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百丈寺—宜春—江西寺院
百丈禅寺及中国佛教禅守“天下清规”发祥地,座落于有“仙源灵境”之誉的江西奉新百丈山,到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唐代禅宗巨匠怀海在此住持禅法20年,为中国佛教禅宗作出了四大贡献:一脱离律寺,别立禅居;二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大兴农禅之风;三整饬戒行,创立禅门宗规;四禅精慧秆,永续禅薪。特别是撰修“诏天下僧悉依此而行”的禅门宗规(即天下清规或百丈清规)而声名大振奋,引来无数禅学之人,曾出现“三寺五庙四十八庵”之盛况。“百丈清规”的制定,推动了佛教职工禅宗的发展与兴盛,奠定了百丈寺禅宗祖庭的地位,历代皇帝对百丈寺都有敕封或敕建,这一切使百丈寺在中外佛教界享有盛名。百丈寺代有高僧,唐代有黄檗希运、沩山灵佑、惟政,五代有明照安(韩国人),宋代有道恒、道震、智映、净悟、以栖等,元代有大昕、德辉,明代有明雪,清代有云堂、德清、石兰等。唐宣宗亦曾于此避祸当沙弥,并留下著名佳句:“溪漳岂能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百丈山上胜迹甚多,著名景点有:“天下清规”石刻、野狐岩遗迹、犀牛潭瀑布、皇娘墓、祖师塔、黄犬坟、木人冢、仙人旧馆、老僧看经等,每一景点都包含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历代名公巨卿、文人墨客如晏殊、黄庭坚、柳公权、周敦颐、汤显祖等曾慕名到此游历,并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当代禅宗泰斗、百岁高僧、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释本焕大师说:“百丈寺不仅是奉新的百丈寺,更是世界的百丈寺”。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尽快恢复这座享誉世界的禅宗祖庭,2004年,奉新县迎请本焕大师担任百丈寺方丈,他将筹资1.2亿元人民币修复百丈寺,并派出得力弟子顿雄大师担任百丈寺首座,全权负责修复百丈寺。2005年9月26日焕大师若祥云驾临,来到了奉新,27日又到了百丈寺。2006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博士来到了百丈寺,非常惊叹百丈寺的天然美景,提出将百丈寺打造成“别有洞天、世外桃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理念,并捐资800万元用于农户搬迁,改造、美化周边环境,为了这个理想目标,在以后的几年里,杨钊博士每年都来百丈寺视察一回,并派出工作人员经常联络,解决、落实有关问题。
百丈寺总占地面积1164.25亩,其中山林625.25亩,旱地539亩。从2004年10月大雄宝殿、天王殿举行奠基仪式开始,短短4年时间,大雄宝殿、天王殿、云海楼、虚怀楼、斋堂、藏经客、祖师殿、法堂、方丈楼、贵宾楼、厢房等建筑主体工程全部完成,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新丛林已呈现在人们面前,现在已进入了全面装修阶段,预定2009年11月举行竣工、开光大典。
百丈山山环水绕,若青莲绽放,云遮雾罩,若人间仙境;百丈寺庙在山中,山在云中,云在风中。好一个禅林圣地,云海佛国!
百丈寺
坐落在县西北部百丈山风景名胜区内,距省会南昌120公里。是中国佛教禅宗“禅林清规”发祥地,中国佛教十大古寺庙之一,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在中外佛教界素有盛名。
公元784年延请怀海禅师到此主持,创立禅院,制定《禅门规式》,后称《百丈清规》,为以后禅宗寺院的僧职制度、仪式等作出了规定。同时他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农禅并重的风尚,后人称他为“百丈禅师”。因此佛门又有“马祖开道场,怀海立清规之说。”
百丈寺一直是人们探幽览胜的好地方,唐宣宗、理学家周敦颐、明代吏部尚书蔡国珍都曾到此,并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石刻。宣宗登基时,御赐“大智寿圣禅寺”的匾额;大书法家柳公权写下的“天下清规”四字,勒石置于百丈山西石壁。
百丈寺经历代战火的毁坏,现今仅存两座建筑即大雄宝殿和僧寮。大雄宝殿是主体建筑物,现存的是同治六年(公元1868年)留下的,长10米,宽12米,高4米,是寺中的正殿。“大雄”意谓佛有大力,能伏“四魔”,是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又一尊称,即大世界英雄于世独尊。
2004年,通过招商引资,中国佛教咨议会主席、深圳泓法寺本焕大师,投资1.2亿元人民币修复百丈寺。目前百丈寺修复工程进展顺利,为华东最大的寺庙,预计2008年将竣工,千年古刹将重现昔日光辉。
天 下 清 规
佛教寺院规则的通称,对中国佛坛的影响很大。唐怀海禅师从马祖道一受业,后居奉新百丈寺,传授禅宗寺院共守的规则《丛林清规》,叫做禅门规式,世称《百丈清规》,为禅宗寺院的僧职制度、仪式等作出规定。
设置十务,分司各事;规定僧侣在修道的同时,必须参加农业生产,自食其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过农禅的生活。《百丈清规》至宋初就已失传。以后各寺都有各自的清规,内容不尽相同。到元至元四年(1338),德辉禅师参照唐宋诸家清规,依托百丈之名,撰成《敕修百丈清规》,即今传的《百丈清规》,八卷。全书共九章:一祝、二报恩、三报本、四尊祖、五主持、六两序、七大众、八书腊、九法器。各章对寺院僧团的上下组织体制、宗教活动、日常生活等有较详细的规定。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曾来奉新参观过百丈寺,写下“天下清规”四个大字,勒石置于百丈山西石壁,石质坚硬,石色如铁,正东南一面恰似神工鬼斧削切而成,每字长0.51米,宽0.53米,字迹清晰、完好,石壁在上角竖刻有隶书“碧云”二字,“天下清规”石刻于1957年公布为省级保护单位。
野 狐 岩
位于百丈寺后的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上,上刻有“狐岩”二字,人们常对不甚懂禅道的和尚叫野狐禅,即由此而来。
百 丈 山距县城65公里,山高1200米,俗称百丈。因其高大,气势雄伟,又称大雄山。大雄山远看象一尊卧佛,山上峭壁耸峙,竹木蓊郁,泉瀑飞泻,四时气候凉爽,是人们旅游避暑的好地方。
长 山 奇 竹
在溜头乡,有一片奇特的毛竹,它们生长在该乡海拔500米的七里长山,面积有100多亩,成为茫茫林海中的一大奇观。这片毛竹林,从幼笋破土始,便东倒西歪,长大成竹后,多为一个或两个“S”型,人称翘竹,又名“龙竹”。
远望,翘竹千姿百态有如游龙出海,吞云吐雾;近看,有如娇娇舞女,婀婀多姿。每当晨曦初照,竹影摇曳,犹如千龙竞舞、腾云驾雾,欲冲云霄,旭日凌空,微风习习,又酷似群龙戏珠,多姿多彩,令人遐想。
相传,唐宣宗把李忱游百丈时,适适经七里,由于山高路陡,行走艰难,使用手攀着竹子上山,竞把竹子攀翘了,自此成了这千古奇观的翘竹。
百丈寺位于江西省奉新县百丈山大雄峰下,唐大历年间(766-778年)县人甘贞道创,初名“乡导庵”,后延请怀海至此住持住持,遂改名“百丈寺。”怀海住持百丈寺后,劝于佛事,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训条,整顿禅规,别创《禅门规式》,“励禅门之戒行,为一宗之洪范”。怀海每日登堂讲法,广收徒众,有“玄学之徒,四方辐辏”之说。怀海讲经,不务虚玄,唯求畅达,故听者甚众,影响颇大。《奉新县志》(康熙版)载:“相传寺后常有青猿来听经,罢则长啸而去。”《五灯会元·洪州怀海禅师》中还记载怀海在百丈寺的一段奇遇:怀海每次登坛请经时,都有一老者混于众僧中听讲。一日怀海请经毕,众僧尽离去,唯老者迟迟不去。怀海问之,老者说:“我今并非人类,乃是野狐化身。因前生住此山时,有一通道术的人问我‘一个大修行的人,到底落因果否?’我答曰:‘不落因果。’只因错说一‘落’字,便罚我五百年生为野狐身。但我至今不悟,还请大师指点!”怀海道:“应答‘不昧因果’。”老者遂大悟,感激万分,说:“我今可以解脱,免去野狐之身了!明晨时分,还为大师为弟子收尸于山后!”翌日,僧众往山后寻找,得死狐于山岩中,怀海命以僧礼葬之。此后,人们便称狐死处为“野狐岩”,佛家由此引申称不懂禅道者为“野狐禅”怀海于唐元和九年(814年)圆寂,享寿95岁,法身葬百丈山大雄峰下百丈寺西侧的“大宝胜输塔院”。唐长庆元年(821年),唐穆宗李恒赠谥怀海“大智禅师”。
唐宣宗李忱为光王时,为武宗所忌,曾晦迹云游至百丈寺,并留吟《百丈山》诗而去。唐大中元年(847年)宣宗即位后,特敕赐百丈寺“大智寿圣禅寺”的匾额,从此百丈寺闻名全国。历代高僧如智斌、明雪、净泐、智源等都曾在此住持;历代名土如柳公权、柳宗元、罗隐、苏轼、黄庭坚、袁陟、蔡国珍、张致远、李士奇、阴镗、况思文等,都曾忘形于百丈山中,行吟于潦水岸边,留下大量的诗篇和墨宝。
唐朝时,百丈寺从于原址西北,旋被毁。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重建,张无尽作记。明洪武年间(1368-1398),香火极盛,附近禅寺林立,有“三寺五庙四十八庵”之说。清朝,百丈寺经多次整修,山门大殿,宏伟宽敞,梵宇层楼,蔚为壮观;寺后有“凌云寺”、“师表阁”依山相衬,后均被毁。清康熙年间,南昌知府叶舟重建。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旨敕修,内府按朝延颁发的图样加以改造,花费七千余金,咸丰六年(1856年)石达开率太平军驻寺十余日,佛像、僧房均被毁。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秀成率太平军经奉新,该寺再度被焚,所有经卷连同师表阁均付诸一炬。同治六年(1867年),僧清德、石兰等人化缘修理佛殿,装修佛像。今存残址,即为该次重修。1949年后,百丈寺仅存大雄宝殿及右侧的两栋客房,殿内正中的如来佛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只留下巨石砌成的佛像座及东侧地藏菩萨座基。改革开放后,百丈寺又重新进行了维修,现有大雄宝殿、玉佛殿、三圣殿及伽蓝殿等建筑。
百丈寺现任方丈达慈法师,66岁,湖南省岳阳市人,兼任江西省奉新县政协委员、奉新县佛教协会会长。
百丈寺
地址: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西塔乡
电话:0795--4648343 0795-4648349
协调办:0795-4624460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