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林州市洪谷寺—安阳—河南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5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洪谷寺塔由于历史久远,历代多有重修或修缮,塔前块块残碑记载就说明了这一点。最近一次的修葺为1978年,由河南省政府拨款林县革委会主持完成。时值近年,人们又在塔西重修了洪谷寺大雄宝殿,并希望恢复古老洪谷寺院,与古塔重新相伴。

  林州洪谷寺塔在洪谷山景区入口处不远的山坡上,为进入景区紧邻谢公祠的第二个景点。至于怎样可到洪谷山景区,翌新在前面已经详细说明,到了洪谷山寻洪谷寺塔就一目了然了,毕竟此塔为景区最为高大和显眼的古建筑。

  洪谷寺旧址,便在一进山谷即闪出的一块平地上,全盛期规模形制,并无文献记载。今日寺址虽不存,但洪谷寺塔、宝公石塔、公石塔等文物遗存都在讲述它的昔日荣光,让人能约略想象出它的昔日辉煌。

  除洪谷寺的诸多遗存外,洪谷山还有数座摩崖石塔,有塔林和令人惊叹的千佛洞石窟,宗教文化烙印深重。而在洪谷寺西沟二里处,则有一处荆浩隐居处,五代山水画大师荆浩因其“林泉高致”隐居于此,创出理论,绘出传世画作。因此洪谷山也成为学国画者拜谒“祖师爷”荆浩的圣地。

  在谷中行走,你还会发现一处窄窄的石渠,至今清流不断,它是明代林县知县谢思聪所修,可供40个村庄使用,人民至今感念,命名为谢公渠,并为谢公立祠纪念。

  “天下名山僧建多”

  洪谷山胜迹繁多,记者将从一通石碑讲起。它叫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碑,原碑立于洪谷入口处北崖上,西距洪谷寺旧址约一公里。原碑旁边东西两边较平整的石头上,分别凿有大小两个支提龛,此碑便是为这两个支提龛而立。所谓支提龛,何意?龛是安置佛像或神像的小阁子,也指塔下室。支提是塔的别名,有舍利名塔,无舍利名支提。记者见到它时,它已被迁移到林州市博物馆院内。

  细看此碑,无帽无座,通高1.84米,宽0.95米,厚0.2米,半圆首,碑刻行书,20行,每行48字。因为碑在崖下,保护较好,字迹无漫漶,唯石质崩动,损去60余字。细看它,“书体朴拙”而“镌刻甚精”,难怪被称为“林县碑刻第一”。

  所谓三尊真容像,指的是碑首内雕的“华严三圣”(释迦牟尼和文殊、普贤二菩萨)。碑身前后分别镌刻两篇文字,前一篇是《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记载了主持凿龛的僧人义泓、乾寿,以及此碑所处地势。后一篇《述二大德道行记》,记述了两位高僧的经历,富史料价值。该碑立于唐开元十九年(731年)九月二十五日。林州市文管所副研究员张增午先生介绍:“两文都是蔡景所撰,蔡景是佛教弟子,是陈留郡人(今开封南)。”

  写此碑,是为了引出两高僧。本系列开宗明义第一章讲洪谷历代高僧,因为不仅“天下名山僧占多”,更重要的是“天下名山僧建多”,历史上许多荒山野岭,正是经悲心切愿、励志修道的僧人们筚路蓝缕,建寺立塔,开路修桥,最终成为庄严道场、人间净土。透过历史的表象,我们会发现,道场的兴盛,寺院的辉煌多是建筑在僧众呕心沥血营建与知恩报恩情怀之上的。因为寺庙是僧众的家,寺庙功能是护法安僧,寺庙由僧众募化而建立,僧众又以寺庙安身修道,历史上常常是僧以寺显,寺因僧名。

  “唐代洪谷第一僧”

  义泓不是洪谷寺最早的僧人,却是洪谷寺唐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僧人。

  他是唐代高僧,字玄济,邺城人(今河北临漳县)。他俗姓张,公元684年落发于洪谷寺,他的智慧和行为都很美好,对佛经妙旨理解深刻,且好行善事。他曾奉敕于二京(长安和洛阳)参加译场,参加了义净在洛阳大福先寺主持翻译的《根本萨婆多部律摄》二十卷,还参加了义净在长安西明寺主持翻译的《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等,参与译经共三百余卷,主要担当“诠辞证义,笔授缀文”,即解释词句证明道理,并用笔连接遗漏的文章。有了这种资历,他后来“百座讲说,频登胜席,学海宏深,名播二京”,估计轰动效应像易中天上了百家讲坛,人们尊称他为“东魏大乘弘”(东魏是说东方魏郡人,不是指由北魏分裂出来的那个“东魏国”)。

  大约在公元710年左右,他奉命去西域乾陀罗国(今巴基斯坦西部拉瓦尔品第至白沙瓦地区)迎请经文,将真容画像20铺(佛像20张)、舍利千余粒、三藏梵本二部请到京城。后来,他又遵从武则天指示,再赴西域“王城”(天竺摩揭陀国古城,在今印度比哈尔帮底赖雅附近),“力穷异域,往来四载”,途经一万八千里取经弘法。他一生供奉武则天和唐中宗二朝,前后长达十三年,被赐法衣、道具多种。

  约在开元六年(718年),义泓请求归山。归山很可能是因为他是武则天宠信之人,到了唐玄宗时期被排斥。他回洪谷寺为寺主,整顿清理释教门徒,审查鉴定僧徒应当遵守的法纪,并推行僧伽“六和”原则(戒和、见和、利和、身和、口和、意和)。义泓还曾驻锡多所寺院,大约卒于开元末年。

  义泓在洪谷山影响很大。记者行走在洪谷谷底,看到沟尽壁连处有股瀑布,从崖巅倾泻而下,飞跌三级,高数十丈,风吹散为珠帘。顺着三级瀑布往上看,那高高的悬崖石壁上,有一个很大的和尚头像,面目慈祥,略带微笑,向东眺望。“相传这是义泓和尚化像。他十分喜爱洪谷风景,在此讲经说法时僧徒满天下。圆寂后,上天将他的遗容印化在太行山上,供后人瞻仰。”景区管理人员讲道。

  洪谷山中有一处悬崖上的峰头,很像一只大龟雄卧,其上还有块方石凌空飞来落在龟背上,人称“龟驮经书”。当地民间传说,它也和义泓大师有关。

  传说义泓在洪谷时,用了三年时间将洪谷寺建成,金碧辉煌,各地佛徒络绎不绝,洪谷寺名声大震。洪谷河潭中有只大龟,常到水边晒太阳,一个小和尚在河边打水发现它,将它捉到寺内,献给义泓。义泓看了,认为它少说也有五百年寿命,是洪谷一大山灵。于是召集全寺和尚,举行了一个隆重册封仪式,封它为“佛门先师”,将其送回潭中。

  说来也怪,此后每逢洪谷寺有大的活动,大龟就要出来亮相。消息流传开来香客更多了,大龟为洪谷寺扩建和修缮聚集了不少钱财,寺后又建起了藏经阁,收藏了很多珍贵经书。

  义泓禅师圆寂当晚,藏经阁经书忽然不见了,众僧人十分惊慌,大家认真察看,只发现了乌龟爪印。后来,众人又发现山峰上出现一个巨型乌龟化身,身上背着四四方方大石头。众僧人传说,乌龟见义泓过世,心情悲痛,驮着经书要随义泓而去,义泓将身驮经书的乌龟点化于此。

  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碑上,提到的另一位法师乾寿也是唐代高僧,他比义泓小,估计两人有衔接,可能也当过洪谷寺住持。他字崇诠,俗姓李,也是邺城人。20岁时出家为僧,后来在洪谷寺充任教授法师,之后主持寺务,纲纪寺众,率僧众修复山间小路,在川原干涸地区“疏泉汲引”,依山造宇,立堂讲义,济救贫民。

  乾寿又是个孝僧,“内怀至孝,无忝所亲,生事爱敬,死事哀戚,是谓孝道毕矣”。因此,此碑是佛教提倡孝亲较早的实物见证,它为研究哲学史、佛教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缘起僧达 公光大

  义泓和僧达都做过洪谷寺住持,洪谷寺第一任住持又是谁呢?

  第一任主持名僧达,洪谷寺就是北齐文宣帝为他而建。

  僧达是北齐上谷人(今河北易县),15岁出家,曾受北魏孝文帝礼遇,梁武帝曾听其讲经,“连席七宵”不倦。他还为西魏废帝摩顶受戒。到了北齐文宣帝高洋主政,高洋也很敬重他,为僧达在邺城修建定寇寺,于林虑山修建洪谷寺,使其往来其间,讲经说法。有一天,僧达“少觉微疾”,他就端坐绳床,口诵般若,形气调静,圆寂于洪谷寺,享年82岁。

  僧达是洪谷佛教历史上的奠基者,但流传下来的记载太少。洪谷山上,僧达并无遗存,只是有专家推测“洪谷寺塔可能是他的墓塔”。关于僧达的记载,出自唐代佛教史书《续高僧传》。

  到了元代初年,洪谷寺又出了个得道高僧 公禅师(1183年~1257年)。他是今河北永年县人,俗姓张,从小出家,云游四海,请名僧教诲,终得深厚佛学知识,他“勘羊质虎皮之辈,验龙头蛇尾之徒”,意思是对佛学界故弄玄虚、歪曲混淆的理论能够识辨真伪,究邪为正。他在苦苦钻研佛学的基础上,研究了一套法经理论,“得之,则翦邪见之稠林;达之,镜万有于一真;纵之,则月印千江;夺之,则握群机于方寸”。意思是学透并掌握 公佛法,一切邪念都可铲除;通达了 公的佛法,能明确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真理;公之道,放纵起来可行之于四海;收之,万事万物机密可掌握于心中。

  公先后到河北蓟县、四川峨眉山一些名寺任住持多年,后来云游太行,来到林州任村镇盘阳村法济寺任住持长老,一次,他来到洪谷游览,看到景色十分壮观,而洪谷寺却被焚毁,十分痛心,与僧徒交谈,流露出重振洪谷寺之雄心。后来,府、县、税务和洪谷寺僧人分别写了四道“疏”,即四个邀请书,当地乡官僧徒,同到法济寺苦苦相邀,公应命,于1237年来到了洪谷任住持。

  他终日奔波劝募,收拾整理破旧寺庙,用了三年时间,创建观音殿。一日,林县县令到洪谷游览,夜宿寺院,晚上与 公喜见圣灯落入金灯山,心中大悦,认为是上苍显灵,恭贺 公修寺有功。于是县令下令,命 公创建洪谷寺大殿。又用了三年,洪谷寺大殿建成。之后香客不绝,洪谷寺又一次名声大震。

  到了1243年,公年老体弱,他委托弟子接任,自己退居沟里的太平小寺,一边继续佛事,一边就医。1257年2月27日,他卒于太平小寺,享年74岁。送殡者僧侣百余人。他圆寂的消息传到他曾住过的河北正定府衙,府官写来了谕文:“卫之北,相之西,山洪谷,太行齐。有本色,住山僧。续佛慧,继祖灯。韶阳宗,得 公。修古刹,劂有功。高基冢,深其穴。石可转,铭不灭。”这是对 公的很高评价。

  洪谷寺内至今仍存 公禅师塔,塔前立碑,记录了其一生及他从盘阳法济寺到洪谷山后的修寺经过,碑阴刻写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四个“邀请书”,足见其人在当时被尊崇之深。

  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碑原立于洪谷入口处北崖上,现已被迁移到林州市博物馆院内。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河南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