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石岩寺-厦门-福建寺院
寿石岩寺又称“岩内宫”,位于集美区后溪镇岩内村岩内水库东侧山腰。宫庙坐东南朝西北,原先利用天然巨石岩洞砌筑而成,高1.5—4米,面宽一间,阔3.85米,进深二间,长7.8米。始建年代不详,清雍正年间(1723—1735)重建,1989年又重修拓建宫殿及宫舍,外围砌建2—4米挡土墙。宫内祀奉观世音。 宫殿上方石壁有清宣统已酉年(1909)题刻的“寿石岩”三字摩崖石刻,宫内岩石上还保存2处题刻,其一为“崇祯岁次甲申年(1644)吉日住山僧通谟重建寿石岩记”、“护法徒圆觉圆际”等;其二是“雍正岁次壬子年(1732)蒲月丁卯日实山徒际焕募缘重修”。另宫庙东南侧巨石上有庄玫题刻的“蟠龙山”摩崖石刻1处,北侧10余米处有甘泉洞,其洞壁上镌楷书“夹甘泉”。
1990年公布为厦门市集美区文物保护单位。
寿石岩的历史简略
集美区岩内寿石岩寺,也称岩内宫,位处岩内山的蟠龙山脉中,宫内供奉着观音佛祖和三宝,寺庙始建功立于北宋仁宗年间,是自古传扬着的杨文广平闽十八洞妖之一(称蝙蝠妖洞)。
此后东浦、墩上乡民就在这块天然巨石洞口上香祈求石姑娘佛祖庇佑平安,并建起这座寺庙——名叫岩内宫(今称寿石岩),改称岩内佛祖。
历经数百年,信众传扬天马山前后各个乡里,香火逐渐兴旺,后来在本地乡老的倡议下,筹集资金,于明朝万历癸酉年兴建成三进殿宇。寺岩周山明秀,岩石密立,上刻有庄玟字迹——蟠龙山和夹酣泉称名。
寺庙曾住多代和尚,据古早流传,寺庙右侧本从山腰间天然流出——港米与——港水(至今尚存的夹酣泉)来供应常住和尚饮食,长年如此供养,后来因有一和尚想多流点米出来,好去换些油盐,(结果把洞挖坏了,因而就此这天然之米再也流不出米来了)。 从此以后,常住在寺庙的和尚就自己开荒耕耘,自食其力,庙宇历经风雨沧桑,破损严重,在明朝崇祯甲申年,清朝雍正壬子年宣统已酉年曾多次维修,在当时集美陈嘉庚先生也捐资助建。但在南北战争年间,被匪徒占居,和尚迫跑,庙宇香火众客稀少,为此寺庙荒废。
鉴于一九七五年后,经过多次再维修,逐渐复兴,于一九九零年被集美区确立为第一批文物古迹保护单位。至一九九九年四月间有二位年青的菜姑来至本寺庙出家,经过一年之后,请来南普陀的大和尚——上宏下辉亲临光顾,为她两人举行剃度,成为佛子,法号:释向修、释向妙,她俩人一心为寺庙做好佛事,普渡众生。经过几年之后,深得十方居士和乡老、村民的认可及支持。二零零三年寿石岩成立管理委员会和翻建领导小组,她两也热心参于加入。
二零零三年在市、区、镇、村及佛教协会,统战民宗等有关部门以及海内外众信徒的支持及乡老们的重视下,着手筹建大雄宝殿,承蒙海内外信徒和十方居士、善男、信女等热心捐资,于二零零四年四月动工,至二零零六年十月竣工。于二零零六年农历十月二十日举行大雄宝殿开光庆典,得到广大香客信众和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使得开光大典贺满成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