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潮海院—青岛—山东寺院
青岛潮海院
潮海院,又名石佛寺、石佛庵,位于登瀛湾的西侧,沙子口栲栳岛村东。相传该寺创建于南北朝初期(有的古籍记为唐代或宋代修建),明万历年间曾重修,内中供奉释迦牟尼佛,香火颇盛,至清代末年,该寺与华严寺、法海寺并称为崂山的三大寺院。潮海院规模宏伟,环山傍海,松竹蔚盛,是一处幽静的胜地。周至元有诗为证:
古刹何年筑,门临万里潮。
曲溪藏紫竹,琳宇逼青霄。
说法鱼听偈,谈经魅伏魈。
无生如许学,愿此绝尘嚣。
据史书记载,东晋高僧法显(公元337年—公元422年)俗姓龚,今山西襄垣人。他幼年出家为僧,潜心研究佛经,久之,感觉本土佛经错误不少,就矢志到天竺(今印度)去搜求佛经。在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六十二岁的法显伙同慧景、道整、慧嵬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过沙漠,经西域诸国,逾葱岭,历经艰险,抵达北、中天竺学习梵文,搜求佛经。在取经的过程中,其同伴相继死去,他独自历经千辛万苦乘船来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继续搜求佛经。法显到天竺取经的时间比唐朝的玄奘到天竺取经(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整整早了230多年。唐僧取经的事迹因小说、戏曲、影视被家喻户晓,而知道法显事迹的人很少。其实,法显取经回国后写了一本书叫《佛国记》,后又称《法显传》,这本书流传了下来,被称为世界三大游记之一。因而法显在中国古代不仅是著名的僧人,还是翻译家和旅行家。
义熙八年(公元412年),法显取道海路回国,在大海中遇风暴,漂流到“耶波提国”(今爪哇),停留了五个多月。后又乘船航行了两个多月,在青州府长广郡牢山(今崂山)南岸的栲栳岛登陆。
长广郡太守李嶷闻高僧到来,迎至沙子口东,盛情接待。在太守的支持下,老百姓集资修了一座寺院叫“石佛寺”,后更名“潮海院”。法显在此居住了半年多,翻译带回来的六部共计六十三卷经书。后被迎至东晋国都建康(今南京)潜心译经讲法,后卒于荆州辛寺,享年八十六岁。
唐代一度禁佛,青岛一带的法海寺、石佛寺均被毁。宋代重建石佛寺,改称潮海院。明万历年间重修,又先后建有崇德庵和大寺庵为潮海院的下院。
潮海院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拆了建,建了拆。据记载,在1939年时,房屋完好,有僧人20余人,主持为海静和尚。由于战争和兵火的破坏,至解放初期,只剩下主持海静和徒弟醒三(音)二人住在寺中。1952年时徒弟已还俗,和老婆孩子在西廊房居住,海静住在东廊房,中间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此时潮海院中有庙宇9间,住房26间(大部分毁坏),土地108亩,金刚经1部,焰口径1部,属临济派。1955年前后的期间内,徒弟和师傅相继圆寂,土地和房屋归栲栳岛村所有。50年代曾经在寺院中办过小学和农技学校。后因国防需要,划归栲栳岛驻军,属军事管理禁区。
由于国防建设,殿堂颓垣拆除,但仍有几株银杏树供人凭吊。近年来,栲栳岛驻军在原址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作为部队招待所之用。现在的潮海院按照古建筑式样重建,新建了山门,由湛山寺主持明哲题写“潮海院”匾额,内有两进仿古建筑,结构精巧,古朴清雅。院内种着耐冬、桂花、牡丹等贵重花木,几株银杏树中,有4株经专家鉴定树龄在1000多年,青岛市古树调查时因属军事禁区并没有统计在内,是弥足珍贵的。
潮海院对面有一荷花池,东西长20余米,宽10余米,每临盛夏,荷香满塘,蛙声阵阵。荷花池附近有一片桃园,树立着高小岩题写的桃花源碑,姹紫嫣红,春光一片,远处绿木丛林,围山转海,松竹交融,赏花闻鸟,使人有进入世外桃源之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