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契真寺—赣州—江西寺院
赣县契真寺
契真寺,初名弃假寺,后名契假寺,唐改契真寺。据历代传说,约在后汉灵帝(公元168-189年)时代,天丛山始建佛寺,可见契真寺历史久远。
契真寺自迁建于今址后,历宋元明清,览民国《赣县新志稿》录:契真寺道光十八年(1838),由里人锺培捐修。咸丰丁已(1857)年,贼毁。戊午(1858)里人募化重修之。契真寺经历代修建扩展,到清末至民国初期,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殿宇楼阁厢房俱全,有前中后三楹及藏经楼阁。大小楼阁共十八座,形成了宏伟的佛教建筑群。如罗汉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千手观音殿、地藏殿、老佛殿、三宝殿、金刚殿、藏经楼、文昌宫、仙娘庙、如来殿、古戏台等。其中后殿的立式接引如来殿,如来佛金身高达十米。其中古戏台始建于唐,毁于元,明初重建,民国时称民乐台。原寺院全部为唐代古建。画栋雕梁,鳞檐蜂穴,金铃凤角,琉璃碧瓦,蔚为壮观。罗汉殿楼上设藏经楼阁,以藏罗汉遗经。现殿宇为清代重修,至民国时曾再度重修。文革时,遭破坏,改革开放后又重修。原寺院全部占地面积为九点八五亩,常住僧众达七十余人。寺产每年可收田租壹仟伍佰余担。
赣县人民政府于一九八八年六月二日,以赣政办字(88)第73号文件通知:“准予修复开放契真寺,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于是群众纷纷献出收藏四十余年的十八卷《罗汉名经》以及未毁尚存的沿革木刻对联、匾额和其他佛器等。加上当地群众的募化集资,使契真圭重修开放。现在,寺院规模虽未完全复旧,而寺貌却焕然一新。
--------------------------
契真寺
一、“弃假寺”与“契真寺” 坐落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田村圩镇中心的契真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汉朝古寺。
契真寺初名“弃假寺”,后名“契假寺”,复改“契真寺”。现契真寺罗汉殿佛座中有五言诗云“汉代弃假寺,唐代易契真”的记述;寺内藏古联“汉朝契假寺,秦代天丛山”亦可知寺名的沿革。弃假寺初建于田村村北的天丛山。建寺初期非常简陋,香火不旺。汉代有十八儒生投宿于寺,遗下十八真经,即现存的十八部《佛名经》,香火始转旺盛。至唐,迁建寺于田村街市中心的铜锣窝(即今址),始改名为“契真寺”。寺自唐而来,几经沧桑,经历代修复、扩建,至民国初年有大小殿宇18座,占地9.85亩。
二、《十八罗汉经》
传说汉代有十八儒生投宿契假寺,及曙,寺物如故,而亡其人,唯遗佛经十八卷。以人数与经数皆为十八,遂名《十八罗汉经》。又因其有灵瑞之光又名《瑞经》。明朱多炬有《瑞经记》,清顺治十三年(1656)李元鼎撰《募建瑞阁疏》,康熙时黄汝铨《佛名经应祷记》、陆长春《香饮楼宾谈记》等对十八儒生遗经的传说均有详细记述。自寺藏《十八罗汉经》后契真寺的知名度逐渐增大,唐朝已成为江南名寺。
三、晒经盛会和罗汉盛会
按传统,契真寺每年有两次佛事活动。一是农历六月初六的晒经盛会;二是农历八月初一的罗汉盛会。传说,唐末契真寺火灾,十八罗汉经飞入储潭,有直指使见舟底火光,命泅者得之。至今十八灵经仍存水火痕迹。晒经盛会即源于此。按传统习俗,凡参与晒经的信士,自六月初一起斋餐素食,主晒经日,先要沐浴更衣,焚香拜佛,寺僧举行盛大佛事。晒经时由十八僧人每人持真经一本,由藏经阁徐徐步入晒场,晒经场上由当地名士和善信十八人排成一行,每人手持一个檀香炉,肃立在晒经场,恭候僧人持经到来。其时鞭炮声隆、鼓乐齐鸣、念佛声、育经声响成一片。名经正面朝阳光曝晒,背面用檀香炉火熏陶,寺僧边涌经,一边翻晒名经,祈颂天下太平,名经永存。
罗汉盛会是纪念罗汉菩萨遗留真经的盛大庙会。是日从早至夜,寺中佛事连绵、灯火通明、香烟燎绕、经声嘹亮,念佛声、古乐声、鞭炮声源源不断。江南各地香客云集,热闹非常。若逢三年一度的中秋灯会则更为隆重,远近香客及观灯游人络绎不绝,即观赏花灯,又进香拜佛。自八月初一至十五历时半个月的花灯节有着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它集田村民间的传统花灯、龙灯、云灯、狮象灯、麒麟灯、茶蓝灯等多种灯彩于一体,伴有踩高跷、扮故事、民间武术、古典戏剧、古乐队等舞台表演形式,展现街市的盛昌景象,这更增添了八月罗汉盛会节日光辉,令游人驻足忘返。
契真寺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田村镇
电话:0797--4623020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