福等先辈维护葺修;及至清末民初,继由优婆夷陈开音、赵慧和等照佛香火;转眼至1949年建国初,实行土地改革运动,庵产香油田廿余亩收为公有,常住宽义,宽德等曾被错划为地主分子,改造务农自养;弹指至1958年公社化运动,佛堂被村征为别用,仅留厢房让尼师居住;而于1966年夏开始之文化革命,佛殿被征为校舍,常住宽义、宽德等老幼多人,蜗处厝包斗室逾十载,备尝艰辛。时于1976年中央落实宗教政策,以宽义、宽德为首尼众获准重归祖堂,并于当地乡政府及十方信众支持下,因陋就简,量力修葺破漏古庵,恢复正常宗教活动。宽义、宽德二尼师于1993年礼开元寺监院明光和尚削度并求具足戒;裔徒光丽礼灵山寺监院新琳和尚削度,并于1997年赴五台山求具足戒。从此,师徒三人均为比丘尼,义德庵正式纳入佛教道场之行列。
年青有为之尼师释光丽,目顾祖堂破败不堪,遂立宏愿筹划改建古庵。师徒同心同德,广结善缘,至2000年之秋,机缘成熟,在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下,革旧鼎新,历经三载的精心营建,将低矮破漏的已具二百年历史的古庵,改建为双层四垂琉璃瓦顶的四合院式钢筋结构的梵宇,原灵山寺方丈心印和尚重书庵名。
值得一提的是,青年住持释光丽,十分珍视庵中历劫仅存的碑刻文物,在改建过程中将建庵勒石以及香油田碑记均安为保护,尤其古庵之旧匾“义德庵”三字,雍容遒劲,署名“仙江马登云书”,上款为“嘉庆己已年阳月吉立”,因一时不明书匾者身份,仍妥善将其保存。直至近日笔者应邀莅庵瞻礼,才协助其查清作者生平,查考清代《潮阳县志》以及1997年贵屿志编篡组出版、陈民主编的《贵屿古今人物辞典》的记载:“马登云(1748-1820),字震天,仙马村人。原为贡生,弃文就武,登乾隆三十三年武举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武进士,官授兵部观政,武德骑郎南澳水师营观政,后在广州府开设“精武馆”,自当教头,著有《武论》传世,告老归家,大兴土木。而庵匾上款“嘉庆己已年阳月”即清嘉庆十四年,为公元1809年,也即建庵之第三年,时马登云为61岁,距离其逝世72岁尚有11年。但传说马登云因本人或子侄误伤人命,晚年曾避居义德庵潜修,并以书法行世、医术治病救人。从其生平简介分析,也可资考证之参考。反正义德庵开创之初,住持僧已与马登云有交谊并请之书庵名,这已无庸置疑。所以,我反复叮嘱尼师光丽,要好好珍惜文物,在今后的建设中,争取将马登云的手迹恢复起来,这对义德庵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的。
鼎建一新的义德庵,布局合理,宽敞大方,内外整洁,其典雅高昴的规模,与毗邻新崛起的民居楼房相映生辉,这既适应农村乡镇的远景规划,又改善了出家人的居住环境,更方便了信众的学佛礼佛。这座已具二百年历史的古庵,是两英镇一处礼佛观光的庄严佛教道场。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