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岭古寺-厦门-福建寺院
盈岭古寺,旧称“盈岭大士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后垵村东北部小盈岭西南坡,“同民安” 关隘东侧,原为大士寺,始建于唐代,清乾隆十七年(1752)山东沂州日照知县李孕昌(晋江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榜姓黄)《盈岭大士寺业碑记》所记,其寺始建于宋,废于元明,而复建于清乾隆四年,“庭堂敞弘,阶级峻绝,襟两邑(按指同安、南安)而通四达,环千峰而罗荔壑”。时顶溪埔人褚廷俊捐献田园13丘以为寺业。 后时有修葺,近代菜姑住持。“文化大革命”中荒废,1995年翻修。坐南朝北,前、后两殿,中为天井及两侧廊道,面阔9米,总进深20米,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前殿面阔3间,中为塌寿,背面为廊道,硬山顶,双燕尾脊。后殿面阔3间9米,进深3间12米,抬梁式梁架,重檐歇山顶。前部为廊道,大门上镌刻:“盈岭古寺”,门两侧有花岗岩墙裙、夔龙纹“柜台脚”、“二十四孝”青斗石雕板、“登极乐天”“跻欢喜地”砖雕对联和石雕竹节栏杆圆漏窗,门前有青斗石方形檐柱,殿内保存浮雕杂宝纹、菊瓣纹石柱础等,均为清代遗物。主殿东墙嵌砌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盈岭大士寺业碑记》石碑,高2.22米,宽0.56米,基座长0.97米,宽0.38米,高0.23米。殿内供奉保生大帝。
同民安关隘位于同安县内厝镇南安与同安交界处的小盈岭古驿道上。块石叠砌,面宽8.6米,高3.56米,正中有宽2.38米,高2.44米的拱券门。门额上嵌“同民安”石匾,隘前立有清代同安知县吴镛撰写的《改坊为关记》碑石。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同安主簿朱熹在此建石坊堵截风沙,手书“同民安”3字置于坊上。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坊塌。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邑人筹款将坊改建为同安通往泉州古道的关隘。该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翔安盈岭古寺
翔安“同民安” 关隘位于翔安区内厝镇与南安的交界处小盈岭上,是旧时同安通往泉州的古道驿站,上接三魁,下连鸿渐,丘陵延绵,是古同安东北屏障,乃朱文公造坊治风沙古迹,也是郑成功与清军血拼的古战场。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同安主薄朱熹到此勘察,见两翼高山夹峙,形成漏斗,以致风沙为害,逐建石坊,并手书“同民安”三字置匾坊上,以补岭缺。清雍正十二年坊塌,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马巷秀才林应龙等呈请倡捐,就坊址改建关隘。
关隘,块石迭砌,长8.6米,高3.56米,拱门宽2.38米,高2.44米,门上嵌“同民安”石匾,关隘门后(靠南安侧)另立一石碑,碑文刻“小盈岭南—同交界碑”几个字。几棵树龄在800年以上的古榕树依然苍劲地生长在关隘另一侧,这些榕树正是朱熹当年为防风沙发动百姓所栽。4年后,当朱熹要离开同安时,百姓送他到小盈岭,“扳辕不忍离”,朱熹为此在一块巨石上题字“扳辕石”,以感谢同安百姓的厚意。关隘后(靠南安侧)有宫庙,我去时,一座新建的“大雄宝殿”又揭地而起,金碧辉煌,里面正在忙着安装菩萨塑像。
附录:
1. 小盈岭是郑成功抗清的古战场,清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清佟国器、陈锦,李率泰由泉州取同安,守将邱缙、林壮猷扼小盈岭,终因寡不敌众,邱缙身中七箭,退守同安城,二十六日城陷,清逐屠城。
顺治八年(1651年)十一月,郑成功于小盈岭大败清督杨名高。
2. 朱熹《小盈道上偶得》诗:
今朝行役是登临,
极目郊原快赏心;
却笑从前嫌俗事,
一春牢落闭门深。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