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河南嵩岳寺—郑州—河南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7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嵩岳寺塔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的嵩岳寺内,这里群山环抱、山林掩映、泉水淙淙、鸟语和鸣、景色清幽雅致,一派人间仙景。
  嵩岳寺始建于公元5O9年,原来是宣武帝的离宫,后改为佛教寺院。当时的嵩岳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武则天游嵩山时,曾把这里作为行宫。
  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O)年,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密檐式砖塔,大塔整个外形呈现出优美的抛物线形,设计绝妙,堪称密檐式塔的经典之作,大塔高39.8米,周长33.7米,壁厚2.45米,塔身平面为等边十二角形l5层密檐,是我国现存各类古塔中的孤例,全塔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四部分组成,用青灰条砖垒砌,塔身中空,呈筒状。各塔层之间均有壶门,棂窗,雕兽等,精巧独特,雄伟壮观,形制独特。
  嵩岳寺塔高近4O米,历经l4OO多年,气势高危的古塔可谓鬼斧神工,整座大塔运用了地质、几何、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原理,所用的建筑材料系小青砖、糯米汁、粘结牢固,嵩岳寺塔以它独有的造型成为中国古建史上的千古绝唱,在建筑学上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位于河南登封县城西北约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这里群山环抱、山林掩映、泉水淙淙、鸟语和鸣、景色清幽雅致,一派人间仙景。嵩岳寺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原为宣武帝的离宫,后改建为佛教寺院;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广为增建,殿宇达千余间,僧众700余人。隋文帝仁寿元年(601)改名嵩岳寺,楼阁相连,亭殿交辉,盛极一时。唐高宗和武则天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作为行宫。现塔院内大雄殿及两侧的伽蓝殿、白衣殿皆为清时所建,惟塔为北魏时物。 
  嵩岳寺塔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四部分组成,用青灰条砖垒砌,塔身中空,呈筒状。各塔层之间均有壶门,棂窗,雕兽等,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密檐之间矮壁上砌出各式门窗492个。密檐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一条柔和的抛物线。塔顶冠以砖质宝刹。塔心室作9层内叠涩砖檐,除底平面为十二边形外,余皆改为八边形。设计绝妙,堪称密檐式塔的经典之作。塔高41米左右,周长33.72米,塔身,分为上、下两部分。即第一层用叠涩腰檐将塔身分为上、下两部分。塔身上部,有叠涩密檐15层。叠涩檐之间,是极矮的直壁。由于诸层檐叠出的砖数不一,叠涩檐弧度各异,各层檐间的壁高自下而上递减,檐宽逐层收分,使之外轮廓呈现抛物线造型。叠涩檐间的塔壁上均辟有门窗。每面正中砌筑板门2扇,门上皆有尖拱状门楣,楣角呈卷云形。多数门楣下施垂幔。有的两扇板门紧闭,有的则一扇稍开。门两边各配一"破子棂窗",每窗多为4根窗棂。唯第十层因壁面狭小,仅一门一窗。除南面第五、七、九、十、十一、十三层及东南面的第十五层辟真门外,其他皆为假门。叠涩檐间共砌门窗492个。塔身下部高3.59米,上下垂直。上部高3.73米,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采用两伏两券的砌筑方法,门上有尖拱形门楣和卷云形楣角,尖拱门楣顶部置三瓣莲花组成的饰物。塔身上层外壁八面,每面砌一座单层方形塔龛,塔龛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叠涩檐、绶花及塔刹组成。龛上部砌出叠涩檐,正面嵌铭石1方,铭石下辟半圆拱券门,用一伏一券法券砌,有尖拱状门楣和卷云形楣角。门内为长方形小室,室后壁尚存佛像背光图案,故知室内原供置佛像。龛下部为长方形须弥座,座的正面辟壶门二。门内各有砖雕护法狮子1个,共16个,正、侧、蹲、立形象各异,昂首挺胸,直竖长尾,写实性强,与龙门石窟等中原地区北朝佛教石刻中的护法狮子风格特征相同。在一层上部塔身各转角处均砌1八边形倚柱,柱头饰火焰宝珠与覆莲,柱下为砖砌覆盆式柱础。 
  塔身呈平面等边十二角形,中央塔室为正八角形,塔室宽7.6米,底层砖砌塔壁厚2.45米,"拔地四铺而耸,凌空八相而圆。"这样的十二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的。精巧独特,雄伟壮观,形制独特,可谓鬼斧神工。同时,这种密檐形式在南北朝也是少见的。该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型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 
  塔刹,通高4.745米。自下而上由基座、覆莲、须弥座、仰莲、相轮及宝珠等组成,皆为青灰条砖平顺垒砌后砍制而成。宝珠与七重相轮上涂白灰层。宝珠上部残为平顶,伸出金属刹杆,刹杆上饰件已失。
  塔心室结构为空筒式,直通塔顶,内挑出叠涩檐8层。
  1988年,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该塔进行了详细勘测,并对地宫进行了发掘,发现遗物70余件。其中:雕塑造像12件,建筑构件、瓦当、滴水等17件,其他41件。地宫北壁有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墨书题记1方,地宫内出土l件红砂岩造像,高11厘米,宽15.5厘米,厚3.5~6厘米,背面有"大魏正光四年"造像记。1989年,在塔刹内又发现二座天宫。天宫分别位于宝珠中部和相轮中,出土了银塔、瓷瓶、舍利罐、舍利子等。此刹建造年代应在唐末宋初之际。
  嵩岳寺塔历经风雨侵袭,不但有巍峨挺拔之雄,更具委婉柔和之秀。是一座很有学术价值的古建筑。堪称"古塔一绝"。1961午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嵩岳寺碑》[唐]李邕
  凡人以塔庙者,敬田也,执於有为;禅寂者,慧门也,得於无物:今之作者,居然异乎!至若智常不生,妙用不动,心灭法灭,性空色空,喻是化城,竟非住处。所以平等之观,一洗於有无;自在之心,大通於权实。导师假其方便,法雨任其根茎,流水尽纳於海ヂ,聚沙俱成於佛道:大矣广矣,不可得而谈也。嵩岳寺者,後魏孝明帝之离宫也。正光元年,榜闲居寺,广大佛刹,殚极国财。济济僧徒,弥七百众;落落堂宇,窬一千间。藩戚近臣,逝将依止;硕德圆戒,作为宗师。及後周不祥,正法无绪,宣皇悔祸,道叶中兴,明诏两京,光复二所,议以此寺为观,古塔为玄。八部扶持,一时灵变,物将未可,事故获全。隋开皇五年,隶僧三百人,仁寿一载,改题嵩岳寺,又度僧一百五十人。逮豺狼恣睢,龙象凋落,天宫坠构,劫火潜烧,唯寺主明藏等八人,莫敢为尸,不暇匡补。且王充西拒,蚁聚洛师。文武东迁,凤翔岩邑,夙承羽檄,先应义旗,免粟供军,悉心事主。及傅奕进计以元嵩为师,凡曰僧坊,尽为除削,独兹宝地,尤见褒崇,实典殊科,明敕氵存及,不依废省,有录勋庸,特赐田碾双。代有都维那惠果等,勤宣法要,大壮经行,追思前人,仿佛旧贯。
  十五层塔者,後魏之所立也。发地四铺而耸,陵空八相而圆,方丈十二,户牖数百,加之六代禅祖,同示法牙,重宝妙庄,就成伟丽:岂徒帝力,固以化开。其东七佛殿者,亦曩时之凤阳殿也。其西定光佛堂者,瑞像之戾止。昔有石像,故现应身,浮於河,达於洛,离京毂也。万辈延请,天柱不回,惟此寺也,一僧香花,日轮俄转。其南古塔者,隋仁寿二年。置舍利於群岳,以抚天下,兹为极焉。其始也,亭亭孤兴,规制一绝;今兹也,岩岩对出,形影双美。後有无量寿殿者,诸师礼忏诵念之场也,则天太后护送镇国金铜像置焉。今知福利所资,演成其广:珠幡宝帐,当阳之铺有三;金络花,备物之仪不一:遥楼者,魏主之所构也。引流插竹,上激登楼,菱镜漾於玉池,金虬飞於布水。食堂前古铁钟者,重千斤,函二十石,正光年中寺僧之所造也。昔兵戎孔殷,寇攘偕作,私邑窃而为宝,公府论而作仇。後有都维那惠登,发夕通梦,迟明独往,以一已之力,抗分众之徒,转战而行,窬晷而至:虽神灵役鬼,风雨移山,莫之捷也。西方禅院者,魏八极殿之馀趾也。时有还禅师,坐必居山,行不出俗,四国是仰,百福攸归,明准帝庸,光启象设。南有辅山者,古之灵台也。中宗孝和皇帝诏於其顶,追为大通秀禅师造十三级浮图,及有提灵庙,极地之峻,因山之雄,华夷闻传,时序瞻仰。每至献春仲月,讳日斋辰,雁阵长空,云临层岭,委郁贞柏,掩映天榆,迢进宝阶,腾乘星阁,作礼者便登师子,围绕者更摄蜂王,其所由焉,所以然矣。
  若不以达摩菩萨传法於可,可付於璨,璨受於信,信恣於忍,忍遗於秀,秀锺於今和上寂:皆宴坐林,福润内。其枕倚也。阴阳所启,居四岳之宗;其津染也,密意所传,称十方之首:莫不佛前受记,法中出家,湛然观心,了然见性。学无学,自有证明;因非因,本来清净。开顿渐者,欲依其根;设戒律者,将摄乎乱:然後微妙之义,深入一如;广大之功,遍满三界。则知和雅所训,皆荷法乘;慈悲所加,尽为佛子。是以无言之教,响之若山;不舍之檀,列之如市。则有和上侄寺主坚意者,凭信之力,统僧之纲,崇现前之因,鸠最後之施,相与上座崇泰、都维那昙庆等,至矣广矣,经之营之。身田底平,福河流注,今昔纷扰,杂事夥多。是以功累四朝,法崇七代,感化可以函灵应,缘起所以广元河。故得尊容赫曦,光联日月,厦屋宏敞,势蹙山川,回向有足度四生,镇重有足安万国,岂伊一邱一壑之异,一水一石之奇,禅林玲珑,曾深隐见,祥河皎洁。丹ぬ澄明而已哉?咸以为表於代者,业以成形;藏於密者,法亦无相,非文曷以陈大略?非石曷以示将来?命道奂禅师,千里求蒙,一言书事,专精每极。临纸屡空,丑迷津之未悟,期法主之可通。其词曰:西域传,耆山,世尊成道於其。南部洲,嵩岳寺,达摩传法於兹地。天之柱,帝之宫,赫奕奕兮飞九空。禅之门,觉之径,密微微兮通众圣。镇四国,定有力,开十方,慧有光,立丰碑之隐隐,表大福之穰穰。


  嵩岳寺
  地址:登封市嵩山太室山
  电话:
  邮编:452491

标签:河南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