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大乘寺—赣州—江西寺院
江西宁都县湛田乡大乘寺,始建于清朝中期,历史攸久,前临河,后靠山,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寺有近百亩良田,有三百多亩山林,寺院占地3000多平方米,古典建筑。建寺千多年来,地杰寺灵,香火兴旺,善男信女众多,高僧辈出。
联系电话:13763935717. 0797-6848086. 6813183
地址:江西省宁都县湛田乡湛田村
住持:释宽华
江西宁都大乘寺位于湛田街市向北约一公里处,有公路,能通汽车通。该寺始建于清朝中期,历史攸久,高僧辈出。
禅宗文化,长盛不衰。宁都佛教禅宗文化发端于莲花山青莲寺,早在唐宋时期在宁都广为传播,据说,唐一代禅宗大师马祖道一禅师也曾到宁都讲经传法。在清朝和民国十年至三十年间,宁都佛教进入空前兴旺时期,形成了 “两派四家”。两派就是指禅宗的曹洞派和临济派,四家为梅江镇青莲寺、青龙岩,长胜镇廻龙寺和湛田乡大乘寺。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我县佛教现已形成了以大乘寺等为代表的曹洞宗的禅宗文化脉系。
宁都大乘寺高僧辈出。许多高僧散布在海内外各大寺院,现介绍了然法师、德森法师两位高僧大德如下:
一、了然法师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生前,坚持不收剃度徒、不做住持的原则,但有几位法师,追随在大师身边,服膺、护持大师,弘扬净土法门。他们四位就是真达、德森、妙真、了然四个人。
了然生平
了然法师俗家姓温,名谦和,江西省宁都县人,清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年)己丑岁十一月十一日生。幼时在私塾读书数年,及长以织售夏布为业。二十岁时,奉父命订了亲。二十四岁,以夏布滞销,生意失败,顿生离尘出俗之想,即坚决退了婚姻,投入本邑龙凤寺出家。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於宁都大乘寺受具足戒,同坛受戒者还有德森法师。了然圆戒後,独居七星岩山顶,参禅数年。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住赣州光孝寺。後来曾任马祖道一住持过的道场进贤开元寺住持。
清末民初,社会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政体改变,西学输入,都使出世思想和僧伽制度受到冲击,禅寺、禅僧虽存,但规模、影响远不如前。奉新的百丈禅寺也因屡罹兵燹,加以荒歉,以致寺无高人,院塔颓败。
民国8年(1919),百丈寺寺主(监院)自成法师不忍心看到祖道湮没,躬请先勤和尚担任住持。先勤和尚,生平不详,净土宗13代祖师印光法师称其为“和尚”,应系佛坛德高望重的一位前辈。由于先勤和尚的住持,百丈寺很快又成为十方传贤丛林。民国12年(1923),先勤和尚将住持职位交与了法门挚友了然法师。了然法师(1889-1977),俗姓温,名谦和,江西省宁都县人。幼时在私塾读书数年,及长,以织售夏布为业。20岁时,奉父命订亲。24岁,因夏布滞销,生意失败,顿生离尘出俗之想,即坚决退了婚姻,投入本邑龙凤寺出家。民国2年(1913)于宁都大乘寺受具足戒,圆戒后独居七星岩山顶,参禅数年。民国5年(1916),住赣州光孝寺。了然接任百丈禅寺住持后,二人同念怀海祖师塔院破败不堪的现状,通过向各方寺院募缘的办法,筹集了一笔经费,把祖师塔殿、献殿彻底重修了一次,并且将祖塔院的僧寮和院墙也进行了修整,剩余的钱还赎回了田地若干亩以供塔院住僧道粮。印光法师为撰《重修百丈大智怀海禅师塔院记》。
民国十年(1921年),了然法师与同戒师兄弟德森和尚,结伴行脚参访,先后参访过江南名山大刹,翌年到普陀山法雨寺,亲近印光老和尚,老和尚见二人生性笃实,甚为欢喜,为向佛顶山文质和尚处讨得藏经楼单,使二人安心住楼阅藏。并劝二人息念持名,修持净土法门。此后,印光老和尚以印经书故,移锡上海太平寺,二人仍在普陀山阅藏静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印光老和尚以在上海太平寺住的年代久了,各方找上门请益者、皈依者日多。老和尚认为在上海人事繁杂,想找一个清净的地方闭关念佛。太平寺住持真达和尚,找到了苏州城内的报国寺,他先为修缮一番,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印光老和尚移锡苏州报国寺,开始闭关。这时了然与德森二人亦结伴随从,并协助印公抄写、校对、刊印经书之事。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日寇侵华战争爆发,继之上海“八一三”战事兴起。京沪沿线风声鹤唳,闾阎不安。到了10月间,苏州城不能再住下去了,在真达、妙真、德森、了然几个人的请求下,老和尚移锡到木渎镇灵岩山寺居住。了然、德森二人也随著印光老和尚到了灵岩山。
迁到山上的第二年,了然法师与德森和尚相约闭关,了然在佛海泉珍桃园的西关房。德森亦闭关於东关房。了然并颜其关房曰“不退”。因境幽缘胜,了然足不逾关达三十年,深得念佛三昧,屡感舍利下降灯花,陆续收藏,有数十粒之多,晶营洁白,如水晶珠,然择其中较大者,配成九粒安放各瓶内供奉。有人到关房中请求瞻礼者,所见颜色,各不相同,有见现极乐世界图者,深感佛法不可思议。
了然老法师的皈依弟子甚众,远及南洋各地。他尝告诫弟子云:
我等现今幸得人身,幸闻佛法,复幸得闻如是微妙净土念佛法门,圆顿直捷,简便易修,不假多劫,即生可到。应当生大惭愧,悲泣雨泪,渴仰慈尊,发菩提心,如子忆母,念念求生,心心不忘。见佛了生死,证得无生法忍,再来娑婆,普度一切众生。从今以后,常当忆念阿弥陀佛,作无上慈父想。观音、势至、清净海众,作无上良朋想。复当忆念极乐国土,作究竟安乐家乡想。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及修诸功德,作预备资粮想。临命终时,作到家日期想。苟能如是忆想之极。自然渐渐生处转热,熟处转生,念佛必须至诚恳切,句句佛号,从正念心中流出。心能专注,妄念自息。妄念若起,能觉便无。古德云:“不怕念起,唯恐觉迟。”纵使我等不是正念佛时,亦应时时忆及一句佛号,莫令忘记。设或忘记,想起复念,若能二六时中,常把阿弥陀佛四字洪名记在心头,久念必熟,念念不忘。如我等常有许多要事未了,牢记在心。甚至晚上做梦,亦忘不了。我等对于念佛,亦应如是。何况念佛是专为了生脱死之第一大事。人生大事,莫若生死,今以念佛了生脱死,实为出苦慈航,何敢失却,失却必复沉沦,终难出离苦海。观此,可知念佛是大事中之大事,我等欲了生死,应当努力完成此件独一大事。
凡有善信至关房参谒、请求开示者,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训,语多平淡,悲心流露,闻者莫不深为感动。他有“座右铭”悬之壁上,有云:
人生无常,朝不保暮,须勤念佛,切莫虚度,一堕三途,万劫受苦,趁此健康,求生净土。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老法师年已七十八岁,他一向在山上闭关,不预世事,倒也没有受到甚么冲击,只不过度了十年十分艰苦的生活。一九七五年,他快九十岁了,由灵岩山移居天平果园养老。一九七六年春季,他的俗家弟子迎他至苏州城内调理病体。先住在钟楼新村,后来迁到谢卫前居士家中。一九七七年七月六日,因中暑身有寒热,不语不食,像是入了三昧。延至九日早上,忽然出声念佛,并举目四顾。命弟子助念,他也随著念,面现愉悦之容,正念分明,安详往生,世寿八十九岁,僧腊六十五夏。
据说老和尚往生前数日,曾得一梦,梦见昔日关房前的桃树,结的最大的一颗桃子成熟了。他醒后语弟子说:“既然果熟,我当往生。”即预嘱三事:一、交出本人照相底片,以便印出来供求索者;二、于命终以后,只穿破旧衣服,好者施人结缘;三、在身故后,可将他所藏檀香油,为其涂身后梵化。
老和尚往生之日,众人闻到异香满室。拭身更衣之时,肢体柔软。数小时后,有一位居士到遗体前顶礼,见他笑容宛然。下午,又有某比丘尼,跪在榻前持念佛号,瞥见老和尚双目微启,启后复闭。七月十一日遗体荼毗,其烟袅袅上升,向西飘去。荼毗后捡得舍利花甚多,青黄白各色俱有。其灰用糖和面制成小丸,散于灵岩山佛海泉珍桃园之放生池中,与水族结缘;一部分灵骨供于灵岩山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一九八〇年二月,老和尚的僧俗弟子,将老和尚的灵骨奉安在灵岩山寺塔院,为其上供入塔。
(于凌波著)
著作
了然在披剃出家前,本读书不多,但因用功得力,智慧开发,文思泉涌,落笔成章。其所著《引祖心灯贯注》、《禅净双修》、《圆通章讲义》、《净修导言》、《入香光室》、《般若净土中道实相菩提论》、《普劝同伦念佛文》等,於禅净二门奥旨,多有阐发。
语录
了然老法师的皈依弟子甚众,远及南洋各地。他尝告诫弟子云∶
“我等现今幸得人身,幸闻佛法,复幸得闻如是微妙净土念佛法门,圆顿直捷,简便易修,不假多劫,即生可到。应当生大惭愧,悲泣雨泪,渴仰慈尊,发菩提心,如子忆母,念念求生,心心不忘。见佛了生死,证得无生法忍,再来娑婆,普度一切众生。从今以后,常当忆念阿弥陀佛,作无上慈父想。观音、势至、清净海众\\,作无上良朋想。复当忆念极乐国土,作究竟安乐家乡想。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及修诸功德,作预备资粮想。临命终时,作到家日期想。苟能如是忆想之极。自然渐渐生处转热,熟处转生,念佛必须至诚恳切,句句佛号,从正念心中流出。心能专注,妄念自息。妄念若起,能觉便无。古德云∶‘不怕念起,唯恐觉迟。’纵使我等不是正念佛时,亦应时时忆及一句佛号,莫令忘记。设或忘记,想起复念,若能二六时中,常把阿弥陀佛四字洪名记在心头,久念必熟,念念不忘。如我等常有许四岁时觉悟生命无常,万法皆空的道理,遂放下尘缘,舍弃宗亲眷属投入本邑龙凤寺剃度出家。民国二年(1913年)法师于宁都大乘寺受具足戒,圆戒后独居七星岩山顶,参禅数年。民国五年(1916年)法师入住赣州光孝寺,后来入住马祖道一住持过的道场——进贤开元寺,并任住持恢复道场和带众修行。
民国十年(1921年)了然法师与德森法师(德森法师1883-1962,俗姓杨,名隆,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国元年(1912年)三十岁时,舍俗离乡,投身於福建省长汀县报恩寺,依今彩老和尚剃度出家;民国二年(1913年)春,与了然法师同在江西省宁都县大乘寺受具足戒,从此与了然法师结下了深厚的法益。1962年11月自知时至,在念佛声中安详往生,世寿八十岁,僧腊五十,戒腊四十九夏。)结伴行脚参访,先後参访过江南名山大刹,翌年到普陀山法雨寺,亲近印光大师,并在法雨寺住楼阅藏。民国十九年(1930年)二月,印光法师移锡苏州报国寺闭关。这时了然与德森二人亦结伴随从,并协助印公抄写、校对多要事未了,牢记在心。甚至晚上做梦,亦忘不了。我等对于念佛,亦应如是。何况念佛是专为了生脱死之第一大事。人生大事,莫若生死,今以念佛了生脱死,实为出苦慈航,何敢失却,失却必复沈沦,终难出离苦海。观此,可知念佛是大事中之大事,我等欲了生死,应当努力完成此件独一大事。”
座右铭
凡有善信至关房参谒、请求开示者,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训,语多平淡,悲心流露,闻者莫不深为感动。他有“座右铭”悬之壁上,有云∶
“人生无常,朝不保暮,须勤念佛,切莫虚度,一堕三途,万劫受苦,趁此健康,求生净土。”
晚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老法师年已七十八岁,他一向在山上闭关,不预世事,倒也没有受到什么冲击,只不过度了十年十分艰苦的生活。1975年,他快九十岁了,由灵岩山移居天平果园养老。1976年春季,他的俗家弟子迎他至苏州城内调理病体。先住在钟楼新村,後来迁到谢卫前居士家中。1977年7月6日,因中璁身有寒热,不语不食,像是入了三昧。延至9日早上,忽然出声念佛,并举目四顾。命弟子助念,他也随著念,面现偷悦之容,正念分明,安详往生,世寿八十九岁,僧腊六十五夏。
据说老和尚往生前数日,曾得一梦,梦见昔日关房前的桃树,结的最大的一颗桃子成熟了。他醒后语弟子说∶“既然果熟,我当往生。”即预嘱三事∶一、交出本人照相底片,以便印出来供求索者;二、于命终以后,只穿破旧衣服,好者施人结缘;三、在身故后,可将他所藏檀香油,为其涂身後梵化。
老和尚往生之日,众人闻到异香满室。拭身更衣之时,肢体柔软。数小时后,有一位居士到遗体前顶礼,见他笑容宛然。下午,又有某比丘尼,跪在榻前持念佛号,瞥见老和尚双目微启,启后复闭。7月11日遗体荼毗,其烟袅袅上升,向西飘去。荼毗后捡得舍利花甚多,青黄白各色俱有。其灰用糖和面制成小丸,散于灵岩山佛海泉珍桃园之放生池中,与水族结缘;一部分灵骨供於灵岩山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改革开放,1980年2月,老和尚的僧俗弟子,将老和尚的灵骨奉安在灵岩山寺塔院,为其上供入塔。
法师西方安乐歌赏析
文/智海
了然法师 (1889—1977)俗姓温,名谦和,江西省宁都县人。幼时在私塾读书数年,及长以织售夏布为业。二十、刊印经书之事。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日寇侵华战争爆发,到了十月间,苏州城不能再住下去了,了然法师德森法师二人随同印光大师移锡到木渎镇灵岩山寺居住。
迁到山上的第二年,了然法师与德森和尚相约闭关,了然在佛海泉珍桃园的西关房,德森亦闭关於东关房。因境幽缘胜,了然法师足不逾关达三十年,深得念佛三昧,屡感舍利下降灯花。1975年由灵岩山移居天平果园养老。1976年7月9日早上,自知时至,正念分明,安详往生,世寿八十九岁,僧腊六十五夏。
了然法师受到印光大师的影响,一生不好名利,不喜迎来送往,始终坚持闭关阅藏,极力倡导净土法门和持戒念佛。法师惜时如金,弃虚求实,著述颇丰,其主要著述有《引祖心灯贯注》、《禅净双修》、《圆通章讲义》、《净修导言》、《入香光室》、《般若净土中道实相菩提论》、《普劝同伦念佛文》等。特别是了然法师在《入香光室》一书中的那十首西方安乐歌,让我每逢闲暇之时,就会拿起来拜读,究竟读过多少次,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了,直到今天我已经是可以非常顺畅的背诵了,每次背诵都会有着不同的感受,深受启发和教育,下面节录了然法师著的十首安乐歌的详细内容,以供大家参阅、学习和拜读:
三、西方安乐歌十首(了然法师著)
( 一 )
劝同伦,悉念佛,出声默念皆可得。
念时专用至诚心,渐能背尘而合觉。
(二)
放四大,莫把捉,真实心中好安著。
渊深似海妙难酬,即是弥陀大圆觉。
(三)
教正念,须惺觉,切莫昏沉乱走作。
念念安住真实心,决定命终生极乐。
(四)
感佛迎,离五浊,七宝池中莲华托。
莲华开后入圣流,常随海众亲佛学。
(五)
黄金地,七宝阁,迦陵频伽并孔雀。
诸宝行树悉庄严,华果鲜明焰灼灼。
(六)
闻异香,听天乐,空中宝网多钤铎。
微风吹动悉铿锵,顿忘身心真安乐。
(七)
饮醍醐,啜酥酪,食时自然七宝钵。
珍馐百味随意尝,不须便利无秽浊。
(八)
七珍池,甚宽廓,诸天人民共澡浴。
温冷浅深随所需,金沙布底绝尘脚。
(九)
欲远行,用神足,任意供养十方佛。
纵横飞行无障碍,须臾遍历万亿国。
(十)
证法身,真广博,十方刹土尽包却。
分身无数坐道场,普度众生成正觉。
了然法师所著的这十首西方安乐歌,说是歌又是诗,也称得上是佛教的偈语,因为它合辙、押韵、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诵起来轻松自然。这一首首朴实真挚的诗歌,犹如无上清凉的甘露法雨,滋润了众生浮躁干枯的心田,使人读后心旷神怡、快乐飘逸,仿佛置身于西方极乐世界,与诸善人聚会一处,无有诸苦但受诸乐,也让我们领略和感受到一个放下尘缘、老实修行的人,是何等的快乐与逍遥,又是何等的清闲与自在!
从了然法师的著述中,从以上十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了然法师的修行和道心,已经证得了念佛三昧和文字般若的境界,同时也可以看出了然法师对众生非常慈悲关怀,对佛法非常欢喜赞叹,对成佛非常渴求和盼望,对净土法门非常提倡弘扬。了然法师几十年入一日,精进闭关念佛、阅藏学习,用自己的般若智慧,以诗歌的形式、简练的语言,给我们指明了学习、念佛、修行的正确方法和技巧,描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妙境地,修行很简单,成佛很容易,因为人人本来就具有佛性,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只要能够放下无明烦恼和妄想执着,一心念佛,人人都可以成佛做祖,往生西方净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圆满佛智。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寒山寺青年佛学社
邮编:215008
二 、德 森法师
(1883—1963)
现代僧人。名隆坤,俗姓杨,江西兴国人。生于清光绪九年。师幼业儒,遍读诸子百家,学有所成,然觉此非根本,乃生学佛之念,遂于1910年至福建长汀报恩寺出家,礼念彩和尚剃度。1913年受具于江西宁都大乘寺。戒期中逢同戒了然师,始结以后同于印光大师座下共弘净土之缘。
师为人诚朴,1918年亲见其师今彩法师念佛坐化,大为感动,后即专诚念佛。1921年,与了然法师至普陀,于法雨寺遇印光大师,甚契;1925年再诣普陀,即成永久依止。后住上海法宝馆,1937年,卓锡苏州灵岩山,前后襄助校刊《净土全书》、《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印光法师文钞》及四大名山《志》等书。1938年,专驻上海太平寺,辑印《印光法师文钞续编》。1940年印光大师往生后,承各方护法之意,助灵岩山寺方丈妙真和尚创办“印光大师永久纪念会”,会址设上海常德路觉园之内,刊行《弘化月刊》,流通净土经籍,影响遍及海外。1946年,应妙真和尚请,回灵岩山寺,旋闭关于东关房,专于净土,精进不己。师于关中除念佛与阅净土经论外,每日礼《大忏悔》百八拜。逢弟子叩关,即教以身口意三业专精于佛。毕生弘扬净土,不遗余力。尝谓:“佛法锁钥,唯在断恶修善度众生,此三事外更无别法,三者各臻其极,即自圆成佛道。”师皈依弟子甚众,远及南洋各地。师示寂前数月,以毕生所余之款印施《无量寿经》4千册。1962年十一月,师临终前一周,致书弟子云自己不久人世,并安排身后各事。时略感微疾,十一月二十三日凌晨3时忽起坐,两目上视若有所观,双手展开似礼佛状,连称3声“决定往生西方”,并嘱助念。至午,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归。时在1963年1月6日。世寿80岁,僧腊50夏。了然法师代为封龛,法语为:“西方安养有弥陀,接引众生出爱河;国土庄严有七宝,身心快乐免奔波。”次于二月五日荼毗,捡得舍利子、舍利花甚多,塔于灵岩山。编有《净土圣贤录》三编等著作。民国21年苏州寄上海,品如图。
窦存我居士:(1884—1965)近代佛教居士。江苏邳县人。读《大乘起信论》后,发心皈依佛教。在沪依止印光大师,秉净土念佛法门。1945年,邳县大水,与胡松年发起救灾,及各认捐毕,数犹未足,窦居士慨认1万元,以竟全功,且不具名。印光大师生西后,在沪与德森法师等组织“印光大师永久纪念会”,并创办《弘化月刊》,任主编。居士深通教理,知见纯正,其论佛法,概以印光大师为宗,尝谓:“敦伦尽分,闲邪存仁,为入佛之阶梯;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乃万行这归宿。”
五、寿量寺历代诸祖之一 德森法师
(1883-1962)
德森,杨氏子,江西兴国人。年三十一,于福建报恩寺出家。受具于江西宁都湛田大乘寺。为人诚朴。森亲见其师今彩和尚念佛坐化,大为感动,故亦专诚念佛。毕生弘扬净土,不遗余力。恒言:‘佛法钥锁,唯在断恶、修善、度众生。此三事外,更无别法。三者各臻其极,即自圆成佛道。’皈依弟子甚众,远及南洋各地。原住上海法宝馆。一九三七年,卓锡苏州灵岩,掩关于山之东关房,足不出户者二十余年。印光大师创建弘化社,印施佛学书籍,得其助力甚多。四大名山志及净土圣贤录三篇,整理编印,皆其力也。示寂前数月,曾印施无量寿经四千册。其时纸张印刷,都极困难,森以毅力,卒告完成。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临终前一周,致书弟子云:‘不久人世。’并安排身后各事。时略感微疾。十六日临终,命人扶坐,连呼:‘决定成佛!’三声,安祥而逝。室有异香,数日不散。遗体坐龛,面目如生。荼毗检得舍利甚多,由弟子取回供养。世寿八十,僧腊五十,塔于灵岩。
俗姓杨,名隆焜,兴国人,曾任寿量寺维那。出生于清光绪九年癸未(1883)。民国六年(1912)13岁出家投身长汀报恩寺,依今彩老和尚剃度出家。民国二年(1913)在宁都大乘寺受戒,民国十年(1921)与宁都藉了然法师结伴参访江南名刹,聆听耆宿大德开示。翌年至普陀山法雨寺,亲近印光老法师。印老见二人木讷朴实,甚为器重,劝二人息心念佛。因之向佛顶山文质和尚处讨藏经单,使安阅藏,后随侍印老左右,时聆教诲,日久夙慧大发,参学颇有进益。在印老身边。同时为之校对所印经书。一日偶然读到马契西居士为印老撰写传记,才知道早几年北京政府的大总统徐世昌,曾赠给老和尚匾额一方,上书“悟彻圆明”四字,他以这件事叩问印老,印老板作脸说:“悟尚未能,遑论圆明?瞎造谣言,增我惭愧。”……
后来随印老移锡苏州报国寺闭关,大师全心经营弘法社业务,使弘法社组织完善,事业兴旺,以后二十几年间,弘法社印出佛书不下四、五百万部,佛缘万帧,德森大师功不可没也。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冬,印老西归,四众弟子共推德森师为副会长,总其大成。1962年壬寅岁十一月二十六日示寂,世寿八十岁,僧腊五十,戒腊四十九夏。
印光大师有三大弟子:妙真和尚、了然法师、德森法师,号称三棵顶梁。前者是一寺之方丈,后二者皆为首座。
寿量寺自持芳圆寂后,先后有明亮、传心、悟道主持法席,寺中香火一直未断,直至1966年文革浩劫,寺遭其冲,僧人被逐,殿宇被占,1972年,五代铁观音像被毁,文革结束后,1989年交市佛教协会管理,时任副会长的朱斯清居士带领四众佛子开始修复,于1995年修复完毕。
1996年元月份(农历1995年腊月初九日)正式隆重举行佛像开光和寺院恢复后第一任住持晋院,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云居山真如寺方丈的一诚长老在百忙中(禅七)亲临主法。从此寺院人气大增,香火大旺,寺院也大兴矣。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